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章(1/2)

 小气鬼

 “妆奁匣子里。”

 姜宛卿信口胡诌, 反正根本没有这样一盒药。

 风昭然没有半点怀疑,他放下手里的金创药,转身出门。

 哄骗一个这样相信她的人好像不大好……这个念头才升起来, 就被姜宛卿按了下去。

 醒醒!论哄骗谁有他厉害!

 姜宛卿迅速抓起金创药塞进袖子里,然后大声叫道:“来人呐!快来人呐,太子要杀人啦!”

 这时候风昭然刚刚走到院门口。

 风昭然:“……”

 很快便有仆妇进来问讯:“娘娘何事传唤?”

 “快, 快扶回宫本房, 再待下去本宫可活不成了!”

 姜宛卿由仆妇扶着,经过风昭然身边的时候,朝他眨了眨眼睛。

 那意思是——上当了吧笨蛋!

 风昭然站在风中,一动不动。

 着实是有点可恶。

 但临去那一个眨眼, 当时是明媚鲜妍,令星光都失色。

 *

 缎鞋虽然无用, 好歹挡了挡瓷片,姜宛卿脚心那个口子不算深,没两天便愈合了。

 不过她一直装出略动一动便疼得钻心的神气,把蒋氏支使得团团转,等到沈慕儿肩上的伤口也好清了, 这才表示自己这么倒霉, 一定要出去拜拜神佛, 驱驱浊气才行。

 她出门的时候大张旗鼓, 花了三天时间, 将姚城大大小小的庙宇道观都拜了一遍。

 最后才停在无量观,与观主深谈半日,为观主精深的修为所折服, 愿意在无量观做一场九天九夜的大法事, 超度所有在洪灾中丧生的亡魂。

 黄河冲破堤口形成了新的河道, 杨遵义命人沿新河道修建了河堤。

 新河道冲垮了无数的农户与农田,但仿佛受到什么指引似地避开了官员富人们居住的东城。

 “东城地势高。”风昭然一语道破,“数千年前,那里便是有权有势之人才能居住的地方。”

 那里才是姚城千年以来得以建城的核心,无论多少次洪水都无法淹到它,洪水只能带走这座城池的边缘的百姓,等到汛期一过,洪水退去,大地再一次露出水面,很快又会有百姓在那里重新盖地低矮的房子。

 一是因为他们无处可去,二是因为经过洪水的土地会变得更肥沃,像是洪水肆虐过后心生悔意,留下了一点赔礼。

 只有东城贵人们,永远可以享受河运带来的通达与便利,又不必承受洪水的暴戾无常。

 眼下已经是七月的尾声,马上就要进入八月,秋雨一场比一场凉,也一场比一场小了。

 汛期即将结束。

 “殿下打算怎么安置这些灾民?”

 上一世她没有来姚城,对于风昭然治水的事一无所知,后来风昭然登基,倒是颁了许多与民生息的法令,免税免赋免役,举国上下无不感恩戴德。

 只是此回过头来看,不知他是真的为百姓着想,还是为了收买人心,稳固地位。

 “孤正是为这个来的。”

 此时已经是深更半夜,所有人都睡着了,屋子里没有点灯,两人摸黑坐在窗前的矮榻上,借着外头的一点星光,勉强可以看清彼此的轮廓,尽量压着嗓子。

 风昭然推过去一叠银票。

 “借你这场法事,帮孤一个忙,以姜家的名义包下全城的客栈和僧舍,再多搭草棚,只要家中有亡魂者,皆可以入住,不收分文。”

 “为何不用你的名义?”

 “若是孤来办这件事,杨遵义定会换着法子来捣乱。”

 但姜家是庆王的泰山家,姜家要做善事,杨遵义巴结都来不及。

 姜宛卿明白了他的意思,抚着那叠银票:“其实最好是以姐姐姜元龄的名义吧?”

 风昭然顿了一下,星光淡淡,晚风悠悠,深夜的空气有着明显的凉意。

 最好的法子自然是由姜宛卿打着庆王妃的名号,这种大法事全城瞩目,各家都要附礼。

 若是用庆王妃的名头,不单是姚城,整个庆州的官员一旦得到消息便会趋之若鹜,生怕钱送得不够多,送得不够快。

 风昭然做事一向只计算最快最好的那条路,但到姜宛卿这里,那一往无前锋利决断的思绪忽然停了下来,化作绕指柔。

 “单以你和姜家的名义,够用了。”

 风昭然说着,抚了抚脸颊,上面的血痂这两日才掉。

 真要用了姜元龄的名义,他怕是又要挨一下狠的。

 姜宛卿没说话,收起银票,问:“那家中没有亡魂的怎么办?”

 “几乎不会有。”风昭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声音有点低沉,“孤查过庆州的籍册了,单是姚城,十室便空了五六,仅余东城安好,其余地方,俱是满目疮痍。”

 风昭然的计划是通过这场法事给灾民住处,然后趁着洪水退去,招募百姓筑堤,一日五十文钱,外加三顿饭。

 这样灾民的吃住与生计都解决了。

 姜宛卿发现风昭然好像永远没有焦头烂额的时候,再棘手的事情到了他的手里都能很快理出头绪,然后抽丝剥茧,顺理成章,天大的麻烦都能一步步解决。

 他确实不是一个好丈夫,却也确实是一位好君王。

 当他的妻子会很痛苦,但当他的属下却十分幸运,因为每一步的方向都明晰妥当,听从他的指引便不会出错。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1/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见卿卿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见卿卿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