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十四岁夏天(一)

  抵达陌生乡间的第二日, 唐晋是被秦北辰喊醒的。

  六点多天已大亮,主人家已经出去干活了,年迈的婆婆领着他们到老屋去,指点他们揭开扣在木桌上的竹制笼罩, 里面是给他们留的早饭。

  用青菜笋干煮的汤泡饭, 还有一碟专门做给小客人的,裹上面粉炸得金黄酥脆的小河鱼。

  都是本地出产、现摘现做的纯天然食材, 不是多精细的食物, 但胜在风味新鲜,让少年们吃得心满意足,对外面的乡间天地生出更多好奇, 把昨夜纳凉时的不安心境都去了大半。

  唐晋又记起昨晚下定的决心, 要保护秦秦,要带秦秦在这里玩得开心。

  于是他又给自己鼓了鼓劲, 抓紧了秦北辰的手,大声说:“秦秦,我们出去玩吧!”

  秦北辰一副很无语的样子, 凶道:“都说了上午做作业!”

  把这事给忘了, 唐晋嘿嘿直笑。

  秦北辰和唐晋坐在堂屋里写作业,主人家的婆婆在天井中洗碗,汲井水、泼水的声音是唐晋以前从没听过的,给人一种有别于城市生活的纯朴感, 令他们更加鲜明的感受到, 他们正处在与S市截然不同的陌生乡间。

  清洗碗筷的水在天井的青石砖上泼开, 缓慢地蒸发,将夏日清晨并不炎热的气温压得更低,清风徐来, 将清水的气息吹进堂屋里,凉爽得很舒适。

  秦北辰眯了眯眼睛,像是被风吹舒服的猫。

  唐晋对着一道数学题算了半天,算不出来,心里反倒松了口气——终于找到一题不会的了。

  唐晋挠着后脑勺,把作业本移到秦北辰眼皮底下,可怜地说:“这道不会做。”

  秦北辰低头看看,斩钉截铁道:“不可能不会。不要偷懒。”

  唐晋不服气,有点委屈地说:“就是算不出来啊。”

  秦北辰拽过他的草稿纸,轻哼一声,把其中一个步骤圈起来,昂着下巴推回去:“丢了个数字。笨猴子。”

  唐晋仔细看秦北辰圈起来的那步,发现真的丢了个数字,他再认真演算一遍,填上答案,又把作业本移到秦北辰眼皮底下,乖乖的问:“这样就对了吧?”

  秦北辰矜贵地点了一下脑袋。

  然后,他还跟老师似的教训道:“你认真一点。下午再出去玩。”

  唐晋拖长了声音哦了一声。

  唐晋心想,秦秦真是很好哄啊。

  然后继续埋首作业本,在两个人之间有个小本子,是秦北辰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比新华字典小一圈,很薄,黑皮封面。

  从前往后,记录的是秦北辰觉得有必要弄清楚的问题,从后往前,记录的是秦北辰给自己做的计划。

  据唐晋的观察,秦北辰两个月就能用完一本,然后换一本一模一样的新记事本。

  现在记事本翻在靠后的一页,本子中央夹了个长尾夹,使它保持摊开的状态,左边那面是秦北辰给唐晋列的暑假作业完成进度,右边那面是秦北辰给自己列的暑假作业完成进度。

  里面最麻烦的,是暑假日记。

  唐晋期待下午发生一些好玩的事情,否则他不知道能写什么。

  主人家的婆婆已经洗完了碗,搬了把竹椅坐在堂屋门口,扇着蒲扇,半闭着眼睛休息。

  临来的时候,唐妈妈匆忙告知,说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唐晋爷爷的堂弟家,又当着两个孩子的面给来接人的男子塞了不少钱。

  不管唐晋怎么抗议,唐妈妈最后也只是说:“是很好的亲戚,一定会热情招待你们的,你们就在那里玩两个月吧。”

  秦北辰自觉是客人,从头到尾都没说话。

  昨日抵达这里,倒也证明唐妈妈所言非虚,主人家确实对他们十分热情。

  主人家也姓唐,是个大家庭,唐爷爷的堂弟已经故去,他的妻子就是刚才给唐晋秦北辰洗碗的婆婆,叫__春来婆婆。

  他们膝下有两个儿子,按辈分,唐晋都要喊伯伯。两个儿子娶妻生子后都搬出了老屋,分别起了新房子住。

  所以现在一家人分居三处,大儿子家、二儿子家和春来婆婆住的老屋,都是带院子的大房子。

  两个伯伯说了,随便唐晋和秦北辰想住哪里就住哪里,看他们喜欢。

  大儿子和二儿子家都很现代,外表还带有当地建筑风格,内里该有的现代化设施都有,昨晚唐晋和秦北辰住在大儿子家,没有哪里不习惯。

  春来婆婆住的老屋就不一样了,是木造的徽派老宅,虽然水电俱全,但还是处处显出古旧。尤其是春来婆婆独居在此,屋里时常点着檀香,淡淡的檀香渗透了每一个角落,让人的心跳不自觉就平缓下来。

  唐晋和秦北辰都挺喜欢这里的,所以选在这里做作业。

  临近中午时,二伯母从田里赶回来,到老屋给老少做午饭,吃完午饭,按昨晚说的,她领唐晋和秦北辰去认识新玩伴。

  唐晋牵着秦北辰的手,跟在矫健的二伯母身后,踏在石板路上,满眼好奇。

  这个村在A省、Z省和S市的交界,青山绿水,是个水墨画般的地方,风景很美。

  路上看到的老建筑都是徽派木屋,新房子就风格不一,有像两位伯伯家外表还保持旧派风格的,有建成小洋楼的,还有放飞自我中西结合的,把唐晋看得直乐。

  秦北辰想,这大概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吧。

  二伯母带他们走到村中,那里有个晒谷场,场边是个老戏台,一帮孩子们正在闹哄哄地商量着什么,隐约以其中一个稍大的孩子为首。

  “邵峰,”二伯母喊那个稍大的孩子名字,“过来。”

  二伯母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她干脆利落地把唐晋和秦北辰托付给叫邵峰的少年,就急忙赶回田里干活了。

  大约七八个孩子,站在邵峰身后,和邵峰一起打量着城里来的两个孩子。

  邵峰看着对面与自己差不多大的俩小子,心里有点小忧郁,他知道,从这俩小子出现的那一刻起,他邵峰就不是整个村最靓的崽了。

  城里来的,会不会脾气很傲,看不起人?

  唐晋拉着秦北辰的手,笑着对邵峰说:“我叫唐晋,他是秦北辰,你们在玩什么?带我们一起好不好?”

  “好、好啊,”邵峰有点脸热,拍胸脯保证,“你们就跟着我,我带你们玩。”

  唐晋弯起眼睛笑:“谢谢你,你真好。”

  都是半大不小的孩子,领头的邵峰又被唐晋迅速攻略,于是很快就熟了起来,在邵峰的带领下,一起去田里采桑葚。

  这边养蚕的农户不少,有很多桑叶田,正是桑树绿叶茂盛的时节,结了许多甜甜的桑葚,那时还没发展旅游,桑葚也还没成为值钱的水果,大人们懒得摘,只有孩子们热衷,他们有的挎着竹篮,有的随摘随吃,一进桑叶田就分散开来,各摘各的。

  邵峰跟在唐晋和秦北辰身边,给他俩指点什么样子的桑葚更甜,也是怕田里有蛇,城里小孩会怕。

  “看上去,像是很迷你的一串葡萄,”唐晋捏着桑葚对秦北辰说。

  秦北辰眉头一皱,捏着唐晋的嘴,问邵峰:“他舌头怎么黑了?”

  邵峰大笑起来。

  吃了桑葚,舌头牙齿都被汁水染成黑色。

  唐晋也笑,也不顾忌牙齿和舌头都被桑葚汁染色了,秦北辰看着唐晋泛黑的嘴巴无语,只庆幸自己不吃没洗过的东西,没被染色。

  吃过桑葚,邵峰带孩子们去小溪里捉鱼。

  此村多山水,有溪有河有沟有渠,孩子们捉鱼的那个小溪在山脚。溪畔柳树成荫,溪中清水急流,有很多石头,大的大到足够孩子们躺上去睡觉,小的小如鹅卵,被溪水冲刷得光滑润泽,可以捡出来玩丢抓游戏。

  唐晋用跟荷叶非常像的大芋头叶装了一大捧桑葚,是他刚才给秦北辰摘的,趁邵峰他们捉鱼,在上游溪水里洗了洗,要秦北辰吃。

  溪水很清澈。

  秦北辰犹豫再三,还是捡了个吃了。

  唐晋问:“好吃吗?”

  秦北辰点头。

  他们没有参与去捉鱼,邵峰说他们要捉的鱼很狡猾,是种鱼鳞很漂亮的小鱼,在水里是银色,阳光一照会呈现出彩虹似的颜色,非常灵活,很难捉到,所以只让不熟悉小溪的唐晋和秦北辰旁观。

  太阳越来越烈,午后高温让蝉发疯似的叫,也许因为眼前是青山绿树,所以倒也不太心烦,唐晋和秦北辰坐在柳荫罩着的大石头上,脚都浸在冰凉的溪水里,也不觉得特别热了。

  不远处,孩子们屏息静气,努力捉到狡猾的小鱼。邵峰说,如果捉到,就送给唐晋和秦北辰。

  唐晋笑起来,小声问秦北辰:“秦秦,这里还是挺好玩的,是吧?”

  秦北辰刚才吃了两个桑葚,此时是万万不肯开口的,只嗯了一声。

  唐晋嘿嘿笑,哄道:“我不会笑话你的,张嘴给我看看嘛。”

  秦北辰白了他一眼。

  此时孩子们发出欢呼,邵峰高举着一个矿泉水瓶:“捉到了!追到了!唐晋!”

  唐晋拉着秦北辰淌着溪水走过去,接过矿泉水瓶,看到里面那条灵动的银色小鱼,对着阳光看,银色小鱼的鳞片像彩虹一样闪闪发亮。

  “你好厉害!”唐晋从来不吝啬称赞,对邵峰真切的说。

  邵峰不好意思地笑笑,豪气道:“送给你了!”

  然后他看到唐晋身边的秦北辰,订正说:“送给你们。”

  唐晋把瓶子递到秦北辰眼前,要秦北辰看鱼,同时好奇地问邵峰:“我们要怎么养它?它吃什么?”

  邵峰回答:“这个鱼脾气很大的,喂它东西它不会吃的,过两天就死了。”

  唐晋眼神一愣,焦急道:“那怎么办?”

  “死了就死了啊,”邵峰很茫然,“这个鱼又不好吃。就是好看。我们一般也不捉它。”

  唐晋瞬间难过起来,刚要说什么,秦北辰忽然从他手里接过瓶子,对邵峰道:“谢谢你。”

  这还是秦北辰第一次跟邵峰说话,而且语气平和,并不是邵峰想象中的傲慢,于是邵峰有些受宠若惊似的,呆了一下,才跟电影里江湖大哥似的摆摆手,说:“不用谢,小意思。”

  那之后,有孩子说要去哪里哪里,邵峰一挥手就要带大部队继续前进,秦北辰却主动出声道:“我和唐晋就不去了,春来婆婆让我们早点回去,今天谢谢你们。”

  邵峰不大高兴,说现在还很早,但秦北辰很坚持,说唐晋昨天晕车不舒服,现在累了,因为唐晋反常地不说话,邵峰相信了秦北辰的说辞,也没那么不高兴了,甚至关心了唐晋一句,才带着其他孩子离开。

  唐晋呆呆看着矿泉水瓶里安静悬停在水中的小鱼。

  “我们去上游,”秦北辰反握住唐晋的手,不由分说地带他淌着溪水往上走,“找个流速和缓的地方,把它放出来。”

  唐晋跟着秦北辰的脚步,满怀希冀地问:“找个流速和缓的地方,它就不生气,能活下去吗?”

  “我不知道,”秦北辰实话实说,“试试吧。”

  他们往上游走,走到一截怪石嶙峋的溪涧,有个三面环石的平缓水坑,溪水从石头间隙流入这里,被减缓了流速,填满水坑,才从最矮的那块石头上面漫出去。

  唐晋跪在最矮的那块石头上,不顾溪水浸湿他的裤脚,小心地将矿泉水瓶浸入水坑里,小鱼似乎感受到新鲜的溪水流入,游动起来,在矿泉水瓶里绕了绕,就逆着溪水流入的方向快速游出了矿泉水瓶。

  “它出来了!”

  唐晋惊喜地说,抬起头去看秦北辰。

  等他再低下头,小鱼在水坑里左右环游了几圈,突然窜进石缝,消失不见了。

  “它活下来了吧?”

  “不知道。”

  唐晋心情好起来,拿空矿泉水瓶去敲秦北辰的大腿,学大人语气教训道:“小孩子讲话哪好这么不给面子的啦!”

  秦北辰勾着嘴角,踩着溪水往下走:“你谁啊给你面子。”

  “我啊,唐晋啊,你最好的朋友啊,”唐晋玩着空矿泉水瓶,语气可怜巴巴地回。

  秦北辰回过头一个白眼,意思是不要装样了你。

  唐晋大笑起来,和秦北辰走出溪涧,顺着来路走回老屋去。

  春来婆婆坐在堂屋里看电视,还扇着蒲扇,见他们回来,像是怕他们受了委屈,赶忙问:“怎么回来啊?玩得开心不啊?”

  唐晋大声,秦北辰轻声,异口同声回答:“开心的。”

  “那好,那好。”

  春来婆婆点点头,到底是放不下电视里的戏曲频道,继续听戏了。

  她让唐晋想起了自家外婆,于是扯起秦北辰搬了竹椅坐到春来婆婆身边,问:“春来婆婆,这个戏讲什么的呀?”

  春来婆婆就精神起来,点着电视上的画面,用口音很重的普通话,慢吞吞地跟他们讲:“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祝英台是个祝家的千金小姐,装男人去书院上学,就跟梁山伯做了同窗。晚上呢在一个铺睡觉,祝英台在床中间摆了十八碗水,让梁山伯不许过界……”

  她越剧听听、评弹听听、黄梅戏也听听,各个版本不同,细节都记不清,讲得颠三倒四,口音又很重,唐晋和秦北辰其实都听得不是很懂,只是她这样慢悠悠地给他们讲老故事,他们就耐心地坐在那里听下去。

  电视机里,黄梅梁祝唱到同窗那一段,祝英台巧言辩解着:“耳环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云。村里酬神多庙会,年年由我扮观音。梁兄啊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梁山伯应:“我从此不敢看观音。”

  秦北辰不喜欢一知半解,虽然耐心听着,还是在记事本上记下:梁山伯和祝英台,准备回家查清楚这个故事。

  回家……秦北辰笔尖一顿。

  *

  接下来的数日,他们形成了固定习惯,上午写作业,下午跟着邵峰他们出去玩,晚上要么看电视,要么在阳台纳凉。

  邵峰玩的花样很多,而且唐晋和秦北辰对田野见识不足,带他们摘个番茄、拔个胡萝卜,这俩城里小孩就能开心半天,当然,这个开心半天指的是唐晋,至于秦北辰,邵峰还没见他笑过。

  虽然秦北辰只是冷淡,并不是看不起人的那种傲慢,但邵峰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不舒服,只是有唐晋在中间当电阻,又顾忌两人身份,也还算相处得下来。

  这天,中午还没过,邵峰就领着一帮孩子来找唐晋和秦北辰了,他们各个带着竹竿,竹竿顶端穿孔,拴了长长的棉线,像个钓杆,另一只手里是大大的编织袋,原先不是装化肥就是装饲料的,上面还印着xx饲料的字样。

  邵峰招呼他们:“快来!我们去钓青蛙!”

  唐晋猛烈摇头:“青蛙是吃害虫的,怎么可以钓青蛙!”

  邵峰满不在乎地说:“青蛙那么多,钓几只怎么了,每年夏天都钓的。青蛙腿可好吃了。”

  唐晋听呆了:“吃!这……不好吧?要么我们跟昨天一样,去捉螃蟹,好不好?”

  见唐晋这样,邵峰积累的不满终于让他沉下了脸,阴阳怪气道:“哦,城里的大少爷不稀罕吃青蛙,切,爱来不来。”

  邵峰发了脾气,领着小孩们浩浩荡荡地离去,有个很爽朗的女孩子还试图招呼他们:“没关系的,一起去呀?”

  唐晋勉强地笑了一下:“不用了。谢谢你,唐婷,你跟他们去吧。”

  女孩子瞬间红了脸:“你记得我叫什么名字啊?”

  说完,唐晋都没来得及回答,她就不好意思地跑走了。

  唐晋对秦北辰感慨:“这个女孩子好内向。”

  秦北辰看傻子似的看他一眼,没说话。

  唐晋没放在心上,愁道:“邵峰生气了吧?可是青蛙吃害虫啊,为什么要钓它们,这不应该的吧?”

  秦北辰冷淡道:“你没听到吗,那是他们每年的习惯。你表达了反对意见,他们不采纳。你纠结这个问题就是浪费时间。”

  “可青蛙……”唐晋还是觉得不好,拽拽秦北辰,“我们跟去看看,好不好?”

第21章 十四岁夏天(一)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的竹马骑士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我的竹马骑士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