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852

  “当然,咱们也不能白费功夫吃力不讨好。”绿真笑眯了眼,像只小狐狸似的,“入学前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来大河集团旗下企业工作,最短工作年限十年,如果违约的话将面临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顾学章点头,“不错。”

  绿真跳起来,“那爸爸的意思就是同意啦?”

  顾学章笑着说:“是,赞成,你自己去联系学校,村民动员工作市里来做。”其实压根不用动员,多的是人报名,说不定为了个名额还能打起来呢!

  想起那副画面,父女俩又笑了。

  本来野钓就是图个乐子,他们钓了十几尾小鱼和小虾,最后把几条太小的放生,提着五条“大鱼”回家,刮了鱼鳞,放几片生姜葱头和豆腐,烧汤又鲜又香,绿真一个人能喝下半盆。

  小汤圆又撑得抱着肚子跑厕所啦!

  ***

  顾学章和崔绿真都是办事效率很高的人,说干就干,在牛屎沟住了两天,星期天下午离开村子回到苏家沟。当天晚上,她跟春苗和黄外公开了个简短的电话会议,他们都同意以这样的方式培养人才,但在资助金额上有点分歧。

  黄外公想要每个专业资助五万元,准备资助化工、建筑、工商管理、法律四个专业,共二十万元。

  但春苗的意见是每个专业资助八万,反正培养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毕业一茬可以再来一茬,牛屎沟孩子不够,可以把范围扩大到大河口,甚至阳城市……以后,最值钱的绝对是人才。

  崔绿真觉着还挺有道理,又给外公做思想工作,说捐钱不是白捐的,时间长了总能连本带利收回来,可错过这次机会想要再插足教育行业,却是难上加难的。

  黄外公当然听她的,连连说“好”。

  绿真星期一早上开着车就上省城去了,手里带着大河集团的各项从业资格和执照证书,首先奔赴石兰省化工学校,虽然比不上几所赫赫有名的化工类大学,但这在省内也是遥遥领先的。

  校办老师见门口进来个穿白衬衣解放裤的女孩,两根黑亮的麻花辫垂在肩头,既青春又大方,他在学校里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生,也不知道是哪个系的。

  “同学你找谁?”

  绿真笑了笑,“老师你好,我找一下贵校的校长。”

  对方一愣,“你不是我们学校的?”也对,不然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学生工作,怎么会没印象呢?

  “是的,我是石兰省大河集团旗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

  老师听得一愣一愣的,“不好意思,我们学校不盖房子。”

  绿真眨巴眨巴眼,“为什么?”全社会都在大兴土木,哪个学校不盖分校?现在的分校别看偏僻,十几年后那就是整个城市的繁华地段,各个学校都在“圈地”造楼呢。

  这词还是绿真从报纸上学来的。自从去年四月份,海南设省以后,成为全国这么多个省级行政单位里最年轻、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后,整个海南省成为全年人口流动最大的省份,光从广东湛江到海南的青年,就有十万之多!

  十万人是啥概念,相当于一个小型规模的地级市人口了!要知道当时海南岛本省人口都只有二十三万,相当于一下子涌入了半个省的人口!规模之壮观,可以想见。

  报纸上将之称为“十万人才过海峡”,民间开饭馆的个体户将自家食品称为“人才饭”、“人才面条”、“人才饺子”【1】,真是几十年未有的热闹!

  南下大军们在海南岛当翻译、当老师、当律师,有资本的则是开工厂,盖房子,承包土地种热带水果,种橡胶……颇有“圈地造楼”的架势。

  内陆省份受这阵热潮影响,也纷纷开始大兴土木,圈地造楼,尤其是受国家财政补贴的高校,那叫一个热闹,不盖分校区的学校那都不是合格的大学。

  负责接待的老师叹口气,“谁不想盖房子啊,咱们学校到现在都没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基地,财政上没钱,咱们学校总不能上大街乞讨吧?”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健谈的老师,绿真于是引着他,聊起学校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无非就是没钱——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毕业进了工厂两眼一抹黑道上都在流传省化工学校“不行”,在别的学校报考人数连年递增的情况下,他们有些专业居然还招不够人。

  绿真没想到,堂堂一省级中专学校,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问题!

  “这样吧,老师,我们集团正在全国寻找需要资助的院校,如果贵校感兴趣的话,我需要跟校长同志当面谈谈。”

  接待老师喜出望外,但也有点疑惑,“不好意思,冒昧问一句,大河集团我听过,那么大个公司……你能做主吗?”问完他就觉着不妥,抱歉的笑笑,“是我太急了,说话若有冒犯的地方,还请小崔同志见谅。”

  绿真笑笑,她虽然结婚了,可不烫头发不穿高跟鞋,服装以舒服的旧衣服为主,还真是不像能主宰大集团的“崔老板”,说学生更贴切。

  “我能,实不相瞒,我就是大河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你们有什么……”说着拿出公司证件,自证身份。

  这年头,开皮包公司的人多的是,只要胳肢窝下夹个人造革皮包,空口白牙就敢自称“老板”。绿真不想让对方把时间浪费在核实身份上,因为她不想在省城逗留,明天房地产公司那边还有个重要的会议,她不能缺席。

  对方立马请她进会客室,坐在高档的黑皮沙发上,又是泡茶倒水,“崔老板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去给谭校长打电话。”

  没一会儿,正在省里开会的谭校长,亲自杀回来了。一进门就是笑脸相迎,双手握上,“崔老板”叫得可热情了。

  没办法,这年代有钱的就是爷,高级知识分子照样得对民营企业家客客气气的,哪怕她只是个学生模样。

  绿真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说她愿意每个专业资助七万元给贵校,只是有个小忙,想让贵校帮忙培养几名学生。

  谭校长沉思片刻,问清楚学生情况,知道不是有违法乱纪前科的,只是因为家庭条件没能上高中,倒是先放心了。但他更关心的是,要培养几人,培养几年?

  “谭校长请放心,我们计划先每个专业招收十名学员,一共四十人,年限就跟贵校的专业课时安排为准……同时,从今年开始,我们企业还能免费接受贵校学生实习,成为实习基地,如果有师生愿意的话,我们提供国内一流的生产车间和设备供观摩教学。”

  其实一个专业几万块钱,不是让谭校长最心动的,后面这几句话才是关键。大河集团无论是皮革厂还是房地产公司,做的是不赖,可国内跟他们竞争的厂家也不少,甚至可以说在别的经9更对手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下,他们显得平平无奇。

  真正体现“一流”的,还是电视机厂和电脑配件厂。

  电子设备,才是引领未来的人类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他们现在的工厂不止开到了北京佛山东莞,还有上海温州大连福州……一系列沿海城市,只要有港口的地方,就有大河厂。

  甚至,他预计,不久的将来,海南省也有他们的触角。

  作为校长,他不想让自己学校的学生窝在小作坊里,埋头苦干几年还是不知道外头的世界,要干就要进一流的大厂!无论大河厂的技术是跟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学的,对他来说,这就是咱们自己国家所拥有的一流水平!

  “行,但我有个要求。”谭校长推了推眼镜,“贵公司只能与我校有委托培养关系,且至少十年内不能结束合同关系。”

  如果给他十年,他一定要让他的学生走出去,走进大厂,即使做工人,也要做国内一流的工人!

  绿真觉着,自己在他眼里看见了不一样的火苗,不是因为钱,而是别的更伟大的东西,那是一种梦想的力量。伟大的华夏民族独有的力量,她这是第一次在一个中年老头身上看见,绿真欣慰得热泪盈眶。

  好,真好。

第221章85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小地精三岁半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小地精三岁半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