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而接下来何大儒便就刚刚提问杨云清的问题继续展开了讲,后面甚至还让大家讨论,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场面尤其热烈。

  后面除了杨云清的那篇文章之外,何大儒又念到了几篇文章,那几位起来之后的回答虽然没有杨云清精彩,但是也可圈可点了,场上也接着发出了阵阵赞叹之语,一时也把之前杨云清的光彩也掩盖了下去一点,不过杨云清对此是乐见其成。

  这次讲学直到下午天色渐暗的时候才结束,杨云清他们这一众学子最后听的也是意犹未尽,甚至还想着这样的讲学多来两场。不过何大儒他因为行程的原因,也不能在府城多留,因而一众学子的愿望也只能落空了。

  晚上回去用完饭之后,杨云清泡了近一个小时的澡,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泡的时候是真的爽,舒缓了这两天来紧绷的神经。

  出来之后把头发绞了个半干之后,杨云清进了书房,开始在纸上记下这两天讲学听下来的内容。

  虽然现在杨云清和李高朗还有王向松已经分开了,但是还是经常会书信联系,杨云清有时会把自己从藏书楼中找到的许多珍贵书籍誊抄一份寄给他们,这样他自己在誊抄的时候也就相当于再记忆了一遍,一举两得。

  将这次讲学的内容在纸上记下,一式三份后,杨云清本来打算继续去读书的,但是看到书桌一旁的柜子上放了一封信,他就先去拆信了,打算等着看完这封来信并且回了信后再继续读书。

  平时杨云清他除了收到李高朗还有王向松的信件外,其余大多数的信都是海伯给他寄来的,平时都是让来福收着,给他放到柜子上,留着他晚上回来再看。

  海伯寄来的信除了是关心他的身体,提醒他多加衣物,注意饮食之外,其他的都是和杨云清讲工厂还有各个铺子的情况,这样杨云清就算是在这边读书,也不至于对祁县那边的情况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把信拆开,杨云清看了起来。只是看完信后,心情着实有些低落。

  虽然杨云清在那边开办工厂只招女工,这样就是为了避免了进厂做工的小娘子还有妇人们名声受损。的确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因为县城里悠然居的情况,对工厂那边也都很放心,所以也没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出来。

  而那些离开家里到工厂做工的女子们每月带着银子回家,腰板也挺起来了,在家里也渐渐说的上话了,甚至有些妇人连丈夫也因此对她们体贴了些。

  只是也因此,有些当初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去工厂的妇人,见到这些去了的人,不仅拿回了大笔钱,而且家里男人也对她们那么好,心里便对此有了嫉妒怨愤之心,便控制不住自己,开始在外面散些谣言,称那些去工厂的妇人,大半个月才能回家两天,平时都住在那,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里面和男人鬼混了,反正那工厂她们外人也进不去,谁知道这些她们在里面干了什么。

  一开始还只是小范围的传着,但是后来随着一些嘴碎的婆子妇人的推波助澜,这谣言是愈演愈烈,有的妇人甚至因为这些谣言,顶不住压力,最后只好辞工。

  还有一些妇人家里的男人虽然一开始也相信自己的婆娘,再加上每月还能挣不少银子,对此也没有太在意,只是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那些男人一出门,便有认识的人会上来调侃道,他们的婆娘估计在那边的工厂给他们带了绿帽子了,这样一来,次数多了,这些男人不仅觉得自己面上无光,甚至也开始变得有些怀疑起来。

  一段时间下来,厂里的运作有些陷入了停滞,每天都有辞工的。这样的情况,海伯看了心里也十分着急,虽然出了告示去澄清,但是收效甚微。

  这个时候海伯本来也想着先给在府城读书的少爷去信,问问办法,但是又担心这事少爷也没法解决,还给少爷他多添烦恼,扰了读书,因而一直迟迟没有决定下来。后面而就在海伯刚下定决心准备去信的时候,县里的知县秦大人出面了,给解决了这件事。

  说来还是一个衙役的功劳,那个衙役之前到过杨云清这边来给知县大人跑过腿,而杨云清他对这个衙役不仅颇为客气,而且还赏了银子,这种情况下,这个衙役听到外面的这些流言,便想着投桃报李,就把这事假装不经意的在秦大人面前提了几次。

  知县秦大人那段时间平常因为都在县衙处理公务,很少出去,所以也不知道外面有流言这回事。而从衙役这边知道后这事之后,他很是生气。

  一来他对杨云清是十分信任的,知道他年纪虽小,但是考虑事情很是周全,上次和他商量这办工厂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条例清楚,事事都考虑好了,秦知县绝不相信杨云清会让他开的工厂里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二来听衙役现在描述的情况,流言已经演变地很凶了,工厂的日常生产也受到了影响。

  本来这个工厂开办的好了,不仅能改善那些进厂做工女子家庭的生活,而且还可以带动了本县的发展,增加税收,那么对于秦知县来说也是一项政绩,这些都是一举多得的事,现在若是因为这些流言而毁了这个大好局面,秦知县也是不愿意的。

  因而最后,秦知县先是带着家眷去工厂考察了一番,回来之后更是在县衙门口专门为此事张贴了告示,告诫以后若是再传出流言,绝不轻饶。

7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