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循环138

  林知惜放下镜子, “今年五十岁了, 也该辞旧迎新了。”

  陆霄愣了一下, 眼睛发亮,“姐姐?”

  林知惜接过刷子为他上妆,“写信给小茹吧,让她回来。”

  陆霄点头应好。

  保和殿外,文武大臣坐在位子上闲谈, 宫女正井井有条端上茶果点心。

  也不知过了多久, 随着一声“陛下到”,大家齐家跪满一地。

  穿着明黄便服的帝王被宫人搀扶而来,落坐后, 命大家起身。

  歌舞响起,大家欣赏表演。

  待一曲过后,文武大臣献上各自的寿礼。

  首先献礼的是三位内阁辅臣,分别是凤至、半夏和王朝云。

  凤德二十六年,沈为民病重,缠绵病榻一年有余,最终撒手人寰。林知惜给他和周术一样的待遇。

  而后,她就将王朝云提入内阁交辅。这些年三人一直担任辅臣,尽心竭力办事。

  林知惜对三人准备的寿礼非常满意,笑着受纳了。只是她今日的说话速度比平时慢了许多。

  待寿宴结束后,她强打起精神,与文武大臣说最后几句话,就由宫人搀扶离去。

  文武大臣看着这一幕,心思各异。

  三十一年过去,有些死士岁数到了,已经离林知惜而去。

  现在武将中有一半是林知惜的死士,有一半却是新进武将。

  而文臣一茬接一茬地换,有三分之一是她的死士,另外三分之二是本土人士,一步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陛下身体有恙,虽然她极力遮掩,但她的疲态唬不了人,宴会后,志同道合的大臣三三两两约在家中聚会。

  有些大臣小心谨慎,这些年被陛下雷厉风行的作法给吓得不轻,担心这次陛下病重又在使诈,“咱们再等等。兴许陛下是在试探咱们心意呢。”

  说这话的人正是刘方,他年纪轻,其他老臣都一一离去,只有他还健在人世。

  他约几个弟子在家中商议。

  他的大弟子也觉得这话有理,“陛下若真病重,一定会招公主回京。这些年公主一直在边城当兵,听说已经升到营将。”

  二弟子当即反驳,“也不知道咱们这位陛下是怎么想的。唯一的公主不教她治国理事,却发配到边城吃苦受罪。会打仗又不等于会治国。陛下如此英明神武的一个人为何会犯这等错误。”

  刘方捋了捋胡子,“咱们这位陛下向来走一步看三步。她让公主去边城吃苦,也是为了跟他们打成一片,将来登上皇位也有人拥护,不致出现岔子。至于政务,她迟早会懂的。”

  其他弟子虽然不太认同这话,但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除了刘方这边,还有一些新进大臣也在家中聚会。

  这类臣子都是积极进取型,他们觉得陛下病重,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机会。若是他们能借这个机会讨好新帝,将来必定能得新帝重用。这类臣子以旬嶙为首。

  还有一类臣子就是野心勃勃,陛下对官宦子弟非常严格。寻常百姓当官,每年只需要参加两回考试。

  而官宦子弟却要参加四回,并且为了避嫌,他们不能在亲属所在衙门共事。

  这就都能刷下一大帮二世祖。

  这些二世祖都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心肝宝贝,哪怕别人嫌弃,在当爹娘眼里,他们都是最好的。

  陛下不肯给儿子一个机会,他们早有心生怨恨。

  以前陛下英明神武,谁也不敢糊弄她,可现在陛下病重,新帝诸事不懂,他们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替儿子运作,将他们安插进去。

  **

  进入十一月,陛下身体越发病重,连早朝都不能上了,公主接到陛下密报,一路疾驰赶回京城。

  刚到京城,旬嶙就带着一帮臣子久候她的到来。

  公主下了马,亲自扶他起来,问了些陛下情况。

  旬嶙忧心忡忡,“陛下最近一直卧床不起,陛下似乎对太医不怎么信任,始终不肯让太医诊治。公主回京,可要好好劝劝陛下。”

  公主点头,“自当如此。”

  旬嶙又恰到好处表达忠诚,“陛下不能理事,政务堆积如山,公主若是能替陛下分忧,也是尽尽孝心。”

  公主打着哈哈,“旬侍郎说笑了,内阁三位辅臣是陛下左膀右臂,他们一定会尽心处理政务。孤放心地很。”

  说着,她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她的身后跟着上千位镖骑正急速离去。

  旬嶙属下小声问,“主子,公主这是什么意思?”

  旬嶙看着公主的背影,眼眸浅淡,“公主似乎不恋权。”

  属下暗暗猜测,“陛下只有她一个继承人,她这是有恃无恐,也可能她不想临了再出岔子吧?”

  旬嶙笑了,“不急。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三位辅臣是陛下的好臣子,公主年幼,最不喜臣子指手画脚,她迟早会厌烦那三人。咱们有的是机会。”

  属下眼睛一亮,“还是主子想得周到。”

  腊月二十,林知惜于乾清宫驾崩,享年五十岁,膝下唯一之女庆元公主(二十四岁)继位,改元凤归。

  大朝会第一次,新帝就让朝臣为先帝拟定谥号和庙号。

  林知惜并没有追封自已的祖先,所以她的庙号无非就是始祖和□□。

  新帝选了□□,至于谥号,朝臣根据她的功绩选了两个:文和康。

  这两个谥号都是美称,“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康”表示“安乐抚民”。

  看似是赞美,但跟她的功绩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林知惜也猜到自已死亡,有些臣子会蠢蠢欲动,但是她没想到这才上朝第一天,就有人安耐不住了。

  林知惜问三位内阁,“你们的意见呢?”

  王朝云出列,“臣以为用高比较适合。”

  “高”表示皇帝德覆万物、功德盛大、覆帱同天,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能得到谥号“高”。

  这些臣子舍弃高,其实未尝不是试探皇帝,想让大玥延续大良,其心可诛。

  有几位老臣也跟着出列,“臣也觉得用高比较合适。”

  林知惜笑了,“那就用高。”

  第一场较量结束,臣子们都保持一种微妙关系。

  激进派开始疯狂找内阁三位辅臣的茬,弹劾三位辅臣结党营私。

  这方法看似老旧,但是非常有用。只要新帝忌惮三位老臣,时间长了,必定心生嫌隙。他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可命他们没想到的是陛下看过折子,连查都未查,直接批了“子虚乌有”四个字,就将折子驳回去。

  接下来,无论他们怎么参内阁陛下似乎对他们信任有加。

  激进派算盘落空,只能偃旗息鼓。

  他们肯收手,陛下却有了动作,她在殿上将暗卫调查来的奏报一一读给大家听。

  某某大臣利用职务之将儿子安插进某某省当六品主簿。

  这样的事情一连十几起,牵扯十几个大臣。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正在为先皇守孝的陛下是如何查出来的?

  十几个大臣吓得肝胆破裂,跪倒在地。

  林知惜半点不留情面,直接将他们革职查办,并命大理寺和户部查他们的账目,看看他们为官多年有没有贪污受贿。

  林知惜雷厉风行的作法直接打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之前他们还以为新帝在边城待久,会像那些武将直来直去,没什么心眼。没想到她表面无欲无求,私下里却早就做好安排。

  这样的新帝不好糊弄。

  激进派的臣子被这一出吓住,不敢再生事端。

  就在这时,与大荣交界的驿卒八百里加急来报,“大荣正在招兵,似乎想借着新帝初立,借机欺上门来。”

  这些年,边境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大规模战争。

  大玥也二十多年未曾招兵,大荣贼心不死,想要侵占大玥国土之心日久。这次又趁新朝交替之际来袭,也在情理之中。

  林知惜当即命户部招兵,户部拨款,筹措粮草以应对大荣来袭。

  大玥这些年日子过得富足,文臣不想交战,有大臣提议与在荣议和。

  林知惜将对方劈头盖脸一通骂,“大荣明显在打朕的脸,你却让朕与它和谈。你这是将朕的脸面放在地下踩。朕今年才二十四岁,难不成以后都要受大荣欺负。你愿意当亡国奴,朕却不成。”

  她当即把那大臣拖出去打三十个大板,又警告其他人,“谁再敢提与大荣议和,就是大玥的罪人,大荣的奸细,朕绝不姑息。”

  好吧,这位新皇火气足,在边城待了这些年,学了一身匪气,根本不会委曲求全。大臣集体噤声,谁也不肯再劝。

  殿内雅雀无声,林知惜轻声咳了咳,“朕打算御驾亲征。”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众大臣集体石化。这才登基几天呀,她放着一堆国事不管,居然要御驾亲征。

  有大臣当即反对,“陛下,您龙体要紧。咱们大玥人才济济,武将个个骁勇善战,您完全不需要亲自上战场。”

  又有大臣跟着附和,“是啊。陛下您尚未诞下龙子,若您有什么意外,大玥可怎么办?”

  不仅文臣反对,就连武将都跟着一块反对。

  无奈,林知惜这回铁了心,她为自已的下一世定了目标,就是为大玥开疆辟土,好不容易有一次光明正大侵占别人土地的机会,她焉能放过,“朕心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朕希望在朕走了之后,你们都能尽心尽力处理国事。万万不可再生事端。也不可再犯之前的错误。”

  大臣们知道自已劝不住,只能应下。

  凤归元年,陛下率三十万大军往边境出发,与大荣大边境浴血奋战三年,大荣兵败投降。

  陛下趁机攻入大荣京都,将大荣版图并入大玥。

  又两年,匈奴来袭,陛下再次算御驾亲征,耗时两年三月终于将匈奴并入大玥版图。

  大玥是上下三千年来,版图最大的朝代。

  凤归四十年,玥太宗病逝。

  厚重的宫门缓缓打开,那穿着十二星宿朝服的帝王踏雪归来,再一次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帝王之位,又一次谱写属于她的传奇。

第64章 循环13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有十万死士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我有十万死士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