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几天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祁县,之后三家也就此分开,各回各家。这个时候也到了傍晚,天色也有些昏沉了,杨云清回到家后,就让海伯找人去把妇人崔花安顿了下来。

  而海伯自是没有反对,很快就让人把崔花安顿了下去。而且比起这个,他更关心自家少爷这次考得怎么样。但杨云清他刚刚和海伯交代完崔花的事就赶紧钻进卧房去沐浴了,这几天在马车上也是捂得够呛。

  海伯没来得及问少爷,所以就赶紧拉住了要出去的来福,询问他这些事。

  而来福见管家问他,自然是知无不答,不仅告诉海伯少爷府试上又拿了案首,连后来放榜的时候少爷被知府大人召见而且还送了几本书的事全都一起说了出来。

  海伯一听,顿时露出满脸喜色。这可是被知府大人召见还赠书了,杨家祖上三代还没有人跟知府打过交道呢,看来杨家要从少爷这兴盛了。

  想到这,海伯拿出了一块帕子擦了擦眼泪,他想,若是老爷要是还没去在撑个几年就好了,那样的话,他肯定能见到少爷现在这出息的模样,兴许还能看到以后少爷登科后打马游街呢!唉!可惜老爷去了!

  过了一会,海伯平复好心情后,就赶忙让人去给少爷准备热乎的饭菜,这少爷一次出去这么长时间,也没他跟着去张罗,吃食上肯定比不得家里,现在既然回来了,他可得让少爷吃点好的。

  杨云清出来的时候,天已经有些黑了。他把正在滴水的头发随手用布巾擦了擦,然后拿出一条布带把头发简单地束了一下,就出去用饭了。

  海伯已经近一个月没有见到自家少爷了,所以杨云清用饭的时候,海伯一直没走,在旁边陪着。杨云清他在来时的路上就想了很多关于开办工厂的事,已经有些思绪了。杨云清他迫切的想为这个时代的女子做些什么。

  晚上,杨云清带着海伯进了书房,跟他大概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海伯他自杨云清表现出稳重的那一面后,基本事事都听他的,因而现在听到杨云清要开办工厂,而且专门只招女子妇人,也没有感到惊世骇俗,毕竟之前悠然居就是这样。

  只是海伯考虑到,开办这种所谓的工厂,可不是像开悠然居还有那几家铺子一样,小打小闹就行了,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量。不仅需要选址买地,还需要招办人手建厂,里面还有一些少爷所说的各种“仪器”需要置办,而且这事还需要和知县打声招呼,很是复杂,种种事情没个大半年时间也搞不下来。

  故而海伯不反对自家少爷去干这事,只是觉得还有不到四个月就要院试了,少爷安心读书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耗费时间来搞这些,实在是有些不值得,可以等院试过后再着手干这些。在他眼里,一切事情都没有自家少爷重要。

  于是海伯就开始劝说自家少爷,想让他等四个月后再来弄这些。

  杨云清他自然是知道还有不到四个月就要院试了,只是他觉得,在这段时间里,他完全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并不会占用太多学习时间,他自己也是可以把控好其中的度的,而且其中的很多琐事,他也完全可以请人来打理。

  他于是就和海伯讲了这些,说了不少东西。而海伯他一直都是支持自家少爷做任何事的,现在见他说到这个份上了,也只能同意了。只是暗自在心里想着,到时候自己一定得多费些心思,好减轻些少爷的压力,不让他耗费太多时间影响了读书。

  “少爷,知县秦大人刚刚遣人送了东西来。”来福突然进来说道。

  第31章 商谈 “那送东西的人还在吗?”杨云清……

  “那送东西的人还在吗?”杨云清转过身来问道。

  来福答道:“嗯, 我把人带到正厅了。”

  杨云清听完,就理了理衣裳,准备去前面正厅见知县派过来的人。

  到了正厅的时候, 衙役正在喝茶, 抬头一见杨云清走了过来,就连忙站起来说道:“恭喜杨公子了, 院试又得案首了。这是秦大人派我来给您送的东西,是一方砚台一支毛笔还有几本当初大人科举时用的书, 上面大人写了不少东西。大人希望这些能对杨公子有些用处。”

  “多谢知县大人的厚爱了, 学生感激不尽。还请您回去转告大人, 学生有时间会去登门拜访的, 也劳烦您大晚上过来一趟了。”

  “不麻烦,不麻烦, 这话一定给您带到,那如果没事的的话,小人就先走了。”衙役向杨云清拱手说道。

  “嗯, 那您慢走。”说完杨云清从荷包里拿出一锭碎银,塞给了衙役, 又道:“也麻烦您一趟了, 这点银子您拿去吃点酒吧。”

  衙役也没有推辞, 接过说道:“那就多谢了, 我就先回县衙了。”

  杨云清让来福把人送了出去, 然后才拿起送来的东西慢慢打量。

  砚台和毛笔都是顶好的, 摸起来手感不错, 但这个杨云清也不是太在意,他拿起之后很快就给放下了,倒是那几本书, 杨云清翻看之后,却是十分的满意。上面不仅有着许多感悟心得,还写着一些应试的技巧和行文的注意点,十分详细。杨云清内心不禁感叹秦知县的用心。

  当然杨云清也能大概猜出秦县令这么做的原因。秦知县作为一个县令,等任期满了之后,也是有考核的,其中有一项就是教化,这一点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在任期之中,本县有多少有功名在身上的士子,所以说县里的每一个秀才举人在知县眼里都是政绩,每任知县任职期间,对县里的秀才举人也都是多加照顾的。

4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