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

  林府,这些年最闹腾的也就小四, 林如海极其庆幸他剩下的六个儿子和一个闺女要么乖巧听话, 要么稳重自持,要么……反正就是不用操心。要是小四这样的再来两个,那他林如海不知道要少活多少年。

  确实, 老大老二老三不用多说, 小五学画, 最是能耐得住的性子, 整日里一副不动如松的姿态,做事慢条斯理,火上房了都不着急的那种,和同胎出生的小四一动一静可谓形成鲜明对比。

  小六喜欢机关等物,凡是跟研究制造有关的,不拘于什么都能让他入迷。这些年又得了江映蓉赞助的几本机关制物之书,恨不得变身科学狂人,整天躲在院子里捣鼓来捣鼓去。他那院子现在基本都没人愿意过去, 谁知道在哪里放了什么机关陷阱, 一不小心就中招,又没有受虐倾向, 谁乐意去自讨没趣儿。

  小七,江映蓉则把她的嫁妆铺子大部分都交给小七打理,儿子有兴趣有天赋,江映蓉乐得轻松,每年坐着收收钱。林府本身的产业倒是没让他插手, 毕竟过不了几年就要分家,免得将来牵扯不清。儿子们江映蓉不担心,就担心将来媳妇儿们心里不乐意。

  因着小六在机缘巧合之下又捣鼓出了香皂、火柴等物,当然制法都在江映蓉给的书中。小七从中看到了商机,缠着小六多多研究这类东西,得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后让人批量生产,着实赚了不少钱。

  当然小七没忘记从中拿出两成给小六,铺子什么还都是江映蓉给他的,两成已经是小七能做主的最大程度,大部分还是要孝敬江映蓉这个当娘的。

  现下他并不准备扩大规模,一则东西在精不在多,二则他只是想赚钱,没想着把自己搞的每天五更起三更睡,他没有当劳模的打算。所以即便赚了不少钱,暂时也没有另立门户。

  小七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躺着收钱,钱生钱,开铺子什么还是有些劳心劳力啊。不过既然小七有这样的想法,相信未来就有实现的一天。

  不过小七得知小六的书是自家娘亲的陪嫁,觉得娘亲有个百宝箱也说不定,谁让她每每去库房翻腾一番,总能有意外的收获。

  又缠着江映蓉去翻翻还有没有什么宝贝书,被歪缠的烦了,江映蓉不得不装模作样去库房扒拉一下。什么现代记账的方法啊,简单的经济学概念啊。护肤品的研制方法啦,这些好多是她在其他世界得的古法方子,制作出来的护肤品绝对纯天然无添加,比现代的不知好了多少倍。

  反正比较容易研制出来的东西都整理出来拿给小七。需要小六研究的小七就再去歪缠小六,非让小六捣鼓出来不可。对经商有用的小七则是如获至宝,自己拿回去研究。

  而江映蓉给的书基本只是写了材料和必要步骤,有些甚至只是只言片语的想法,并没有很详尽工艺流程,是以还需花费小六不少时间才能完善出真正的制法。剩下的也就是现代一些比较实用的理念和方法,可以适用于古代这个大环境,并未提供太多超前的东西。

  发展还是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妄图一口吃个大胖子,一次性灌输太多远超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反而是弊大于利,说不定还会阻碍它的发展。

  火炮已经是江映蓉准备拿出来的最大限度的东西,还是考虑到出海太过危险特意配备的武器。也幸亏当今不是激进派人物,否则江映蓉就得考虑考虑这类杀伤力大的东西能不能拿出来。

  她希望大齐待航海装备日渐完善后,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做个冒险家,去外边的世界多看看。不说这个时候的外国是个金银遍地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汲取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国外好的东西带回大齐,从而逐步完善发展自己。

  江映蓉拿出来的书皇帝自然都是知道的,他早就为整个事件推测出一个合理的说辞,觉得就是背后大佬借江映蓉之手把那些好东西拿出来,给到林家七子。他还特意派暗卫偷偷潜进江映蓉的私库查看,里边确实有几大箱子旧书,可扒了一个遍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

  皇帝更加坚定自己的推测,至此多了一个希望江映蓉时不时去库房扒一扒的人,毕竟她一去必出惊喜呐。至于之前翻出的东西,皇帝都命人悄悄抄录一份,像明显能简化数十倍工作量的记账方法就被第一时间用在户部。

  至于像肥皂火柴这种小物事,皇帝还不放在眼里,不会跟小七去抢生意。他更关注的是一些改良的农具,提高产量的种植方法,还有据说可以修筑坚固堤坝的水泥之类关系实际民生的东西。当然,这些都是江映蓉在知道了皇帝命人探查她的私库后悄悄放进去的。

  江映蓉才不相信皇帝让人查了一次就会罢手,料定他肯定不甘心会派人再来第二次。于是她就把这些东西分散放在每个大箱子里。果然不出所料,没几天738就向江映蓉报告:有暗卫偷偷揣了几本书进皇宫了。

  没有得到有用的皇帝自然不满意,担心暗卫可能有所疏漏,或者好东西只是只言片语的隐在书中,于是想了个笨办法,让暗卫一天往外运一点,然后命人尽快抄录出来,第二天再去换新的过来。准备抄录完后慢慢研究,看能不能发现有用的东西。毕竟那几大箱书太多,不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一次性全部拿出去。

  而小六和小七的才能,皇帝则准备时机一到就给两人安排事情,而这一天也并不远了。

  至于红楼各人,元春已于一年前嫁给一个年过三十的鳏夫做填房,为此贾珠心中颇为不痛快,觉得是自己没本事妹妹才不得不委曲求全嫁个老鳏夫。至于元春本人,已然顾不得委屈不委屈。以前她还不甘心,可随着年龄见长,府里的下人都开始对她指指点点时,那点不甘心也只能压在内心深处。

  挑来挑去,其实也没得好选的,见识过高门大户繁华的元春自然不甘心嫁给平头百姓。这位虽是鳏夫,除了年纪大些,死过老婆,但正三品的将军,家中资产颇丰,上面又无长辈。先夫人也只留下两个小姐,已然十多岁,不过两三年就到了说亲的年龄,到时候两副嫁妆打发了就是。

  只要生下嫡子,可就是将军府正经的继承人,元春也自信有手段笼络住这直肠子将军的心。

  许是从小觉得处处要看人脸色过活,元春格外看重钱财,比起书中反而多了一股小家子气。没办法,实实在在握在手中的钱财才能给予她足够安全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有了喜欢的东西还得精打细算一番,甚至不得不忍痛割爱。

  为这拒绝了贾珠同届得中进士的一位寒门子弟的婚事。当然这是贾珠选了又选挑了又挑的人,觉得这位同门人品能力都不错,才有心为元春说亲,可惜元春嫌这人家底儿太薄。她真的不愿意去过斤斤计较、捉禁见肘的日子。

  贾珠再不满意元春的选择,终究拗不过亲妹妹,最后只能忍痛送嫁。不过元春手段确实不错,刚进府就哄了两个小姐跟她一条心,把几个通房妾身打压的跟鹌鹑一般。再加上她人长得貌美端正,比起那将军小了足足十岁,自然得了宠爱。

  尤其不过半年时间元春的肚子就有了动静,让一直为子嗣发愁的将军恨不得把她捧到天上去。原来的妾侍通房一概不理,生怕元春心里不自在动了胎气。元春借此把通房配人,妾侍只留了一个,这位老实的屁都打不出来一个,根本掀不起浪花,其余不太安分的全都找由头发卖出去。

  这将军到现在为止都以为那些妾侍通房是罪有应得,元春是美好大度的正妻,不得不说这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技能元春运用的是越发纯熟,只希望她能一辈子戴好假面,别被发现端倪。

  贾母看到元春嫁了个地位不错的人家,对这个孙女倒是更加热络,出嫁时的嫁妆都暗中多添了一万两体己银子。贾母算盘打得好,元春在家时就一直带着宝玉,看来是极喜欢这个弟弟的。想着嫁妆丰厚点,以后这个将军姐夫说不得还能提携一下宝玉。

  当然,宝玉这么优秀,不用外人过多帮衬,可有份助力在也是以备不时之需,将来自己总有作古的一天,还是要为宝玉提前打算。单看贾母为了宝玉的这份心该是个慈爱非常、关爱晚辈的老太太,可惜她是个爱其欲之生,恶其欲之死的性子,偏心的本性是改不了的。

  可惜贾母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元春只会想着怎么把宝玉养废了,绝不会存着提携的心思。光看出嫁后还隔三差五给宝玉送东西就能看出来,送的都是些花哨又玩物丧志的物件,哄得宝玉更是念着元春这个姐姐。

  当然也只有贾母觉得这是姐姐真心喜爱弟弟的表现。伺候的下人们即便有看出来的,可谁愿意去提醒贾母这个老太太呢,贾母信不信他们的猜测还有待商榷。万一再惹怒了贾母可没有好果子吃,就这样说些场面话好听话,哄得老太太高兴了也能多得些赏赐,干嘛干些出力不讨好的事儿。

  贾珠现在是在一个颇有名气的书院做老师。本来元春出嫁后,他想在书院附近买座小宅子把贾政接过去,那周二夫人还有宝玉自然也要一同带过去。这样大房跟二房算是分了家,不会像现在这么尴尬。

  贾母哪会忍得了宝玉离开自己,那是千万个不同意。那周二夫人倒是想带着宝玉出去单过,可贾母死活不同意,她又怎么忍心离了儿子独自出府。贾政虽说精神还是不太正常,这些年倒是很听周二夫人的话,稍微暗示一下贾政就吵着不要离开贾府。

  贾珠不得已只能自己先行出府居住,他在职的书院在京郊,距离贾府颇有些路程,再住在府里平日里授课也不方便。不过,虽然出来了,每月他会拿出大半束脩送到张氏那里,毕竟父亲弟弟还在府里,他现在有能力供养,生活用度的花费还是要出的。

  不过,贾珠没了李纨那段姻缘,二房没落那李祭酒再喜欢贾珠也不愿意把女儿嫁到二房这样家风不正的人家,李纨也免了早年丧夫守寡的命运。贾珠后来倒是被同书院的一位老先生相中,做了他的乘龙快婿,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日子过得平淡幸福,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剩下的三春,迎春还是由妾侍而出,不过那妾侍因难产而亡,张氏一直想要个女儿,这会儿现成的放在眼前,干脆直接记为嫡女放在身边教养,是贾府名副其实的大小姐。但是张氏并未按元春序齿起名,用的是贾雨珊这个名字,“珊”反而序着儿子们的名,可见是真心喜爱。

  探春则是由周二夫人所出,惜春依旧被贾珍这个哥哥送给贾母教养。因着宝玉甚是喜欢跟妹妹们玩,贾母干脆把探春也放在身边一起教养,娘家的史湘云也时不时接过来,让他们兄妹一处玩耍,同吃同住。

  迎春,不,现在应该称作雨珊,有了张氏这个才情能力都不错的娘亲教养,自然不会落得书中那般任由奶娘拿捏揉搓也如木头人一样,不敢多吭一声的境地。

  下人们最会体察主子们的喜好,对待雨珊这个受宠的正经大小姐自然是恭敬有加,不敢懈怠。反而对贾宝玉这个凤凰蛋只是个面子功夫,基本只在贾母面前装装样子。

  雨珊现下不过五六岁,已能看出她温柔软儒的性子,这同样的性子境遇一不同,命运也是大大的不相同。所以有时候哪怕先天条件起了不小的作用,可更重要的反而是后天因素的影响。

  就像有的人一出生就落在终点线上,享受着多数人没有的特权和资源。而有的人努力奔跑才能终于站在起跑线上。不过不要因为这样就放弃奔跑,你要是不跑,起跑线可都没有你的位置。

  又是二年。

  “哎呀,你别挤呀。”

  “不想挤就别过来啊,站在这的不都是想要一睹林将军的风姿,想看就别嫌挤,或者花钱去茶楼酒楼也行,不仅视野好,还有好茶好酒喝。”旁边的人翻着白眼很是不客气,少一个人说不定还能有机会多看林将军一眼。

  这话一出,之前说话的人嘴巴上下颌动两下,到底没再说什么。不知前头哪位喊了一句:“林将军来了。”两人再也顾不得之前的官司,伸着脑袋往前看过去,整条街也瞬间热闹起来。

  今日,是林涵钰带着北牧新王回京的日子。要说这两年京城讨论最热烈的是什么,绝对是自北边传来的一场又一场胜仗,而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林涵钰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小将军。这位绝对是将星出世,自与北牧开战以来,从未有过败绩。

  据说用兵招数之诡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兵法谋略更是无人能及,且每每总是能创下以少胜多的壮举,关键是大齐将士伤亡极少。要知道以往和北牧的战争中也有不少胜仗,可每每都是惨胜,不知道有多少将士马革裹尸,多少家庭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夫君、失去了父亲。

  可自林将军出世,据说向来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北牧听到林涵钰林将军的名号就能吓得屁滚尿流,直接缴械投降。有不知情的盛传林将军身长八尺,必定长得凶神恶煞,脑大如斗,眼如铜铃,身壮如牛,如此威武雄壮的样貌方能吓退北牧。

  切~~~这些没见识的,咱林将军可是蜂眼琼鼻、俊美无铸,世间少有的俊俏儿郎。据说北牧王室的公主都被他迷的不要不要的,带着家臣主动过去投降呢!

  不,不是投降,是要自荐枕席,简直是胆大包天、痴心妄想。怪不得都说北牧的姑娘奔放,看来真是不虚此言,堂堂公主殿下竟然都能做出这般有伤风化的事儿,那平民女子岂不是更......。

  咱林将军这颗大白菜怎么能让你北牧公主这只猪给拱了呢!配我大齐名门贵女才是正理。

  升级为大白菜的林涵钰四下一望:猪在哪呢?哪只猪要来拱我?

  扯远了,反正一句话:林将军震慑北牧完全靠的是实力和气势,根本不是长得可怕!非要用长相说事,那也是迷的对方找不到北!

  前后不过三年时间,已然打得北牧毫无招架之力,凡是成年的王孙尽数折损,北牧王室几乎成了个空壳子。只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王子,在北牧提交议和书后被林涵钰推举为新王,当然是在皇帝的授权之下。

  不过北牧想要谈议和,也得看看大齐答不答应。都打的你哭爹喊娘,完全是压倒式的胜利了,还议和?那边关将士多年的流血岂不是都要付诸东流,大齐皇帝的龙威又何在?

  要么投降,要么继续打,自己选一项吧。于是在林涵钰的步步紧逼层层压迫下,北牧不得不接受作为大齐藩地的事实,以后要年年朝奉,岁岁进贡。

  不接受不行啊,林涵钰带着大堆人马直捣北牧王庭,把一干大臣家眷全部抓起来,不服的直接拖出去砍了。老弱妇孺自然只是关押,不会滥杀,毕竟想要的是长久真正的臣服。若是肆意滥杀,只会激起北牧人的血性,再打起来平白增添许多伤亡。

  一番杀鸡儆猴的示威后,哪怕心中再不愿意,面上也得战战兢兢的接受。毕竟王室还剩下最后一个血脉,大齐已经拿出诚意册封为新藩王,这些老臣也无可辩驳。

  而底下的百姓更关心的是饭能不能吃饱,衣服能不能穿暖,生活能不能安稳。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不会家破人亡,至于你上边的是哪一位当家,真没有太多想法。更何况北牧此地也习惯了几年换一个新王,谁让他们的传统就是以实力说话,哪个部落实力最雄厚就尊哪位为王。

  又因着林涵钰在最初一年已经暗中将北牧实力强悍的部落搞得四分五裂,不仅为后边真正开战打下基础,现下更是没有人有实力出头。

  而这次回京主要是为了带新藩王进京面圣,好让皇帝施恩,自古恩威并施方是长久的御下之道。还有从北牧王公贵族里边挑选嫡系子孙作为质子,尽量选择三岁以下的,实在没有三岁以下的也尽可能选择年纪小的。

  此举一方面是让北牧有所忌惮,不敢随意生出反心;另一方面则是准备从小给这批人灌输大齐的思想教育。若是时机合适完全可以把一些已经成功被洗脑又颇有才干的人放回北牧,让他们言传身教影响北牧民众。

  所以才会尽量选择年纪小的送进京城,这样才好教啊!大齐只会好好教育他们,教育他们忠于大齐,培养对大齐的归属感。才不会单纯只作为压制北牧的质子之用,甚至刻意苛待囚禁他们,这可是下下成的计策。

  而待此事一了,林涵钰还要继续回北牧处理后续事物,接收领地、派驻官员、安抚百姓等才是真正伤脑筋的。

  当然林涵钰无需亲自去做这些事情,只需总揽即可,自有下边的官员去跑腿实行。他更重要的还是威慑北牧,以防其反水。等过些年北牧彻底成为大齐的附属,方可放松一些。

  这一仗打的可谓是大快人心,自大齐建立至今,就一直受北牧强敌的困扰,每年不知有多少大齐百姓和将士在北牧的铁蹄下流血牺牲,说起北牧百姓个个都是咬牙切齿。

  能取得这样历史性的胜利,上到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哪个不欢欣鼓舞。今日班师回朝,可不就得夹道欢迎。皇帝甚至亲自出城五十里相迎,能这么快打败北牧,完全超出了皇帝的预估,尤其在秘密武器基本没有用到的情况下,林涵钰可谓是居功甚伟。

  皇帝坐在御撵上,看着林涵钰为首的大齐好儿郎们个个英姿飒爽,气势如宏,多年如鲠在喉的憋屈感终于一扫而空,北牧这个心头大患终于解决了。

  林涵钰下马行至御撵前,呈上北牧降书:“启奏陛下,此番收复城池二十三座,斩杀北牧一等以上将军十五人,一等以下八万人,俘获北牧俘虏十二万人,折损北牧王族自大王子至七王子七人,八王子微臣已经带回,听候陛下发落。”阵亡的加上俘获的几乎占了北牧九成的青壮年,也无怪乎北牧已无反抗之力。

第59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