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旦辞爷娘去

  谢令姜还不知道太子为了毁掉皇后的布局谋略已经针对她和女学提前布下了阴谋, 她在衡州状元游街之后,与谢父谢母待在一块儿,好生叙了一番思乡思亲之念。

  衡州多雨,夏雷阵阵, 天昏地暗。

  谢府开了家宴, 谢夫人挥退家中仆从, 与谢知府一起亲自做了顿饭。

  谢知府端着一盏酒,神情是掩不住的高兴, 举杯畅饮,说道:“难得咱们一家人齐聚, 我心里实在是高兴。”

  谢知府看向谢令姜, 捋须大笑,老怀甚慰地说道:“阿宝这次状元游街,实乃头等高兴大事啊。”

  谢夫人温婉一笑, 说道:“还有大郎、二郎也没让我们失望, 都是好孩子。”

  谢家大郎和谢家二郎都笑道:“不如三妹多矣。”

  谢夫人十分有深意地说道:“一家人不必说见外的话。”

  谢家二郎生性活泼, 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笑嘻嘻地就要来敬谢令姜和谢夫人。

  谢家大郎端起一杯酒也微笑道:“母亲多虑了。”

  一家人吃过饭后,谢夫人拉着谢令姜的手,说道:“吾儿瘦了。”

  谢知府仔细端详了自己的女儿几眼, 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让厨娘多做点补汤给你补补身子。”

  谢家二郎最是活泼,谢令姜没有出生前他是最小的那个,此时笑嘻嘻地就问道:“我看三妹体格匀称, 貌若芙蓉,正正好才是。”

  谢知府笑道:“还是胖点好,你三妹小时候圆圆脸,肉嘟嘟的, 现在太瘦了。”

  谢令姜笑而不语,这个世上有种瘦叫做你阿耶阿娘觉得你瘦。

  两位兄长回去后,谢令姜陪着谢夫人继续说话。

  世人多疼幺儿,谢夫人亦不能免俗。不比两位兄长,谢父谢母早就做好他们会去离家求学、求官的心理准备,谢夫人在皇后召令之前,从不意会和心爱的幺儿分开这么久。

  谢令姜想到刚刚家宴时大兄略带僵硬的神情,问道:“阿娘,我看大兄刚刚不是很开心的样子。”

  谢夫人抚摸着谢令姜的头发,温柔耐心地说道:“阿宝,为人父母的总是忍不住多心疼幺儿,你又在为娘身边待得最久,阿娘在你身上花费的心力也最多,自然忍不住多疼你,你两个阿兄这是吃味了。”

  谢夫人深知大郎不开心绝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郎与二郎早早地就被送到了邺州书院念书,不见得与她多亲近,二郎倒还好,孩子心性,大郎稳重、思虑过多,怕是因为其他的事心中有不平之气。

  谢令姜对两位兄长也并不熟悉,前世这个时候她与阿娘跟着阿耶被贬去了明州府,两位兄长音讯全无,谢令姜只记得阿娘时常叹息垂泪,想必是在挂念大兄、二兄。

  思及此,谢令姜毫不怀疑地相信了谢夫人的说辞,撒娇道:“那就让大兄、二兄吃味去吧,反正儿与阿娘最要好。”

  谢夫人想到昔年她百无聊赖地打着络子,阿宝活泼伶俐地冲进来和她撒娇,就忍不住露出微笑:“你这猴儿,以前就喜欢来闹我,罢了,谁让阿娘也最喜欢你。”

  谢令姜也与谢夫人一样陷入了回忆,想到自己那时候跑去闹阿娘,她刚刚从前世的噩梦中惊醒,惶惶不可终日,阿娘的陪伴是她能够安下心的唯一办法。

  但是,不管有再多不舍,谢令姜也不是只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小女儿了,她如今一甲进士出身,需得在两个月内回到京城等待授官。

  衡州府渡口,谢佐之与谢夫人送别他们的三个孩子。

  谢令姜站在船头,与父母作别,她将要与状元之身,踏入官场。

  微风拂过,九月的风沾着渡口河边的气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吏部规定的期限内,谢令姜回到了燕京,去吏部交接事宜。

  次日,谢令姜入朝堂得燕帝授官——兰台御史。

  谢令姜立身于朝堂之上,穿着青色朝服,一双凤眼明光湛湛,她俯身叩拜:“臣谢令姜谢过陛下。”

  帝王与皇后端坐上首,二圣临朝。

  皇后勉励道:“谢御史,从今往后,望你铭记御史之责,为民请命,刚正不阿,方不负本宫与陛下对你的期待。”

  谢令姜目光明亮,脊背挺直,拱手一揖,说道:“必不负陛下与皇后重托。”

  又三年,谢令姜屡次为百姓讨公道,弹劾贪官污吏,帮助刑部破获一起贪污赈灾银案,从兰台御史迁升为刑部左侍郎。

  又五年,谢令姜秉公执法,无冤假错案,刑部尚书致仕后,她从刑部左侍郎晋升为刑部尚书,为六部尚书之一。

  又五年,谢令姜得罪太子,被贬出京,担任偏远之地的明州府州牧,修建长城防御工事,雇流民修整路面,最偏僻的村子也能连通外界。从边境之地,派遣队伍从西域拿到了三季稻的种子,三季稻的出现活人无数。

  谢令姜政绩斐然,即使燕京有诸多反对者,谢令姜亦重回燕京,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晋升。

  这些年,有她站在前面作为榜样,不管是被贬谪,还是被擢升,她的经历都堪称传奇。各地官学中不乏聪颖女郎,各官学招收女弟子,而不再是只有单独的女学。

  倏忽十年,皇后势大,谢令姜与皇后互为臂膀依仗,在谢令姜三十八岁那年,她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宦海沉浮,终于成为了这个帝国的丞相,统率百官。

  有无数俊美儿郎愿意自荐枕席,只求能够得谢丞相青眼。只是谢丞相一律拒绝,有人说在谢丞相的府邸中有时候会看见一个俊秀雅致的郎君,名叫容玉。

  ……

  凤仪宫中,熏香邈邈。

  陈皇后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说道:“不知百年以后,后人会如何评判你我二人。”

  谢令姜微微笑了一下,多年实权丞相的经历,让她气势凛然,“自然是不负百姓,青史留名。”

  作者有话要说:  旦辞爷娘去,二十七年宦海沉浮

第82章 旦辞爷娘去

-/-

上一章 返回列表

更多好书

重生考科举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重生考科举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