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2/3)

 “别吵我……”昨夜聊得太晚,姜宛卿眼皮都睁不开,“我要睡觉……”

 宫人依言退下,准备如实回禀。

 但姜宛卿忽然又改了主意:“算了,请她进来吧。”

 姜元龄打扮得甚是素净,完全是比照着风昭然素日穿的习惯来的,她进来发现风昭然竟然不在,有些失落,但很快便掩饰住了,向姜宛卿嘘寒问暖,问姜宛卿可好些。

 见宫人捧了八珍汤来,姜元龄接过,要亲自喂药。

 姜宛卿接过来,自己有一勺没一勺地喝了,她精神不济,喝个药都觉得费力得很,没有力气同姜元龄应酬,直接开门见山:“姐姐看见院子里的梅花了吗?”

 姜元龄自然看见了,那一树绿萼在风中开得清香远益,那是风昭然亲手种下的,至今还在。

 “白石老梅,开起来当真清雅。”

 刚回宫那会儿,风昭然就要把这梅树拔去来着,说要换上牡丹,最好是绯衣。

 但被姜宛卿阻止了。

 理由有两个。一是姜宛卿不想看园子里翻动得乱糟糟的,二是牡丹的花期还早着,不如先看了梅花再换牡丹。

 真正的理由是,她要走了。

 为着皇位的稳定,天下的太平,风昭然不会和姜家翻脸,所以皇后的位置还是姜元龄的。

 凭风昭然的本事,可以把上一世的戏再演一世,姜元龄至此都会觉得风昭然对自己一往情深,只不过是一时被姜宛卿迷昏了头脑。

 果然这会儿姜元龄笑得十分矜持而笃定,觉得自己看见了风昭然不变的深情——风昭然哪怕已经准备封姜宛卿为后,东宫里开着的依旧是绿萼。

 “姐姐既然看见了,也就不用我说什么了,陛下的心思都在这棵树上了。”

 姜宛卿道,“庆王暴戾,激起了民怨,朝中大臣对姐姐庆王妃的身份甚是介怀,陛下不得以才疏远姐姐。想来等到朝局安定,陛下帝位稳固,必然会迎姐姐入宫。”

 姜元龄脸上有丝讶异:“……没想到妹妹倒是看得开。”

 姜宛卿垂下眼睛:“我只不过是认命罢了。”

 她认清了自己的命运,所以绝对不能再留在这宫里。

 说到底还是骗人的本事不如风昭然,想到风昭然还想着怎么给她操办封后大典,但凯旋而归时宫里早没有她这个人了——姜宛卿便多少有点过意不去。

 算了,送佛送到西,再送一程吧。

 姜元龄来的时候还有一丝忐忑,离开的时候心满意足,高高地昂着头。

 姜宛卿发了一会儿呆,养了一会儿神,让宫人去把宋延和宋晋夫请来。

 宋延与宋晋夫一来从龙有功,二来风昭然要抬举姜宛卿母爱,封宋延为忠毅侯。

 他本来要封宋晋夫为禁卫郎将,宋晋夫却谢绝了:“我好久没有押镖了,当了郎将还怎么跑江湖?”

 对于宋晋夫来说,押不押镖倒是其次,在江湖中快意人生,当一位铲强扶弱的侠士才是生平所愿。

 风昭然便赐了忠毅侯府三代世袭,宋家一举成为勋贵,自然有份参与大典,不过在大典后留宿在宫中值房,那是皇后娘娘特意给的恩典。

 姜宛卿看着舅舅与表哥走进来。

 为了观礼,两人皆是一身华服,尤其是宋延要按品着装,侯爷的忠梁冠比他束日的常顶着的一根檀木簪可要沉得多,走起路来脖颈僵得像是问别人借来的。

 宋晋夫也没比他好到哪里去,观礼的时候跟着礼部的号令,直接走了个同手同脚。

 姜宛卿忍不住笑了。

 他们才是她最亲的家人,无论她是什么样子,无论她身在何处,他们都会陪在她身边。

 她挥退了左右,让宋延先卸了冠,也让宋晋夫宽了外袍,自己倚榻而坐,三个人松松散散地,聊起了接下来的安排。

 这一聊就是半天,又到了服药的时候,宫人叩门进来送药。

 姜宛卿如今喝药已经喝得麻木了,端起来就跟喝水似的喝完,问宋晋夫:“芙渠怎么样?”

 “好着呢,如今在给母亲打下手,她到底是官家小姐出身,不单识字,还会记账,有她在,母亲可轻松多了。”

 芙渠发愿要跟着姜宛卿,服侍姜宛卿一辈子,所以姜宛卿没让芙渠跟着入宫,芙渠很是黯然神伤,觉得是自己不配。

 其实是姜宛卿知道自己早晚要离宫,所以一开始便把她托付在宋家,拜托舅母,若是有合适的姻缘,不妨给芙渠留意。

 只是芙渠无心嫁人,并且不肯吃闲饭,如今倒成了镖局里半个内当家,舅母辛苦一世,终于能清闲下来。

 第二天,姜宛卿去了一趟铺子里找结香。

 风昭然有过姚城的经验,安置起灾民来很有一手,京中已然安定如初,结香的铺子也重新热闹起来。

 姜宛卿坐在楼上的雅间,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听着结香嘹亮的嗓子招呼客人,四下里全是人间烟火,热汽腾腾。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2/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见卿卿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见卿卿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