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42

  马尚突然发言,“我们养了那么多鸡鸭,可以去草原牧鸡牧鸭也能消灭不少蝗虫。特别是小南,它个头小,食量大,身姿灵活最适合当草原牧鸡了。”

  “以前我们不就是放鸡吃过蝗虫吗?一只鸡能吃好多呢。”

  纨绔们眼睛闪亮,先生以前说过要带他们去看草原的,他们想去草原上浪个够。

  “那你们的鸡鸭还不够多,先继续孵蛋去吧!”

  贾代儒不想去草原牧鸡牧鸭,打发走学生立刻习惯性地去找青伯昌。

  “什么?”青伯昌大吃一惊,“不行,不行,太危险了。”

  突厥人虽然已经被打怕了,可一旦大旱为了生存胆子就涨回来了,那些四门馆的学生是啥背景他再清楚不过,怎么能让他们深入草原去冒险。

  再说,草原上的狼群、马匪都不是开玩笑的。

  不过贾代儒说的多种大豆和苜蓿倒是一个应对蝗灾的法子,青伯昌已经想着如何向民间宣传了。

  穆渲等人没多久就知道他们被先生抛弃了,北郡教育事业一片大好,先生不愿意带他们去草原牧鸡牧鸭。

  然则,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没了贾先生他们照样找到法子了。

  穆渲亲自去了趟平安州,说服了贾赦。

  贾赦虽然结婚,纨绔之风不改,也想带着人马去草原上遛遛。至于草原诸部落是否会多想则不在他考虑范围内,他媳妇在草原上可是声名远播。

  两人一个想去玩,一个想去牧鸡,可谓一拍即合,约定好开春就出发。

  贾赦还不忘让穆渲多弄些鸡鸭来,到时他要带着大批鸡鸭去突厥王庭睦邻友好也好让突厥人见识见识大庆的养殖规模。

  “也让突厥人见识见识咱的百万大军。”

  贾赦乐滋滋地,“带着鸡鸭出去溜一圈,然后吃得满身肥膘回来,挺划算的。”

  “不对,我们是去给突厥人帮忙了,他们得付钱。”

  贾赦合上扇子,一本正经,“我大庆不愿他们受蝗灾之苦,带着鸡鸭大军帮助他们抵御蝗灾,他们得付钱。”

  “没钱给划块地也行,毕竟我们养鸡养鸭也是要成本的。”

  穆渲瞪大了眼,早就知道贾赦无耻,他还是低估了贾赦。不过他喜欢,两人都不是底线高的人,当即聚头商讨起来。

  突厥式微,即便为了生存会犯边威胁也有限,他们大可以温水煮青蛙,用粮食吊着他们。将突厥慢慢变成他们来去自如的草场也不错。

  毕竟牧鸡牧鸭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他们打算长期继续下去。

  贾赦盯上了鸡蛋鸭蛋,为了可持续发展,牧鸡牧鸭得让它们多活几年,可是下的蛋可以归他吧!拿去给士兵改善改善伙食也是好的。

  对此,穆渲爽朗地一口应了下来,所有蛋都给贾赦,反正他们去草原牧鸡牧鸭也是为了去草原看看。不稀罕那几个鸡蛋鸭蛋,还笑着和贾赦开玩笑,“那么多鸡鸭下蛋,你们一下子可吃不完,路上就得腌了否则等回来都臭了。”

  贾赦抓抓脑袋,有些愁。

  就算一只鸡一天只下一枚蛋数量加起来也是惊人的,他得带多少盐?

  戚六子消息灵通,听说了牧鸡牧鸭得事,想了想觉得是笔划算的生意。他同那个羌族部落熟,当即便商定了定期牧鸡牧鸭,不过他是商人做不到贾赦那么强横约定好可以给四分之一的鸡鸭咸蛋。

  羌族部落巴不得,草原上也有天然盐湖,可都被大部落牢牢控制住了。他们吃盐代价极高,有了咸蛋他们就不用担心盐不够吃的问题了。奶茶没味,丢一颗咸蛋下去煮,肉汤没味,也能丢一颗咸蛋煮。

  而且咸蛋也是美味,放牧时带上一兜咸蛋,渴了挤马奶,饿了啃咸蛋想想也不错。

  在尝过咸蛋后,羌族部落首领甚至愿意派人帮忙他们熟悉环境,但是却也表示希望鸡鸭不能少于一定数量。否则他们出人出力却只能得到很有限的咸蛋不划算。

  戚六子苦哈哈应了下来,回去赶紧收购鸡鸭和种蛋雇人养鸡养鸭连带孵蛋,不过到底起步有些晚,最后还高价从抚孤院购买了一批小鸡仔才凑够了数目。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贾赦压着大批鸡鸭出发了,除了穆渲带来鸡鸭还有四皇子送来鸡鸭。后者在听闻他要去草原牧鸡阻止蝗灾后很是利索地将庄子上养的鸡鸭都送了过来,数量比起穆渲多出一大截子,鸡鸭个头也更大些。

  可以说,贾赦真的带着百万鸡鸭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草原。随行的兵丁都是一顿能吃二十个鸡蛋的好汉。

  这回他挑兵丁一个条件就是爱吃鸡蛋,最好顿顿都能吃下鸡蛋的。鸡蛋数量太大,路上能多吃进肚子就多吃点。

  对此兵丁们十分不屑,鸡蛋谁不爱吃?要是能天天把鸡蛋当饭吃还不美死个人,踊跃报名。

  然而,在吃了一个月的鸡蛋后,即便是最爱吃鸡蛋的人也吃腻了。上顿鸡蛋下顿鸡蛋,不是煮鸡蛋就是茶叶蛋,哦,最近还多了咸鸭蛋

  早上一人四个煮鸡蛋,中午一人五个茶叶蛋,晚上好些,鸡蛋饼就咸鸭蛋。

  但鸭蛋也是蛋啊!而且鸡蛋饼也是蛋多面少,金灿灿地,看着就没有胃口。

  偏偏兵丁们还说不出什么来,你说伙食不好?

  全大庆的兵没有比他们伙食更好的了,顿顿鸡蛋,说出去大部分大庆人都要羡慕地流口水。可是他们真的不想吃鸡蛋了,鸭蛋也不想,放的屁都有一股臭鸡蛋味。

  他们无比羡慕贾赦的小灶,有咸菜。

  总体来说,牧鸡牧鸭还是十分成功的,不光阻止了可能发生的蝗灾还能时不时带着队伍去突厥境内打着敦亲睦邻的由头过去晃上一圈。

  除了戚六子,也有些不上不下的商人看中牧鸡牧鸭的好处,也学着戚六子联系一些小部落划地牧鸡。反正人工孵蛋技术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不过投入一点子人手罢了,大庆多得是人找不到工作哩。

  草原牧鸡成本低廉,光是头两年产出的蛋就能回本,三年后再将鸡鸭一卖,挣得也不少。北郡的商人很是喜欢这个职业。

  突厥还是奴隶制,人身自由牢牢控制在部落首领手里,和大庆人接触多了心也有点飞。他们也会牧鸡牧鸭,凭啥人家就能吃饱穿暖,他们有点想换主人了。胆子大则偷偷坠在商队后面偷跑,反正只要跑到北郡,他们的首领也奈何不了他们。

  在众人没察觉时,草原上开始了一场人口流动。

  纨绔们只牧了一年的鸡鸭就看够了大草原,回来就从抚孤院里找人接手,自己则又跑到贾代儒捧着牧鸡时绘制的地图向贾代儒献宝去了。

  他们可不是单纯出去玩的,有绘制舆图呢。

  转头,这副舆图就出现了熙和帝的龙案上。

  另一面,戚六子成功的将他的罐头卖到了草原上,特别是水果罐头,各个部落的贵族都是极为喜爱的。

  三皇子见状,有些眼红,偏偏他没有灌装技术。最后干脆委托贾氏女学灌装,也跟风往草原上售卖蔬菜罐头。

  效果自然比起水果罐头差远了,也就甜玉米罐头还凑合,毕竟是甜的,草原上甜食有限对甜味还是比较稀罕的。

  三皇子又气成了河豚,四王爷不禁摇头,他三哥已经彻底被生意带偏了,偏他本人还不是做生意的料。

  人贵自知。

  若非那是他三哥,他真想送四个字。

  其实看他三哥瞎折腾也挺有意思的,明明对龙椅虎视眈眈,却投了八分心思在做生意上。如此本末倒置的人如何能成为他的对手呢?

  时间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转眼贾代儒已经在北郡呆了10年之久,那群四门馆的学生们也被自家父母叫回京结婚。

  有了自己的小家后,他们也沉稳了不少,多数人最终还是留在了京城。

  他们得为自己的儿女考虑,京城和北郡毕竟不一样,只有少数几个依旧跟在他身边。其中就有穆渲,他还是和父亲东平郡王处不到一块,本身又是郡王世子,比起别人他看似风光却也升无可升,干脆跟着贾代儒干起了先生的活计。

  在贾代儒的努力下,北郡基本脱盲成功,教育全面普及,可以说现在的北郡是秀才遍地走,童生多如狗。

  秀才每年是固定人数的,可是童生就没有限定,北郡家家有一两个童生不奇怪。

  巡抚大人不得不一年年增加考试难度,甚至在童生考试里也加入了算数,像鸡兔同笼的题在北郡是不可能出现在科考试卷里的,太过简单。

  庞大的考生基数也造成北郡每次乡试规模浩大,万人考试已经不是稀罕事。乡试三年一次,每次全大庆也只录取550人,分到北郡只有50来个名额。竞争之激烈超乎想像,不少人已经放弃了更近一步转头做起了别的营生。

  他们精通算数,做个掌柜也是不错的。

  此外,因为北郡庞大的识字人口也造成了对话本需求旺盛,一些有着奇思妙想的读书人干脆写起了话本子。

  然多数还是不尽人意的,学习数十载,却因为不能中举而不能更进一步。

  巡抚心里有些着急,那么多闲置的读书人让他有些怕,比起愚民,读书人可不好管理。不得志也爱发个牢骚,影响不好。

  再说,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以后的秀才恐怕连找个账房的活计都困难,到时他们能不闹腾吗?

  还有女学生一批批毕业,其中一些不知怎么想的不在家相夫教子反而也出来工作了。现在北郡胭脂铺的掌柜都是女人,买胭脂的多是女人,女学生本身在女学就学过算数,工价又比男人低。一些大家夫人也愿意自己的嫁妆铺子用女掌柜,传唤起来既方便也不惹人绯语。

  甚至一些女学生凭借这些夫人的介绍去了外地当起了女掌柜。

  至于学政贾代儒,他现在已经是五品学政了,不过皇上依然没有调动他的意思。索性他自己在北郡干得有声有色,正在策划开办一所综合大学。

  不是每个人考上秀才就能满足的,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大学就是给他们的一个口子,也是贾代儒传授科学的一个地方。

  他特地给贾政、贾敬去信一封邀请他们来当教授,两人商量一番,收拾收拾行李带着家小就来了。

  对于贾敬而言,北郡能和他讨论数学的人多。而贾政,他三叔十年没回荣国府,他想得厉害,也想跟在三叔身后多学点。

  一时之间,北郡大学招生传得到处都是,要入学不考八股只考杂科,还是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入学。

  也不是每个人都对八股感兴趣,和贾政一般的人也不少,对于他们而言,北郡大学那份刁钻的入学考试题目出得都十分合意。

  让人吃惊地是,北郡大学同时也招收女学生,而且女学生可以和男学生同班上课。在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北郡人习以为常了,毕竟在北郡女学堂遍地开花,抛头露面的女学生女掌柜女账房数不胜数。

  为了刺激学生们好好学数理化,贾代儒还专程请来贾敏讲她如何靠科学小知识发家的,听得台下学生如痴如醉,北郡大学不但是个学知识的地方,还是个教人如何挣大钱的地方。

  在那一刻,许多明确了目标,他们既然入不了仕,那就当一个科学家吧!说不准研究出一个发明就发家了。

  巡抚摇头,北郡的发展他越来越看不懂了,他只想学上一届巡抚青伯昌安安稳稳做完一任巡抚然后升职入京。

  在北郡虽然劳心,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功劳多。

  朝廷考核官员无非就是税收、教化等,希望这一届北郡再多出几个进士,他期待着。此时,他并不知道京城闹起了学/潮,归本溯源这回北榜上所有贡生都是北郡的。

  舞弊,□□裸地舞弊。

  心高气傲的举子们闹腾起来,熙和帝头也疼,事情一出就仔细调查了,舞弊实属子虚乌有的事,这些年北郡学子一年比一年强是不争的事实。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北郡学子强悍如斯,竟然屠榜了。

  本来就因为南方学子总是占据榜单特意分了南北榜,这回倒好,难不成北榜还要分出北郡榜和其他榜?

  群情激愤,不得不重新再考一遍,他正打算让太子接手也好历练历练。他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牢牢抓住权利,他得趁闭眼前将大庆未来的接班人培养出来。

  不想太子却再次自请废太子。

  熙和帝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为什么?”他不禁问太子,“当太子就让你那么难受?我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

  太子淡淡一笑,“我觉得我不适合当皇帝,仅此而已,人的一生就那么点时间,我不想一辈子关在皇城里,我想去外头看看。”

  “你可以去南巡,也能北狩。”

  太子扯了扯嘴角,“当皇上太累了,要为天下百姓操心,而我,太自私,只想为自己活着。”

  熙和帝无力地垂眸,他能分辨出来太子说的是真心话。

  “……朕准了。”

  悠悠叹息一声,“你觉得谁适合当太子?”

  太子却只是讽刺地笑了笑,“父皇不是早有论断吗?四弟已经轮完六部了。”

  半晌,熙和帝叹道,“……唉,你的性子也太敏感了些。”

  太子只是笑了笑,大步离开。

  毫无预警的太子被废,改立四皇子为太子,朝臣们一下子被打懵了。他们不禁看向高高在上的熙和帝,想从中看出些什么。

  然而,什么都看不出来。

  熙和帝一派平淡地分派给新任太子第一件差事,主持会试复考。四皇子还是板着一张脸,看不出喜怒。

  朝臣们头皮有些发麻,这位主儿可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比熙和帝还不好伺候。

  果不其然,四皇子雷厉风行当朝就请熙和帝选定了监考官,为了公平起见没有一个是北郡的。

  当天,监考官们便被四皇子关进了贡院,外头层层兵丁守卫,从今天起直到考完结果出来他们都不能离开贡院一步。

  另一面,四皇子又马不停蹄请熙和帝亲自出题,谁也没给看,直接拿着题也把自己关进了贡院。

  第二次考试结果出来,和上次不同的是这回北郡学子没能屠榜,榜上有个北郡外的学子。不过也很能说明问题了,北郡学子货真价实,四皇子对此心知肚明,这些年不少北郡举人进士科无望纷纷投入了算科等杂科的怀抱。

  熙和帝拿着名单叹气,这让他如何继续?总不能都是北郡的学子。可是总不能人考上了不录,“我就知道,那个贾代儒惯会给朕出难题。”

  最后,他只得捏着鼻子认了,心下却决定也在其他省份推广贾代儒那种教育体制,省得最后朝堂上全是北郡人。那才是大庆的浩劫,相信其他省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北郡独霸朝堂。

  不过他得将贾代儒调离北郡才是,否则其他行省如何追赶北郡。

  熙和帝为难起来,按理贾代儒功劳够高早该高升了,可是他看到贾代儒就有气,觉得是他拐走了太子的心。

  好在这时徐老太太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贾代儒丁忧跟着贾代善回金陵守孝,熙和帝终于不用发愁给贾代儒安什么职位。

  自从被立了太子,四皇子似乎转运了,一直不肯放权的熙和帝突然在一日早朝上宣布退位,一个月后,四皇子登基。

  比起熙和帝,四皇子绝对可以称为皇帝中的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一板一眼,极讲究规矩。不过在贾代儒丁忧结束后,四皇子却做了一件让众人惊掉下巴的事,封贾代儒为帝师。

  要知道帝师可不是所谓教导过皇帝就能当的,必须是智博功高德隆,贾代儒甚至连四皇子都没教过,他算哪门子的帝师?

  然而,四皇子乾坤独断,众臣进言也不改其意便只得作罢了。毕竟帝师只是名号好听,论起实权还不如户部侍郎呢,很快大家又将眼睛盯到了别处。

  贾代儒被封帝师也是得意,事实证明,监狱系统也是能搞好教育的。

  接下来的一生,贾代儒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比起重平衡之道的熙和帝,四皇子是个务实的人,有他的大力支持,京城也建了京师大学专攻数理化等学科。为了保持科学家的荣誉感,四皇子还专门设了几处研究院,专门安置专业人才并择优授予研究员称号。

第137章14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中病毒的贾先生[红楼]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中病毒的贾先生[红楼]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