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结局

  大军开拨之后, 纪云就搬到清风庵去了,说是要抄经给御驾亲征的永兴帝祈福,太子丰儿交给了慈宁宫的李太后。

  丰儿最厌恶李太后,但是他还不会说话,抗议无效,只能哇哇大哭表示不满。

  纪云开始了死遁计划。

  另一边, 孔雀作为督军指导大明水师攻打双屿岛。

  他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对双屿岛了如指掌,以探子的密报为由, 献给永兴帝双屿岛的详细地图, 连岗哨在何处都标记的一清二楚。

  双屿岛位于舟山群岛和宁波沿海之间,最初是葡萄牙人在这里建立的据点,因为大明闭关锁国,除了朝贡贸易以外, 都属于走私范围, 所以葡萄牙人,还有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渐渐聚集在这里, 和大陆的走私商人进行交易, 孔雀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渐渐的, 双屿岛成为一座万国之岛, 每天货物吞吐量惊人, 而且这里的走私犯晓得兔子不吃窝边草

  的道理,从来不骚扰附近陆地城市的百姓。

  岸上的大明百姓为双屿岛提供食物和水,米面猪鸡鸭蔬菜水果等等, 凡是岸上有的,双屿岛都有,而且是数倍的价格,陆地百姓获利,经常为双屿岛走私犯通风报信,泄露大明水师的动向。

  所以,双屿岛走私商人从来不骚扰附近的百姓,即使即使有倭寇打劫,也会有走私犯开船保护,这些海盗倭寇形成默契,都远远的去云间县打劫,不吃窝边草。

  百姓和双屿岛的关系,就像鳄鱼和牙签鸟,鳄鱼走私犯嘴巴里的肉丝就够牙签鸟百姓们过着富足的生活了。

  百姓只为自保,不会考虑远处沿海村庄城市被倭寇们打劫骚扰,死贫道不如死道友。

  海岸和双屿岛勾结,民匪勾结,形成共生关系,里应外合,大明水师腹背受敌,根本攻不进去,因而双屿岛能够生存二十多年,越来越繁华,也越来越嚣张。

  孔雀出谋划策,提出先切断双屿岛的补给,断了粮食,将沿岸的村庄所有村民全部迁徙到内陆,所有的船只一律被水师收押,等打完仗再归还。

  如此一来,既切断了双屿岛的粮食,也把眼线探子等等一网打尽,让双屿岛变成了瞎子。

  永兴帝允了。

  双屿岛被断了粮食和眼线,方知遇到内行人,大明皇帝亲征督战,看来非要动手不可了。

  孔雀又出主意,派人去双屿岛谈判,若有主动弃暗投明,想要做正经生意的,朝廷可以不计前嫌,大明欢迎交税的生意人,无论是何国籍,只要退出双屿岛,一切都好商量。

  当然,能够在大明皇帝亲征之下还坚守双屿岛的走私犯绝对是死磕到底之辈,墙头草们早就闻讯离开双屿岛,等待开海禁洗白做正经生意。

  此乃分化走私商人的策略,让他们先怀疑自己人,到时候内讧起来,大明水师才有可乘之机。

  永兴帝也允了。

  孔雀易容,自请登上岛屿谈判,这伙亡命之徒拒绝“招安”,长着船坚炮利,要和大明水师打一仗。

  但是,就在孔雀离岛时,一伙葡萄牙商人悄悄追了上去……他们愿意当带路党,给大明水师引路,前提是大明容许把澳门岛的海岸借给他们晾晒货物。

  永兴帝同意了。

  这群荷兰商人成为了内应。

  一夜,海雾弥漫,且风雨晦暗,轮到荷兰人在双屿岛岗哨巡逻了。

  大明水师在靠近双屿岛时熄灭灯火,由荷兰人的小船在前面引航,顺利到达港口,军队下船,和荷兰人一起攻进营房,杀到天亮,雨停了,贼人巢穴被荡平,战舰也被捣毁,战死的战死,淹死的淹死,还有百余人投降为战俘。

  之后,孔雀下令烧毁双屿岛,这个延续二十多年的繁华小岛毁于火灾,化为一片焦土,寸草不生。

  孔缺杀得痛快,手刃仇人,为父亲复仇,自己也受伤了。

  海浪滚滚,正是涨潮时分,一具具尸体被冲刷上岸,就像一只只煮熟的饺子。

  孔缺杵着一把砍缺的刀,对着同是一片焦土的张家岛方向跪下,“父亲!儿为你报仇!”

  孔雀点燃三炷香,对着张家岛跪拜,就插在沙滩上。

  孔雀问道:“复仇之后大哥有什么打算?”

  孔缺说道:“当然是当正经海商赚钱养活自己,我总不能一直靠你养着。”

  孔雀说道:“正经海商是要给老朱家交税的。”

  孔缺说道:“老朱家灭了吴国,我借着老朱家的军队为父亲复仇,恩怨相抵,我不和老朱家计较了。”

  孔雀递给大哥一沓银票,“这是我和母亲攒下的银子,算是入五成的股,你拿去当本钱,赚钱对半分。”

  孔缺不客气,接过银票,“我不是沾便宜的人,亲兄弟、亲母子也要明算账,算你们六成股,第一年不分红,到第二年开始,如何?”

  “没问题。”孔雀说道:“大哥好好干,将来在舟山买个岛,照样当岛主。”

  两兄弟就此分道扬镳。

  大明水师大获全胜,永兴帝第一次御驾亲征,很是得意,少年天子,玩心大,非要搞什么海上献俘仪式。

  永兴帝第一次登上大海船,在近海检阅水师船只,刚开始乘风破浪,看到蓝天白云,碧海白鸥很是兴奋,检阅之后,看到水军操纵小帆船调□□帆航行很是有趣,玩心大起,非要去玩小帆船。

  孔雀等几个水性的护卫跟着永兴帝,教他升帆航行。

  永兴帝学了几手,要孔雀放手,他可以的。

  孔雀没办法,只好放手。

  永兴帝接手之后,刚开始还算稳当,后来见顺风顺水的,有些飘了,身形一晃,刚好海上刮起一阵歪风,永兴帝掉进海里去了。

  “救驾!”

  孔雀还有周围的护卫纷纷跳进海底捞永兴帝,把永兴帝捞出来了。

  真是乐极生悲,永兴帝大声咳呛,把海水吐出来,不敢再玩帆船,打道回营。

  当晚,永兴帝发烧了。

  永兴帝总算见识到大海的厉害,真龙天子也要认栽,遂当即决定回京。

  从杭州湾到京杭大运河,都是水路,不用颠簸,倒也舒坦,但是永兴帝的病不知为何,总是不见好,刚开始偶尔咳嗽,到了杭州港码头时,永兴帝就咳得上气不接下气。

  太医们束手无策,就连西洋大夫都请来了,西洋大夫用一个漏斗般的仪器扣在永兴帝胸膛上,侧耳细听,说肺部有杂音,是什么肺炎。

  皮肤发炎可以涂膏药,人的肺有炎症怎么办?

  永兴帝的病情急转而下,呼吸困难,有时候一口气喘不过来,俊脸都憋白了。

  风风光光御驾亲征,谁也没料到乐极生悲。

  永兴帝自知大限已到,连忙召集了带过来一起亲征的文武大臣,司礼监和东厂的掌印太监,交代后事。

  “朕走之后,太子继承大统,太子年幼无知,还没有出阁读书,由纪太后——”

  永兴帝顿了顿,最终还是说道:“还有李太后听政,司礼监和内阁辅政……待太子十四岁加冠成年,再还政给太子。”

  永兴帝说完遗诏,已是油枯灯尽,没有力气了,回想起亲征之前,和纪太后道别时唱的那首歌:

  “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万众齐声高歌千古传……”

  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一语成谶,最后一别,居然是永诀,我真的要“拱手河山讨你欢了”!

  或许,这就是命运吧。你这样的女人,注定不会困于宫墙之内。

  恍恍惚惚中,永兴帝似乎看到了父皇,金太嫔搀扶着他,依稀是旧日模样,腰身直不起来,一副被女色丹药掏空身子的样子。

  父皇连连摇头,“你我父子,都是那个女人的踏脚石。你弑父弑君,减了寿数,命绝于此,并不太冤。”

  永兴帝想要回嘴,说父皇你以少女为丹药,伤天害理,你是真该死,但是他已经说不出话了。

  太医和西洋大夫轮番上阵,依然救不得,陷入昏迷,到了半夜,永兴帝停止呼吸,驾崩了。

  北京城,清风庵。

  御驾亲征的捷报传来,纪云大喜:她终于可以死遁了!

  之前没有实施计划,是因为永兴帝正在亲征,这个被情/欲驱使的少年天子若得知纪太后死于烈火,伤心欲绝,八成会半途而废,回来料理纪太后的后事,双屿岛不除,开海禁又要受阻。

  所以,纪云要确认永兴帝得胜之后才能开始行动。

  易燃的桐油早就准备好了,伪造的户籍文书,易容的衣服化妆之物,车马,还有船只都雇好了。

  万事具备,只差一把火。

  终于,一切都要结束了。

  纪云举着蜡烛,点燃了幔帐。

  “且慢!”

  一个声音响起来,正是风尘仆仆的孔雀。

  孔雀挥剑,把着火的幔帐切割下来,用脚踩熄,“皇上驾崩,遗诏是太子继位,纪太后和李太后听政,司礼监和内阁辅政。“

  变故来的太快,纪云等四个女人听得目瞪口呆:皇帝才十八岁吧,这就死了?

  田七说道:“那更好啊,皇帝一死,就没有人怀疑纪太后死遁了,我们走的更轻松,你为何要阻止纪云点火。”

  孔雀叹道:“没那么简单。”

  纪云心有灵犀,立刻明白孔雀的意思:“如果连我也‘死’了,听政的只有李太后一人,李太后是个糊涂人,小心机都玩的一般,朝政大事就更没谱了。偏偏她有听政大权,掌管着国玺,她若当政,就像一个小孩子守着金山银山,被人哄骗去,闭目塞听,任人唯亲,太子还没断奶,等到十四岁还政给太子,恐怕这个烂摊子太子都收拾不过来了。”

  孔雀说道:“最重要的是开海禁。皇帝一死,势必有保守大臣借口皇帝死于开海禁而继续闭关,比以前的海禁还要严厉。以李太后的性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不会支持开海禁的。只有纪云听政,继承皇帝遗志,才不至于让开海禁的国策半途而废。”

  蔡眀姬反对,“不行,纪云这次不走,再走就是十四年后还政给太子。十四年啊,以前受困于皇帝,走不脱身就算了。现在机会来了,你却要她自困于深宫,还要背负家国天下的责任,她只是一个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凭什么要她牺牲自己?”

  孔雀说道:“双屿岛被铲平,里头有很多人早就在大明水师来到之前就散了,逃到各处避风头,等开了海禁再做正当生意。如果开海半途而废,这群人势必卷土重来,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费。开关通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事关大明后一百年的国运,岂可半途而废?”

  蔡眀姬怒道:“你不要什么大道理来压她,她本就不想当什么太后,听政的太后更难,一心要当闲云野鹤的人,怎么可能自困于深宫?”

  一直沉默的曹静说道:“不要吵了,让纪云自己做出选择。纪云,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都是对的,我都会支持你。”

  田七点头说道:“我也是,无论你或走或留,我都跟了。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我不会留下你一个人。”

  蔡眀姬别过脸去,“十四年,半辈子就没了。”

  纪云心里天人/交战,梦寐以求的自由就在眼前,她不用痛苦的扮演另一个人了,可是孔雀一字一句都铿锵有力,令她无法回避。

  她被霸占身体十年,经过一年的抗争,好容易赢来这次机会,如果放弃,就要再等十四年!

  可是若就这么走了,朝中必生乱局,开海禁半途而废,凭李太后的性格,还不知会怎么祸害大明。

  纪云当了一年太后,太明白上位者随便吹口气,都会引起底层的惊涛骇浪,会影响无数无辜之人。

  我一个普通人而已,为什么要做出如此艰难的选择?

  我一直选择逃避,选择平淡如水的生活,现在这个两难局面,逃都逃不掉……

  纪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苦思考,直到快中午了,才打开房门,面上的纠结不见了,只剩下淡然,“起驾……回宫。”

  这一次,纪云不回琼华岛,直接去了阔别一年的慈庆宫。

  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永兴帝的梓宫还没有运回来,但有了遗诏,东厂又用血腥手段弹压了几个企图染指帝位的藩王,太子储君的位置无人质疑,十天后,新帝登基。

  慈宁宫太皇太后李氏闻得噩耗的,当即就崩溃病倒了,卧床不起,所以听政的只有纪云一人。

  半岁的小皇帝坐都坐不稳,就由太皇太后纪云抱着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三呼万岁。

  原本还担心小皇帝在这种大场面里吓的尿裤子,但神奇的是,小皇帝全程肃着脸,小大人似的等着墨葡萄般的眼珠子看着群臣。

  婴儿的眼神居然也有帝王之气的压迫力!

  小情人死了,纪青云并不忧伤,父子两个她其实都不爱,爱情只是搞事业的手段。

  她坐在在纪云怀中,看着外臣朝拜,顿时兴奋起来:终于!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坐在这里,去实现理想!

  纪云和内阁商议永兴帝的谥号,纪云最后定下“武”字,理由是“先帝毕竟打了一场胜仗”。

  于是永兴帝被称为明武宗。

  两个月后,明武宗的梓宫运到紫禁城。

  原本太皇太后李氏的身份在最近有所好转,一看到儿子的遗体,又哭晕过去,这一次卧床,就再也没有起来。

  纪云独自听政,大权独揽,就以小皇帝的名义,将殉葬制度废除了!

  吴太后是原配嫡妻,不用殉夫,但是王太妃,和文太妃是要殉的,本以为自己死定了,却不料太皇太后废了殉葬祖制,她们活下来了。

  太皇太后李氏不服,叫人去请纪云过来说话,“姐姐,我的好姐姐,武宗年仅十八就薨逝了,他九泉之下,连个伺候的女人都没有,姐姐和他欢好一场,怎么忍心见他地下寂寞先帝殉了一个金太嫔,这王、文两个太妃,姐姐好歹给他送一个过去。”

第49章 大结局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被穿越女霸占身体十年后我回来了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被穿越女霸占身体十年后我回来了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