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十章:火中生莲

  轩辕曜端坐在御座之上,沉默地听着阶下诸臣奏报。

  琅琊王府剩下的女眷稚子,褪去绫罗绸缎、钗环首饰,一路步行,往丹东谋求一线生机,侥幸过着苦寒的农耕生活,还得叩谢皇恩浩荡。

  贺氏一党,除去脱罪的四五口人仍留在长安,余下众人尽数归返云中。因三代之内不能科举,留在城中无用,加上缠绵病榻的贺鞅难以忍受旁人白眼谩骂,干脆举家归返乡间,重新养马务农。最终云中贺氏会像无数望族那般,未能跻身世家,成为庸常富户,然后再慢慢没落下去。

  新上任的吏部侍郎贺熙朝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疏请求将磨勘等次与俸禄挂钩,再在每年文书述职外,专门请御史台派出按察使四处探访,综合官声民心打出等第,若一年不优则罚俸,两年不优则降职,连续三年则直接褫夺官职。满朝哗然,甚至有人扬言要取贺氏余孽的狗命。

  今年的年景不好,东边的江南道、淮南道的梅雨出奇的长,轩辕曜已经下了明诏给当地官吏,提前做好准备。先前安保良主持水务的成效是否徒费民力,过了今年兴许就可以知晓。

  西北初定,时不时仍有小股叛军四处袭扰,当地百姓不少也被叛军蛊惑,彻底归顺还需不少时日。

  西南的吐蕃,自从被烈祖收服后,一直未有大的动作,可近来为了转世灵童的缘故,吐蕃西宁各土司又在针锋相对,骚乱频生。

  南边不少穷困百姓见了海运的利润,不由开始蠢蠢欲动,不少人偷偷买通官吏上了海船,去海之尽头寻个前程。

  千头万绪,轩辕曜坐在那里,时常觉得千钧重担压在身上,简直喘不过气。

  好在散朝后,周俭昌从临淮回来复命,据闻百姓听闻他要回京,光是献给圣上的心意便装了满满一车。

  “回来了?”周俭昌进门时,就见轩辕曜盘腿坐在一罗汉榻上,将手中的奏折扔到一边。

  轩辕曜指了指对面,让他也在榻上坐下,见他面色红润、神色疏朗,方笑道:“看来此番让你去对了。”

  周俭昌想起先前自己为可笑流言胸闷气短,甚至还疏远了生死至交,顿时又有些面红,“乡亲们都很挂念陛下和大人,都请陛下他日得暇回去看看呢。”

  “得暇啊……”轩辕曜幽幽叹了口气,“皇帝这个差使,当真是最难也最容易,最清闲也最劳苦的,不提这个。诸位乡亲们过的可还好,近来年景不好,日子可过得下去?”

  “前些年不少人家的男丁都被抽调去做了民夫,虽然有朝廷给的银子,可到底生计拉下了。”周俭昌越说越小声,“前两年天不错,可家里孤儿寡母的,收成也不好。好容易男人回来了,今年这雨……”

  轩辕曜点了点头,“朕知道乡亲们的难处,可朕是九州之主,便不能对任何一地有所偏爱。”

  他沉吟片刻,“且看吧,朕觉得有了洪泽湖,乡亲们的日子不至于很难过。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别都忙着种地。朕看赵之灿在松江的棉坊就办的不错,若是无地,也不会打渔的,大可去谋个生计。”

  “安土重迁呐,陛下。”周俭昌提醒道,“何况编户不得轻易离家,那些贱民部曲,又不得离开主人家。”

  轩辕曜冷冷笑了声,“世事无常,从前士族还占地荫客呢,如今不是都没了么?事随时易,暂且不急,且往后看吧。”

  “对了,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我不知当讲不当讲。”周俭昌很是为难。

  轩辕曜挑眉,“何事?”

  “包掌厨命不久矣,临行前将女儿托付给我,想让我帮她找个好婆家。”

  “哦?”轩辕曜有种不祥的预感,“难道?”

  “正是,包小姐年过双九却至今未嫁,”周俭昌小心翼翼地瞥了他一眼,“我和他说了贺大人已经成婚,她却说只求给贺大人为奴为婢……”

  “荒唐。”轩辕曜扶额,“你说贺熙华怎么这么招人呢?”

  他叹完,又笑笑,“也怪不得她,连朕这等天潢贵胄、崇泰这等宗室贵女都是他手下败将,这丫头片子哪里抵得住惊鸿一面?”

  周俭昌默然道:“陛下好眼光。”

  轩辕曜看向一旁的守良,“你带周叔去见贺熙华,朕待会还要见几位阁老,他的风流韵事朕管不得了,让他自己处置干净。”

  晚间,轩辕曜疲惫不堪地从紫宸殿回宫,就见贺熙华正在用一碗银丝面。

  “已近亥时,你才用膳?”

  贺熙华抬眼看他,笑道:“去见了包姑娘。”

  “唉,总有一日,你我之事还需昭告天下,”轩辕曜在他对面坐下,见他给自己留了一份面,温存一笑,“你太好,朕实在怕有些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来和朕抢人。”

  贺熙华瞥他一眼,“我已将话说透了,让她选是否留在尚衣局或尚食局学点手艺,还是请周叔寻个人家嫁了。”

  “她八成还想留在宫内,好歹有些指望。”轩辕曜撇撇嘴。

  贺熙华点头,“可她却不知,尚衣局在西市设有专门的女学,便是教导绣娘的。我已让人将她送出宫,嘱咐周叔为她好生相看,但也不会强娶强嫁,陛下勿忧。”

  “朕为她忧虑?”轩辕曜重重叹口气,“若朕成日为这些小事忧愁,那倒是海内晏清、国泰民安了。”

  他刚用了一口面,只觉今日御膳房这面大失水准,蹙眉道:“今日御膳房怎么回事?这面当真还不如周叔做的阳春……”

  他留意到贺熙华面色一僵,赶紧又吃了一大口,赞道:“此面只应天上有,世间能得几回尝啊。来人,快把这御厨寻来,朕要封他做贵妃!”

  贺熙华忍不住掐了他胳膊一下,“没个正形。”

  轩辕曜一边与他笑闹,心中暗暗算了算,缓缓道:“今日是朕在临淮,与你在县衙相遇的日子。”

  贺熙华眼底均是笑意,点了点头。

  “朕一时忘了,”轩辕曜垂下眼睑,“如今想来,竟像是上辈子的事一般。”

  贺熙华轻声道:“对陛下而言,临淮一遭犹如渡劫……”

  “朕知道你的意思,与其说是渡劫,不如说是重活一次,你这碗面,可算是生辰面了。”轩辕曜如同品味珍馐般将面用了,“这面朕很欢喜,以后每年今日,你都为朕做罢。”

  贺熙华浅浅一笑,“遵旨。”

  轩辕曜这才携了他手往龙榻上去,诸位宫人只见皇帝在贺大人这般的端方君子耳边说了些什么,贺大人立时面红耳赤,皇帝犹嫌不足,竟在贺大人耳垂上轻轻咬了一口,后者几乎羞死过去,皇帝才悻悻地将众人尽数打发走。

  起居注官打了个哈欠,祖传的起居注上写下,“青玄二年四月十六,帝幸后于清思殿。”

  还有半刻,便是子时。

  月光如水,洒在贺熙华的面上,亦如梦幻泡影。

  轩辕曜沉迷地看着,从前的一幕幕走马灯般在脑中盘旋,他见过无可奈何的生之苦,无依无靠的老之苦,无计可施的病之苦,无千待万的死之苦,无以自解的求不得之苦,无能为力的爱别离之苦,无间是非的怨憎会之苦,无休无了的五取蕴之苦。

  纵然他是真龙,在这无边苦海里,也无以自渡。

  贺熙华许是累坏了,睡得极熟,轩辕曜看着他,忽而想起当年在临淮水灾时,贺熙华在县学安抚学子们曾引用的维摩诘经里火中生莲华的典。

  就算这人世如无间地狱,但凡心怀仁心、手持仁术,无边业火中也能生出莲花。

  他靠着贺熙华,合上了眼,很快睡熟过去。

  梦里朱颜熙曜,心头莲华怒放。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最后一章啦 正文结束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中间的时候特别忙 写的不是特别好 大家担待

  会有番外掉落 大家想看什么?

第112章 第十章:火中生莲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太甲免费无删+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太甲免费无删+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