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义学

  冬日的万安观里, 洁白的雪片从松柏苍翠的树冠上扑簇簇地落下。

  李馥对小伙伴们的教学计划告一段落, 几位公主正聚在窗前看着院中的冬景。

  李馥才刚和姐妹们探讨过在悲田养病坊开义学的主意, 姐妹们虽然都不太明白李馥的目的,但至少都给出了“虽然不知道养病坊那边的情况, 不过办学大概是好事,不管和圣人说还是和皇后殿下说,应当都会得到赞同”的回答。

  而至于义学教导的内容,李馥还没提议,姐妹们就已经说出了她心里的想法:如果是给年幼的孤儿们上课, 那么除了识几个基本的字之外,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今后可以用来谋生的手段,七娘这里这些, 除了数算之外都可以算了;而对于那里丧失劳动能力的重病人和老人来说, 养病坊能做的, 也只是给与他们尽可能好的照顾。

  很好, 所有人都很正常, 只有我自己过分紧张, 李馥嘴角一抽,暂时将自我反省放在一边, 她之前的顾虑不是全无意义, 至少,她现在能发现自己这份下意识的顾虑背后,隐藏的问题……

  她时刻都在防备皇帝。

  在心底摇了摇头,李馥继续和姐妹们商讨起向皇后申请此事的可能性来。

  “……殿下觉得, 七娘的提议怎么样?”又一次坐在仪凤殿中,李馥觉得王皇后比起她上次见她的时候,气色要稍好一些。

  李馥话音刚落,王皇后就已经点起了头。

  今日是闰十二月朔日,就在几天之前,长安城中所有的悲田养病坊的屋舍都已经被加固完毕,后续的御寒物资也从宫中送到了各个养病坊里,寒冬方才开工的工程,竟奇迹般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工了。

  这都是眼前这孩子的功劳。

  就连她自己,也在操持这件事的过程中找回了些许活力,王皇后坚定不移地认为,这都是自己帮助下凡历劫的天人,积累了功德的福报。

  “办学是好事,那里也有不少被遗弃的孩子,能让他们多少受些教养,也不枉朝廷设立养病坊的本意。”王皇后一口答应,“难得七娘有这份心,养病坊里的情况我也听说了,京兆府一直管不过来,这次也向宫里借了许多人手。”

  她简单交代过前一个月的修缮工程中发生的问题,李馥也才知道,以京兆府的人手之捉襟见肘,事情几乎都是宫中派人办的。

  难怪从前就管不过来了,李馥感叹一声,又听出王皇后的意思,她疑惑地问:“原来宫中人手很富余么?七娘还以为,宫中内官、宫官虽多,但也是各司其职,不能随意抽调的呢?”

  王皇后听见这话,也不觉得李馥知道这些有什么不妥,直接就向李馥诉起苦来。李馥听了几句也就明白了,总而言之其实就一句话:大唐的宫廷里,除了派去各王府、公主府的人手,宫女太监几乎是有进无出,这么些年下来,光这大明宫里的太监宫女就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李馥光知道宫里人多,听完才知道人竟然这么多,单太监内侍就有七八千人,宫女和女官的数目也和这相差无几。而宫里这些宫女太监,至少都经过掖庭局的训练,除了宫中的规矩之外,其他知识也没少学,放在宫外,都至少能当个教蒙童识字的先生了!

  这么多人才,就在宫里白白待着了……

  统治阶级当真奢靡,李馥对人才的浪费现象痛心疾首,原本只是为了在开义学的过程中推广数理化的项目,顿时又多出了一重解放人力资源的意义。

  趁着王皇后对自己莫名其妙的好感,李馥全盘推销了自己的义学计划书。大姐她们说的“小七这里除了算学之外都不能要”的建议,当然是被李馥本人置之脑后。王皇后可比大姐她们开明得多了,自己一说想在义学开一些教人如何更好地掌握手艺的课程,王皇后就已经接连颔首,还问李馥是不是已经物色好了能教导这些的先生,如果是宫中的人,她这就让陆尚仪把名单记下来,她之后好派他们出宫。

  面对如此体贴的要求,李馥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万安观里优秀学生的名字(也就是除了豆卢姑姑和陈延年之外的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的,全都报上去了啦!

  李馥从仪凤殿回来,就在万安观里宣布了今后可能会派他们去宫外教育实习的消息。

  对这件事,万安观里的人都显得兴致勃勃,李馥连忙和他们约法三章:首先,这是教书育人的大事,自己的成绩不够优秀,是没有机会出宫的;第二,比起学识来,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李馥不希望自己的人出宫之后耀武扬威,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如果他们只是将这次实习当做出宫玩乐的机会,那自己知道之后决不轻饶;第三,考虑到他们自己也是刚刚入门,对将别人教会恐怕没有什么信心,所以李馥告诉他们,实习前要按照科目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先商量着写教学计划和每日教案,之后再反复推敲、互相演练,争取在宫外不要给万安观丢人。

  而这一步,李老师原本是可以替他们代劳的,但她知道教学是学会一件事情的最快方法(李老师本人在写教材的时候深有体会),所以她宁愿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她本人只会给他们做好最后的把关。这样一来,李馥本人既能偷懒,又起到了锻炼手下人的目的,真是一举两得。

  李老师用心良苦,同学们愁眉苦脸。

  但是一想到出宫的机会毕竟难得,所有人还是在短暂的苦闷后,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还在李馥眼皮子底下争取起几位众所周知的好学生来。

  李馥一看,被热情的目光洗礼的,都是她心目中的数理化生课代表,顿时觉得这件事已经妥了。

  开元四年,闰十二月初二,皇帝下了一道曲赦长安城中罪犯的旨意。

  这也是这段时间以来,为大圣贞皇帝追福的种种举措之一。

  只不过,正在中书端坐的姚崇姚相公,却在看见这道旨意的时候留下了冷汗。

  这份没有经过词臣润色的旨意上,皇帝用蓝笔圈出了一个名字,在旁注明:“此人不赦!”

  姚崇死死盯着圈中“赵诲”这两个字。

  他决定主动辞相,以保全他的君主给他留下的最后的脸面。

  李隆基的旨意发下去半天,他就等到了姚崇辞相的奏疏,李隆基认真看完这份文书,在其中找到姚崇自己推荐的继任者——

  “广州都督、宋璟!”

  见此,李隆基便知道姚崇不是假意试探,而是当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那么,他的第一次辞相肯定是不许的,李隆基很快命日值的知制诰张九龄拟了挽留的旨意。

  但他和姚崇都知道,第二次辞相的奏疏,很快又会送来。

  “接下来,就是看看谁和宋璟比较合得来了……”李隆基想道。

  嗯,都说了,首先排除源乾曜。

  对了,说到源乾曜……李隆基敲了敲额角,意识到自己已经允了皇后提出的由宫中长期支持养病坊的提议。这个例一开,虽不免有些其余的事要操心,但宫中出人出钱,至少能将名声从道门和佛门中接过来,比起让京兆尹勉力支撑还落得一地骂名的现状来说,已经要好得多。

  这样一来,今后的京兆尹还需要和宫中事务打交道,人选要更加慎重,否则这等于给了后宫结交朝臣的口子……李隆基又看了一眼姚崇方才送来辞相的奏疏,再一次地想起了源乾曜。

  嗯,源卿谦恭自守,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件大事落定,李隆基叫来回宫多日的杨思勖,他让对方再出一趟远门,去替他传旨,将他未来的宰相快马加鞭接进京中,也好赶上巡幸东都的行程。

  “制,以广州都督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

  随着皇帝一句简明扼要的吩咐,一旁知制诰的张九龄手中,一篇骈四俪六的制书便已经挥笔而就,李隆基接过看完,赞叹了一句“文不加点、词理具备”,就让杨思勖将制书送附门下,同时尽快出发。

  开元四年的最后一个月,长安城中的风雪一阵紧似一阵,长安城中最荒凉的西南角中,靠近延平门的待贤坊内,一道灰突突的身影“呲溜”一声,窜进了一所怪模怪样的灰房子里。

  这人窜进房里,拿下头顶一顶破烂的毡帽,露出一个狰狞的光头来。

  光头本不该用狰狞形容,更何况看正面,这还是一位五官灵动的少年郎。但若是绕到他的身后,旁人就将看见,一道巨大的蛇形刺青自他的左耳后生出,在青灰色的光头上盘旋一段,又经过他的右耳背后,以一种势不可当的姿态来到他脊柱突出的椎骨,没入冬日严实的衣领之中。

  蛇形文身的色泽秾艳,也不知用的是什么墨,在惨淡的天光下,蛇身上的鳞片似是正发着妖异的光芒。

  可以想象,若是这位少年袒露自己的上半身,旁人就将发现,现在露出来的这些,还远远不是这副文身的全貌。

  庞帆庞二郎,今年不过十七八岁,却已经是这一片远近闻名的混混头子,家有一位寡母,一间土坯房。只可惜冬日风紧雪大,屋顶已经在前日塌了,作为讲义气的老大,他没有去手下家中差不多的窝棚里借住,而是带着阿娘来到了附近坊内原本比他家还不如的悲田养病坊里。

  在这里,和他处境类似的人还有许多。

  庞帆环顾一圈,抬脚向角落里一个正忙活着什么的妇人身边走去。

第43章 义学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