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某便如你所愿

  今年辽东的夏天来得格外迟、格外晚些。

  三月里雪好算是化干净了, 结果一场倒春寒,老天爷又让天上飘起了鹅毛,种子是四月初的时候才能将将种下。

  这一天天的拖着, 眼看就要到了六月中,田里面的春小麦却还是长的稀稀拉拉,拔起的穗子纤瘦又干瘪, 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刘家村的刘老汉半蹲在田埂上叹了一口气,他吧嗒着嘴摸上腰间的旱烟袋,深深地吸了一口, 眉宇里满是担忧之色。

  今年各家的土 地他都挨个看过了,按照这青黄不接的收成, 一亩地能收个两石小麦都算是好的, 有些家庭上下十几口一年到头的嚼头都要靠这几亩地, 两石小麦又怎么够!

  又是个大饥年啊,刘老汉的眼睛有些混浊, 怔愣地望向远方,女真人那边的粮也种不了, 想必也是不好受,秋日收获必定会大举派骑兵来抢,到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家要糟了灾, 又要死多少人... ...

  至于卫所,那多少年都是个摆设了,女真人来进来也不见一个大头兵的影子, 每年除了收农税之外刘老汉就从没再见过朝廷的官儿,辽东没有人能靠得住谁,要靠只能靠自己。

  他已经考虑到把祖辈的地卖了换些米粮,收拾收拾到南方做零工去, 听说沿海那边已经有什么织布机了?让家里的婆子媳妇去碰碰运气,自己还有一个小孙女儿呢,小孩子可是饿不得啊... ...

  “刘爷!刘爷!”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从村口跑了过来,粗布短打上还滴着汗,他急冲冲地说道:“您怎么来这儿来了!快回去吧,村子里出大事了!”

  “什么?”刘老汉“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是农税官来了?还是女真人又要来抢了?”

  “哪儿跟哪儿啊!”小伙子咧开嘴笑,眼里充满了兴奋,“是朝廷派人来了,肃王爷王妃派人来了!听说是一个名叫什么‘宣讲大队’的官人们下到各个村子里,要给我们免费发种子哩!”

  发种子?刘老汉的眼睛瞪的溜圆,只听过朝廷征种子税、青苗税、农税的,何曾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会是来糊弄人的吧,或是现在领了朝廷的种子,到秋收时要上交给太仓七成?

  他连忙抓了抓头发,可不能让村人们答应,这要真交给太仓七成的税,那所有人可是真的活不成了!

  “不能答应啊!走走走,快随我回去!”两个人一路小跑,一直奔到了村口。

  村口处已经被村人们挤满了,他们或是兴奋,或是惊异,把一位穿着布袍的年轻人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着些什么。

  刘老汉硬生生地从人群中挤了过去,大声道:“官人,我是刘家村的村正,有甚么事就来寻小老儿,这些村人大字不识一个,说话也颠三倒四的,莫要污了官人的耳朵!”

  那年轻人正被问的左支右绌,见刘老汉过来好歹能喘匀一口气,他声音嘶哑地笑道:“老丈,我是肃王府派来的‘宣讲大队’典仪,今日来是要给大伙儿发种子的。”

  刘老汉上下打量了一眼那年轻后生,手指白皙细嫩,一看就是个没干过农活的小年轻,于是也就放下心来,他客客气气地说,“官爷来是要发什么种子?今年各家各户的小麦都种下了,怕是没有多余的地可用了啊。”

  就算有多余的地,也不能忙活了一年,收成全都白白地被王府要回去,还不如放着荒了呢!

  “老丈不必担心。”年轻人笑道,把一个布包递了过去,“王府发下来的种子是让大家试种的,本来也不多,一家种上个一亩地就够,种在田间地头也行,若是收成好了,便明年再多多地种下!”

  试种,什么东西还需要试种?刘老汉伸出头来一看,嘿,还真是个新鲜玩意儿!

  那个布包里装着几十颗土坷垃似的小块,上面还带着青芽,一点也不像种子... ...倒像是人参一样的根。

  他捻出一块放到眼前细看,小心翼翼地问道,“官人,小老儿种地这些年也从未见过这样的种子,敢问官爷这是吃的还是药用?收成如何?”

  “此物名叫土豆,又叫洋芋,原产于海那边的阿卡普尔科,是个洋货。与稻子小麦一样,都是主食。”年轻人道,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至于收成,据卖此物的商行东家讲,亩产可达... ...千斤。”

  刘老头手一抖,差点那洋芋头给弄掉了,这年轻后生真是书读多了,哪里能有亩产千斤的粮食,这怕不是土地爷才能做到吧。

  他连连摇头道:“不成不成,官老爷莫要唬我们了,若真是有千斤的亩产的粮食,老百姓还哪能从古至今都饿肚子呢。”

  “老丈,”年轻人客客气气地说,“王爷的意思是,若哪家能种下一亩的洋芋,便能免除今年所有的农税。且种子农具等一律不用花钱,只需要种到秋收,卫所自然会有人来挖,收成王府与村人五五分。”

  “啊!”刘老头听到这话,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免麦子的农税这一点就已经够让人趋之若鹜了,居然还不需要他们来挖,也就是说只要出力,便能在年底分得五百斤洋芋?

  若这后生没骗人... ...那可是五百斤的粮,能不知能救下多少人的命!

  也是,自己怎么忘了,那可是肃王爷手底下的官,肃王爷可是金甲真仙!怎能和之前的贪官老爷一样呢!

  他不顾身份的差别,冲上去紧紧地握住了年轻人的手,嘴巴微颤:“您说的可都是真的?只要我们种下洋芋,今年便可以不用交税,五五分成了?”

  “正是。”年轻人道。

  “好好好... ...”刘老汉不住地说,哽咽道,“难为王爷还想着我们这些穷苦人的命,又免税,又发种... ...小老儿替刘家村上下几十口人跪谢王爷了!”说着他就跪了下来,不顾年轻人的劝阻,对着肃王府的方向遥遥磕了几个头。

  “狗蛋!”刘老汉对着后面吼。

  “爷爷!”一个脆生生的童声答道。

  “去把前几日爷爷赶集时买的金甲真仙和绛姑仙女儿的挂画儿拿出来,挂在正堂上!明儿个我们刘家村不拜天不拜地,只拜这金甲真仙!”

  -

  广宁卫,城东卫所。

  新兵们蛋子刚从下训的校场出来,布甲上还滴着汗,顺着香味儿传来的方向探头探脑,几辆驴车慢悠悠地从路的那边逐渐显现,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经验丰富的老兵油们便 一哄而上,一个个拿着破陶碗先站好了地方。

  胖乎乎的厨子挥着大勺,站在驴车趾高气昂,“都别抢啊,排好队,这几天都管够!”

  “咦,”刚入行伍半年的新兵看看厨子大方地打了满满的一碗干粥,又看看自己右手拿着的两个瓷实窝窝头,憨声问道,“怎的这几日吃的这样好,天天都能吃饱,俺还不习惯哩!”

  他身边的老兵油子早早地干掉了自己的那个窝窝头,又伸手从厨子那要了一个,撇撇嘴道,“你们是赶上好时候了,王爷照顾你们呢,我听兵头说,是从那个盛行商行买粮,以后大家都能吃饱饭了!”

  “... ...以后都能吃饱饭了,如果真的能把这样东西在整个辽东铺开的话。”

  季岚熙啪地一声张开折扇,狭长的眼睛眯起,一副少年风流的好模样,“王爷以为如何?”

  赵衍看着她吊里啷当的架势,有些不赞同地皱了皱眉,不过倒也没说什么,转而看向桌子上那盘菜,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

  “你说的这个土豆,便是这样吃的?”

  彩绘的磁盘上装着两个黑乎乎的东西,如同煤块一般,有成人拳头大小,看起来便让人没有食欲,却散发着阵阵谷物烧熟后的异香。

  “若是仅仅为了充饥,那这样吃便是最方便的。”季岚熙把盘子移了过来,轻轻地揭开表面那层焦黑的皮,露出底下软糯金黄的瓤,“只需要往炉灶里一扔,用余热闷个一时半刻便熟了,几个这么大的土豆就能抵一名成年男子的食量。”

  她现在穿着男装,便不再以赵衍的王妃身份来和他说话,而是以一个盛行商行的商人,或者说,一同谋逆的合伙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赵衍把土豆整个拿了起来,也不嫌烫,直直地咬了一口。

  说不上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只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口感倒是软糯,如同果泥一般。

  他慢慢地把一个吃完,只觉得胃中发热,有一种微微的饱腹感。

  赵衍在军队中多年,自然知道有这么一种做起来迅速方便,又能充饥的食物是何等的方便而珍贵。

  不用开火煮饭,只需要往火堆里扔上一堆,长 途行军的兵士们就能吃上一顿热饭。

  “好东西。”他低声道,抬眸问,“以土豆为食,可有什么禁忌么?”

  季岚熙想了想:“土豆吃多了人腹中会胀气... ...罢了,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还有一件,便是如果它发芽发青了,此时是不能吃的,里面的毒性可能使人丧命,不过平时是完全无碍的。”

  “那么纪掌柜,”赵衍冷俊的唇角勾起一丝微笑,“赵某能用什么来与你交换呢?”

  季岚熙把红唇隐于折扇下,只露出一双狡黠的双眼,“王爷知道我所求的是何事。”

  我帮你做了那么多事,提前要点报酬不算过分吧。

  赵衍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两个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好,某便如你所愿!”

第三十六章 某便如你所愿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书后我成了太监的女儿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穿书后我成了太监的女儿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