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面试(3/3)

 马谡好歹读过多年兵书,而张溪嘛,两辈子加起来就只会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查。”

 是的,《孙子兵法》这么牛的著作,张溪只记得这一句。

 如果刘备真的跟张溪讨论《隆中对》的线路问题,那说不了几句张溪就得露馅,反而会给刘备留下“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坏印象。

 再一个,张溪也有属于自己的说辞。

 “溪早年在家耕读,后求学于颍川荀氏,颇通数术之道。”

 这是张溪早就想好了的说辞。

 在这个时代,书非常的珍贵。

 虽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但蔡侯纸书写和保存都相当的不便,还不如原始的竹简好用,所以现在书的主要载体还是竹简。

 竹简笨重,文字承载量也有限,这就造成了书的流通不便,再加上世家豪族为了掌握知识的“注释权”,对于书籍全都是敝帚自珍的态度,所以这年头的大儒都不敢说自己熟读所有经典,大多数只是专攻一本经典。

 张溪如果说自己“博览群书”,那肯定是在吹牛,即使真的看的书多,也不见得能全部理解书中的内容和含义。

 倒不如顺大流的说自己专精一样,还是一般人不太会去研究的“数术之道”。

 这个时候的数术之道可不是后世的装神弄鬼下九流“小道”,而是先于道家的一门辅佐帝王的学问,也是研究《周易》的基础......跟现代数学不是一回事,但必定会用到数学的知识。

 张溪当然不会这个年代的数术之道,更不会装神弄鬼的下九流“小道”,他只会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数学。

 但这年头,数术之道太难了,肯下苦功夫去研究的人也太少,更别说什么集大成者,很多人连《九章算术》都没啃下来呢。

 就这点来说,张溪觉得自己应该比大部分学数术的人要强的多......起码他会多元方程组。

 张溪故意这么说,就是让刘备没办法真的来考证他的学问......甚至他都怀疑,刘备压根就没有读过任何数术类的著作。

 刘备果然不太懂,闻言皱眉,问道,“敢问先生,何为数术之道?!”

 张溪微微一笑,心里默念昨天准备好的说辞,说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筹算者,天地之数也,若得天地之数,则大道在其中也。思通造化,策谋奇妙,是为术家.......”

 其实张溪根本不懂什么叫数术之道,他就是把记忆中读过的《素问》和《汉书》中的一些关于数术的内容,似是而非的糅合在一起蒙人。

 看着刘备一脸懵逼,似懂非懂却又不停点头的样子,张溪就知道,这次真的让自己蒙过去了。

 洋洋洒洒的扯了一大堆文言文,有些文字张溪自己说出来都觉得拗口,但总算是把刘备给唬住了。

 至于这么说会不会因为扯淡太过导致刘备不用自己.......张溪觉得这也不可能。

 刘备现在是什么处境?!

 屡战屡败,困守新野,寄人篱下。

 难道刘备到现在还能不知道自己不能成事的原因么?!他要是真的不知道,会放下架子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

 张溪在数术之道的阐述中为什么上来就要强调数术之道可以“筹算天地”,可以“思通造化,策谋奇妙”?!

 目的只有一个,不管你刘备信不信,至少表面上,我是你现在需要的谋略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上门投靠你,你就算不信我,千金买马骨的典故知道吧?!

 而刘备呢......

 “既然先生擅长数术之道......备帐中尚缺一名粮草主簿,不知先生可愿屈就?”

 刘备的这个反应,就有点让张溪不太好评价了。

 算是在预料之中吧,刘备在张溪一顿四六不靠的叨叨后,虽然听不懂,但还是愿意给张溪一个官职。

 主簿是一个不小的官职了,虽然刘备现在没地盘,但主簿是一郡副手,不能说刘备拿个小官打发张溪。

 但......主簿这个官职为啥前面要加个“粮草”二字?!

 粮草主簿......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二章 面试(3/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章节列表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