第四十章 想当然68

  但她现在所有能盛物的容器根本无法满足密封的要求。

  唯一的办法似乎就是烧陶。

  麦冬见过电视上的烧陶过程,许多人就有制作手工陶艺的爱好,制陶似乎并不是件多难的事。但制陶需要拉胚,拉胚就需要转轮,而且还有对土质和炉温的要求,她对这些完全一窍不通。

  但即便再怎么一窍不通,陶还是要烧的。

  不只是腌咸蛋的需求,如果能烧出陶器,她的生活将会方便许多。像那些晒干的海鲜,如果没有干燥密封的容器盛放,就很可能会受潮变质。

  而且如果烧出陶器,她就可以淘汰掉不怎么好用的石锅石碗了。

  总之,陶器的好处如此之多,只要有一点可能,麦冬都不会放弃去尝试。

  虽然不明白具体关窍,但烧陶的大致流程她还是知道的。

  选材-成型-焙烧,这是最粗陋的烧陶过程,按这样的流程烧出的陶器虽然不一定美观,但在使用方面却没什么问题。她也没多大的野心,能烧出密封不透气的陶器就行,形状美观什么的对她来说完全不重要。

  她不知道什么样的土适合烧陶,索性将附近看上去土质不相同的土壤全都挖了一份:湿软的黄土,粗粝的山土,河边低洼处的红色粘土,森林里肥沃的腐殖土。

  土挖来后又被她各均分为两份,一份细细地晒干碾碎,再将其中的杂物全部挑出来,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保持原来的成分。如此便分出了八份完全不同的土,虽然可能其中仍然没有适合烧陶所需的土壤,但已经是她目前可以找到的所有了。

  土质选好了,接下来便是成形。麦冬曾经觉得陶瓷工艺很神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它的成形工艺,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个小小的转轮便能让一团泥巴渐渐显现出轮廓,而且这轮廓还是在自己手中慢慢出现的,想想都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但她没有转轮,甚至连转轮具体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因此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制作转轮。

  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手工捏制。

  到最后,她一共捏了三十多个各式各样的器具,从小碗到大锅,样子很不规整,但好歹有了形状。但很明显,小些的器具还比较好捏,大一些的基本很难成形,所以即使是所谓的大锅也不过只有现代的高压锅大小,而看它颤颤巍巍的样子,麦冬很担心它会一拍就散。而这些能成形的大物件基本都是用那种有粘性的红土捏成的,其他土壤连捏个小碗都费劲,更别提更大的了,根本捏不成行。这一关就把除红色粘土之外的土壤全部否决了,麦冬只得又跑去挖了更多红色粘土,又用这些粘土重新捏胚体,最终成型的三十多件胚体里只有几个小东西是用其他土壤捏的,其余一律是红色粘土。

  胚体捏好了,就剩最后一步——焙烧。

  她依稀记得看过一张把各种陶器胚胎放在露天的火堆上烧制的图片,但却又记得陶瓷煅烧都需要一个密封的窑。这两种方法明显第一种更容易办到,于是她首先尝试的便是露天烧陶。

  她在山前堆起一跺柴,将胚体放在柴垛上便点火烧制。

  她不停地注视着火焰中胚体的变化,刚开始情况良好,胚体的颜色在火焰的灼烧中慢慢变红,土壤似乎也在慢慢变得坚硬起来。但不久,火焰中传来噼里啪啦地碎裂声,一个又一个胚体炸裂开,若不是咕噜在一边守着,炸飞的陶片差点就砸到她身上,而被烧红的陶片砸到的后果是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而经过这一惊吓,任麦冬怎么劝说,咕噜都只管把她抱得远远的,离火堆足有百米远。它愤恨地看着火堆,麦冬毫不怀疑,如果不是为了不让自己靠近,它肯定现在就要把那堆火“吃”了,以替她报仇。

  麦冬看着它一脸严肃的样子,也知道它是为自己好,再加上刚才那一幕的确很惊险,便也不再挣扎,远远地看着火堆里的胚体一个个裂开,每裂开一个心脏就漏跳一拍的感觉。

  等到火因为无人添柴而熄灭的时候,咕噜终于允许她靠近。

  看着胚体一个个裂开的时候麦冬就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谁知上前一检查,一堆碎陶片中居然还有一只完好无损的小碗!

  麦冬简直喜出望外,虽然这只碗是这批胚体中最小的一个,但既然没有碎,就说明还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但仔细看过小碗之后,她的喜悦立刻消失无踪。小碗只有巴掌大小,由于她捏的时候就没捏好,碗璧厚薄不一,碗口也不平整。颜色也是有深有浅,整体呈浅褐色,却分布有褐色和灰色的斑块,摸起来也不像现代的陶瓷一样坚硬,或许是因为煅烧时间不够,又或者是火焰温度太低,敲击一下完全没有那种优质陶瓷的清脆声音。

  这其实并不算一件陶器,不看形状只看质地,更多的人估计会以为这是一块奇形怪状的砖,它的内壁上有着砖一样的孔洞,粗糙的表面也完全不像是能用来做碗的。麦冬很怀疑如果用它来盛水的话会不会漏水。它唯一的优点是没有裂开,但这样的质量,裂不裂开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它根本跟那些碎掉的陶片一样毫无用处,哦不,那些根本不能叫陶片,或许叫碎砖头更适合。

  麦冬有些颓唐地靠在石壁上,品尝着失败的滋味。她不甘心,她觉得自己能做到,既然她见过那种露天烧陶的图片,就说明这个方法还是可行的,只是她做的不到位罢了。

  之后十几天,她依旧执着地尝试着各种方法烧陶。

  她的状态像是陷入梦游,又像是回到高三那段疯狂的日子——心无旁骛,只为了目标而努力。

  但是,有时候并不是努力了就有回报的。

  所有能找到的土壤都试过,捏胚体的技巧也渐渐成熟,甚至由于接触太多那种红色粘土,她的手心已经被蚀出一个个小坑。

  可是,她还是没能烧出哪怕一件勉强合格的陶器。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满怀希望的结果都是巨大的失望。

  但这无数的失败并没有打倒她,相反地,她更加投入了。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她几乎每一刻都在思索着如何才能烧出陶器,她甚至常常因此而忘记了咕噜,因为它总是乖乖地待在她身边,见她思考也不打扰,只有实在饿的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出声唤她。好几次她忘记了吃饭,都是在咕噜的叫声中惊醒,然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太沉浸其中。失败的次数越来越多,她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投入,仿佛烧陶就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再一次全神贯注地捏着陶土的时候,一只银白色的爪子突然将那个已具雏形的碗从她手中夺了过去。

  她茫然的抬头,由于长久的注视着陶土,疲累的双眼过了好一会儿才锁定眼前那只银白色巨龙。

  “唔……咕噜你饿了么?”她摇摇脑袋试图想起上次吃饭是什么时候,却发现脑子里一片混沌,但咕噜不会无事打断她,所以肯定是该吃饭了,“稍等一下,我去做饭。”

  她站起来准备做饭,但在潮湿的地上坐得太久使她的双腿有些麻木,身体不禁摇晃了一下。

  银白色爪子准确地将她扶住。

  “啊……谢谢。”她笑着朝咕噜道了声谢,就准备挣脱它的爪子去做饭。

  但那只爪子却仍旧抓地紧紧的。

  “咕噜?”她疑惑地抬头。

  咕噜站在那里,脸上没有一贯的欢快,反而有着一丝惶恐。

  “冬冬,不要……做……”它看着另一只爪子里握的那只碗胚,眼神里是深深的厌恶。“不要做、它。”

  话声落下,爪子突然用力,那只麦冬捏了许久的碗胚便被捏地粉碎。咕噜的视线与她对视。“它……冬冬、变。”

  麦冬忽然愣住了。

  相处日久,她已经习惯了咕噜的说话方式,即便它的话再怎么语句不通,再怎么语法混乱,她也能立刻心领神会。

  它那些话的意思是:不要让她再制陶,因为制陶,她变了。

  她……变了?

  哪里变了?

  她呆呆地愣在那里,脑海里闪过这些天的一幕幕场景。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打击,一次次废寝忘食,一次次将压下心底的失望继续努力。努力地甚至忘记了最初为什么要烧陶,只记得烧陶这个目标。烧陶是为了腌咸蛋,是为了生活更方便,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但现在,为了烧陶,她将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远远没有以前快乐,甚至连咕噜都看出她的不对劲。

  可是,她为什么会对制陶那么执着呢?

  她静静地想着,从第一次的失败开始。

  是的,她不甘心,她困惑,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穿越以来,无论什么事,只要她用心想做,最终都无一例外地成功了,钻木取火,练习叉鱼,制肥皂,煮盐,驯服恐鸟……

  她用着现代的知识和经验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一直以来的经历也让她对自己有着强大的自信。她以为,只要努力,总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所以一开始,她甚至没想过烧陶失败的可能性。不,她预料到第一次可能会失败,但她没有想到,她努力了那么久之后,却还是失败,成功仿佛遥不可及,哪怕她再试一千次也还是失败一样。

  她以为努力就可以成功,却不知道世间的事从来不是那么简单。

  烧陶有专用的陶土,她却只是随便挖了点土就想烧陶,也许这土根本就不适合烧陶呢?

  手捏胚体也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想也知道,只凭手捏根本无法使土壤细密紧实,其中的气泡很可能就是小碗上那些孔洞的形成原因。

  还有焙烧这一关键环节,她只是凭记忆中一张似是而非的图片就相信露天架堆柴,把胚体放上去点火就能烧出陶器,是不是太过想当然?如果烧陶真那么容易的话,就不会成为仅仅中国才拥有的伟大工艺了。

  她凭什么觉得自己仅靠着一点似是而非的现代知识,就能摸索出古人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这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也太小瞧古人了。

第四十章 想当然6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蛮荒生存手册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蛮荒生存手册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