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苏玉嫁给刘山第二年就怀孕生子。对于数代单传的刘家来说, 刘山已经算是完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

  刘爹和刘妈也没有奢望家里还能出现第二个孙子,所以对于结婚后就利落的怀孕生子的苏玉是非常满意的。

  因为有基因调节仪的存在,刘山的身体在基因层面上来讲, 绝对是健康的。也就是说他不会像是世世代代的祖辈们那样想要孩子很困难。而是想要孩子就可以要。

  不过他对孩子的数量没有什么要求,有了一个儿子,满足了父母和妻子的期待就行了。至于将来还要不要更多的孩子, 就看苏玉的决定了。她不想再生孩子的话, 那就不再要孩子了。她若是喜欢小孩,想多生几个, 那么刘山也养得起。

  现在不是古代社会,古代的法制不健全,一个家族要人多势众才不容易被外人欺负。但现代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 特别是在城市里, 所谓的人多势众已经基本不成立了。相反还要考虑分给每个孩子的财产,教育资源之类的。若是不能给孩子们提供很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那还是不要生那么多孩子比较好。

  知青那里纷纷扰扰的, 哪怕女知青鲁圆单方面对宋芳芳冷暴力的态度,可是近一年的时间下来, 赵安民和宋芳芳还是依然故我, 他们一直走得相当近,一起学习进步,并不在意外界的目光。而且他们也的确没有谈恋爱,只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鲁圆的态度显得越发的不占理了, 哪怕曾经同情鲁圆,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几个女知青都反过来劝说她了。

  因为赵安民确实不喜欢鲁圆,她坚持下去又有什么结果呢?

  而且一年多了, 宋芳芳也确实没有和赵安民谈恋爱,那鲁圆对宋芳芳的态度就完全是无理取闹了。

  这几个女知青也渐渐想明白了,感情的事不能强求,不管鲁圆多么的喜欢赵安民,多么的痴情执着也好,赵安民就是不喜欢她。那也不是赵安民的错,赵安民完全有权利选择他喜欢的姑娘去恋爱和结婚。

  不管鲁圆单方面喜欢赵安民有多么深,又付出了多少感情,那也只是鲁圆自己的事。不能因为鲁圆的付出,就强求不喜欢她的赵安民和她在一起。

  没有人站在鲁圆那边的情况下,她也渐渐颓了。原本鲁圆还觉得自己占理,觉得自己和宋芳芳是朋友,宋芳芳就该和她喜欢的赵安民保持距离。

  可现实让她明白,她的喜欢就是她自己的事,不能要求别人为她的喜欢去付出。哪怕是朋友,也没有理由为了她选择委屈自己。

  向来以自我的为中心的鲁圆好像现在才发现世界不是以她为中心的,周围其他的人,朋友也好,陌生人也好,都不会像是父母家人那样惯着她,对她百依百顺的。痴心喜欢的男人,不会因为她的痴情就喜欢上她。真心相待的朋友,也不会在她无理取闹的时候一味的顺从她让着她。

  这个在家里备受父母长辈和哥哥们溺爱的姑娘,好像一下子看清楚了现实世界的模样,忽然就长大了。

  这一世乡中学招新老师的时候,刘建军照样拿着推荐参加考试的名额去和女知青们套近乎。

  宋芳芳不动心,不代表其他的女知青不动心。下地种田对于城里的姑娘来说,确实太苦了,若是能换成在教室里当老师的工作,那不知道要轻松多少倍。

  宋芳芳自己不会再走这条路,她心地不坏,自然也不想其他的女知青走了她的老路,然后被困在乡下半辈子。

  可是宋芳芳虽然知道1977年会恢复高考,可是现在仍毫无类似的消息传播,就算她说出去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再加上看不惯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仗着手里的那一点权力,纵容儿子刘建军用推荐名额来谋取婚姻,以求达到娶到一个城里姑娘的目的。宋芳芳在去县城的时候,就往知青办投递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刘家村生产大队的大队长,用手里的教师考试名额,换取女知青嫁给他的儿子刘建军。

  宋芳芳不算是一个多么有正义感的人,她十分的明白现实的残酷。所以上一世在回城无望,也没有机会去县城里当工人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嫁给刘建军,然后成为一个乡中学的老师。至少对于无法预知未来的宋芳芳来说,那对她来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相比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去当中学老师至少让她所受过的教育显得有价值和有意义。

  宋芳芳不是一个有浪漫情怀的人,上一世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也完全是从理性角度考量的。她最初对刘建既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和刘建军结婚之后,虽然没有很深的感情,她也是把刘建军当成亲人看待的。

  但是刘建军自己不上进,又企图阻止她上进的行为,真是让她厌恶透了。让她对大队长和刘建军绝无一点好感。

  宋芳芳既不希望刘建军的打算得逞,也希望其他和她处境相同的女知青将来能顺利回城,所以才投递了那封匿名信。

  那封匿名信能发挥多大作用不好说,但是宋芳芳知道,一旦有人来调查这件事,那么无论刘大队长会不会受处罚,他都不会再敢用这份推荐名额给他的儿子换来一个儿媳妇了。

  事实正如宋芳芳所料。

  知青办还是很重视那封匿名信的,若是匿名信的内容属实,那刘大队长就坐实了以权谋私,以及迫害知青等罪名。所以知青办和县政府还专门派了一队人来刘家村调查此事。

  结果发现确实有这样的苗头,刘大队长放出了有推荐名额的消息,刘建军拿着这个推荐名额,经常在女知青身边打转,似乎还真有一个女知青和刘建军走得挺近的。

  不过此事并没有切实的证据,因为刘建军并没有和那个女知青恋爱或者结婚,刘大队长不见兔子不撒鹰,在儿子还没有和女知青确定关系的情况下,也还没有确定要把推荐名额给那个女知青。

  在这种情况下,县里的调查组明知道大队长父子是有问题的,但也不能把他们怎么着,就是严肃的批评加警告了一番。

  县政府又召集了十里八乡的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开会,要求他们不能用手中的权力迫害和利用知青,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所有的知青。类似这种教师考试的推荐名额,回城的名额,还有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名额等等,都需要优先给那些资历最老,表现最优秀的知识青年。

  县里弄出了这么一出,刘大队长哪还敢顶风作案呢。所以刘建军和女知青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大队长直接把推荐名额给了全体知青,让他们自己内部投票表决,决定谁去参加中学老师的考核。

  结果得票最高的是赵安民和宋芳芳。他们俩确实是知青里表现最优异,最上进,也最爱学习的。

  只有一个名额,赵安民也没有和宋芳芳争夺,而是直接退出了争夺,把名额让给了宋芳芳。

  他是很欣赏和喜欢宋芳芳的。相比于身体娇弱的女同志,他做点农活也就不算什么了。所以他选择让宋芳芳去参加教师考试。

  结果宋芳芳如上一世一样,在教师考试中考到了第一名,再次成为了一名中学数学老师。

  只不过这一次,她的处境和上一世截然不同了。

  原本和赵安民只是朋友关系,并没有额外的情愫的宋芳芳,因为此事也对赵安民产生了好感。

  宋芳芳是知道将来高考会恢复的,即便考不上大学,将来国家的政策改变后,所有的知青都可以回城。正因为如此,她这一世才能不在意这个教师考试的名额。

  可赵安民是什么也不知道的。

  赵安民在知青中算是很能干的,基本上能拿到满工分,在农忙的时候,拿到的工分还要更多,和刘山相比也不差什么了。但是赵安民能干,不代表下地种田不辛苦,假如能换成轻松的坐办公室的工作,谁又不想呢?

  在这种情况下,赵安民能把教师考试的名额主动让给宋芳芳,这让一向理性的宋芳芳也不由得十分的感动。

  赵安民早就对宋芳芳有好感了,不过碍于宋芳芳对他并没有特殊的感情,只是把他当成能一起学习进步的朋友和同志,所以他才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现在宋芳芳对赵安民的态度有了改变,赵安民立即就接收到了这个信号。

  因此在宋芳芳成了乡中学的老师之后,她和赵安民就真的开始谈恋爱了。

  这时候鲁圆已经颓了,明白了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太阳和月亮也不是围绕她旋转的。清醒之后,她慢慢收回了对赵安民的喜欢,对赵安民和宋芳芳的谈恋爱不说祝福吧,至少没有十分的排斥。对宋芳芳这个朋友也渐渐恢复了过去的态度。

  至于其他的男女知青,对于赵安民把教师考试名额让给宋芳芳的事情是十分感动的,现在看他们俩成了一对,都觉得是赵安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感动了宋芳芳,得到了她的芳心。

  事实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一回事。

第151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综]轮回之修魂2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综]轮回之修魂2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