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战狮甲一战成名

  “哇,女孩子。”邱离发出一声惊叹。从没见过女生干这一行,更别说,这还是去年的狮王。

  “那是一狮堂的小堂主,龙狮协会副会长陈梓豪先生的千金。”刘师傅说,“你们看见那个高塔了吗?”

  “哇……”几个人又哇了一声,没见过世面似的。

  大家看过去,狮王塔已经搭起来了,有9米高。塔顶是一块平台,铺着红色的地毯。

  “那就是新旧交接的地方,赢的队伍要爬塔,到顶上去接狮王争霸的卷轴,那威风,那气势,只要赢一次,终身难忘!”刘师傅的话带着热度,连同周围空气一起擦热。

  蒋白拉着师弟的手,看着那高塔,狮王争霸战狮甲,就在今天了。

  决赛的准备工作空前繁忙,要引观众入座,安排裁判组和主办方入场。蒋白特意留心,果真,在观众区发现了自己爸妈。只是蒋文辉的脸上多了好几道印子,像是被人给挠了。肖咏沐的脸更不能看。

  不用想也知道是谁下的手。蒋白继续搜索,没找到伏城妈妈。

  小体育场几乎坐满,毕竟战狮甲是佛山的大事。蒋白还观察到每一块观赛区的第一排都是空着的,像是特意留给什么人。半小时之后,这个谜底就揭开了。

  伏城右手的旧伤发作,同样一身药油味。“师哥,他们是……”

  “是佛山的狮馆。”蒋白心潮澎湃,第一排都是留给狮馆的。只要能来的,在这一天都来了,各色武馆的服装大放其彩,馆旗争奇斗艳。他们之中,可能有今年参赛的队伍但是落选,可能有没报名的,但是在决赛这一天,都来了。

  每一馆,都带来了他们镇馆的狮头,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红黄蓝黑紫,从最传统的佛山、鹤山到香港、马来西亚,从南狮到北狮,从见过到没见过,都来了。要想把这么多狮头认全,全场估计只有张一柳能办到。

  甚至,还有一头青面獠牙的青狮。蒋白快速看向狮子张,倔老头拿出一副眼镜,戴上,站直了看着前方。

  “张师傅,那是青狮吗?”蒋白问。

  “是,是青狮。”张一柳下唇颤抖收缩,“没有绝脉,没有绝脉。”

  恐怕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人练青狮了,几十种狮头齐聚一堂,等待今年的狮王胜出。连黄飞鸿纪念馆外的飞鸿狮队都来了,可见舞狮地位高度。

  空气里飘荡起一丝一丝危机感和火药味。4强选手全部到齐,推出了各自的狮鼓,竖起风帆大旗。4面大拉翅的锦缎旗子同时亮相,占据了主赛场正前方的所有空间。

  深圳燕罗街道御甲堂龙狮团。中国鹤山鹤派龙狮会。佛山市南海区一狮堂武术会。北京伏家武馆狮队伏家班。

  雄狮4强,只争高下。开场的锣鼓声由主办方敲响,广播里开始介绍今天光临现场的各路代表,蒋白伏城带着师叔和狮鼓队在参赛区等待,邱离和青让陪着张一柳,站在观赛区的人群里。

  “下面,我代表主办方宣布本届战狮甲最后一站,正式打响!有请参赛狮队上场!”

  场面沸腾,4路狮队在各自大头佛的带领下亮了相。徐骏穿一身水蓝色的表演服,顶着一个格外滑稽的头盔,给伏家班引狮开路。

  不食两三年夜饭,舞不好大头佛。这是徐骏从当地人口中知道的,他不懂夜饭是什么意思,也不懂为什么要两三年,只凭着一股少年热血,要干,要莽,要给观众带来快乐。

  头盔闷热,衣料沉重,姿势不酷也不帅,可这门艺术是武术和笑料的结合体,它传承了几百年的浓缩精华,用一举一动的俏皮,把人们的笑声保存下来。它单单一个头盔,却是时间沉淀的证明。

  然后是洪拳。4路狮队各占一角,大师傅在各自鼓点下首先出战,集毕生所学。仔细看,每个大师傅都上了年岁,鬓角白霜,但神色坚定出拳干脆,给在场的小辈们立了个榜样,让他们看到了学武术学到底的人,年老后是什么样。

  武术之魂就在这里了,即便他们早已过了壮年,可威风不减当年。4面狮鼓有各自的节奏,特色各异可交织一起并不突兀,如同这满场的狮子,南北西东却出自同一个物种。

  结束了拳法表演,廖程明已是满头大汗。可他的心,是轻的。

  伏弘接班子的时候,还有28头狮子,短短数十载,一头接一头离开了。赚钱少,干不下去的,家里不同意,找了正经工作的,每一头的离开都像杀死了一头,给伏弘心里留下一个大疤瘌。想不到啊,想不到,他的儿子竟然和师哥师弟撑起了伏家班,就拎着一头狮,初生牛犊不怕虎,打到了中国龙狮发源地。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和舞狮别过,金盆洗手,又再次出山,穿着伏弘儿子的班服来争一把狮王。

  此生无憾了。廖程明拐着瘸腿走回来,观赛区的同行用掌声接他。

  接下来就是万众瞩目的高桩比赛,蒋白还准备抓阄,没想到4强的比赛顺序按照半决赛的排名,伏家班是第4名,刚好擦着4强的边边,又是最后一队出战。

  这一下,伏城的压力更大了,压轴中的压轴。

  “师哥,你别紧张。”伏城勒了勒腰带,“你别紧张。”

  蒋白镇定自若地转过来,拉住了他。“我有点紧张,你快抓住我的手。”

  “好。”伏城静静抓住,缓了好半天。

  鼓声再次敲响,第一支上场的队伍,就是一狮堂。在半决赛中分数遥遥领先。他们还是用香港萝卜毛狮,狮头的毛须是打弯的,甩起来毛发绽开,有特异的美术感。打鼓的那人,蒋白认了出来,就是陈梓豪,在北京和他们交换名帖的男人。

  由于是地上桩,舞狮人的动作比半决赛谨慎许多,毕竟摔在地上的危险性大于掉进泳池。伏城的手就在这时发了抖,蒋白最初以为他是紧张坏了,可渐渐的,他又感觉不是这么回事。

  是兴奋,是十年磨一剑的战意。

  伏城在兴奋,决赛时各队都要拿出看家本事,精彩绝伦。师哥就在这时候捏了捏他的手。

  “你闭上眼。”蒋白怕他兴奋劲头太大,“休息半小时。”

  “我为什么要休息啊?”伏城还想看。

  “你现在太兴奋,肾上腺素已经疯了,对比赛没好处,静一静。”蒋白把住伏城的脉搏,心跳直逼140,“闭眼!”

  伏城也觉出自己手在抖,他等了太久,等十几年,不差这一会儿。于是轻轻闭上眼,依旧拉住师哥。

  耳边是鼓声、掌声和跳桩的声音,伏城的心跳平复下来,想起小时候老爸也是这样说,上桩之前不要太兴奋,比赛是比赛,要适宜。今天自己带伏家班冲狮王,也要听老爸的话,不要太兴奋。

  闭着眼休息,调整呼吸,直到第3队成功结束全套动作。伏城睁开眼,觉得周围好亮。

  他抬头看分数牌,3队分数咬得都很紧,而且都没有出现大跌小跌,果然是选出来的精英队伍。不过这也意味着伏家班也是精英了。

  “下一队出战,北京伏家武馆狮队,伏家班!有请上场!”

  伏城蹭地站起来,到自己的班子了。他先回过身帮师哥拆固定绳,肩膀已经恢复原位,可休息时间远远不够。蒋白自己活动几下,微微酸疼,拿着镇痛冷却喷雾一通猛喷,最后穿上了软护肩。

  再穿好队服,他亲自设计,后背是师弟写的伏字。

  “小白!伏城!”廖程明已经命令李丛推鼓上场,“没事,一场比赛而已,放平心态,去吧。”

  去吧,一声去吧,饱含了师叔的全部心血和寄望。蒋白掏了掏兜:“伏城,你低头。”

  伏城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只是听师哥的话,低了一下脑袋。脖子上立刻多了一条冰凉的东西,匆匆扫过胸口,好像有东西挂在两个锁骨凸中间了。

  手里一摸,啊,是师哥的小金佛。

  “师哥,这是你的护身符,你戴着吧。”伏城笨手笨脚想摘下来。

  “你戴着。”蒋白把住他的手,不允许他摘。这个护身符陪自己长大,说是能把自己从小护到大,14岁摘下给了伏城,自己就出了事,应该是有灵性的。蒋白不信鬼神,平时也不虔诚,但他希望这个双面佛能护住师弟,就像自己从小做的那样。

  他要让伏城顾前不用顾后,他要让爸妈看到,自己最珍贵的护身符亲手给师弟戴上。他要让伏城不害怕,只需一路往前,自己在他身后,他不需要回头。

  “走,战狮甲。”蒋白的指尖抚过师弟的锁骨钉、耳钉,最后拎起了狮批,和伏城上场。

  最后一组了,场内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这支北方来的小队伍,从没听说过伏家班的名字,像地里冒出来的。可就是这么一支小队伍,过关斩将冲进战狮甲的决赛,还用一头黑色的武狮,斗志昂扬。

  龙狮协会和赛方都是业内行家,一瞧便知这头张飞狮来路不小,必定出自专家之手。大而沉稳,却能做成上桩的重量,外眼角带两条血线。这何止是武狮,这是一头斗狮,用流血的决心来死斗。

  舞狮竞赛场地已经为这支队伍准备好了。正方形的平整训练场,边线宽5毫米,内沿是比赛场地,无障碍区,等待着今年4强诞生新狮王。

  蒋白和伏城穿着狮子张亲手做的南狮裤,裤腰勒着黑色的束带,勒的位置比普通腰带要高,卡着肋骨最下端。黑色闪片庄严,配上白色的毛须,仿佛张飞再现,惊涛骇浪当前奋勇搏杀。

  蒋白最后一次检查师弟的鞋带、腰带、手腕护带。李丛在桩阵下方检查底盆接口是否平整,用改锥,把固定螺丝再次加固,再跳上去检查防滑胶垫,似乎要用自己验证廖程明那句话,学武术的没有坏孩子。

  国际比赛规定最高桩不能超过3米,这是23根的桩阵,最高两根2米8高。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李丛从桩上跳下来,回归狮鼓队。

  伏城是狮头,带领蒋白跑步上场,向裁判台、观众席举手示意,得到参赛允许手势后再次行礼。场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只留下伏城和蒋白的呼吸声。

  扛起狮头、披上狮批,两个人不见了,他们变成了一头四脚兽,醒狮。

  廖程明扎着马步,沉沉地呼了一口气,落槌生根,敲响了醒狮的大鼓,旋律由慢转快,是最标准、最古老的七星节奏,学的人不多了。

  鼓、钹、锣相互配合,拍打明确,轻重快慢转瞬转换。

  场内的张飞狮,乌压压的眼皮抬了起来,睁了眼。

  噔噔噔,三声急击鼓,南狮起跳坐头,伏城被师哥举至最高处,上抬右腿,膝盖顶成直角,上动又不停,一个喜开场。

  黑色的闪料变成了鳞片,在狮尾稳定的加持下吸了场内的灯光。锣、钹声加重,蒋白举着师弟向前快跨3步,伏城落地,做上桩的预备姿势。

  正当大家做好看上桩的准备时,黑狮快速穿过1米2的1号、2号桩位,穿过了1米5的3号桩位,在第二梯队的4、5号桩前,起跳了。

  观众席一片倒吸气的声音。只见狮头原地起跳1米7,轻踩4、5号,在狮尾起跳的瞬间向前一步,落在同样1米2的6、7号桩上。待狮尾上桩后,两人同时落稳。

  廖程明用手面按鼓面,控制鼓声的余音。第一次掌声就在这时爆发,这是外行人看不出的技巧,四爪踩四桩。以前自己和伏弘做,现在伏小子和他师哥也可以了。

  普通上桩方式是狮头落稳再落狮尾,四爪踩四桩严格要求同时性,两人完全同步,考验舞狮人的弹跳力和配合度。而要做这个上桩方式,必须从1米7的第二梯队中开始,只有4、5、6、7是平行同等高的桩子,换别的不行。

  别人从1米2上桩,伏家班上来就是1米7。

  上桩后是高位托举回旋,两人快速交换位置,像一阵旋风,狮批被空气撑满,猛兽上山。

  举了这样几秒手臂已经疼了,蒋白快速带伏城走过8、9号,两个高度是1米9的桩子,蹬腿起跳,带着伏城飞过1米8的跨度,冲到了第三梯队。

  1米8,多少人原地跳远都跳不出这个数字,可是在舞狮比赛中这只是门槛。没有这点基础,大宽度的距离就是一道鸿沟。

  脚下的桩因为动作猛烈开始轻颤。到了第三梯队,蒋白两只脚落10、11,伏城两只脚落12这一个桩,高度已经超过了2米。第三梯队的桩最矮也是1米9,呈中间低的阵型,每两根中间的宽度,都是70厘米。感受到腰部的推力,伏城往前一步,跨一个70厘米,双脚落13和14,高度降到2米1,就在这一秒,他绷起了腿。

  要把腿绷成铁一样硬,他再往前走,到15号,第三梯队里最矮的那一根,腰上的力量陡然加大,师哥抓住他的腰,做空中摆荡。

  蒋白的起跳点,仍旧在10和11,他的目标,却是踩中伏城脚下那根,跨度2米1,体重全靠伏城撑住。随着伏城往前他也往前,最后脱离桩面,用惯性踹桩,再用反推的力量回来,落稳13和14。

  桩体剧烈晃动着,伏城控制狮头动耳朵,身子却明显前倾,用自己的体重保师哥不掉。

  而这一连串的动作,发生在几秒之间。不熟悉舞狮的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只觉得眨眼之间,狮子就上桩,就开始飞了。

  蒋白快速转身再次把伏城举起,倒退着,从最低的桩往后走,上了2米3的18号。倒退步在桩上也是极度危险的动作,先不说桩子高低不平,单单是这几个桩位,必须牢牢记在脑袋里。

  蒋白忘了他自己,记得伏城,记得他们一起跳过的桩阵,记得接住他和举高高,记得舞狮。

  廖程明此刻把鼓声加快,蒋白又一次举起师弟,朝前方推进,连续跨越一直冲到别人上桩的第一梯队,两个来回已经出了汗。狮批是狮子的皮,也是一道屏障,观众看不到狮尾的付出,只看到狮头的喜悦。

  可伏城却知道,舞过狮子的人却知道,一个稳定的狮尾才是基础。在这一套路的结束时他左摆狮头,心里说不出的酸楚。从狮批的震动幅度来感觉,师哥在扭屁股。

  表面是一头兴奋的南狮,底下却是两个精疲力尽的舞狮少年。

  休息,半分钟的休息,伏城用狮头做好奇、寻觅状,手指灵巧地操纵狮头的机关。狮子张的狮头很好用,连机关的位置都是按照自己的肩膀改的,一摸就能摸到。

第126章 战狮甲一战成名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伏家南狮,师哥师弟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伏家南狮,师哥师弟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