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团圆

  景宣二十年, 春。

  一到春日里,整个大荒山便被漫山遍野开满的野花给装饰的如同仙境一般, 丛丛的翠绿里, 或粉,或黄的野花争相斗艳的盛开着。

  马车在山里行了一段后,终于停了下来, 车夫苦着脸道:“这位爷, 一看你们也是不差钱的,有何必为难我这小老百姓呢。”

  车夫是衢州城里的老实汉子,要不是仗着是衢州人, 外加这对夫妇给的银钱够多,他才不愿冒着危险上这大荒山呢。

  整个衢州地界, 上到耳聋眼花的老者,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 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这大荒山就是土匪窝的地界啊。

  听说如今这个土匪窝黑风寨里,老一辈的大当家退下了,现如今是由女儿和女婿接替了大当家的位子, 被人称为雌雄双煞,整个衢州城的人,都拿雌雄双煞的名头吓孩子的,一吓一个准。

  祁彧搀着夏云萝下了马车,望着漫山遍野的春色,一时不免贪看住了, 赞道:“也难怪阿远和青儿自打回了这里便怎么也不愿回京了。果然是个钟灵毓秀的神仙地儿。”

  说着又接过夏云萝手里的孩子,“云萝,等阿欢和阿宁大了,咱们也到这里来归隐,如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耕田来,我织布......”

  “谁耕田了?谁织布?”夏云萝白了他一眼。

  祁彧轻打着自己的嘴巴,说是一时高兴给口误了,怀里的祁宁见状也拿着肉肉的小手拍着,许是婴孩肌肤娇嫩,被祁彧的胡子给扎着了,扁着嘴往夏云萝的怀里钻。

  祁彧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你是男孩子,怎么能整天缠着你娘呢?”

  一旁的祁欢拉着祁彧的手安慰道:“爹,弟弟陪着娘,女儿便陪着爹爹。”

  祁彧那个高兴的啊,直接把女儿给举了起来,在她的小脸上吧唧亲了两下。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一家人正在浓情蜜意呢,忽的从草丛里蹦出两个六七岁的孩子,两孩子长的一模一样,皆是手里拿着木剑,连黑话都说的头头是道的。

  祁彧往前走了几步,笑着问道:“那要多少银子买路啊?”

  两孩子面面相觑,同时拿小手挠了挠脑袋,然后一点也不顾忌的就商量开了。

  “哥,你说咱们要多少银子啊?”

  “前几天听姥爷说,一两银子就能打壶酒了。咱们要多点,要三两如何?”

  祁彧跟夏云萝对视一眼,待两小孩商量好之后,直接扔了一锭银子过去,笑道:“就当姑爷爷给你们两的见面礼。”

  夏云萝一见这两孩子就喜欢的紧,柔声道:“快带我们去见你爹娘去。”

  老大更精明些,歪着脑袋看着夏云萝,“我娘说了,不能随便带人回寨子的。”

  夏云萝耐着性子解释道:“你看我这样的像是坏人吗?”

  两兄弟又齐齐的摇了头。

  祁欢性子也不知随了谁,猴急猴急的,叉着腰往前一站,伸出手指就喝道:“你们两个也忒没规矩了,见着表姑还不来行礼问好?”

  兄弟两见祁欢跟他们也差不多的年纪,居然敢如此颐指气使,也有样学样的叉着腰,喝道:“好没休的,一见面就让人喊表姑,也不怕把你喊老了。”

  祁欢见他们两不信,连忙回头找祁彧帮忙。

  ......

  “外孙,我两大外孙子呢......”裴天霸浑厚的嗓音一响起,大半个寨子都能听见。

  盛天赐的父亲撇了撇嘴,整天就在那瞎嚷嚷,整的谁人不知道他有了两个外孙子似的。

  转脸就对着葡萄架下的两个小人笑的没开眼笑的,“来乖孙子,乖孙女,到爷爷这来。”

  盛天赐跟绿枝两相视一笑,前些年绿枝生了投胎是个女儿,盛家老头虽也疼的紧,但总觉得低了裴天霸一头,这不前年绿枝生了儿子,可把他给乐坏了,日日都要抱着去裴天霸家院子前走一圈。

  薛寒清从屋子里探出头来,“嗓子门小点。也不怕吵着别人。”

  裴天霸哼哼唧唧的,“我自己的亲外孙,吼两声怎么了?”

  萧远在屋后打理菜地,裴青斜靠在窗子上,手里还拿着新采的野果,吃的汁水四溅。

  “哎,你儿子丢了,你就不着急?”

  萧远擦了擦汗,笑道:“你这当娘的都不急,我着什么急?”

  日光照在裴青的脸上,起了一层淡淡的粉色,萧远一时看呆了,心里美滋滋的,虽孩子已经六岁了,但青儿却一点都没变,跟他初见的时候一模一样呢。

  一样的好看!

  裴青将嘴里的核吐得很远,“看什么呢?”

  “看你啊。”萧远笑的一脸灿烂。

  裴青被他盯的有些不自在了,只岔开话题问他,“盛天赐如今都儿女双全了,你就不羡慕?”

  萧远拄着锄头,斩钉截铁的道:“不羡慕。当年生那两臭小子的时候,就折腾你够呛了,我才不喜欢多个闺女呢。”

  裴青轻轻一跃从窗户上跳了下来,然后奔向了萧远的怀里,可惜还没抱着呢,就被匆匆赶来的裴天霸给搅合了。

  裴天霸拍着大腿喊道:“青儿,不好了,我两大外孙子不见啦。”

  这可把裴青和萧远吓坏了,忙张罗着让寨子里的人帮忙找找看,左右这两孩子打小就在山里长大,只要不遇到猛兽,是不会有其他危险的。

  乌泱泱的一群人找完了寨子,正准确出寨子去找呢,就见两臭小子带着祁彧和夏云萝往寨子里走呢。

  裴青吓的不轻,这见了还了得,也不管其他的了,在两臭小子的屁股上各打了几下才解了气。

  两臭小子被打也不哭,还呵呵的笑着,一见便知裴青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没用力。

  倒是萧远只沉着脸,还没说话呢,两孩子就直往裴天霸身后躲。

  裴天霸老母鸡护小鸡崽似的,一手一个将两孩子护在身后,又瞪了萧远一眼。

  “姑姑,姑父,你们怎么来了?也不派人提前送个信,我好亲自去接你们啊。”萧远和裴青连忙迎了上去。这一别已经有五六年未见了。

  祁彧笑着道:“我倒是想提前告诉你们,但也得联系得上才行啊。”

  萧远脸一红。

  “估计你们是乐不思蜀,早把我跟你们姑姑忘了吧。”萧远又补了一句。

  另一头,绿枝见了夏云萝,登时眼眶就红了,挽着夏云萝的手一刻也舍不得松开。

  裴青挽着夏云萝的另一边,两人将夏云萝给占了,急的祁宁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祁欢瞪了兄弟两一眼,道:“还不喊表姑?”

  萧远对着两兄弟招了招手,两人就乖乖的来了,喊了表姑,又指了指不过三岁的祁宁道:“喊表叔!”

  两人虽不情愿,但也喊了。

  最后才恭恭敬敬的给祁彧和夏云萝行了礼。

  祁欢跟个小大人似的喊道:“表哥,表嫂好!”

  一番亲戚喊下来,萧远便让兄弟两带着祁欢,祁宁,还有绿枝家的一对儿女去一边玩去了。

  孩子们熟悉的也快,很快便玩到了一起。

  萧远迎着祁彧二人进了屋子,便沉声问道:“可是父皇不大好了?”

  若不是景宣帝出事,怎么能劳动永宁姑姑和姑父亲自前来呢?

  夏云萝柔声道:“当年青儿一出月子,你便带着她和孩子回了这里。你父皇虽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记挂着你们的。如今你父皇年岁也大了,前些日子还染了风寒,这些日子虽好了些,但精神却也大不如前了。”

  萧远沉默不语。

  “阿远,我知道你心里还是记挂着你父皇的。否则也不会让孩子们姓夏,入了玉牒。”祁彧轻声的说道,“你姑姑和你父皇从云,你们兄弟从承,再往下便是泽。”

  “哥哥叫夏泽崇,弟弟叫夏泽朔。”

  取名字的事,裴青是经过仔细思量的,也跟裴天霸和薛寒清说过,她知道阿远对景宣帝是有父子之情的,否则也不至于别扭着一直叫自己萧远,而不是夏承远。

  所以便自顾自的就定下了双生子的名字。

  裴青拿胳膊肘捣了捣萧远,“差不多就得了啊,如今姑姑和姑父不远万里的来请了,否则要是哪一天父皇抱恙走了,你悔都没地儿悔去。再者说了崇儿和朔儿也到了该学东西的年纪了。”

  “难道我教他们还不够吗?”萧远辩白了一句。

  裴青翻了个白眼,“你也不瞧瞧,孩子们见了你跟老鼠见了猫似的,跟着你后面学,估计学的还没忘的多呢。”

  祁彧倒是听出裴青话里的意思了,忙推辞道:“我还想跟云萝过两年安生日子呢,去年好不容易裴烨高中状元,我算是交了差事了,如今就算你们回家京了,自然是谁的孩子谁负责,我可不教了。”

  这一说回京,可不是简单的事。裴天霸便第一个不干了,晚饭都没怎么吃,最后还是薛寒清放了话,一起跟着去京城,这才欢欢喜喜的带孩子们玩去了。

  除却裴青这一大家子,盛天赐跟绿枝商量了后也打算回京城,毕竟在寨子里孩子便没有了以后,况且绿枝整日里心心念念的都是夏云萝,盛天赐也不忍心,所以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去京城吧。

  盛家老头一听孙子孙女要走,也来了个绝食抗议,后来也顺利跟着去了京城,说是可以跟裴天霸作伴。

  趁着准备的空档,祁彧和夏云萝也好好体验了一把山里的生活。一行人在路上走走停停,到京城的时候已经入了夏。

  ......

  养心殿内的布置一切如旧,连味道都与当年无拌饭差别。萧远和裴青一放下行礼便进宫给景宣帝请安了。

  景宣帝歪着软塌上,赵德安轻声在他耳边说了句,齐王和齐王妃携小世子给皇上请安来了。

  景宣帝腾的一下就坐了起来,看着已为人父的萧远,面目坚毅而又柔和,不觉心中一阵感叹。

  裴青和萧远行完礼之后,又把两孩子往前推了推。

  两孩子倒也不认生,脆生生的道:“孙子给皇爷爷请安,祝皇爷爷长命百岁。”

  赵德安脸色一变,余光瞧见景宣帝乐的跟什么似的,才松了口气。这要是换了旁人,只怕早拉出去斩了,皇上是万岁,若是长命百岁,岂不是亏了?

  许是人老了,就喜欢看有活力的孩童,招手示意两孩子上前。

  两孩子倒也不怕,一人一个坐在景宣帝的腿上,哥哥抓着景宣帝的胡须问,“皇爷爷,为什么他们都怕你啊?”

  景宣帝愣了一下,身为帝王,要的就是要别人怕自己,这样才能统领四海八荒,又问他,“那你们怕皇爷爷吗?”

  弟弟摇头道:“不怕,皇爷爷是我跟哥哥的爷爷,是一家人,当然不用怕了。”

  景宣帝觉得自己许久没这么开心了,含饴弄孙的幸福,他有幸还能体会一把,也算是值得了,一直留孩子们用了晚膳才在赵德安的哄骗下,不情不愿的放他们出宫去。

  隔日,圣旨下。

  景宣帝对外宣称身体不适,要静养,决意将皇位禅让给皇九子夏承远。实则是他坐在这至高的皇位上多年,实在寂寞清冷够了,决定在剩下的日子里颐养天年。

  六月初六,乃是大吉的日子。

  禅让大典举行之后,萧远即位称帝,史称建元帝。

  又立唯一的王妃裴青为后。

  自此,大夏朝开启了一帝一后的先例。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完结啦

第六十四章 大团圆

-/-

上一章 返回列表

更多好书

王妃有点横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王妃有点横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