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爱别离一家团聚

  回到县城之后, 韩家人开始全力准备清溪出嫁的事宜。

  梅香是姑妈,自然要给她添妆。

  女孩们出嫁,最好的添妆莫过于首饰和布匹。清溪是韩家唯一的女孩, 梅香和兰香约好, 姐妹二人一起到银楼里订了一套首饰,又买了几匹料子送给侄女。

  就在清溪出嫁前两天,梅香却意外的迎接到两位客人。

  说客人也不是客人,来的正是长俊和青莲。

  梅香喜从天降, 拉着女儿的手连话都说不好了, “怎么忽然就回来了,这, 这也没提前送个信,我什么都没准备。”

  青莲拉着阿娘的手,“阿娘, 我想家了, 回来看看。再者,姐姐要出嫁了,我出门子的时候姐姐给我送嫁, 没道理姐姐要出阁了,我却不回来的。”

  梅香又高兴的问长俊,“你阿娘好不好?你们都走了,怎么不把你阿娘也带过来?”

  长俊给岳父岳母鞠躬, “我阿娘都好, 让我代问岳父岳母好。阿娘说两相交好,不在朝夕相守, 请岳父岳母保重身体,来日再聚。”

  梅香笑了, “你阿娘说话就是有学问,快坐,这一路累坏了。”

  黄茂林一直静静地站在一边,双眼不错的盯着女儿。

  青莲梳了妇人头,身上穿着考究,举止得体。长俊站在她一边,小夫妻二人行动默契,举手投足间都含着情意。

  黄茂林忽然想起自己和梅香新婚的时候,也是这样两情缱绻,心有灵犀。

  他忽然笑了,自己真是白操心,孩子们这样好,若是自己仍旧不放心,孩子们得操心我了。

  青莲又和哥哥嫂嫂见礼,一顿厮见之后,一家人一起到屋里坐下。

  梅香吩咐锦屏,“你去让厨房烧些热水,晚上准备一桌酒席,给你妹妹妹夫洗尘。”

  锦屏笑着回答,“才刚阿娘和妹妹说话的时候,我已经让人准备过了。”

  梅香笑了,“还是你想事更周到。”

  黄茂林和慧哥儿陪着长俊说话,梅香婆媳二人拉着青莲絮絮叨叨个没完。

  等厨房的热水好了,梅香把女儿女婿安置在了西厢房,让他们先洗漱一番。

  泰和放学回来后,一见姐姐回来了,快步冲了过来。到了姐姐面前,他又硬生生刹住脚步,然后轻轻抱着姐姐,“姐姐,你回来了。”

  青莲摸了摸弟弟的头,“姐姐回来了,你近来好不好?”

  泰和把脸在姐姐肩膀上蹭了蹭,“都好,就是想姐姐。”

  梅香笑话泰和,“都快有你姐姐高了,还撒娇。”

  泰和很不好意思的放开了姐姐,“阿爹都这么大了,还经常跟阿娘撒娇呢。”

  慧哥儿抬脚在他屁股上踢了一下,“混账!”

  长俊赶紧解围,拉着泰和问他的功课,又给他讲笑话。

  等饭菜上来之后,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说笑一边吃喝。

  青莲就坐在梅香身边,母女两个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菜。

  黄茂林带着儿子和女婿一起吃酒说闲话,长俊和慧哥儿最后还划起了拳,泰和也跟过来凑热闹,最后输的钻了无数次桌子底。

  清溪出嫁那一天,黄家人全家出动,一大早就赶了过去。

  梅香陪着叶氏,青莲陪着姐姐,锦屏去给姑妈打下手。

  韩家今儿满门接客,许多人来说是庆贺韩家嫁女,主要还是为了庆贺韩家兄弟同中进士,这在荣定县还是头一次呢。

  县太爷也亲自来了,韩家兄弟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山不转水转,说不定哪天还能在一个衙门里共事。况且,韩家后面还连着孟家,那可是省城里的大族。

  县太爷一来,下面其余一干官吏全部到场,都送了贺礼。

  韩敬博带着学堂里的学生全部都来了,这些学生们曾经都是明盛的学生,以后他们考举人靠进士,说不定哪一天又需要先生的帮助。

  韩氏族人倾巢而动,每一家都来了好几个,叶氏和两个儿媳妇的娘家人也都来了。

  宾客众多,光叶氏娘儿几个肯定忙不过来。韩氏族人在韩敬堂夫妇的指导下,男女分工,一起帮着操持今天的宴席。

  今天一共两件喜事,但这两件事性质不同。嫁女儿不允许吹鼓放炮,但中进士自然要锣鼓喧天。

  最后,韩文富拍板决定。吹鼓手照常请过来,姑娘没出门之前不许有动静,等姑娘被男方接走之后,再开始热闹也不迟。

  忙着忙着吉时就到了,全福人给清溪上头,插戴首饰。

  清溪有些紧张,青莲一直在一边安慰她,“姐姐莫怕,凡事都有章程,姐姐照着规矩来,再也错不了的,也没人敢瞎胡闹。”

  男方来人之后,韩家这边一众子弟们堵门、设关卡,新郎官急得满头大汗,还是登哥儿心疼姐夫,偷偷开了门。

  辞别父母、哭嫁,一样的流程,一样的依依不舍。

  玉茗忙活了大半天,到这个时候再也没法克制自己的情绪。从她自己出嫁开始,好像就已经习惯了离别。

  远离父母,和丈夫分开好几年,如今女儿又要远嫁府城。她虽然心性坚韧,此时却也忍不住了,一边用帕子擦干眼泪,一边笑着嘱咐女儿,“好生把日子过好,不用惦记家里,若有难处,要记得回来说。”

  明朗一向话不多,看着眼前穿着喜服、盖着盖头的女儿,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去吧,好生过日子,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清溪一边哭一边被登哥儿背上了花轿,慧哥儿和长俊以及夏至等人从后院一路护送到花轿门口。

  慧哥儿告诉清溪,“妹妹,登哥儿虽然还小,但你还有我和长俊呢,若有难处,千万不要瞒着。”

  清溪从花轿中回应了一声,“多谢表兄,多谢师兄,还请你们多替我照看父母和弟弟。”

  吉时一到,鼓声响、花轿起,清溪被婆家人一路吹吹打打接走了。

  还不等明朗和玉茗继续悲伤,韩文富一声令下,奏乐!

  前院儿的乐队立刻奏响了喜登科,宾客们纷纷上前道喜,恭贺韩家兄弟齐中金榜。

  前后两院都请了戏班子,立刻热热闹闹的唱了起来。

  叶氏带着两个女儿坐在那里听戏,玉茗和婉柔安排好了家务事之后也陪在了一边。

  各路亲戚家的女眷们纷纷到叶氏身边奉承,谁能想得到,当初那个年纪轻轻死了丈夫的叶氏,那个每天天不亮带着没成年的女儿一起上街卖菜的叶氏,也能有今天!

  可着整个荣定县,谁家妇人现在有她的福气大!

  叶氏面含笑容,轻轻拍了拍玉茗的手,“府城离这里也不远,过几天清溪又会回来看我们。”

  玉茗点了点头,“多谢阿娘,我都知道。”

  叶氏不再说话,继续和女眷们一起看戏。

  明朗兄弟二人在前院儿四处敬酒,同窗、同僚、族人、亲朋,一桌又一桌,兄弟二人快有些招架不住。

  黄茂林和韩明辉一直伴在左右,慧哥儿、长俊和登哥儿一起也跟在后面给长辈们倒酒。

  大家看到这两个进士和两个更年轻的举人,嫉妒也有、羡慕也有。熟悉的人知道叶氏娘儿几个吃了多少苦,不熟悉的人也认为天道酬勤,韩家兄弟刻苦读书,终于有了回报。

  在娘家热闹了一天,梅香又带着丈夫儿女们一起回来了。

  长俊和青莲一时半会也没提走的事,黄茂林夫妇自然巴不得女儿女婿多住一些日子。

  等清溪回门之后,长俊接到了李先生的信。

  李先生信中主要提两件事,第一,让长俊和青莲早日回家;第二,问慧哥儿愿不愿意到省城衙门里做个刀笔吏,历练一番。自然,李先生也给长俊寻了份差事。

  长俊一接到信,立刻拿给岳父岳母看。

  黄茂林不大懂,问长俊,“这刀笔吏是做甚的?”

  慧哥儿先开口解释,“阿爹,在咱们荣定县,举人值钱,能做县丞。但到了省城,这举人就不值钱了,只能做个刀笔吏。所谓刀笔吏,就是给衙门里大人们打杂的。起草文书,接待外客,跟着大人们一起到各衙门里办事。虽然职位不高,明面上的俸禄也少,但可以见识到许多官场里的事情,熟悉各衙门里办事程序,还能认识不少人。”

  黄茂林想了想,问慧哥儿,“你想不想去?”

  慧哥儿有些犹豫,“儿子不放心阿爹阿娘还有泰和。”

  黄茂林挥挥手,“你想去就去,不用担心我们。我听你大舅舅说,若是中进士之前能在衙门里历练一番,以后中了进士授官也更容易一些。你只管去,把你媳妇也带上。你们自己租个地方住,钱的事不用担心。”

  长俊连忙道,“岳父,让大哥住到我家里去吧。”

  黄茂林摇摇头,“住到你家里容易,若是三五天也就罢了,长年累月的,我知道你们母子自然是乐意的,但你们孟家族人众多,保不齐就有人嚼舌头根子。”

  梅香也开口解释,“长俊,你大哥就算没住你家里,也不会和你们生分了。他们去了省城,就算住在外面,许多地方也还是需要你们帮手。”

  长俊想想也对,不再劝,到时候多照看他们一些。慧哥儿虽然是大哥,但他年纪比长俊小,阅历也比长俊浅,长俊很多时候都会主动照顾慧哥儿。

  既然决定了要送慧哥儿去省城,黄茂林和梅香立刻着手开始准备。

  最重要的就是钱,省城离这里太远,慧哥儿不好总是回来,黄茂林夫妇去一趟也不容易。

  春收才过,黄茂林又赚了一笔,家里如今有两个田庄,近千亩地,又有几处产业,一年少说也能进个两千银子。虽然和长俊家没法比,但在荣定县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黄茂林平常低调,住的宅子小,家里吃穿用度也并不铺张浪费,但到了这个时候,他丝毫不小气。

  慧哥儿临行前,黄茂林塞给他一千两银票,“租房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你把这钱拿着,先随意租个地方住,再找合适的小宅子买一栋。这里到省城太远,我也不敢给你带太多,怕遭贼人惦记。要是买宅子不够,先找你妹夫借一些,回头阿爹再给你。”

  慧哥儿接下银票,“儿子长这么大,没有给家里挣过一文钱,如今都娶妻成家了,还要阿爹养着。”

  黄茂林拍了拍慧哥儿的肩膀,“男子汉大丈夫,不要纠结这些小事。如今你不也有差事了,我这几天也出去打听了一些,听说衙门里的刀笔吏虽然明面上俸禄不多,但其实油水厚的很。你要记住了,你去省城衙门,目的是为了历练,一不为捞钱,二不为升官儿。以后你还要考进士的,千万不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咱们家不缺那点银子。”

  慧哥儿点头,“儿子知道了,多谢阿爹教诲。”

  那边,梅香也正和儿媳女儿一起说话,“这下好了,到了省城,你们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青莲,你虽说是妹妹,但你婆家是省城大户。我不说让你为你哥哥做什么,他们才单独过日子,要是有什么难处,你看在阿娘的份上,帮着搭把手。”

  青莲笑着点头,“阿娘不说,我也知道的。”

  梅香又叮嘱锦屏,“你妹妹虽说嫁入大户人家,如今还没有一儿半女,亲家太太人好,但一般的小事情咱们也别去烦扰。你们是哥哥嫂子,妹妹要是受了委屈,你们可千万要记得给她出头。”

  锦屏再三保证,“阿娘放心,我们定会与妹妹互相照应,阿娘在家里一定要保重身体。”

  锦屏本来说留在家里伺候公婆,当初姑妈也是这样做的,梅香二话不说就撵她走,“我不用你伺候,我身子骨比你还好呢。你姑妈当初是无奈,那时候我娘家穷,若是你姑妈和清溪也跟过去了,到府城花费大,我们家供不起。如今不一样了,别说你和慧哥儿是去府城,就是去京城,我和你阿爹也能保证你们过普通的日子。”

  梅香知道刚成亲的小夫妻有多亲热,要是乍然分开,那真是心如刀割,她怎么能忍心让儿子媳妇为了自己而天各一方。

  明朗兄弟二人听说慧哥儿和长俊要去省城衙门做刀笔吏,都十分赞同,明朗还把自己做县丞的经历仔细告诉他们,并叮嘱了和黄茂林一样的话,让他们不要参与衙门里的斗争,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多长些见识就行,等过了几年,阅历深厚了,文章更扎实了,再一起去参加春闱。

  明盛也叮嘱他们,虽然有了差事,也不能放松的功课,这差事和功课结合到一起,做的文章才实在。

  郎舅二人听了长辈们一箩筐的嘱托,逗留两日之后,带着妻室一起去了省城。

  梅香已经习惯了送家里男丁远行,慧哥儿夫妇走了,她仍旧安安静静的过日。

  黄茂林本来有些伤感,梅香赶紧劝慰他,“赶紧出去挣钱,孩子们在省城花销大,别让他们为了钱的事操心。”

  黄茂林想想也是,多挣些家业留给孩子们,这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想通了之后,他又一头扎到外面的事情里面。

  梅香才送走了儿子,韩家人又要走了。

  这一次韩家动静极大,叶氏要随着两个儿子一起走,还把韩明辉也带走了。明朗要做官,外头一些他不方便出面的事情,得有族人帮着打理。韩明辉这些年在县城也长了见识,再不是过去那个内敛的少年。

  韩敬奇听说后,二话不说就把大儿子一家子送了过来,油坊里的事情都交给了韩明尚,所得出息也都是他的,叶氏和黄茂林早就不去分这点钱了。

  至于家里的产业,叶氏交给两个女儿帮着打理。

  梅香和妹妹带着全家送行。

  叶氏一边憧憬未来的日子,一边又有些忐忑。

  她年纪不小了,以后要跟着儿子四处游宦,叶氏有些担心自己给孩子们添麻烦。但她不走也不行,两个儿子都走了,她不可能单独留在这里。

  到了出发那一日,梅香一大早带着黄茂林和泰和过来了,连早饭都是在娘家吃的。

  叶氏让厨房准备了丰盛的早饭,就在她的屋里,摆了两桌,男一桌女一桌,四个孩子又带着孩子,整个屋子里人声鼎沸。

  叶氏含笑坐在上首,给坐在旁边的两个女儿各自夹了一块子菜,“我走了之后,你们姐妹两个好生过日子,虽然我们不在荣定县,但你们也是有娘家的,受了委屈千万不要忍着。”

第138章 爱别离一家团聚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卖油娘与豆腐郎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卖油娘与豆腐郎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