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613

  文哥儿道:“我可是至少要活到八十八的,世上哪有八十八岁的神童?!”

  唐寅道:“一朝为神童,一辈子都是神童,你就认命吧。”

  有友人在侧天南海北地闲扯,莫说七里水路,便是百里千里也不算什么,一行人很快抵达虎丘。

  下了船,剩下的就全靠腿了。文哥儿年纪虽小,走起路来却一点都不输人,一口气就跑到了剑池旁的千人石上。

  千人石,顾名思义,就是一块可以坐上千人的大石头,据传晋代那会儿就有高僧曾在此处讲法。

  可见这么一个大石坪不仅可以容纳许多观众,传音效果还很不错!

  要不然高僧讲经难道扯着嗓子讲吗?不可能的,那多影响高僧形象!

  所以,这是个天然的演唱会场地啊!

  文哥儿拉着张灵说道:“这个地方好,你说要教我唱《莲花落》的,就在这里教我。”

  他还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竹笛,表示自己可以贡献乐器给他先把曲子演示一遍。

  张灵道:“哪里是用竹笛的,得用竹板。”

  文哥儿道:“将就将就!”

  张灵拿他没办法,也就接过笛子给他吹了个节拍,吹完了,又给他编唱词。

  这是用来街头卖唱的歌儿,特点就是很好唱,且唱词随便编,只要你给钱,我可以现编一段词儿夸你人美心善,只要最后用回“莲花落,落莲花”之类的结尾就好。

  文哥儿一听就懂了,街头说唱艺术!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相当地旁若无人。随行的文徵明几人已经离得远远的,唐寅是因为守孝期间不能碰这些吹拉弹唱的玩意,文徵明他们则是丢不起这个脸。

  正是春日好光景,来虎丘游玩的人不算少,众人行至千人石听见《莲花落》,还以为是哪个乞儿在卖唱,定睛一看,却是个衣衫落拓的年轻人在教一个俊秀小娃娃学唱。

  不少人驻足听完一曲,忍不住笑着问文哥儿:“你可知道这曲儿是乞儿唱的?”

  文哥儿浑不在意地辩驳道:“乞儿唱得,我唱不得?乞儿吃饭用碗,我吃饭不能用碗?”

  众人笑道:“好伶牙俐齿一小人!”

  这小人在吴语之中延续古意,乃是小孩子的意思。

  文哥儿也跟着王老爷子他们学过余姚话,混在吴语堆里听和说都是没问题的,见有这么多人围过来,他还兴致勃勃地给众人献唱一曲,问他们自己唱得对不对。

  当地人对吴语辨识度是非常高的,连苏州不同县的口音都能听出来,更别说文哥儿这个从出生起就没回过南边的小子了。

  他们闻言纷纷笑道:“你不是在江南长大的吧,说话唱曲都带着京师的口音。”有懂唱《莲花落》的,还当场给文哥儿揪了几个错处。

  文哥儿虚心受教,跟着热心群众学了好一会的苏州话。等人群散去后,他才瞧见唐寅他们似乎在跟什么人聊上了。

  文哥儿立刻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一问,才知道这位是个画师,叫周臣,也是苏州人,师从同乡陈季昭(主要是两家住得近,他又提着学费上门,人不好意思不收,就教他了)。

  周臣初时跟着陈季昭学山水画,如今陈季昭年事已高,他便自己日夜揣摩。

  近来他对画市井人物很有兴趣,便游走于苏州街巷之间物色感兴趣的绘画对象。

  说起来他最近喜欢画乞儿,还是远远听到有人唱《莲花落》才循声而来,没想到居然会见到唐寅等人。

  都是经常参加苏州前辈组织的各种聚会的人,彼此间哪有不认识的道理?

  周臣知晓唐寅家有丧,先是宽慰了几句,接着便问起文哥儿的来历。

  既然文哥儿跟张灵杵在一起,两边自然是认识的。

  祝允明便把小神童的光辉往事给周臣讲了一通。

  周臣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出身十分寻常,读书远不如唐寅几人多,平日里把心思都放在钻研画技上。

  听到文哥儿这出身、这学问、这名气,他心里颇有些羡慕。

  好在他是个挺知足的人,旁人累死累活不一定能养家糊口,他能凭画技养活全家已经很不错了,何况他本身也极喜欢作画。

  文哥儿对于出现在唐寅他们身边的新面孔也很感兴趣,两边一聊才知道这是个“行家”。

  按照文艺界的分法,职业选手可以称为“行家”,不靠这个为生、跨行过来玩耍的就叫“利家”。

  像苏轼他们这种纯画着玩的文人跨行作画,一般就被称为“利家”。

  只不过“利家”这称呼一开始是用来嘲讽苏轼他们“全是文人意趣,毫无绘画技巧”而已,到后来元朝文人大多没啥出头机会,只能寄情山水、作画写曲,文人画大量涌入画坛,才演变出“行家匠气不雅,利家士气能高”的说法。

  你技巧高,你匠气!

  我们文人画才是最牛逼的!

  像文徵明这样本业是科举出仕,副业才学学书画的,就属于传说中的“利家”了。

  大概是由于他和沈周师徒俩都很有天赋,且都非常长寿(活到区区八十好几),平日里有的是时间琢磨绘画技巧,所以哪怕他们不是靠卖画为生的职业画手,画技也达到了行家水平!

  看看人家,画着玩都能远超无数职业选手,在绘画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所以,不管想干哪一行,都必须要活久点!

  文哥儿对周臣这位职业画手还是很感兴趣的,见周臣是背着个书篓上山的,凑到边上探头探脑:“你随身带着笔墨纸砚吗?是不是还有你画好的画?”

  周臣道:“有时候有想法了,怕回去后会忘记,一般会就近找个地方画个草样。”

  他打开书篓把自己今天的草稿拿给文哥儿看,里头是好几张乞儿图,有老有少,神态各异,只是一个两个都衣衫褴褛、神色木然,隔着纸张都能看出他们过着什么日子。偶有还能卖艺讨钱的,眉目间也难掩凄苦。

  哪怕只是草稿,文哥儿也备受震动。

  因为周臣把他们每个人都画得瘦骨嶙峋、情态可怜。

  文哥儿肃然起敬:“旁人都爱画仕女图,像您这样的倒是少见。”

  周臣道:“我也是偶然生出这么个念头来,才特意出来走走看看。”他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普通画师,把这些人画下来也不过是锻炼一下画技而已。

  文哥儿道:“若是您手头有画好的,可否卖我几幅,我带回去给太子殿下瞧瞧!”

  周臣一听是给太子殿下带的,忙说道:“不过是闲暇习作罢了,哪里要你掏钱买?你住哪儿?我回头让人给你送去。”

  文哥儿不是拘泥之人,见周臣生活不像太困窘的,便也没有非要给钱。他爽快说道:“我老师是匏庵先生,刚归家守制。我是随老师回来的,目前暂住在长州东庄。”

  周臣一听是吴宽的学生,更庆幸自己没收钱,吴宽可是和他老师陈季昭颇有交情的前辈,他真收了这钱哪还好意思到东庄去?

  周臣立刻道:“匏庵先生与我老师也算旧交,我到时亲自给你送去,顺便拜访一下匏庵先生。”

  两边就这么说好了,又约好一起登虎丘看塔吃斋饭去。

  待到吃好玩好下山时,一行人便分开了,唐寅、张灵、周臣他们走阊门方向,文哥儿和文徵明他们则走长州方向。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虎丘一日游结束,新朋友√

  老丘:那小子在干嘛

  小猪:小先生在干嘛

  *

  更新!

  *

  注:

  ①周臣的师承:参考文献《溪山淹润 草木华滋——论明周臣的山水画艺术》

  【关于周臣的师承,《无声诗史》有载:『陈季昭善设色山水人物,其图像绵密萧散,皆有意态。与周东邨同郡,东邨画法盖师季昭云。』(1)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写道:『周东邨臣与季昭同居郡城为邻,因通贽请业,传其法以名世。东邨又以其传仇十洲英。』(2)两则材料表明,周臣与陈暹比邻相居,近水楼台拜其为师,开启绘画生涯。】

  -

  所以他还是仇英老师来着!

  并且是唐寅的专业代笔(bushi

  -

  《四友斋丛说》:【周东村,名臣,字舜卿,苏州人。其画法宋人,学马夏者。若与戴静庵并驱,则互有所长,未知其果孰先也,亦是院体中一高手。闻唐六如有人求画,若自己懒于着笔,则倩东村代为之,容或有此也。】

  《珊瑚网》【周舜卿……或问周画何以俗?曰,“只少得唐生数卷书耳。”】

  -

  ②周臣的《流民图》:按照他的自序,其实画在正德年间(小猪在位期间),这里挪过来用用。

  -

  ③行家利家:参考论文《从吴门画派看“利家”与“利家”的概念》

  “全是文人意趣,毫无绘画技巧”玩的是“全是感情,毫无技巧”梗,纯属乱来,切勿模仿,没有看不起文人画的意思,拉踩,人类的共同爱好!(x)

第293章61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戏明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戏明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