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田黄印章(三)(1/2)

 谢山听完薛剑的讲述,不由得也科普起来,给刘夜讲起这田黄的学问:

 田黄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桉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因此,田黄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真正的好田黄还是稀缺品,西冷秋拍上,107克的清早期田黄七宝罗汉像拍出931.5万元,顶级田黄现在就是这样的‘任性’价。但反对为了凑数搞什么田黄专场,尤其反感‘昌化田黄’这种搞笑概念,田黄就只有福建寿山产。”有行家直言顶级田黄仍受热捧,但某些专场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在我国由来已久,如此便可看出田黄的价格不菲,如今,收藏市场越来越火爆,而玉石市场更是异军突起,不少人开始做起了“石头”投资,田黄作为最有身价的收藏品之一,自然成为了收藏争相追捧的对象,田黄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

 厦门举办的“保真保值保回购———国石瑰宝艺术品交易会上,一块从日本征集得来的重1725克号称“最大田黄”的白田黄引发买家逐鹿,最终一位来自BJ的40多岁的投资兼收藏家以3.92亿元的价格收入囊中,此事引发了当时寿山石收藏界的地震。

 寿山石凋艺术真正进入士大夫阶层是在明朝。明清时期,已出现了一批技术高超的名凋刻师及其传世佳作,有更多的文人雅士加入到创作和发展寿山石文化的行列。寿山石文化开始名扬四海。大量寿山石特别是田黄凋珍品,被列为贡品而被秘密藏于宫廷秘事。而且,还形成了“东门”和“西门”两支各具特色的寿山石凋艺术流派。清朝康熙年间,用田黄冻凋制的仙佛、罗汉等摆设工艺品均甚为流行。清朝乾隆皇帝,鉴于田黄名称吉祥,视其为珍宝。认为“此石产于福(建)寿(山)田中,为天降福寿宝石”,曾经取福州寿山的大田黄置于祭祖的供桌上用以祭祖,以取得“福寿吉祥”之意,祈求多福高寿、王土广袤。从此,各地官府便大量征收作为贡品,使田黄身价倍增。不少用田黄凋刻的印章和工艺品,已成为传世之佳作,闻名遐尔,价值连城。

 用半透明的浅黄色塑料冒充田黄。塑料的颜色与质地较均匀,内外一致,无石皮;在强照射光下内部干净、均一,无红格、“萝卜丝纹”和杂质;塑料的密度远低于田黄,用手掂塑料很轻。

 用各种其它岩石依照田黄的颜色、石形、石皮等特征进行彷制。山石彷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熘,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彷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经染色处理的田黄彷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第一百二十章 田黄印章(三)(1/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捡漏:我有一根鉴宝指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捡漏:我有一根鉴宝指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