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你们是在质……253

  而除此之外, 这三年来随着土豆红薯年年种植后产量越来越高, 酸辣粉、火锅等也都在大周风靡开,对于以往从来没有尝过真正“辣味”的百姓来说, 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很能吸引人,杨云清手下的那些悠然居还有专门开的火锅店中,每天专门过来吃火锅和酸辣粉的人队总是排的很长, 靠着这两样,杨云清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杨云清也没有忘记让厨子继续研究其他菜色, 假以时日, 这“川菜”说不定就能在大周发扬光大了。

  建平帝裴安坐在御案前, 指着上面一堆奏折对朱首辅并杨云清在内的几位次辅笑着道:“今年下面呈上来的折子中, 下面缺粮求朝廷赈灾拨款之类的折子已经是完全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全是下面州县属官的报喜之词, 上面写的全都是这两年来的百姓种植土豆红薯之后的粮食产量, 还有着赋税拖欠的地方已经是屈指可数了,这可见是那两样高产作物之功啊!”

  裴安这么高兴也是有道理的,在以前, 因为各种天灾人祸,一年里粮食减产的州县不在少数。虽说不像是洪涝旱灾那种大灾祸需要开仓放粮,或是朝廷赈灾,这不论是先帝乾宁帝还是当今圣上建平帝,他们不管这当皇帝的才干怎样,但是都是心系百姓,对百姓还算宽容的当权者,遇见了百姓生活艰难的情况,这少不得也要看情况拨下去一点银子或是延缓这赋税的摊派,有甚者减产严重的地方还要免除当年的赋税的,像现在这样,几乎没有地方上折子求拨款赈灾的情况实在是罕见。

  不管怎样,这对裴安来说都是一件喜事,这既然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自然是算作他这个皇帝的功绩,往后史书上或许还会称在他的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或许还会把这段时期成为“乾平之治”,立为治国典范也不是没有可能。

  裴安他在位期间,做到了其他历朝历代皇帝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即让天下将近九成百姓温饱,这是何等的功绩,他甚至可以成为堪比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想到这,如何能不让裴安心潮澎湃!

  朱首辅上前作揖道:“陛下所言大善!陛下定是天望所归,紫薇入命,所以才能以弱冠之龄,登基执掌天下,把天下治理成如今模样。而且这红薯土豆,或许是上天指引着杨大人找到,然后带给陛下的,杨大人也定是天上派来专门辅佐陛下的,不然为何这过了上千年,也没人能发现土豆红薯如此高产的作物,而到了陛下一朝,便突然发现了呢!”

  作为政坛老油条,朱首辅就算是自己并不相信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不代表他不会说这些恭维帝王的吉利话,况且这么一说也都是事实,并没有捏造的地方,只是夸张了一番而已。

  更何况他此举也有向杨云清卖好的意思,毕竟这个时候不论怎么看,这杨云清都是前途无量的样子,只要他不做那些站队造反,插手往后立储之事那些容易引起帝王猜忌的事情,手握大权是早晚的事情,况且现在杨云清就是帝王心腹,这帝王对他的信任,是满朝文武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唉,说一句酸溜溜的话,他这个首辅现在也快要成了摆设了,能仰仗的也只有资历了。要说能力其实他的能力也不差,之前能把姓魏的斗下首辅之位自己后来居上就已经能证明他的能力了,但是这耐不住横空出世一个杨云清这样的鬼才,能力那是没得说,虽说刚刚进入内阁的时候还有些青涩,但是这几年过去了,越发老练了,比起他们这些老臣也不差什么了。

  而除此之外,杨云清他这功绩一个人就比得上满朝文武官员了,于文于武上面的功绩都没得说。他现在要是与之敌对,这可不会像斗倒姓魏的那个人那么容易,或许一着不慎还会落得个满盘皆输,连这首辅之位都保不住了。而现在若是与之交好,还能得到一个提携后辈的名声,而且想来等以后他致仕首辅之位让了杨云清后,也能与这杨云清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家族子弟入朝为官不管怎样也能得到些微照拂。

  裴安听了朱首辅的话,不管怎样心里都是高兴的,而他也没有忘记这功绩是谁带给他的,现在有了成效自然是到时候该嘉奖一番了。

  杨云清现在已经是内阁次辅同时还兼任户部尚书,朱大人担任内阁首辅,一向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裴安自然是做不出让他把首辅之位让出来的事情,这样会寒了老臣的心。而既然是不升官位呢,一般的赏赐对于杨云清来说又是太不足道了,这实在是配不上他做出的此番功绩。

  想来想去,还是封爵来的好。旨意建平帝裴安已经拟好了,打算封杨云清为海国公,虽然没有封地,但是这国公爵位享受的待遇都是实打实的,而且国公为公爵第一等,这位份基本上等同于郡王,都是从一品的。而且这国公的含金量可是比郡王高多了,这皇帝的儿子是亲王,亲王的儿子是郡王,基本上都是承袭的,要是这一代当家的没有什么作为,在朝廷没有领差事,又与当今圣上不亲近,这从一品的郡王还比不得二品官员呢。

  再者除去开国功臣外,本朝再没有封国公的先例了,相反之前两朝还隐约有削爵的意思,不少大臣也都以为以后圣上是不会再封爵了,所以杨云清现在若是被封为国公,这个含金量就可想而知了。

  建平帝裴安把这件事情跟内阁的几位大人说的时候,几位大人心里虽然震惊,但是也有一种或许是本该如此的感觉,毕竟杨云清此番立下如此之功绩,官职上不能升,赏赐又不尽心,的确封爵才是最好的办法。更何况现在陛下连圣旨都拿出来了,虽然还没有盖章,但是这用意决心可想而知。

第135章 “你们是在质……25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