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代培技术(2/2)

 真正的黑木耳代培技术飞速发展,那也是八十年代后期。历史上的代培技术发展成熟还是83年的事情,做到了一百千克干料生产出不到九千克的成绩,这就迅速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而周全说的地栽、吊挂这些,那就是更加久远的事情。历史上是到了90年左右,才有塑料袋地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北方地区也才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这项技术。

 很多周全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几乎就是天方夜谭。要不是一代代的人不断努力,哪有以后的各种物资丰富、品种繁多,甚至可以挑挑拣拣。

 有些迷糊的周全就觉得要仔细思考,现在北方还不是全国的木耳生产基地。很多北方的地标性的黑木耳,那更是没有影子的事情,因为黑木耳还是在南方、关中栽种。

 周全觉得自己或许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了,得考虑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

 其实在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周全就考虑过自己的未来。种植和养殖,可能是最适合的方向。

 至于为什么不是金融、制造或者商业,先不说周全懂不懂那些技术。单纯的就是明明是种田文,你非要看商战,那有些说不过去是不是?

 种植的话,这是东北,马上就要开始放开一些土地承包的政策。

 养殖就不用说了,鹿茸、貂皮什么的,市场巨大、潜力非凡。包括林蛙养殖,以后也会让很多养殖户赚到钱。

 至于种玉米、种大米乃至种人参,周全实际上也没多想。主要是有些产品需要的就是足够的土地面积、足够的产量,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化肥、农药以及优秀的品种,他没打算承包几百亩地当个种田大户。

 本来还想着搬家之后,就要开始考虑逮个紫貂开始摸索养殖技术,但是现在看起来或许考虑一下全新的办法了。

 现在的前山屯一穷二白,还没有通水通电。现在全国的一些基建条件一般,物流等也不是很方便,市场环境也没有那么灵活,这都是很现实的情况。

 成本低、见效快,这可以考虑。

 这边才买了养鹿的书,周全就赶紧找了种植木耳的书籍。这也算得上他最大的优势之一了,这些技术才是最值钱的,这也是周全可以比起现在的一些人更加‘优秀’的地方。

 “粗略看一看,代培技术成熟最少还需要五年时间,这就是我的时间差和优势了。要是运作的好,肯定可以功成名就了。不过到时候出名了,身份的事情可能有点麻烦。”

 算了,反正这一穷二白的都落了户,也不担心那么多的事情,只要不是特别出格就行。

 而且就算是出名了、有了产业也好,运回来什么东西的话,反而还有着掩饰,大家也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现在代培技术也不行啊,我没办法做到高温杀菌、没办法拌料,很多只能用土办法。”

 对了,时间的问题最为严重。

 说是四个月左右的周期,人工种植的木耳实际上整个生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是需要考虑地方的温度和条件,有些地方需要五个月。

 正常来说一到三月生产栽培袋,也就是说用来繁殖菌丝等等、出菇。这三月就接种了,已经摆在了田间地头开始田间管理了。

 可是周全这里呢,都六月了,他连栽培袋都没有准备好,气温也比较高了。

 当然秋培也没问题,但是那是南方地区,生长周期也更加长。而周全现在要开始种植木耳,担心到了冬天都没办法确保木耳成熟。

 狠了狠心,周全自言自语,“试试看,就当是今年做点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是试验成功了,明年就可以大面积的种植。要是不成熟,也就当交点学费了,为明年种木耳积累经验!”

 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学习、积累经验的,凡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得仔细的琢磨一下,这件事情必须要考虑的更加全面。当然也需要抓紧时间,土办法也好、笨办法也罢,都得去尝试一下。

 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也需要抓紧时间,东北的天气因素也不得不考虑啊。尤其是种植业,更是可以说靠老天爷的脸色。

 必须要在赶紧准备!时不我待!

025 代培技术(2/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1982小农民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1982小农民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