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什么广告?”张陵问道。

  “就是这个。”张杨氏递过来一张纸,“这是小婉临走前设计的,由印刷厂印刷的。”

  张陵接过来看了一眼,上面介绍了煤的用途、用法以及和使用干柴的比较,最后还用炉子的制作办法。

  “这个很好啊!”

  张陵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觉得这张纸挺有意思的,问张孝道:“这个是要贴出去吗?”

  “不是。”

  张孝道:“这第一批是给官府和县里的大户送的,而且每户都附着一车煤和一个炉子。第二批是雇佣一些小孩子,上街发广告。”

  张陵想了一下,道:“我明白了,第一批是给那些人试用,这些人觉得好用的话,自然会到我们这里买,那第二批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张杨氏问道,张孝也好奇地看向他。

  “我们可以制一个大型的炉子,然后再支上一口大锅,在当街演示,而且我们也可以用它蒸馒头,蒸米饭……只要它能做的,我们都可以演示。”

  “大少爷,做的那些东西怎么办?”张孝问道。

  “我们自己也可以吃啊,吃不了就卖……对了,我们还可以蒸婉姐教的那种肉馒头(包子),一定有很多人来买。”张陵说道。

  张杨氏点点头:“张孝,你就制作一个大的炉灶出来,城里的事情就让张忠来办。”她又转向张陵,声音严厉地道:“陵儿,你肯动脑筋,那很好,但你的才智不要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要好好读书,才不负为娘和小婉的一番心意。”

  “是,娘。”张陵老老实实的答应,他知道全家都希望自己步入仕途,小婉和娘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也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夫人,大少爷,还有一件事情。”张孝见二人的谈话结束,继续禀报道:“依着小姐的指示,小的在城北已经找了一座空地,准备起一间宅子做煤场。”

  煤不能现卖现从药王坪拉,而且张家现在用的也是煤,知道那东西脏,而且糖坊的仓库里也搁不下多少。

  “准备建什么样的宅子?”张杨氏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造一道院墙,防止偷盗,然后再盖几间房子,给看院人住,白天也可以卖煤。”张孝答道。

  “那行,这件事你看着办吧,用钱从帐上支取便是。”张杨氏一听,这样的话,其实就是花个地价,算不得什么。

  山阳县县衙。

  王守拙刚从前面大堂出来,便看到一个丫环匆匆而来,看到他后停下行了一礼,禀报道:“老爷,夫人请您回去一趟。”

  “嗯,有什么事情吗?”王守拙问道。

  “好像是张氏糖坊来送什么东西。”丫环答道。

  送东西?

  王守拙疑惑地想了想,快步往家里走去。

  一进前屋大厅,就看见一个面熟的男人正站在厅里跟王夫人答话。

  “小人张孝,给县丞大人请安!”那个男人见他进来,连忙行礼问好。

  “我想起来了,你是张府的二管家是吧?”王守拙终于想起这个人是谁了。

  “正是小人。”张孝答道。

  “你过来有什么事情?”王守拙倒也不敢怠慢。

  “夫人让我送一件事物给大人。”张教将那张广告递给王守拙。

  “煤?”

  王守拙微微皱眉,“这桩事物确实不错,不过,本官若是收下,岂不是收受了贿赂?此事休要再提。”

  “大人误会了。”张孝不紧不慢地行了一礼道:

  “这种事物不仅可用于民间,而且还可用于军中,尤其是北方苦寒之地,若有此物取暖,胜于柴草。况且这种燃料在大唐境内的地下,分布非常广泛,价格十分便宜。而且大规模使用时,不需要使用上等煤,只用下等煤粉,制成蜂窝状,即可使用。大人可允许我示范给你看吗?”

  王守拙点点头:“本官这倒要看看,是否果真有用!”

  张孝来到厅口招呼一声,便有两个家人将炉子抬进厅里,然后在炉膛内放入少许的木柴,然后将一个上面带着通孔的圆柱放进去,最后从炉子下方点燃木柴,不一会儿,那个用煤做成的圆柱体便熊熊地燃烧起来。

  “这个叫做‘蜂窝煤’,比同体积的木柴扛烧,而且散发的热量大……”张孝在旁边指点着,王守拙和夫人都啧啧称奇。

  最后,王守拙满面喜色地道:“好,回去告诉张夫人,这份礼物我收下了,回去替我向她道谢!”

  “是,小人告退。”张孝目的已经达到,躬身答道。

  第一卷 乱世 第七十五节 长孙无垢

  第七十五节 长孙无垢

  “老爷,这张家的小娘子倒真是生财有道!”王夫人看着尚在熊熊燃烧的炉火,好奇不已,“这东西确实比劈才方便,而且还不怕潮湿。”

  王守拙摇摇头道:“只可惜她是个女儿身,否则将来朝堂之上必有她的一席之地。来人!”他扬声喊道。

  “老爷,您有何吩咐?”管家进来问道。

  “将这炉火撤了……不,搬到外面,烫壶茶来。”王守拙本来想熄掉它,这本来就天气渐热,一会儿工夫,他都有些出汗了,话倒嘴边,他又改了主意,想看看这火力如何。

  管家答应着命人将炉子搬出去,又烧上一壶茶水,不太长的时间,水便沸了,确实比用柴禾烧水快。

  王守拙微微点头,吩咐管家道:“王福,你且将这炉火熄了,将这火炉和煤装车,待我修书一封,一起送往长安秦王府。”

  “是,老爷。”管家答应一声,自去安排人手装车,王守拙便进入书房修书,并将张孝送来的那张广告也附在其中。

  王夫人也跟着进入书房,看着丈夫写完呈秦王的书信,问道:“老爷,这种事情也要禀报千岁?”

  “当然!这是张家送给我的礼物,却之不恭!”王守拙笑道。

  “礼物?”王夫人一时没有听明白。

  王守拙指着那张广告道:“这煤的作用不仅仅在民间,对于军队的用途更大,尤其是驻守北方苦寒之地的军士,每年因为寒冷减员或战斗力大幅下降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有这燃煤取暖,对于我大唐军兵来说,功莫大焉!”

  “原来如此!”王夫人这才明白,如果是这样,由丈夫呈递秦王府,自然是大功一件,再加上前一次《三字经》的事情,估计丈夫的升迁就不成问题了。

  “还不止此!”

  王守拙道:“煤之用途如此广泛,仅张氏一家,定然供不应求,她的意思是让朝廷出面,派遣有司去各地查勘,寻找新的煤矿,以供给天下,这才是难得之事,也唯有千岁,才能做得此事。”

  “想不到那小娘子竟然思虑至此,果然难得!”王夫人至此才明白丈夫刚才为什么叹息小婉非男儿身了。

  “老爷,车已经装好了。”管家在外面禀报道。

  王守拙将写好的书信拿起,来到门外将信递给管家:“立即安排人将信和货物送到秦王府,不得有误!”

  “是!”管家接过书信,领命而去。

  长安,秦王府。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拉着长孙王妃的衣袖撒娇道:“母亲,我也要去,好长时间没看到柴哲威和柴令武了,我刚学的《三字经》,一定比他们强!”

  “好了,我就带你去,可听好了,不许调皮,否则回来罚你写一百张字。”长孙无垢爱怜地摸了一下小男孩的头说道。

  这个小男孩就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一个悲催的大唐太子,李世民的几个孩子争来争却,最终还是便宜了李治,连皇后都一并给解决了,但现在他还是一个小屁孩。

  王妃出府,虽然规模不似皇上的后妃那样排场,但侍卫内侍等,还是不可少的,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公主府进发,不多时,一行人已经来到平阳公主府外。

  守门的家人一见是秦王妃的仪仗,一边派人招呼,另一边飞也似的向里面传报……不多时,雯姑便带人匆匆地迎了出来。

  “奴婢文雯,见过王妃殿下!”

  “免礼!阿雯,平阳怎么样了?”长孙无垢急切地问道。

  “殿下的身体已经有所好转,现在已经开始恢复钦食了。”雯姑脸上浮起了笑容。

  “嗯,你带我去见平阳,派人带承乾去见两位小郎君。”长孙无垢吩咐道。

  “是。”雯姑答应一声,命一名丫环带了李承乾去见柴哲威和柴令武,她则亲自带着长孙无垢前去探望平阳公主。

  老远的,便看到平阳公主的屋门是打开的,只挂了一袭香珠串成的帘子,上官无垢是知道平阳公主得病后的怪脾气的,不仅不愿意见生人,就连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里面简直是呆不得人。

  看到长孙无垢疑问的目光,雯姑含笑解释:“这还多亏了夏小姐,也不知道她使得什么办法,让殿下同意两位小郎君每天陪她一段时间,殿下担心小郎君受不得药味,这才同意将门窗打开,一来二去的,竟是全天都可以打开了。”

  长孙无垢也是有孩子的母亲,心里暗自赞叹,这夏小婉果然有办法,天底下做母亲的,无论心中装着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可叹那些名医、御医,只会在药石上枉下工夫。

  站在院子里的丫环婆子们看到长孙无垢进来,早已经拜倒了一片,又有那伶俐的,已经禀报平阳公主,秦王妃来了。

  平阳公主跟两个兄长的感情都非常好,而和长孙无垢更如亲姐妹一样,这二人一个精于无事,一个精于文采,姑嫂相得,古今也是少有。

  “拜见王妃殿下!”

  屋里几个伺候平阳公主的丫环看到长孙无垢进来,立即下拜。

  “免礼!”

  长孙无垢微微颔首,快步来到平阳公主床前,“秀宁,感觉如何?”

  “嫂嫂,谢谢你来看我!”平阳公主的精气神较前大有好转,说话也有些底气,“我好多了。”

  站在后边的雯姑瞪了旁边的丫环一眼:“没眼力见的,还不快给王妃殿下看座!”

  丫环连忙搬了一个锦墩过来。

  长孙无垢坐下后,端详平阳公主的气色……确实比上次来的时候好多了,连眼神也有也些许的神采,浑不像之前那样暮气沉沉。

  姑嫂二人久未相见,自然要有许多事情要说,不过长孙无垢很会揣摩人心,知道平阳公主不宜多说话,大多数时候是她将外面的事情说与平阳公主听,而平阳公主也只是偶尔提些问题。

  “秀宁,这一次来探望你,其实还有父皇的意思,父皇一直挂念你的身体,只是国事繁忙,无暇分身,特地嘱托我经常过来探视。”

  “回去之后,替我谢父皇挂念。”平阳公主沉默了一会儿,才淡淡地回了一句。

  在中国儒家,讲究的是‘父慈子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子不言父过’,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孝道,其实这中间,除了第一句之外,其它两句都是牵强附会,但孔老夫子的帽子压人,害他老人家背了数千年的黑锅。

  所谓‘父慈子孝’,是指正是由于父母的慈爱,儿女更应该反馈孝心。而在天底下,确实是有‘不是’的父母,而且不准子女说父母的过错,这更是一种愚孝。人无完人,知错就改,连孔老夫子都是赞同的,也不知道哪个大儒胡编乱造,将一篇道德文章,解释得似是而非。

  说远了……平阳公主对于李渊是有意见的,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的婚姻。为了家族的兴盛,拢络人才,虽然嫁给柴绍非她所愿,但她还能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但为了采取制衡的政治手腕,让两个最有才能的兄长彼此互斗,才是她不能原谅李渊的根本原因。

  在李氏兄妹中,如果平阳公主是男身,其成就当不下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当初李渊初起兵是,家眷犹在长安,是平阳公主和柴绍千方百计,将家眷送了出来。其后为了支持父兄,平阳公主男扮女装,散家财,招募民兵,支持父兄。当时李渊的队伍力量不足,而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股竟有数万人,实力远远超出平阳公主的军力。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其兵源还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对于李渊采取的所谓制衡,平阳公主从一开始就不赞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她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妹感情极好,而且也是忧虑皇室的根本。如果这两个人当中,一个碌碌无为,另外一个才华出众,也就罢了。可两个人都是极富才能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悲剧下场——在有李渊制衡的情况下,他们彼此不能伤害;当李渊的制衡之策失控的时候,得意的那个绝对不会给自己留下隐患,这必然是产生悲剧性的后果,而这一切,她根本无力解决。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姑嫂二人都避免谈及李氏兄弟和李渊,反正长孙无垢有的是话题可说,长孙无垢还谈到了最近坊间流传的《西游记》和《红楼梦》。

  “秀宁,你府上那位新来的女官呢?父皇还有赏赐给她。”长孙无垢说道。

  “父皇倒是费心了。”平阳公主淡淡地谢了一句,对雯姑道:“阿雯,去看看小婉有没有授完课,如果授完课,就请她过来一趟。”

  第一卷 乱世 第七十六节 大家一起来

  第七十六节 大家一起来

  *有书友提醒我,王妃应该称‘娘娘’,而不是殿下,从这一节开始改。

  “不,还是我过去一趟吧。”长孙无垢笑道:“承乾刚才也过去找哲威他们了,只怕会给先生带来麻烦。”

  “承乾也来了?”平阳公主看向雯姑道:“阿雯,你带王妃娘娘去书房,告诉小婉,三个孩子都带过来,今天中午王妃殿下和我一同用膳。”

  “是,殿下。”

  雯姑答应一声,转向长孙无垢微微一礼,道:“王妃娘娘,请您跟我来。”

  两个人走出平阳公主的房间,长孙无垢忽然问道:“文雯总管,那位女官是不是叫夏小婉?”

  “是,娘娘。”雯姑有些奇怪,不知道这位深居王府的王妃娘娘如何知道小婉的名字。

  “原来是她!”

  长孙无垢喃喃自语,她还记得李世民说过《三字经》的事情,而且最近市面上流行的两部书《红楼梦》、《西游记》,作者似乎也是那个夏小婉。

  “娘娘,您说什么?”雯姑没听清长孙无垢说的什么,以为是有什么吩咐,忙问了一声。

  “我是说,承乾这调皮小子恐怕会闯祸。”长孙无垢笑道。

  “不会的,夏小姐很会教小孩子的,两位小郎君现在一天看不到她,就到处去找,连殿下都有些吃醋呢。”雯姑笑答道。

  “哦,竟有这种事!”长孙无垢奇道,她可知道那两个外甥有多调皮,比她儿子李承乾更甚。

  两个人来到书房所在的院子,李素妍和李素芬都是见过她的,立即过来拜见。

  “免礼!”

  长孙无垢抬手让她们起身,“我自己过去即可!”

  屋子里,三个小孩子背着手,大声诵读:“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好!下面我为你们解释这四句的意思,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问。”小婉的声音响起:“这四句,说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由读书人、农民、工人、商人构成的,缺一不可,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这个社会才得以维持,因此,他们都是平等的。”

  “先生,他们不是平等的,士才是最高等的,农民、工匠次之,商人是最低贱的!”听声音是李承乾。

  “错了!”

  小婉断然道:“士,是治理天下的主要力量,从官职来说,士确实最高等的。但是,你们要清楚,士农工商,各司其职,是缺一不可的。殿下,我且问你,没有农民种地打粮,士、工、商,能活下去吗?”

3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唐朝好媳妇免费无删+番外章节

正文卷

唐朝好媳妇免费无删+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