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入得此门半生筹51

  只可惜,太子却没有那样的格局,没有那样的胸怀。复位后的他,一门心思排除异己,不图进取,一错再错。当他屡次让万岁爷失望,等待他的,兴许将会再次面临被废的结局。

  万岁爷也因为这件事,不得不准备提前回京。他怎么也没料到,太子监国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反思自己的过错,及时的悬崖勒马;而是公报私仇,一再打压之前举荐八爷的一众朝臣。

  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太子初次被废时,被关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心性不仅没有得到收敛,还更加的放肆。或许,他在此之前战战兢兢的做了三十年的太子,没人理解他的难处。经历第一次被废后,他将善心收了起来,将野心暴露出来。扬言要打压八阿哥党派的一众人,所以不以国事为重,反而以此来公报私仇,引得众人不满。

  只是这么做,未免操之过急。虽说复位后,急需权力,但是此举明显于天理不容,于人事不和,于自身不利。最关键的是,太子从来不懂得反思,只能一步错,步步错,最终酿成大祸。

  万岁爷那是一个痛心疾首,在准备回京时,特意问了大臣张廷玉,如果再次废了太子,史官会如何记载。万岁爷这么问,显然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只是仅凭这一点,未免显得小题大做。可太子这越位之举,仅仅只是擅自罢官这么简单吗?他就不怕被兴师问罪?总之,万岁爷再次对太子起了疑心。

  其实万岁爷选择南巡,实际上是在试探太子。果然,他这一走,太子便胆大妄为了。

  此时太子收到消息,说万岁爷正准备提前回京。莫非,这是兴师问罪来了?而放出消息的则是八爷一党,目的是给太子制造出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就是害怕二次被废,既然怕再次发生,那他必然会想到谋反。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地位。

  事实上,这太子爷心里虽有些发怵,但顶多就是挨一顿骂,也实在不敢有别的想法。可老八是谁啊,他要想害你,总能安个合情合理的原因。这不,太子此举,正被老八钻了空子。所谓冲动是魔鬼,反而会给人可趁之机,一点不假。八爷党照着太子的笔迹,仿造了一份调兵手谕,又差遣细作将手谕故意让梁公公发现,整个过程做的人不知鬼不觉。即使太子是冤的,也是百口莫辩了。因为他似乎具备了一切被逼无奈、不得不反的理由。

  万岁爷收到了这份调兵手谕,乍一看,确实吓一跳。但他执掌乾坤数十载,一生遇见过无数次惊涛骇浪,早已成了不怒自威的人。一路走来处处凶险,有人暗施冷箭,有人身陷囹圄,但万岁爷就能屹立不倒。即使知道有人伪造调兵手谕想陷害太子,万岁爷却依旧镇定。

  因为面对皇位的诱惑,任何皇子都有可能成为作案人员。各种明枪暗箭的招数,只想击垮太子,取而代之。只是锁定不了具体的人,就不能随意出手。一出手,万一冤了好人,一来制造了冤案,会有伤圣德,影响将来的史书评价,这一点是万岁爷尤为在乎的;二来正中别人下怀,不管是谁仿照调兵手谕,都是想祸水东引,制造混乱,然后浑水摸鱼,万岁爷肯定不能让人如愿。

  此外,即使就算怀疑八爷,要查他,可人家大可不承认。到时候老九、十四再出来煽风点火,局面只会越来越混乱。

  对方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万岁爷心里也没底。如果直接将此事挑明,对方被逼急了,万一狗急跳墙,还会出什么幺蛾子,那后果就严重了。

  八爷的这份手谕显然给万岁爷带来了困扰,他觉得形势似乎有些严重,若是查办下去容易祸起萧墙。眼下人还在外面没有回宫,皇子们为了皇位,搞不好就铤而走险。加之蒙古各部的王公都在附近,他们与朝廷的关系一直都是若即若离,关键时刻他们也许会来那么两下。如果内忧外患搅和到一起,老爷子自然吃不消。

  因此,对于此时的状况,稳定是最重要的,只要没出大乱,对方也不敢轻举妄动。一动不如一静,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万岁爷只好假装不知道。

  毋庸置疑,八爷这招看似不明智的阴谋,实则大有用处。这招投石问路,虽被万岁爷识破,但是太子可就没那么明智了。就在他知道万岁爷已经在回京的路上的时候,瞬间乱了分寸。虽然明白这件事有人从中作梗,但是起兵谋反,可是死罪。最关键的是,太子并不确定万岁爷信没信,若是信了,那他还有活路吗?

  于是,顶着莫大的恐慌,直逼的太子企图出兵造反。在太子心里,反也罢,不反也罢,经过这件事一倒腾,他与万岁爷之间的信任已经没有了。所以,不得不反。射出去的箭,便没有回头的道理。与其受到皇上的处罚,还不如就这样赌一次。

  当太子爷的兵马包围了万岁爷马车的时候,万岁爷当时就怔住了,因为他明白太子这是铁了心要造反了。同时也心痛,气他蠢笨至此,被别人利用。关键时刻,只见十四爷带兵前来救驾。邪不压正,太子谋反自然以失败告终。随着一起告终的,还有他的太子之位。

  导致他被废的原因便是谋反,所谓谋反大罪,罪不可赦。太子做到这个份上,憋屈啊,而且当了几十年的太子,真的是熬不住了。与其猜忌,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造反后即使被废也比每天煎熬着要好受。

  因为他明白,在太子这个位置上的人不会有太好的下场,会被每个皇子针对,而每个皇子都有自己的势力。

  想想太子复立后没过几年太平日子,又是如此下场,难怪他自己也哀叹:“古今天下,无情最是帝王家!”

  太子第二次被废黜是在五十一年的九月,万岁爷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

  这次造反已经彻底葬送了太子的前程,万岁爷从此再也不信任他。太子毁就毁在妄自揣测万岁爷的心思,凡事操之过急,必然没有好结果,这其中也包括了大阿哥。若是让这样的人继承大统,那么如何统治大清,治理天下。

  帝王之担忧是对的,万岁爷是绝顶聪明之人,而且位居权力的顶峰,就没有他老人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是在对待太子被废一事上,总是瞻前顾后。万岁爷很在乎自己的名声,所以不得不深谋远虑,加上已经对烂泥扶不上墙的太子彻底死心,所以一直犹犹豫豫。

  可是更让他担忧的是造假的幕后人,究竟是谁,有如此头脑。轻而易举的就让太子上了套,自毁前程。替他逼太子造反,这样就能顺理成章的废黜太子。

  可见这幕后人已经等不及了,竟然借万岁爷的手除掉太子。心思如此缜密之人,是八阿哥,还是另有其人。万岁爷已经不想再去猜了,比起知道真相,他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为了皇位,而相互残害。试问这种局面,有哪个帝王愿意面对呢?

第29章 入得此门半生筹5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梨园惊鸿客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梨园惊鸿客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