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而且银子放在就只是银子,花不出去也没有什么意义,杨云清他在现代的时候,对金钱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一向看的不重。这个也大概是因为家庭原因吧,他从未因为钱财烦忧过,自然也不会对金钱太过在意

  所以杨云清他打算把这些银子除了留下一部分外,其余的就用到祁县的百姓身上,以后自然也会扩散到其他县城。

  首先他先写信给海伯,让他将十万两捐给县衙,留作以后县城里修建沟渠大坝、抚恤孤老等民生建设上面去,不过这个每一笔支出自然都需要县衙那边详细记录下来,防止贪污。

  其次是再花五万两在县城里修建一座藏书楼,允许任何人进入免费读书甚至借阅。杨云清他比较幸运,穿越过来的这具身体的身份是个富家子弟,虽然家中所剩钱财不多,只有一千多两,但是比起很多农家子还有县城里普通家庭条件的读书人,可以说是幸福的多,从未有买不起书的情况。

  但是对于那些家境贫苦还有一般的读书人来说,一本书少说也要近一两银子,每次买书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要知道,在县城里,一个家庭舒舒服服的过一年也不过需要十几两银子。这种情况下,买下一本书对于读书人所在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巨款了。

  虽说这些读书人可以抄书赚些银子,但是这个不仅需要一笔好字,还需要心无旁骛,一个错字都不许有,抄个一本两本还行,抄个十几本,那就是很费精力和时间了。次数多了,也肯定会影响他们自己读书。当初王向松虽然也通过抄书赚了几两银子,但是那也是他来县城读书之后,几年下来积攒下的。

  至于最后一个举动,那便是修建几所学院,专教孩童识字算数。这个时代,若是说想把每一个孩子都按照以后要去考科举的路子教,这也不现实,更多的能识字算数就已经很好了。但这些孩子里若是有天分读书的,以后自然也会让夫子叫他们读书写文章。这些杨云清他之前也在工厂那边安排过,现在那边的孩子就已经在和夫子学认字了。

  当然附近几个村子里他也愿意修建几个村塾,农家子比起县城里的孩子读书是更加不易,许多人一生可能都没有摸过书。像王向松,他是农家子,但是是因为家中以前对张夫子有恩,所以才有了在这边读书甚至免束脩的机会,但就是这样,王父王母都供的吃力。

  其他的情况下,一个农家子想要读书出头,甚至有时需要倾全族之力。

  第56章 各步计划   这个时候,杨云清让人在……

  这个时候, 杨云清让人在在那村里面建一座不错的村塾,然后再请个夫子去教书,如此一来, 顶多也不过一二百两银子而已, 到时候就算再加上笔墨纸砚的银子,顶天了也不会到三百两。

  这些银子对杨云清现在的身家来说, 实在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却能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些农家子的一生。

  当然了, 这些村塾里面的夫子自然还是以教他们识字算数为主, 有天赋读书的自然也能从中脱颖而出。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 能认得几个字会算数就已经了不得了,在很多人眼里, 读书都是烧钱的事。你告诉他们要让孩子读书以后去考科举,还不如和他们说读书认字以后可以去城里当掌柜账房来的有用。

  不过这些的确也是事实,一个县城里, 能有百来个秀才就已经是文风鼎盛了,举人, 那更是一只手数的出来, 至于进士, 那更是凤毛麟角, 一个府里一年考上一两个就算不错了。这样的情况下, 对于这些普通村民来说, 认个字去先城里谋生还真的是回报率最高的。

  对于这些村民的想法, 杨云清他也不会在意,毕竟他的本意也不过是想给那些农家子多一条出路而已。若是真的奔着去把他们全都培养成读书人这个目的去,杨云清他就算有再多银子也耗不起。,

  不过这个时候,杨云清突然发现他少考虑了一个问题。

  诚然,祁县那边的工厂从县城里还有附近村子里招了不少女工,但是这些也是因为来工厂这边能赚银子。不然的话,那些小娘子的家里人怎么可能放她们出来?

  这个时代,能真正狠下心脱离家里的女子实在难寻,事实上,现在在工厂里做工的小娘子还有妇人们,她们赚的钱可能比家里的任何人都多,但是她们获得的也不过是从前无法拥有的话语权,又有哪个因为自己赚了银子便决心脱离自己的家庭呢?但是这个不是她们的错,而是这个时代的局限。

  在这个条件下,杨云清开办在县城里的学院还有在村里设的村塾,都注定不会是小娘子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在大周朝,除了那些大户家庭会请女夫子来教家里的小娘子读书识字,普通百姓之中,不管是县城还是乡里,都很少有哪家会送女儿去读书认字的。

  在那些小娘子的父母眼里,七八岁大的孩子就已经算一个小大人了,留在家里,不仅可以帮着干活,还能帮忙带带弟弟妹妹。要是让她们也出去念书识字,这个能有什么用?女子又不能去读书科举,认字干什么?还不如留在家里干活呢。

  现在这样,若是想让这些小娘子可以像男孩子一样,出去读书认字,必须另辟蹊径。

  杨云清想了一下,便想出了主意。现在在祁县还有周围的村子里,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之前工厂里一直在招女工的事,对于进去做工的小娘子,就没有几个不羡慕的,毕竟每个月可是有一两多银子。现在早已停止报名了,上次报名的时候也主要招的是妇人还有夫妻。这时还有不少人都在后悔,恨自己当初怎么没让自己的女儿也去报名。

8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科举为官指南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