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38

  武安侯要继续闹,告到御前去,可有人求到侯夫人那里,侯夫人以武安侯府新贵扎眼,不可刚回京城就得罪劲敌,免得日后官场难行,连累儿女为由,劝说武安侯息事宁人,接受这个处理,都永世不得回京了,这惩罚够重了。武安侯最后只能这般,没帮老友为独女报得大仇,武安侯心内甚是愧疚,不敢面对好友,两家遂慢慢断了来往。

  说是流放,根本是李家托了关系将人放在邑城,过了风声之后还谋了个县令的差事。李家夫人心疼幼子,贴补了不少家当,李长卿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还离了父母亲长管教约束,更是如鱼得水,丝毫不觉有何不适,安安心心在清河县当了将近二十年县令。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猪年大吉~~~

  第157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县令李长卿除了风流本性外,他少时敢在皇城根儿上、天子脚下那般做派, 自然是依托背后强悍有力的本家。李府乃当今元后之母的娘家, 与元后乃表姐弟的关系,真论起来太子该称这位没大几岁的李长卿为表舅。

  这李长卿又是老来子,自出生就是整个李府的宝贝疙瘩, 连素日里最为严厉的李老太爷都对老来子宠爱有佳, 这是他老当益壮的证明啊, 满京城谁有他有福气。阖府宠着、爱着自然就养成了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秉性, 又甚是喜爱美色,家里觉得他年纪小闹不出什么乱子也就没狠下心管教,谁知踢到铁板,直接被逼发配外地。

  后来武安侯因伤病去世,没人再管着限制李长卿回京,李府老太太一封又一封书信召小儿子回京。结果这李长卿在清河县待舒服了,已经成了紫云庵幕后的小金主,里边的鲜嫩小尼姑基本都跟过他, 乐不思蜀死活不回京去。

  待在清河县有钱又能寻美尝鲜, 上峰同僚都因着京城李家的势力不敢多得罪他,处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长卿又没上进心, 也不争政绩往上爬,就准备待在县令上不挪窝,别影响他寻美,又不是什么大毛病,男人们都懂。所以对这位贵公子那都是让着、捧着, 他又惯会玩乐和做人,来邑城不到五年,各家各处但凡有点家世的人家都跟他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李家老太爷和老太太去世后,虽然当家大哥不似父母这般溺爱弟弟,可绝对堪比亲儿子,逢年过节总不会忘了这位远在外地受苦的弟弟,那是成车成车的好东西送着。外地再好,哪里能比的上京城家里,李府的人都觉得李长卿在外是受苦的,可不就心疼怜惜些。

  李府掌家人每每找机会把李长卿往京里调,李长卿就写上一份情真意切的书信回京,大意总是年少不懂事,惹了人命官司,这是他该受的惩罚,不能因为事主去了就免了,他愿意自我流放用一辈子赎罪,现下能做一县知县已是舔着脸,不可再妄求过高。且李家家大业大,政敌过多,若是有心人翻出旧账牵累阖府,那可就不美了云云。写的李家掌家人每每流泪感叹弟弟长大了,知道为家族考虑,更是恨不得把阖府的好东西送到清远县。

  李家自认为这位小爷一辈子不得高升,不得回京是苦事,对他发展出一个庵的美女之事根本全然不知,还以为他真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李长卿巴不得一辈子待在清河县。

  李长卿这人也不全是个酒囊饭袋,只知寻欢作乐。在政务上还算可以,旁边又有实干忠心的人帮衬,所以清河县的政务虽然不是拔尖的,可也排在前边。他又不缺钱,不会做些中饱私囊的贪墨之事,处事还算公正,百姓们因着不知道他喜好美色,对这位县太爷还有些赞誉之声。

  有了李长卿在,这紫云庵自然是越来越变味儿,发展十几年后便成了邑城豪门权贵的寻欢作乐之所。毕竟这些人若总是往家里纳美妾,总是出入青楼楚馆总归于名声上有碍,出于爱惜羽毛的考虑,有紫云庵这么好的遮掩,自然是乐的光顾。

  综合各种原因这紫云庵才能发展到现在,若不是江映蓉幕后操作,怕是不知不知多少年才会露出马脚端倪。

  李长卿这位金主自然是第一时间收到自家享乐窝出事的消息,当然首要之事则是把事情先压下来。可事情完全超出人力能控制的范围,被酒色快掏空身子的中年李长卿终于不知所措起来,赶紧一封书信送到京城,希望大哥能救他一救。

  先不提李家掌家人接到书信多么震惊,多么痛心,原来闹得沸沸扬扬的佛门之事还跟自家小弟有关,此时他还不知道这是李长卿一手养起来的,若是知道恐怕更是痛心疾首。只是李家掌家人的回信还没到,雍王已经带着人马杀过来了。这紫云庵主持虽被警告不可攀扯,李长卿已然尽力扫清各种痕迹,可紫云庵主持被关怕了,也顾不得警告,全都吐露出来。

  一跟太子沾亲带故,雍王处理起来就不得不小心谨慎一些,生怕一个不好被安上与东宫为敌的标签,尤其他现在明面上可算是最后一个向着太子的一派。

  雍王负手站立良久,思索着该如何处理李长卿的事儿,是先密而不发、收集证据,回禀了父皇后再作定夺,还是兵贵神速直接拿下李长卿。父皇如今对于太子的态度到底到了哪个地步?雍王主要担心前者可能会让父皇误会他办事不利,这紫云庵的大部分现银收入可都是进了李长卿的口袋,寺院田和水塘等产业可不如普济寺。又担心后者父皇会觉得他故意剪除太子一脉势力,即便当时不想,事后万一又想着太子的好,难免会有此想法。且若是直接办了李长卿,直接得罪了太子的一干外戚,两府的势力加起来可真是个大麻烦。

  再者这要追查下去,肯定不止李长卿,拔出萝卜带出泥,邑城大小官员恐怕都要沾上个一星半点儿,全都处罚了一时间哪里去找这么多官员主持当地政务。犹如烫手山芋的东西,雍王在手里摸了将近一夜,鸡鸣时分才歇下,在此之前已经派人严密监视李长卿,以免人在眼皮子底下给跑了。

  第二日雍王像是忘记了李长卿这茬儿,只清查紫云庵一事。庵内凡是真正被胁迫或者还未被糟蹋的尼姑若是愿意继续修行便暂且留下待后续安排;若是不愿可自行还俗离去,这些人大部分都已经有些许钱财傍身,出去了找个淳朴的小山村安家落户,成亲生子,后半身便也有了依靠。

  若是因为贪恋享受、追求金银自愿成为暗娼的,便全都没收财产充做官妓,既然自甘堕落那便继续在这风月场所过一辈子,也算是得偿所愿。

  若是庵内主要头头脑脑者则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劳役、流放、斩首等刑罚,以儆效尤,以证清明。

  以上并不怕有人弄虚作假,江映蓉将她们的生辰八字都查的一清二楚,别说是真心还是假意,是自愿还是胁迫自然直接见分晓,容不得紫云庵尼姑信口雌黄,颠倒黑白,一味卖可怜。

  归属紫云庵的田产等物盘点清楚后自然如法炮制,该售卖的售卖,该查封的查封,该收缴的收缴,如此紧锣密鼓忙了四五日才安排明白。

  而一直躲在一边瑟瑟发抖的李长卿心内如鼓,一边焦急的等待兄长的回信,一边悄悄收拾细软,一有风吹草动便卷包袱走人。殊不知回信已然被雍王派人截住,所有的行为也全部在雍王的监视之下。

  邑城大小官员也是面色发虚,心内惴惴,怕雍王严查牵扯出自个。那些个沾惹少的想要自行出来请罪,可又顾及诸多不敢做出头鸟,等着有人带头了自己再哭诉一番,所谓法不责众,说不定就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大小官员如何不安,雍王依旧不紧不慢,诸事按流程来办,既不接见前来拜见的众官员,也不召见任何一个人,仿佛只是为了清查佛门之事,看着似乎没有追查到底的意思。其实已然把邑城各个官员涉事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写了一份详细的奏折附带上证据由江映蓉帮忙,飞鹤传给京城的皇帝,只待皇帝一声令下便进行下一步动作。

  许久未出场的小鹤鹤又被拉出来委以重任,江映蓉摸了摸小鹤鹤的头,这货便激动的拍着胸脯保证第二日便将回信带回,也不管皇帝要不要考虑权衡一下,反正它已经立下了军令状。若是皇帝真犹豫不决,恐怕能被小鹤鹤烦破头,连夜也得给出个旨意来。

  此番若不是有纸鹤帮忙,雍王还不好飞书请皇帝定夺,要知八百里加急这一来一回也要两天两夜,时间不等人,不好任由他请示皇帝。有小鹤鹤在就不一样,这货一来回不过一夜功夫,恐怕它还有时间在皇宫里吃饱喝足了再赶路回来,路上还能抽功夫调戏调戏漂亮的母鸟。人家小鹤鹤虽然身体硬件设备跟不上,可撩鸟技能还是可以的,肉食吃多了,偶尔来点儿清粥小菜,换换花样谈谈精神恋爱也是蛮好的。

  小鹤鹤果真没辜负本性,一路上就差招猫遛狗,嚯嚯了不少花花草草,逗弄了七八只正在安眠的母鸟,边玩边赶路不过第二日清晨便停在雍王的床头,吧嗒一下把皇帝的密旨砸到正在熟睡的雍王头上,拍拍屁股便飞去江映蓉的营帐。辛苦了一夜,它得去主人身边补个眠。

  雍王被砸醒后,看着胸前掉落的密旨,失笑的摇摇头,并未因为好梦被惊醒而恼怒。小真人身边的东西都一个属性——傲娇,纸鹤是这样,小乌龟也是这样,都说宠物似主,恐怕小真人也是挺傲娇的一位。

  小小的一卷密旨展开,只见上边只写了一个字:查!雍王便知皇帝这是准备开刀了,这次杀鸡儆猴的鸡已经有了对象。有了皇帝首肯,雍王自然是快刀斩乱麻,直接捉了李长卿,扣押后院女眷,查抄家产。

  等邑城大小官员一觉醒来才发现这天都变了,刚因为雍王做派而稍微放下的心又重新提上来,如惊弓之鸟一般。

  第158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李长卿此人自在安逸惯了,抓起来不过在小黑屋关了半日便忍受不住, 吵嚷着要全部交代。把人提到雍王跟前, 所有关于紫云庵的事儿立马交代的一清二楚,紫云庵一开始只是作为李长卿自个的猎艳场所,他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越做越大, 引得邑城甚至周边几个临城的富商权贵争相出入。这些年挣得钱没有细算过, 李长卿本人也不在意钱财, 都是紫云庵的主持师太主动孝敬的, 约莫至少有一二百万之数,他花销又大,手又散漫,剩在手里的不过几十万之数。

  李长卿虽从未在明面上宣称紫云庵是他罩着的,可邑城上下都是默认的,愿意给他几分薄面,不会找由头故意与之为难。真有些龌龊时,也顾及着京城的面子忍了。

  虽不是实打实的关系, 可法办了李长卿也不算冤枉了他。如果没有他, 紫云庵可能还是一个清修之地,纵然内里有争斗、有欲望, 也不会成为现在这个销金窟、温柔乡。

  至于邑城其他官员权贵因着只是进紫云庵享用美人,这跟逛青楼没太大差别,并未直接跟紫云庵有牵扯,雍王也不好以此为由法办了他们。若非要查,也能查出来不少其他脏污事儿, 只是届时邑城政务谁来处理,一时间哪里找这么多合适的人员后补?

  最后只是敲打一番,罚俸一年,让他们明己修身,各自上一份请罪的折子,痛定思痛好好反省自我。如此邑城大小官吏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儿,只要不是罢官流放,那就好,那就好。原以为雍王这个铁面王爷要彻查到底,没想到竟只是点到为止,真是白惊出了几身冷汗。至于罚俸一年,请罪思过,那是再简单不过,还不如蚊子咬上一口难受。

  待邑城事结后,雍王便带着李长卿回京,等着皇帝亲自降旨处罚。至于皇帝要不要借此再敲打敲打太子一脉,反正人已经送到跟前,皇帝用不用就是他自己的事儿,雍王只负责送人。

  待雍王回京呈上普济寺和紫云庵等人的罪证,皇帝一派震怒,痛斥佛门败类,下令要求各地严查大大小小寺庙庵堂,务必一查到底。凡是作奸犯科、滥竽充数之辈全都清出佛门,将真正向佛的高僧整合,清点人数,留下少许寺庙,查封多余空闲的庙宇,除了够他们日常用度的寺院田,余下多余的产业全部罚没,土地良田重新丈量售卖。各地官员务必秉公执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中饱私囊,不可欺上瞒下。

  因着有标签的指引,这旨意传达到各地后,各地官员清查起来也不难,不怕有人弄虚作假,不怕有人咬死不认。即便有些人就是不承认犯了孽欲,只将这人赶出寺庙即可,没了佛门这座大山庇佑,又顶着那样不知何时才会消散的标签,除非躲到深山老林之中,否则是难以在人世间改头换面生活了。

  这样的清查少则一二年,多则两三年,前前后后甚是繁杂,也不要他们一蹴而就,只要将自个管辖的地方弄清楚、搞明白才是关键,各地最后都得呈上一份漂漂亮亮的奏呈,还有收缴的金银田产及账目明细。

  都已经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儿,哪怕是背后的势力少不得断尾求生,忍痛割爱,抛却这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大齐举国范围内的大动作,又是在除恶人、清恶欲,又对老百姓有好处,自然是引得百姓们拍手称赞,直言乃是上苍警示之功,皇上英明之举。

  这次大清洗之后,佛门中十之八九都被或者即将被清除,留下不过十之一二之人,整个大齐的寺庙庵堂也查封的七七八八,不剩下什么。这些空置的寺院因占地面积颇广,之后或作为贫民、灾民容身之所,或售卖重建做他用都可,总不能任由其腐烂空置,平白占着地方。

  最大的得利者自然是皇帝,单是第一波清查结束,加上售卖田地得来的银两,国库便收入了将近五百万白花花的银子,原本空虚的国库瞬间丰盈不少。之后随着各地的清查结束,还有源源不断的银两送缴至国库,百姓买到田地后每年还要缴纳赋税,这些保守预计也可增加三分之一的国库收入,百姓们又有田可种,有饭可吃,可谓是利国利民的大善事。

  对于献上此计又全程通力协助的江映蓉,皇帝自然是感激不已,更是奉为上宾。大手一挥,京城靠近皇宫根儿的一处宽阔恢宏、景色甚美的府邸便赐给江映蓉做清修之用,又命工匠日夜赶工修缮,完工之日亲赐“太清无上宫”五个大字。加封江映蓉为“太真元君无量至尊真人”,要不是江映蓉死活拦着,还非要大张旗鼓的封她个国师,昭告天下的那种。

  迁入新居那日,皇帝亲临给江映蓉暖房,上至大王爷下至二十二皇子,小二十二皇上新添的一位皇子,刚满月都给抱来了,可见是有多么重视。害得旁人差点以为江映蓉是位小妖道,不知给皇帝施了什么迷魂大法,让皇帝这么宠信于她。幸亏外人不知道佛门之事的源头在江映蓉,否则阻碍了这么多人的利益,恐怕恨不得喝其血,啖其肉,生吞活剥了江映蓉不可。

  借着这次乔迁之喜,皇帝定要见识见识阳城知府所描述的大鸟——飞机,那个可日行千里的神机。既然拿出来,江映蓉也不打算藏着掖着,幸而新宅子后院宽阔,江映蓉直接将飞机停在后院空地上,皇帝稀奇的看了一圈,又由江映蓉带着和几十个皇子皇孙共同乘坐绕着京城小转了一圈,过了过高空飞行的瘾,才算作罢。

  皇帝早就收到了此神机现下难以再造出第二架的消息,也就没再提这话头。不过下了飞机那一刻,双脚重新踏上坚实厚重的土地,皇帝一颗心才放下来,无论这神机速度再快,还是脚踏实地来的好,坚决不再坐第二次,皇帝面上镇静入如常,心内暗下决心。

  而对于其他皇子们或火热、或打量、或稀奇的目光,皇孙们崇拜热切的眼神,江映蓉表示已经习以为常,既然当初选择了这样一条路,那跪着也得走完了,不就是一点儿注目的目光吗?小意思,小意思……呵呵,才怪!京城内出名就够了,所以国师什么就算了,她可忍受不了千万人狂热崇拜的注视!

  作者有话要说:  春节过年就是送走一波亲戚,迎来新一波亲戚,忙的一刻都不得闲,还不如上班时候

  第15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时间如流水,一眨眼间已然过去一载有余。今年晚春的雨水格外的多, 都说春雨贵如油, 哪怕三五不时的天气阴沉,雾气蒙蒙,雨水纷纷, 乃至出行不便, 可百姓们心里却高兴的狠, 丝毫不觉得这般湿冷的天气难受。

  用过午膳的江映蓉正坐在窗前的摇椅上闭目养神, 身边的矮几上放着一壶清茶,徐徐如烟的热气在空中蒸腾,伴随着窗外雨水滴滴答答的节奏,正适合小憩一会儿,不知不觉间江映蓉便与周公在梦中相会。

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3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