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南迁遇险 齐心抗敌

  去冬雪灾,已经让鞑靼蠢蠢欲动,时不时小规模的在大明边境抢夺物资。

  今夏的大旱和蝗灾,使本来因环境恶劣,物资匮乏,造就的天然掠夺性,终于按捺不住。

  鞑靼几乎集全国之兵力,甚至还纠集周边一些小国,同时大举进犯,想干票大的。

  不仅要掠夺物资人畜,更打算霸占一些大明靠边境的富裕之地,以图解决本国一直的危机。

  大明今上曾经为了惩罚鞑靼的进犯,下令封锁了双边贸易,致使他们更想撕开这个口子。

  鞑靼是正所谓穷凶极恶,大明边军却还以为是以前的小股骚扰,重视度和准备都不足,致使鞑靼这次入侵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边疆重镇开平和大同。

  不及时阻止,鞑靼铁蹄很有可能直逼北都城。

  开始大家都没有太多恐慌,毕竟这么多年两国边境的摩擦或交战,还是大明的胜率高一些。

  否则也不会出现大明防军轻敌的现象。

  再说至今还没出现过鞑靼能打到北都附近的现象。

  这次却明显不同,鞑靼已经蓄谋已久,这两年的灾情又给了发动这场战争的契机。

  仗只打了两个月就撕开了大明的第二道防线,占领多个边疆村镇,烧杀掠夺,还步步为营。眼看就逼近了北都。

  除了大规模作战,还时不时有小队骠骑深入,抢一票就走,杀人放火,危害民众,扰乱民心。

  甚至还有一次突袭,重伤了大明防军统帅。

  滦平县虽离边境比北都还远,可边疆重镇开平和滦平都紧靠滦河,分别在河的上下游。

  滦平县历来富足,鞑靼万一顺流而下,肥肥的宰一把,也不无可能。

  那几乎紧挨滦平县的周家老家十里铺也就很危险了。

  人心开始惶惶,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家都有了南迁的意向。

  甚至连周家大爷,三爷分别来人、来信急催父母,带家人搬至上都或京城。

  因有正在北疆作战的周霆,对这场战争引起的恐慌,周家比旁人更多一层担忧。

  幸亏在北都的王勇之托张守备,打听到周霆安好。

  分在三处的周家人才暂时松口气。

  对两个儿子的请求,周老太爷不以为然,他坚信大明的军队,绝不会让鞑靼猖狂下去。

  随着战事的吃紧,三爷派长子周霖赶回老家,力劝二老并由他护送去京城。

  老太爷本还坚持,可考虑到赵老太太的身体,还有周家最优秀的长孙周霖,坚持只要祖父母不走,他就一直陪着。

  老太爷也就动摇了。

  最后老太爷决定分两批走,否则目标太大,毕竟鞑靼还没打到跟前,两个儿子一文一武都做官,此时举家南迁,传出去恐有损名声。

  首先以给赵老太太养病为由,由周霖护送老太太,姝眉和薛氏母子先行。

  过一段时间老太爷和四爷再去。

  周霖起初不同意,可老太爷一锤定音,绝不再改。

  周霖无奈只能听从。

  想多给祖父留了几个护卫中的高手,又被老太爷以他护送的都是妇孺老幼而拒绝。

  临行前,薛氏又出幺蛾子,她惦记娘家,这次南迁又不好提出带上娘家人,就动了个心眼儿。

  反正公爹还没走,要是鞑靼人打不到这儿,谁也不用担心。她也愿意还住在离娘家近的这儿。

  万一鞑靼人真的要打来了,公爹肯定要走,在那个紧急时候,她再提出带娘家人,想来公爹肯定不会拒绝。

  于是她借口儿子又病了,受不了路途颠簸。求着和四爷下一波一起走。

  赵老太太对她的小心思哪有不清楚的,虽心里有些不快,也不好明说。

  四爷被薛氏私下同生共死的誓言,灌得如同喝足了老酒的青蛙,就差幸福的呱呱呱了!

  当然义无反顾的支持爱妻。

  最后首批去南的主子就只剩了老太太,姝眉和护送她们的周霖。

  于是姝眉在短短不到两年,再一次去往北都的运河码头。

  再没上次的惬意,虽然一路上到处秋意盎然,遇到的人们也没什么异常,姝眉心里却有一丝逃亡的悲凉。

  人类生存本就有不可控的天灾,还非自作出人祸。

第二十四章 南迁遇险 齐心抗敌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两世姝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两世姝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