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元宵佳节 他乡遇故56

  大战役虽无,中、小规模的作战一直有。

  周霆走后,周家只接到过两封他的平安信,告知他顺利的考取了小校尉。

  还投在杨毅给他推荐的赵将军营中,据说很是如鱼得水。

  知他报喜不报忧,实情肯定不会这么轻松,又加上北疆的不稳定。

  王氏的慈母心,老太太的念孙意,忧思常长。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佳节又至,今年还是老太太的六十大寿,又有添丁进口、金榜题名那么多大喜事,本该热热闹闹大办一场。

  周纪春去年就打算偕全家回乡,给母亲祝寿。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久不孕的张氏一年内竟然喜得贵子。

  宝贝金孙周小五才几个月大,连赵老太太都不许他折腾。

  再加上北疆不宁,各处防军都不同程度的戒备,周纪春也请不下假。

  短短一年内,喜事很多,烦心事也不少。

  尤其赵老太太的身体更得静养。

  又因忧心二孙子,任凭儿孙们怎地张罗劝说,老太太坚决不同意大办。

  六十大寿只小范围庆贺了。

  就算小范围庆贺,还赶上过节,周家也是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为了让祖母欢欢喜喜过大寿,哄娘亲放下忧心,开开心心过个年,姝眉动了不少心思。

  她请家里每个人都做一个灯笼,还要在材质或样式上不重复,上面还得出带一灯谜,灯笼做不好可以请一个亲人帮忙,不许买或让外人帮忙。

  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挂在祖母院子里,一家人举行小型的灯会,猜谜观灯,有奖惩。

  至于如何奖惩都有寿星祖母定。

  一家人都觉得这个建议有趣得很。

  虽然四爷夫妻觉得出谜、猜谜太高大上,可看到老太太被孙女的鬼主意哄得眉开眼笑,也就没好意思吭声。

  反正四爷心理素质超好,俗称皮厚。

  心想:到时候耍个赖也就过去了。

  于是一家人开始忙碌,连远在上都的大伯一家从家信中得知,也急忙忙一家五口都做了灯谜。

  当然小五的由二姐替做。

  都随着大车小辆的年礼送了来。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元宵节的周家,场面虽及不上诗中元宵节的绚丽震撼,却是异样别致温馨。

  赵老太太院子里的树上,挂着一家人做的各种各样的灯。

  全能型选手三爷做的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走马灯。

  上面手捧寿桃的老寿星不急不缓的走着,后面三个挑着福禄寿花灯的小童,紧紧追随。

  灯谜是:遇水则清,遇火则明。(猜一字)。

  王氏的灯自然是全能夫君三爷代做。

  雅致的灯笼上画的是媳妇最喜欢的兰花,画工逼真,似有幽香飘散。

  姝眉先看到后,建议巧手的娘亲,用稍硬的纸剪几只蝴蝶,只把蝶身沾花灯上,翅膀翘起来。那效果简直绝妙,以假乱真到。

  第一眼看到这个花灯的老太太眼花,还以为大冬天飞蝴蝶了。

  灯谜是王氏自己出的:一手拿线一手拿针。(打一成语)

  大伯送的年礼里,林林总总。

  姝眉惊喜的发现,居然有一些南方水果:柚子和桔子。

  转转眼珠,想替二哥作了几个柚子灯。

  完整剥离很是不易,还得把厚厚的皮削薄。

  好不容易做出两个,抠字时怕自己手生再毁了,只好不求神秘,求爹爹了。

  三爷看着闺女的创意简直赞上天。

  王氏在一旁笑他被比下去了。

  三爷却越发得意:青出于蓝么。

  连虎父无犬女都出来了。

  一边的霁哥儿急了,拉着姐姐,缠着也要这样的,不要爹爹代做了。

  姝眉捏捏他小脸儿:“没问题!咱不和二哥做一样的。你自己都能做,还比谁都做得多!”

  霁哥儿开心的直转圈,催着快做。

  于是姝眉弄一大盘子桔子,自己先示范着做了一个小桔灯。

  不用说霁哥儿立刻就开始动手。

  连一边看着的王氏和三爷都跃跃欲试。

  结果一家四口作了一大串小桔灯。

  还嫌不过瘾,姝眉又让雪碧去厨房要几个南瓜。

  打算再做几个南瓜灯,算自己的。

  灯上不刻字,刻各种笑脸:微笑,大笑,傻笑…。

  傻笑那个可把负责刻画的三爷愁坏了,恨不得自己对着镜子练练先。

  等周霖得知,发现材料都没了。

  被落单的学霸一气之下把兄妹四个的灯谜都包了。

  统统不给你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等到元宵这天,这几种特殊材料,还造型奇特的灯笼,绝对碾压群灯,连三爷那技术含量最高的走马灯都被掩了些风光。

  甭说老太太的嘴都没合拢过,连周老太爷的脸上都菊花开放。

  一家人围着灯赏玩欢笑好久。姝眉赶紧提醒还有猜灯谜呢。

  于是陆续的,大家都有了斩获。

  三爷猜出自家媳妇那“一手拿线一手拿针”的成语是:

  望眼欲穿。

  王氏猜出婆婆的字谜是:安。

第二十一章 元宵佳节 他乡遇故5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两世姝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两世姝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