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不是番外的番外

  谢莞儿十四岁这一年, 京城里颇不太平。朝堂内的风云诡谲对于她来说都太过遥远。她的头等大事,是同唐翊退婚。

  做出这个决定委实不那么容易。且不论唐、谢两家的私交, 就说她干娘卢氏对这场婚姻有多期待, 这些年谢莞儿都看在眼里。她很喜欢干娘,是当做自己亲生母亲那样地喜欢。可她实在没办法嫁给唐翊。

  不论什么样的感情, 心一旦冷了,就再难坚持下去了。

  谢莞儿是个果断的性子。既然已经做了决定,就不能拖泥带水。退婚的事肯定是要家大人出面的。谢莞儿打算先回琅琊老家, 把自己想法同父亲说明白。父亲虽然平时不怎么靠谱, 可事事以她为先,断不会让她受委屈。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干爹和干娘都极疼她,纵然做不了他们的媳妇, 也还是能做他们的女儿。

  问题在于, 以后要是真见着了唐翊, 又该如何自处?未婚夫婿变成了干哥哥, 想想就透着那么尴尬。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回琅琊的日子定在一个月之后, 她正好趁着这个时间, 与京城的旧友告别。

  谢莞儿的朋友不多,最要好的便是冯家的大小姐冯恬恬。两人年纪相仿, 又因为父辈交情好,从小就玩在一处。谢莞儿生性恬淡,话也少。偏冯恬恬是个火一样的性子。她们刚认识那会儿, 冯恬恬说十句, 谢莞儿才说一句。两个小姑娘并排坐着, 就见一个吧嗒吧嗒小嘴不停,另一个沉默寡言恍若未闻。大人们都看不下去了,直说冯恬恬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可冯恬恬却不觉得什么,仍旧有机会就来找谢莞儿玩。在她坚持不懈的热情攻势之下,两个人终于成了无话不谈的手帕交。

  其实谢莞儿不是不想说话,她只是不知道能聊什么。对于冯恬恬的热情,她是既钦佩又羡慕,还有一种深深的感激——感激她没有放弃自己这个不会聊天的朋友。

  故而这一次莞儿离京,两人都很是舍不得对方。

  “你当真就这么放弃了?”冯恬恬有些惊讶。

  这些年来,“嫁给唐翊”几乎已经成了谢莞儿的唯一念想。她还不知情为何物时,就知道唐翊是她命定的良人。她对唐翊的喜欢,是与生俱来的职责和使命。纵使从未谋面,也未有一时一刻不曾把他放在心上的。在冯恬恬看来,都可以称得上是疯魔了。

  这样的感情,竟也能说放下就放下?

  谢莞儿低垂着头,说道:“我再坚持,又能如何?总不能守着个空口的婚约,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冯恬恬幽幽一叹,看来经历了这一场大病,还真是让她顿悟了。

  年初谢莞儿意外落水,染上了风寒,后来又转为高热。虽然最后有惊无险,可也着实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回。生病的日子里,谢莞儿只有一个念想,她想让唐翊回来。毕竟是喜欢了那么多年的人,临死前,总要见上一面。

  可唐翊并没有回来。

  三个月的病榻缠绵,谢莞儿的一颗心也终于冷了下来。

  然后她就想明白了。唐翊她不要了,左右他也并不喜欢她。

  或许他连她是谁都不清楚吧。

  执念一旦放下,心也跟着冷了。从此不惦记也不怨怼,何尝不是另一种海阔天空。

  “此去琅琊,你有什么打算?”冯恬恬问。

  谢莞儿歪头想了想,说道:“我父亲办了一家书院,我想跟着他读书。从此青灯黄卷,另有一番天地。”

  “你这口气,该不会是要出家吧!”冯恬恬惊讶地捂住嘴,“天涯何处无芳草,你可别因为一个唐翊就心灰意冷了啊!”

  谢莞儿斜睨了她一眼,含笑将一叠手稿递过去:“喏,这个应该还够你发上几期的。”

  冯恬恬双眼一亮:“这是……唐翊诗集下半部的注解?”

  谢莞儿点了点头。

  唐翊其人,光彩夺目。十五岁连中八府解元,年纪轻轻就独创了“新学”学派,为天下士子追捧。这些追捧的人中,不乏一些名门贵女。不过她们追捧的却并不是唐翊学问,而是他这个人。

  少年俊杰,惊才绝艳。正当年华的姑娘们都存着点私心,想和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谱写出一段佳话来。

  此事原与谢莞儿没有什么关系。可偏偏冯恬恬是个心思活络的。她看准了其中的商机,要拉着谢莞儿一起成立一家报房,起名叫“北邙京报”。唐翊号北邙山人,这份私报就专门写唐翊的故事,卖给那些人傻钱多的大小姐们。

  她们两个小姑娘自然不具备注册京报的资质,可万事难不倒冯恬恬。她居然说服了谢莞儿的干娘卢凌霄,以她的名义注册了报头;又拉上了自家姑姑冯晋雪出资,租赁了报房。“北邙京报”就这样平地而起。冯恬恬管运营,谢莞儿来主笔,居然还办得有声有色,第三个月就实现了盈利。

  谢莞儿从小长在唐府,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唐翊的成长轨迹。虽然素未谋面,可唐翊的诗词文章,她并不觉得陌生,甚至还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执笔人的心境。

  于是她化名为“抱朴斋”,点评唐翊的文章、批写唐翊的经文、注解唐翊的诗词,有时还会根据唐翊写给干娘的家书,撰写一些他的小故事。她文笔清婉含蓄,落笔满含深情,颇受姑娘们的欢迎。冯恬恬甚至还将她的文章按照题材整理出一个系列,单独刊印。首印三千册,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

  眼看着真金白银到手,冯恬恬还有更大的计划。可眼下,什么计划都变成了一场空。谢莞儿不喜欢唐翊了,以后再没有这样的好文章了。

  “莞儿,我同你商量个事儿,”冯恬恬道,“以后你不写了,这个‘抱朴斋’的名字,我还能用吗?”

  谢莞儿侧头想了想,觉得既然自己已经同唐翊没有什么关系了,这名字也再没了什么意义。于是她点点头:“随你吧。”

  冯恬恬咧嘴笑了。只要“抱朴斋”这金子招牌还在,她的北邙京报就倒不了。

  ……

  谢莞儿的马车于次日清晨离开京城,同行的还有她的干娘卢凌霄。她们走得急,冯恬恬也没来得及送她一送,只能暗自期待着她到了琅琊,再给自己写信来。

  莞儿离开之后,京城里就不大安稳了。冯恬恬从父亲明显增多的叹息声中,感觉到了风雨来临前的压抑。

  唐叔叔被关进诏狱了。还有其他一些相熟的叔叔伯伯,也纷纷前来同父亲告辞。甚至连父亲也辞了官,整日长坐于廊下,饮茶望天。京城里乱糟糟的,到处都是高谈阔论的学生。冯恬恬再也不能轻易出门去了,北邙京报也不得不暂时停刊。

  就在这一片纷乱之中,唐翊回京了。

  那一日阳光正好,冯恬恬的马车刚好路过稷下学宫。她挑开车帘,隔着重重人海望向高台,却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白色身影。唐翊的声音却听得清楚,沉稳、干净,带着竹林的风声。冯恬恬不禁心生感慨,若莞儿能晚走一个月,就能见到她心心念念的这个人了。

  因缘际会,实在奇妙。

  为避京城风波,冯恬恬跟着姑姑回到了洛阳老家。洛阳繁华,却太过安逸了。冯恬恬还是喜欢京城,喜欢那些高谈阔论的学生,喜欢那些机巧擅辩的名士,更喜欢那变革之下,带来的无尽机会和可能。

  京城的风波并没有持续的太久。父亲的家书随着邸报一封一封传来,每一封都有好消息。冯恬恬的目光却只关注着一人。

  唐翊撰写了定国是诏,获封了国子祭酒,成了大庸历史上最年轻的翰林院大学士,盛名空前高涨。他再不是那个行踪不定的云游学者了,可谢莞儿却没了消息。冯恬恬接连给她写了几封信,全都石沉大海。她不禁有些怀疑,难不成莞儿真的出家了?

  谢莞儿自然没有出家。她就在青阳书院求学,只不过改了名字。她的父亲谢仪说,治学就当有个治学的名字,方显庄重,故而该作“谢又清”。这三字取自前人诗句“中间小谢又清发”,寓意谢家门楣后继有人。

  仿佛为了迎合这名字中的期许。四年之后,谢又清的大名就传遍的天下。不因她是谢仪的女儿,而是因为她的一项算学专著被户部立项,成为了建成年间二次税改的蓝本。那年谢又清十八岁,成为了国子监名单上唯一的一位女学士。

  冯恬恬也再没有回过京城。她在洛阳跟着姑姑经商,也做得风生水起。建成十五年,皇帝下江南劝农劝桑,途径洛阳,下榻冯家。彼时冯晋雪不在,一应的接驾事宜,都由冯恬恬一手操办。

  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明黄的冠冕出现在长街尽头,冯恬恬立在家宅的大门前,以家主的身份,带领阖府众人低身行礼。

  “早听说冯家识财货、擅经商,今日一见,果真是门庭豪阔,”年轻的帝王声音轻快,“冯阁老,多谢您的款待。”

  “陛下客气了。若有操办不周之处,还望海涵。”冯晋阳含笑道。

  “冯阁老,这位是?”皇帝看向最前面低头立着的冯恬恬。

  “是老臣的幼女。”冯晋阳含笑道。

  皇帝挑了挑眉,怪不得他觉得如此熟悉。那年上元灯会,同谢阁老家的千金一起调笑自己的,应当就是这个丫头吧。

  此时看她低眉顺眼地站在那儿,倒像个守规矩的。可皇帝心里清楚,这是个牙尖齿利的货色。

  皇帝没再说什么,负手往院子里走去,身后仪仗纷纷跟上。冯恬恬落后了一步,跟在自己父亲身边,低声问道:“爹爹,女儿操持得如何?”

  几年不见,冯晋阳对自己的女儿满是思念,哪里看得出不好来?心里虽然乐开了花,嘴上却仍是提醒道:“陛下一路操劳,很是辛苦。你吩咐下人们,可要多精着点心。”

  “放心吧,”冯恬恬一笑,道,“我看这小皇帝还是老样子,傻乎乎的。”

  冯晋阳赶忙捂住了女儿的嘴,在她额头上点了一点。冯恬恬吐了吐舌头。父女俩都没发现,走在最前面的皇帝身形明显一顿。

  傻乎乎的?他什么时候傻乎乎的了?

  冯府的后花园景色不错。晚饭过后,皇帝屏退了左右,四下闲逛。他在一株盛开的白牡丹前停驻半晌,一抬头,就见冯恬恬从回廊下走来。

  两人正看了个对眼。冯恬恬脚步一顿,转身就走。

  “哪儿去?”皇帝手中折扇一点,“过来。”

  冯恬恬撇了撇嘴,只得转过身来,走到皇帝面前。

  “给陛下请安。”冯恬恬乖顺地说道。

  皇帝撩袍在一旁的青石上坐下来,嗤笑一声:“装成这样子给谁看。你真当朕傻呢?”

  冯恬恬眼珠一转,知道是下午那句话被他听去了。左右现在皇帝的手中也没有生杀大权,拔了牙的老虎,也没什么可怕的。

  “陛下不傻,为何不自己治天下?”冯恬恬挑眉,道,“天下大事,皆出内阁。皇上只知道东边劝农,西边劝桑,像个跑江湖卖艺的戏子。像您这样当皇帝的,天底下可真是头一个。”

  皇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人这样编排,太阳穴一时突突地跳。他舌头顶了顶腮帮子,散去心头火气,反而笑了,说道:“你这小丫头看着聪明,其实才是个蠢人。”

  冯恬恬一愣。

  皇帝说道:“朕自然是个聪明的。可是难保朕的子孙后代,都同朕一样聪明。万一哪一世出了个疯子傻子,天下大权独掌于他一人手中,岂不很凶险?内阁里都是人才,更新罔替,永不枯竭。朕将大权交由内阁代管,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你啊,目光短浅,愚蠢至极。”皇帝大仇得报,一扫胸中郁气,踱着方步离开了。

  冯恬恬怔立半晌,忽然一笑。她刚刚是同皇帝吵了一架么?

  够她以后吹牛的了!

  ※※※※※※※※※※※※※※※※※※※※

  唐翊和谢又清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冯恬恬和皇帝后来怎么样了?

第206章 不是番外的番外

-/-

上一章 返回列表

更多好书

不良臣[科举]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不良臣[科举]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