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众臣表示情绪稳定。

  不过此事一出,番邦的诸国都炸了锅,流言蜚语漫天飞。

  联合的国家没曾想过大梁不仅对那封上国书置之不理,还大肆封赏了琉璃,护送琉璃公主回国。

  一时间纷纷揣测此前的琉璃之战是为了掩人耳目,其实真正的季青临根本没死,就好端端地活在大梁皇宫之中。

  既然琉璃现在被大梁所扶持,那么现在受到大梁打压的大赫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琉璃?

  倘若真是如此,那么他们这些趁机联名上书的边陲小国还能得到什么好处?

  大赫也不过是番邦小国,给不了什么好处。联名上书也不过是借着大梁如今国内刚发生过大旱,不敢开战罢了。

  一时之间,被诸国簇拥的大赫成了众矢之的。

  大赫国主终于暴怒了起来:“中原的天子是怎么回事?他要写信让孤救他的母亲,可他如今却让孤的国家陷入了如此两难的境地!”

  他的眼里只有权势,女儿亦不过是通往权势的桥梁,必要时,亦可过河拆桥。

  三日之后,大赫的上国书千里迢迢地送来了中原。

  周挽筠命言官当众宣读。

  上国书中字里行间句句透着对叶子期的质问与不满,叶子期为了救他的母亲,不惜借用大赫的势力,妄图逼周挽筠放手。

  可惜他太年幼,错估了周挽筠。

  等言官胆战心惊地念完了上国书,周挽筠沉声道:“天子年幼,德行有亏,不宜当政。”

  此话一出,群臣皆惊,纷纷跪下道:“太皇太后万万不可!”

  叶子期不继承皇位,那就没有人了。

  叶静初在位的时候,几乎把他的皇兄皇弟都杀干净了。

  这夫妻俩是一模一样的心狠手辣,为了抹平月季上的刺,甚至不惜将它连根刨断。如今,整个大梁王朝都再找不出第二个能够继位之人了。

  “天山教说哀家是妖后,垂帘听政,有违天意。”

  周挽筠轻轻地笑开。

  “可事实当真如此么?”

  群臣沉默。

  “这谣言的起源来由,说到底,都不过是因为哀家是一介女子。”

  周挽筠朗声道:“可皇帝宠信奸佞,勾结番邦,将大梁的国土拱手相让,却无人指摘。就因为他是男子?”

  群臣仍旧是沉默。他们全体齐齐地跪着,像一座座静默的雕塑。

  他们不敢同意,亦不敢反对。

  权柄与人心如今握在她的手里。

  叶子期看着满朝文武缄默着,一时间突然苦笑了起来。

  朝臣不会帮他,他们只会拱卫天子。禁军不会帮他,他们拱卫皇权。大赫更不会帮他。他们的眼里只有权势,只有利益。

  他们而今的沉默,不是为了他,不是为了叶氏,更不是为了大梁。

  而是为了周挽筠。

  他清了清嗓:“太皇太后所言极是,朕尚还年幼,确实不宜继承大统。”

  周挽筠看向他:“那么皇帝以为如何?”

  “朕以为,朕该退位让贤,潜心学习。”叶子期坦然地看向她,“等朕参透政事乾坤,再行登基。”

  众臣皆惊,纷纷看向了他。

  他们从头到尾都不在乎皇位上坐的是谁,只需要是一个能领导他们,象征他们权柄的男人罢了,就像天山教的天人,从头到尾都是胡编乱造,但只要他存在着就足够了。

  哪怕是个傀儡皇帝,群臣也不会在乎,这正好给了他们触手皇权和党政的机会罢了。

  叶子期目光坦然,心底却无端地生出一点对抗所有的快意,既然你们都不愿为朕所用,朕又何必如你们所愿?

  周挽筠微微颔首:“陛下所言极是。”

  她欣赏聪明的人。

  朝臣们还来不及辩驳,便眼睁睁地看着周挽筠拿出了早已拟好的退位诏书,叶子期毫不犹豫地摁下玉玺。

  他看着无论有没有这张诏书都早已权倾朝野的女人:“我可不可以见一见我的母亲?”

  周挽筠温声道:“随时都可以。”

  叶子期没再说话,小小的人儿向她躬身行礼。

  随后他转身,从文武百官之中走出去,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奉天殿。

  周挽筠看向底下的内阁老臣:“李大人,劳烦你宣读诏书。”

  被点名的李大人手持笏板,颤巍巍道:“老臣……老臣……”

  “所谓何事?”

  李大人巡视四周,却发现无一人站出来。

  他嗫嚅半晌,最终道:“……老臣,遵旨。”

  *

  玉安初年,玉安帝自行退位,由太皇太后周挽筠执掌朝政。

  同年,改年号为“泽安”,称泽安帝。

  泽安帝在位共三十三载,期间海清河晏、盛世繁荣,后人称之为“宣泽盛世”。

  泽安三十三年秋,泽安帝崩殂,以皇后之仪与润安帝合葬泰陵,玉安帝继位。

  又十二年,长隆之战爆发,梁失其鹿,天下共逐。

  ——《大梁录·最末卷》

  番外·关于叶静初三次跟周挽筠说喜欢

  一开始,当叶子然让他来帮忙递情书的时候,叶静初是拒绝的。

  叶家家大业大,辈分年龄差得太多,这个小侄子虽然和他同龄,但却经常仗着自己是小辈而为所欲为。

  “十三叔,求你啦!你和女神一个班,又是同桌,刚好有机会!”

12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当太后崛起时,就没朕什么事了免费无删+番外章节

正文卷

当太后崛起时,就没朕什么事了免费无删+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