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银熊奖与影帝大满贯

  柏林, 波茨坦广场, 距离柏林电影宫不远的一处别墅酒店内, 本届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罗兰·艾默里奇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 距离闭幕式开始还有三个半小时。

  “大家要不要喝杯咖啡?”他询问着其他八名评委。

  其他八人纷纷点头, 从清晨开始,他们已经在这个房间里呆了快一天,为各个奖项的归属讨论不休,意见有统一有争执也有和解,现在只剩下一个奖项还没有决定下来, 时间却还宽裕, 可以稍微休息放松一下了。

  罗兰·艾默里奇打开酒店套房的门, 对守在外面的安保人员吩咐了几声, 过了一会儿, 外卖咖啡到了, 但仍然是由保镖送上来的——从走进这个套房的那刻起,到所有奖项结果出炉之前,包括艾默里奇在内的九名评委都是不能走出房间的, 当然, 也不能用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与外界交流。别墅套房外包括整个院子都有专门的安保人员看护,三餐直接送进房间,等到各个奖项都有了归属后, 评委们就会在保镖的护送下前往电影宫,在颁奖典礼上直接宣布结果。

  众位评委一边悠闲的交流,一边享用着香醇的咖啡, 状态都很放松。

  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奖流程都差不多,在这九名评委当中,有些人并不是第一次参与三大的评审工作,甚至有的人都不是第一次担任柏林电影节的评委,像现在这样,能在闭幕式前三四个小时就能决定好所有奖项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数时候评委们都要争论到最后一刻,甚至不得不通过投票表决才能做出决定,但谁让今年评委们的喜好如此相似呢?能够提前结束工作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罗兰·艾默里奇将空了的咖啡杯放在桌子上,其他评委也都先后结束了自己的下午茶时刻。“诸位,让我们来进行最后一项吧。”艾默里奇看着其他人说:“对于银熊奖的得主,我个人仍然坚持之前的意见。当然,如果你们有更好的人选,也可以提出来,并阐明理由,如果大家最终无法达成一致的话,再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最先表达看法的是苏珊·柯达,这位美国剪辑师几乎是在艾默里奇话音刚落的时候,就立即表示:“我同意艾默里奇先生。”

  另一名德国评委,著名演员弗兰卡·波坦特也说:“艾默里奇的人选非常完美,我没有意见。”

  代表着亚洲市场的评委博伟达与白灵跟着点头:“没有异议。”

  意大利评委尼诺·切瑞蒂本来是想支持一下自己的老乡,《意大利小镇》的导演斯特法诺·莫迪尼的和其他意大利演员的,但他冥思苦想,在脑袋里翻遍了整部电影,都无法提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人选。

  而且别说他的老乡了,就连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所有热门影片的主演们,虽然表现出色的也有几个,但有句话怎么说呢,“当太阳出行,其他一切星辰的光芒都被遮盖。”现在也是如此。

  于是最终尼诺·切瑞蒂和其他两名荷兰、乌克兰的评委也心服口服的先后认同了罗兰·艾默里奇的提议。

  至于阿根廷评委加布里亚·塔格里瓦尼和立陶宛评委茵格保加·达坤耐特,他们在评审团里的存在感一直不强,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太有主见,此时见前面七票的意见都一致,人选他们也十分认可,就随大流表示了同意。

  最后一个奖项竟然是全票通过。

  没有分歧,也不用投票。

  罗兰·艾默里奇开始有些惊讶,又觉得理所应当。

  “我宣布,第五十五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工作全部结束。”评审团主席说:“先生女士们,我们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项工作了——换上礼服,为获奖者们送去祝贺吧!”

  ……

  柏林电影节一共持续了两周,《米尔克》剧组飞了柏林两次,第一次全员到齐,参加电影节的开幕式和电影首映,首映后他们就集体回了洛杉矶,第二次就只有威廉和斯皮尔伯格,以及制片、编剧、配乐师等一些幕后人员来到了柏林。

  柏林电影节的奖项设置不多,表演类奖项更是只有最佳男女主角的银熊奖,所以莱昂纳多和托比也就没有必要推掉其他工作,专门来参加一场自己注定会打酱油的闭幕式了。

  在零下的寒风中走过红地毯、应付完媒体采访,直到走进电影宫,感受到了温暖的室内空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才舒出一口气,在礼服外面加了一件西装大衣的他看到只穿了剑领西装三件,但仍然谈笑自若,连一丝颤抖也没有的威廉,不由得羡慕起来。

  “柏林太冷了,我想念有阳光和沙滩的戛纳,威尼斯也不错,那里的海水比洛杉矶清澈多了。”斯皮尔伯格忍不住说。

  “如果拿奖了呢?是不是连冰冷的柏林都能变得可爱一点?”威廉问。

  “那当然了,而且柏林会成为我最喜欢的欧洲城市。”斯皮尔伯格大笑着说:“我们的电影在戛纳或威尼斯大概会不太受欢迎,柏林才是最适合它的地方。”

  柏林电影宫有大约两千个左右座位,平时多用来演出各种音乐剧,放映厅主要采用黑红色调,装饰的也是非常精美,此时放映厅内坐满了嘉宾观众,身处其中抬眼望去,颇有一种隆重盛大的感觉,仪式感并不亚于柯达剧院。

  闭幕式虽然还没开始,但舞台上却已经不是空荡荡的,一座金色小熊、七座银色小熊以及其他奖杯就被摆在舞台的左边,一束灯光特意打在上面,将金银小熊照的熠熠生辉,每个走进放映厅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们。

  威廉与斯皮尔伯格入座后,与坐在附近的其他剧组人员聊了会儿天,四周突然灯光一变,音响里响起男声开场报幕:“先生们、女士们,欢迎来到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现场。”

  身穿香槟色礼服长裙的女主持人摇曳生姿地走上舞台,正前方大屏幕上也打出“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字样,颁奖礼正式开始了。

  与节目花样繁多、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的奥斯卡不同,柏林电影节的颁奖典礼既没有音乐歌舞表演,也没有对竞赛电影的串烧恶搞,就连颁奖嘉宾都是由评委们自己担任,一切都非常的简洁正式。

  先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然后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致辞,接下来就正式进入了颁奖环节,最佳短片颁给了英国的《牛奶》,蓝天使最佳欧洲片奖颁给了以色列电影《天堂此时》,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和最佳艺术贡献奖都由中国台湾的《天边一朵云》取得,还有最佳电影音乐……这几个奖项就像是在为后面的大餐做预热。

  等到颁发最佳女主角奖的时候,放映厅内才开始多了些火热的气氛,而这座银熊奖杯毫不意外地被德国女演员朱丽娅·耶恩奇获得——让她获奖的电影是《希望与反抗》,这部电影的名字很长,直接翻译的话就是《苏菲·绍尔最后的日子》,描写的是二战时期反希特勒组织成员苏菲·绍尔被捕、审判以及处死前的故事,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作,对于德国乃至欧洲来说都是一部具有现象级意义的电影,也是本届电影节的大热门,朱丽娅·耶特斯的获奖,可以说是非常没有悬念。

  在朱丽娅·耶特斯说完获奖感言并下台后,大屏幕上很快打出了德语“Bester darsteller(最佳男演员)”的字样,女主持邀请评审团主席罗兰·艾默里奇,罗兰·艾默里奇拿着一张卡片走到话筒前。

  现场的气氛突然有些紧张,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向威廉这边投来了目光。

  自从《米尔克》入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后,在很多媒体的宣传下,所有人都知道威廉·布兰德利早已获得了一座小金人、一座沃尔皮杯(威尼斯)和一个戛纳影帝的称号,只缺少一座银熊奖,他就能实现欧洲三大加奥斯卡的影帝大满贯了。

  欧洲三大和奥斯卡的大满贯!全世界也仅有杰克·莱蒙与西恩·潘达成过此项成就,而且西恩·潘还是在去年才集齐四个影帝的,现在仅仅过去一年,就又要诞生一个了吗?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罗兰·艾默里奇手里的那张卡片上。

  不仅仅是现场的观众,还有通过电视直播观看的德国、欧洲观众,北美也有电视台买了转播权,还有很多看不了直播,只能在现场等待消息的其他国家记者,正在通过文字照片转述将第一手消息传递给国内。

  “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的是——”

  罗兰·艾默里奇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台下,靠近话筒说:“美国电影《米尔克》演员,威廉·布兰德利!”

  台下一片轰动,尖叫与掌声随即而起。

  在罗兰·艾默里奇的宣布下,柏林电影宫,不,德国、整个欧洲,以及欧洲以外的地方都沸腾了。

  ……

  一束灯光打在了《米尔克》剧组坐在的区域,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最先站起来,朝威廉伸出手,将他从座位上拉起来,给了他一个拥抱,又拍拍他的背:“恭喜你,威尔,你又创造了历史。”

  四周的人也纷纷站起来,不停地鼓掌,与威廉握手,尽量为自己争取一个拥抱。

  同时这块区域的画面也被直播在舞台的大屏幕上,引起了更多的尖叫和掌声。

  这是今晚最热烈的掌声,声浪好似能把放映厅的屋顶掀翻。

  没有人感到特别意外,他们都在为这份理所应当鼓掌。

  并非是其他演员不够好,而是威廉·布兰德利实在是太强大了,《米尔克》的场刊评分已经说明了一切,像这样主打个人的传记片,没有一位强大的主演,是无法获得碾压级别高分的。电影节的场刊评分,就是对威廉·布兰德利最好的褒奖。

  万众瞩目之下,威廉登上舞台,罗兰·艾默里奇的手里早已准备好了一座银熊,威廉接过,又与对方握手致谢,走向演讲台。

  银熊奖杯并不大,单手就能握住,但是分量十足,还有些沉手,因为它是由铜水烧制,然后镀银的——金熊奖杯就是镀真金,单论奖杯价值,倒是比锡、铵合金制作,外贴24K金箔,再涂上一层发光漆的奥斯卡小金人更高些,当然,也更重些。

  上台之前,威廉一直有种虚幻感,就是那种明知道自己即将(正在)创造历史,但由于还没有尘埃落定,所以一直悬在半空中的不真实感。

  现在,这份虚幻感消失了,化为沉甸甸的重量,那是银熊奖的重量。

  “谢谢柏林电影节,谢谢评审团和诸位评委。”将银色小熊放在台上,威廉用德语说了感谢之后,换成英语致辞:“谢谢我的朋友乔纳森·贝茨,你是促使这部电影诞生的最大原因和理由,希望你身体健康。谢谢旧金山卡斯特罗大街的居民,你们在电影拍摄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与保护。谢谢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你用杰出的作品来引起社会共鸣,推动着自由与平等。谢谢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我戏中的对手、戏外的密友,和你在镜头前表演是美妙的享受。谢谢编剧达斯汀·布莱克、拉里·克莱默和团队里的所有人,这是一部勇敢的电影,你们也是一群勇敢的人。”

  “《米尔克》是传记电影,但并不是独角戏,它描述了一个并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边缘群体,和他们对于平等权利的渴望。我们在电影拍摄时遭到了很多恶劣的针对,那些敌意与恐惧,会让人反思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错。但是并没有,我们只是忠实的刻画了一个人物,讲述了一段历史,就已经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些边缘群体,难以想象他们曾经、以及正在遭遇些什么。希望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对所谓的异类、社会边缘人士,都能多些独立的思考,多些平等与宽容,我将不胜感激。”

  “最后,感谢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七年的哈维·米尔克,你的思想和精神永不过时,它们会与世长存。”

  威廉最后面向台下,将手中的银熊奖杯高高举起。

  所有人只是起立、鼓掌,为又一位荣膺了奥斯卡与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帝荣誉的上帝宠儿欢呼。

  在又一波高分贝的声浪中,现场无数记者拼命按动快门,拍下了这个瞬间。

  这也是本届柏林电影节最为闪耀的照片,无数媒体用它当做报道颁奖典礼的头版照片,最后定格为第五十五届柏林电影节永不退色的经典回忆。

  ……

  这一晚不仅是威廉的大满贯之夜,同样也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

  虽然错失了最佳导演银熊奖——被《希望与反抗》的导演马克·罗斯曼获得——但是《米尔克》却意外赢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熊奖,随后威廉又一次登台,与斯皮尔伯格,还有剧组其他人一起领取了金狮奖杯,并且留下了合影。

  算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和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以及众所周知的奥斯卡的那些小金人,尽管不是都获得了最佳影片或导演,但斯皮尔伯格也算是集齐了欧洲三大与奥斯卡的荣誉。

  而这也给了斯皮尔伯格信心,让他觉得自己能在一年后的奥斯卡上也有所斩获。或许等待的时间长了点,但是他等得起。

  另一方面,《米尔克》堪称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最大赢家,不过荣耀都是相互的,柏林电影节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成功举办了二十年来知名度与关注度最高的一届电影节,连海外的收视率都创下了纪录。

  这一点,在之后的评审团会见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评审团主席罗兰·艾默里奇的亲口承认:“用再多的溢美之词来形容《米尔克》都不为过,绝对是本届柏林电影节最为亮眼的作品,当之无愧的大师之作……其实关于金熊奖的决定,我们有过犹豫,今年电影节的主题是“非洲”,我们理应关注更多非洲电影,南非影片《卡雅利沙的卡门》也是很优秀的作品,不过《米尔克》同样有着庞大的愿景,电影里关于人和社会,以及社会发展历程的思考太吸引人了,所以最后多数评委还是忠于了自己的主观选择,《米尔克》拿走金熊,《孔雀》获得评委会大奖,《卡雅利沙的卡门》则得到了评委会特别大奖,这个结果很完美。”

第244章 银熊奖与影帝大满贯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影帝的诞生(美娱)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影帝的诞生(美娱)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