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宠妻来没有度291

  以前李大奎在的时候也常买给李小琴和李小东吃,不是李大奎忙打家具没有时间做饭而是看到别的小孩都喜欢麻辣北京方便面所以就买给俩孩子尝尝,李小琴还记得那个味道,醇香的汤水,极富弹性的面条,滑过唇齿之间一个爽字怎得了。

  想着想着,李小琴馋的都快流出口水了。

  “味道我感觉还不错,走,回家做给你吃。”陈志国打手一把掐住媳妇纤细的腰肢,抱起来把她放在自行车后坐垫,长腿使劲一蹬自行车脚蹬跑起来。

  新买的房屋干净整洁,厨屋也是一层不染,小两口接过手几乎没有打扫就能住得舒服安稳,陈志国把媳妇抱进二楼的房屋,他下楼钻入厨屋洗锅烧火煮方便面。

  第四百三十五章 体贴的好老公

  前房主厨屋里还有几样新鲜蔬菜食材,番茄,鸡蛋,香葱,陈志国把番茄切成碎粒,鸡蛋打散,大铁锅里冷水煮滚之后,把切好的番茄粒放入,一分钟后下方便面。

  “哇,好香!肯定很好吃!”李小琴嘴馋得忍不住下楼朝厨屋走,闻着有点香火锅香味的味,她兴奋地睁大眼睛。

  “洗手,马上就可以吃了。”陈志国笑着转回头,深邃的眸子里都是对媳妇的宠爱。

  李小琴听话的跑去院子里舀井水洗手,厨屋里的陈志国待方便面煮三分钟之后下鸡蛋液,掐准时间一分钟左右把调料包放进去,用筷子搅拌均匀,李小琴再走进厨屋时香喷喷热腾腾的两碗方便面就端上桌了,陈志国想到媳妇一人吃还得时不时夹给他,所以也给自己装了一碗。

  “好吃,真美味!”李小琴尝了一口就拍手大声说道。

  “好吃就多吃点。”陈志国脸上挂着宠溺的笑容,这话李小琴着耳熟,仔细回想一遍,似乎以前跟大哥相依为命的时候经常如此对大哥讲,大哥就是李小琴的一切,看到大哥爱吃的,就巴不得把碗里的都给他。

  果不其然陈志国用筷子挑碗里的方便面放入媳妇面前的碗里,看到媳妇吃得开心,陈志国就心满意足了,他吃多吃少都无所谓。

  “你也吃呀。”李小琴一看陈志国面前的碗里都没有没有几根面条了,秀眉就皱了起来,就算好吃也不能全部给她,有道夫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呢,所以她马上夹一筷子方便面放入陈志国的碗里。

  “我最近都八十五斤了,晚上吃东西容易长胖,而且晚上吃得太撑了对胃不好,你快帮我分担一些。”李小琴笑着把面条放入陈志国的碗里,怕他又夹回来,她才这样讲。

  “你八十五斤了吗?怎么看起来还是跟以前一样瘦得皮包骨呢。”陈志国听闻皱起眉,媳妇八十五斤外型都看不出来,重量都长到哪里去了?

  “我骨头重。”李小琴对他露出一个甜的齁人的笑容,然后偏过身躯扑进陈志国的怀里,双手一勾把他的脸拉到面前,噘嘴亲了一下,扬起笑脸道:“好啦,快吃,我现在都困了呢。”

  就困了?那怎么行,还没有洗澡呢,不过陈志国就不跟媳妇别扭了,亲了她额头一下然后赶紧把方便面吃了。

  吃饱肚子了不知不觉间带来了一丝丝倦意,厨屋里陈志国烧了火盆取暖,李小琴坐在火盆边背靠着背椅烤火,炭火的温度仿佛是一首催眠曲,慢慢地整个人都要陷进椅子里。

  陈志国在炤台边洗碗筷,收拾厨具,这些活儿他都舍不得让媳妇做,想着只要跟媳妇在一起就多分担一些。

  次日天空洒下第一缕阳光唤醒沉睡的人们,李小琴一觉无梦到天亮,醒来时偌大的床铺只有她一人,床头柜有张纸条,笔记是陈志国苍劲有力的字体,小琴,我上班去了,年底今天上完班明天就放假,具体值班情况等我回来跟你细说,早餐在锅里,记得吃。

  除了留下的字条,李小琴还发现身上香喷喷的,就明白是昨天晚上陈志国给她洗的澡,看到陈志国这么体贴,李小琴的心里暖暖的,同时也暗自愧疚,结婚到现在生活起居都被陈志国包了,她这个当媳妇的是不是太不该了?

  李小琴爬起来洗脸漱口之后来到厨屋,解开大铁锅盖子,香喷喷热腾腾的小米粥和煎荷包蛋各自装一只碗里,小米粥里添加了红枣,小米粥和鸡蛋是前房主没有吃完留下来的,也不知道陈志国从哪里弄来的红枣,红枣在七十年代的魏县想要买到实数困难,也就腊八节那天富裕的人家才能在供销社买到,能喝上红枣熬的粥。

  软绵绵的小米红枣粥清香浓郁,清淡适口,李小琴喝着粥吃着煎鸡蛋,想到了陈志国能让她心里暖暖的。

  早餐过后李小琴在院子里漫步观赏,院子中央种着一棵枝叶茂盛的树,李小琴不知道这是什么树,树枝很长但是树干不高,树枝上的嫩叶很青翠,是中午乘凉的好地方,此时站在树底下,清晨的阳光洒落下来,温暖静谧,李小琴寻思着买一张摇椅摆在树底下,她可以在这里坐上一整天。

  微风徐徐,二楼小花园一阵桂花香扑鼻而来,李小琴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二楼,花园里百花盛开,花香四溢,蝴蝶环绕花朵翩翩起舞,一阵稍大的风吹过来开得几天的花朵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好看极了,李小琴多想现在手里有一个相机把这些美景记录下来。

  李小琴四处看看,越看越喜欢,忍不住想前房主把房子卖给他们一定是无奈之举,这些花花草草一定是老两口辛苦照看才开得如此美丽,李小琴在花园里东看看西看看若不是有人敲门她都舍不得下楼。

  大早上的来敲门李小琴想着是前房主的亲戚朋友,估计还不知道这栋房子卖给他们的事,等她来到院门前拿走门栓的时候,看到来者是穿蓝白间隔的横条纹海魂衫下身草绿旧军装库和草鞋,一米七几的个子,黝黑的皮肤,一张国字形的脸,顿时又惊又喜起来。

  “陈进财同志,你怎么找上门来了。”当看清楚来人是建皮革厂的合伙人陈进财时,李小琴热情的把他迎进院子。

  “我听志国说你们买了房,第一次来,花了老半天才找着,哦哦,谢谢嫂子,谢谢。”陈进财见陈志国没有在,这栋房子只有李小琴一人,心里感觉别扭整个人都拘束,李小琴倒了凉白开递过来他双手接住也不敢喝。

  陈进财似乎是陈志国喊上门的,不然屋子里怎么准备了花生瓜子以备接待客人呢?李小琴稍微一琢磨,就想到应该是喊陈进财来谈建皮革厂的事,陈进财的拘谨她看在眼里,作为嫂子辈分,她行为举止都得提大度,抓花生瓜子装入托盘里端到桌子上,笑着招呼,“你吃过早饭了吗?找我来是谈皮革厂的事吗?我昨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志国哥上班所以找不到人问你家亲戚的具体住址。”

  陈进财看到李小琴热情大度,心里的拘谨慢慢放缓,他还没来得及细看这栋房子,就站起来左右看看,忍不住冲着李小琴的背影说了句,“我就是来谈建厂子的事的,嫂子,你们这房子可真宽敞,鸟语花香的,真是漂亮。”

  “是吧,八十块钱买的呢,我感觉赚了。”李小琴笑着道。

  “八十块?那蛮便宜啊。”三言两句中彼此的陌生消散,陈进财回到座位上手捧凉白开喝了一口,然后放在桌子上,看向李小琴把心底最关系的开皮革厂的事敞开了聊。

  陈进财早就有做生意的心思,现在有李小琴一起合伙最好不过,李小琴的经商,头脑,都比他厉害,陈进财已在心里敲定主意了,往后皮革厂的事都听从李小琴的安排,他负责跑腿就成。

  李小琴已是迫不及待谈建皮革厂的事,她心里早就渴望赶在改革开放之前把皮革厂做成一家成熟的厂,改革开放之后,客源不成问题,最主要的是能比别家皮革厂更容易打出自己的牌子。

  “厂子盖在芭蕉村村口这事我支持,能带动附近几个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将来再扩张也容易,嫂子,我这里有三千块钱,你们店铺才刚开没有多久,资金周转估计会有不顺,这样,前期建厂子的钱我出,后期你再出,最后算账我们再平摊。”

  听着陈进财的话李小琴觉得这个人够敞快,原本她心里寻思着找机会跟陈进财说前期建厂子的钱他垫给呢。

  第四百三十六章 带动全村经济

  “行,我这两天就有这念头,项目计划书志国哥前两天应该给你看过了,那我们现在就动身去把地基定下来,涉及到环保,发改,国土的资料也赶过年前办下来,这样方便年后动工,施工机器,工人,也得赶在过年前找人谈拢。”

  李小琴说的是条理分明,陈进财听得眼神是惊讶的,嫂子看着年纪小但是资历不可小觑,他没有料到李小琴想的比他还多,他这次来就想到选地基的事。

  陈进财家亲戚有一辆幸福250摩托车,老百姓用的是红色版本,部队里使用的是绿色版本,邮递员使用的是挎着邮政边包的幸福250,幸福250摩托车是我国五九年开始自行研制的,八十年代中期在哪个市区都能看到幸福250摩托车的身影,不过七十年代能卖得起的人家条件起码都的年入两三千,陈进财骑摩托车载着李小琴往芭蕉村跑,把摩托车停放在村头,李小琴虽然说是土生土长的芭蕉村人但是不清楚村子里的土地规划。

  四九年施行过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但很快通过公社化转变成了集体所有,现在还没有实施到承包到户,实际上承包到户在五六年浙江温州部分地区就已经实施,不过五七年受到批判,直至七八年为了抗御旱灾某些省份实行了包产到户,全国施行得等到八十年代初上头下发的文件,李小琴琢磨再三,喊陈进财直接找村委会问。

  之前秦祖财任村长时把村委会规章制度搞得乌漆墨黑,郝村长归任之后把这些烂摊子收拾下来花了不短时间,李小琴中毒去医院洗胃他都没有抽出空去探望,郝村长对李小琴表达了歉意,得知他们的目的时他稍做犹豫。

  “小琴,你知道吗?我听到消息说包产到户还得施行,咱们老百姓就是靠地吃饭的,你把地占用了,粮食就种不成了,就是给钱,一年半载的把钱花出去就没了,把地卖给你,我看有点悬。”

  郝村长担忧的说着,李小琴听了秀眉微微蹙起,“现在村子土地都在大队管着,卖的钱属于大队,如果将来包产到户实施到我们这里,到时候避开已经被我们使用的土地划分不就可以了?”

  “哎呀,你还是没懂我的意思,你们建皮革厂得需要五间学校这么大的土地,卖给你们,将来划分的时候村委会土地就少了,分到老百姓手里的土地也少啊。”郝村长关心的是这件事,村头的土地那可是黄金地段,玉米种下去不放肥料都能收获肥沃的玉米棒子,李小琴一口气买五间学校大的土地,他这个当村长的怕将来分土地时乡亲们吃不饱啊。

  皮革厂要建就建大的,哪怕眼下资金不够也得把地基全买下来方便将来扩建,李小琴在对皮革厂的规划书上画的草稿不仅有工厂,宿舍,食堂,还有医疗保健,娱乐和体育,五间学校这么大的基地都已经少了。

  李小琴稍作盘算,一锤定音道:“这样,郝大叔,我要七间学校大的地基,价格你来定。”

  “七,七间?小琴,你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村委会愿意把土地卖给你们,但是考虑到将来分土地的时候乡亲们分得少,而且好土地都被你们买了,乡亲们分到手的那几块土地种粮食也吃不饱啊。”郝村长震惊得好会儿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李小琴这个口气真的太过惊人了,这是要把他吓死啊。

  葛爱明倒凉白开给几个人喝,听到李小琴这句话,吓得受伤的水杯都抖了一抖,“小琴,你没有开玩笑吧?”

  李小琴微微一笑,“郝大叔,葛大叔,如果手里有钱可以买粮食吃,甚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情况下,你们还会种地吗?”

  “肯定的啊。”郝村长和葛爱明对视一眼,直觉得李小琴这个问题很可笑,老百姓不种地还能做什么?先不说土地承载了几代人的心血,扔掉心里舍不得,大部分乡亲们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文盲,没有什么技术和手艺,一百个都找不出像李小琴这样的好脑子,再不种地怎么生活呢?

  “但是往后种地成本不断攀升,种子,肥料,农药,几乎一年一个价格,出去成本,一亩地一年收入恐怕勉强够吃,仍是提高不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好,现在讲究生活质量只有吃肉,但是在十几年二十年,单纯的种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观念会变,你们觉得能吃上一顿肉就是好的生活质量,后代们想要的却更多,所以单靠种地是没办法满足的。”

  李小琴一口气说得郝村长,葛爱明面面相觑,十几年后社会能变成什么样啊?难不成好吃的变多了?猪肉已经成了现在家家户户每餐必备的萝卜咸菜?

  “皮革厂建成后需要大量工人,届时每户人家可选择一人来入职,我们的薪水不比县城肉联厂的差,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工资也在变,不可能说今年月工资开二十五元往后都一样,郝大叔,葛大叔,城里的工人家庭没有种地吧?人家的生活水平比我们农村人要高吧?将来皮革厂再扩大,可能全村人的年轻壮力都来入职,倒是每家每户月收入起码五十块,比种地强吧?除去买粮食的钱,还能剩下十几二十块,如此一来,村子里有存款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存款能帮大家推旧房盖新房,能娶媳妇,能让老弱病残看得起病,能让孩子上得起学。”

  李小琴语气不疾不徐,话里条理分明,表明自己的态度,关于聘请村里人做工人李小琴心里早就计划好了,村民收入高了,全村经济带动了。

  葛爱明吃惊地看着她,“那咱村里人不都变成工人啦?”

  郝村长点了点头,现在听他突然觉得李小琴这个方向可以实施,不种地收入高但是土地是老百姓的根,皮革厂开起来之后乐意当工人的就去,乐意种地的继续,不强制性,将来种地的看到当工人的赚着钱了眼红了也可以当工人,经济收入都提升了,吃不饱饭的家庭没了,他们这些当村领导的就放宽心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郝村长相信李小琴有经商的天赋,陈志国是政府大院的人,能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此皮革厂赚钱不难。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郝村长相信李小琴有经商的天赋,陈志国是政府大院的人,能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此皮革厂赚钱不难。

  得到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后,李小琴和陈进财当即随他们去看地基,确定规划,陈进财骑摩托车载着李小琴到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最后办理土地过户手续。

  忙完已是傍晚,李小琴手拿齐全文件从村委会走回家,刚出村委会操场就看到家里燃起炊烟,想到大哥得知他们在村子里斗转就说要下厨做饭等,大哥手艺称不上一流但是在李小琴眼里都是最美味的,她肚子咕噜噜叫,不由加快脚步朝家里走。

  不过有人等在村委会路口拦住了李小琴,朱寡妇看到李小琴走了过来,蹲地上的姿势连忙站起来笑嘻嘻的跑上去,“小琴,事情办完了吗?累了吗?要不要上我家歇息呀?”

  李小琴看到朱寡妇就反感,秦祖财下台之后朱寡妇的职位被撤销,听古老头说孔大娘上个礼拜出门捡柴火时摔倒路边,上了年纪的人身子骨脆弱一摔倒瘫痪骨折容易找上门,孔大娘躺床上奄奄一息,朱寡妇连抓草药的钱都没有,不过她们两婆媳的死跟李小琴没有关系。

  第四百三十七章 是不是白日梦做多了

  “小琴,小琴你别急着走啊,我找你有事呢。”朱寡妇看套近乎得不到李小琴的半个笑脸,李小琴绕过她回家,她跑起来又挡住李小琴的去路,“小琴,以前对你做了很多坏事,我错了,你别跟我计较好不好啊?我今天去村委会听村领导提一嘴你买土地建皮革厂是不是啊?建厂子是好事啊,小琴,你现在可是咱们村里了不起的人咧!”

  朱寡妇乐呵着对李小琴一阵拍马屁,其实朱寡妇也不是真心服李小琴,可是现在秦祖财下台了没有人会帮助她,她吃得肥胖体力活干不来,家里粮食见底儿了,朱寡妇明白再不想办法婆媳俩就得饿死了。

第四百章 宠妻来没有度29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重生七零:农村麻辣媳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重生七零:农村麻辣媳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