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启蒙(2/2)

 吴四脸一下子红了,他摆摆手,低下脑袋,“哪里啦,我不过是举手之劳。嘿嘿。都是你家老爷厉害。”

 趁着他羞涩之际,容景飞快的跑了。

 保护我方马甲要紧。

 其实,在决定靠写话本子赚钱的时候,她就思考到底要写什么故事。作为一个重复率不超过1%的博士,她坚决不当文抄公。

 考虑到现在世道艰难,风纪不清。她打算写个劝善书类型的小说吧,假借神仙,警醒世人。

 此时她还不知道,《小神仙功德积累簿》的作者大有客,已经渐渐成了锦州城的一个传奇人物。

 *

 又过了几天,溪岗里的路上。

 一个人步履蹒跚的缓缓走着,他穿着一身破烂肮脏的囚服,头发蓬乱,脸色蜡黄,嘴唇毫无血色。他一瘸一拐,走的极慢,时不时发出痛苦长吟,然后停下身来,或是捏捏脖子揉揉脑袋,或是捶捶肩膀拍拍腿脚。

 整个人看上去可怜、痛苦,又无助。但路过的人却并没有流露出丝毫同情,而是幸灾乐祸的看着他。

 “哎哟,这不是里长大人吗?怎么穿着囚衣呀。”

 “大狱观光结束了吗?请问您过得愉悦吗?”

 “不知您挨了多少板子。”

 “听说五十大板。”

 “这板子还是打轻了,狗贼还能走路。”

 “他也有今天,活该!”

 这些话虽然阴阳怪气,但却相对斯文。

 待到张屠户和肖老三等人赶到后,现场一下子变得混乱,愤怒的两家人带着其他一些之前被赵秀整的很惨的里中民户,对着他又是吐口水,又是问候祖宗十八代。还有那顽皮的孩童拿起粪桶夜壶,往赵秀身上泼去。

 感受着恶毒的咒骂和浑身难以言喻的恶臭,赵秀低着头一语不发,任由这些往日里在他面前大气也不敢出的刁民各种撒泼。

 浓烈的屈辱与周身剧痛,让他单是忍受就用尽全力。他顾不得与这些刁民分辩,咬紧牙冠,拖着快要散架的身体,慢慢走回自己家里。

 听到砰砰敲门声,赵家人吓了一跳,以为又是来上门辱骂的。直到赵秀虚弱的声音传来,他们才打开门,然后看到了形容凄惨的赵秀。

 赵家人瞬间破防,又是哭嚎又是怒骂,鸡飞狗跳的收拾清洗后,一家人才聚在一起商讨以后该怎么办。

 “老爷,你……到底,是个什么结果?”妻子宋氏捏着鼻子问。

 赵秀猛灌两口水,沙哑道,“赶紧,准备三百两白银。”

 宋氏大惊,“老爷,你都挨了打,怎么还要交钱啊。”

 而且还是三百两!这在以前根本不算什么,但最近几日,县衙不停来人,要求他们补偿里中居民,又将抢来做妾的那些女孩遣送回家,强制合离,并给每人补偿了一大笔费用。

 现在三百两,可以说掏空了他们的家底。甚至要卖掉自己屋子田产才能凑齐。

 “必须交。”赵秀摆摆手,有气无力道,“否则我就等着蹲大狱。我不能留下案底,不能断了光儿的前程。”

 进入县衙牢狱后,他买通了狱卒,得知了花钱消灾的办法。三百两虽多,但钱还能再赚。只要儿子日后能考□□名。到时候有个一官半职,区区知县之流绝不敢再对他如此羞辱。

 反之,要是想省钱,自己就会被定罪。罪人的儿子是不能考取功名的,他们终其一生,都将在最底层,受尽践踏。

 就像溪岗里的那些刁民一样。

 赵光看着曾经风光无比,现在却狼狈不堪的父亲,只觉得心痛不已,他又看向还在犹豫的宋氏,劝道,“娘,爹说得对。现在这世道,没有功名在身,只能任人欺凌。我必须参加科考。”

 赵秀点点头,“正是如此。我先休养几天,然后我们搬到丰平县去。”

 丰平县是赵秀的老家,他大哥在那里,颇有产业。

 丰平县远离溪岗里,但离崇明社学却很近。一家人搬过去,既免去了溪岗里刁民的打扰与报复,又可以让儿子安心读书。

 赵光坚定道,“爹,你受苦了。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下场就考个秀才。”

 赵秀欣慰的笑了,“你何止考个秀才,你至少是举人。就是进士,也有可能。”

 到时候,所有欺负过他们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特别是张家,肖家,还有容家!

 作者有话说:

 劝善书,明清时结合儒释道思想,教人向善的书,比如《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女主写的是小说形式的。

 如果肖老三他们不闹,知县就会觉得是普通正常的徭役劳作,很快就会离开。

 赵光还会存活一段时间。但女主肯定会给哥哥报仇的。

第13章 启蒙(2/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言情文里考科举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言情文里考科举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