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穆情番外:只许人间日月长——

  苏简说,我这一生桎梏于仇恨,到今日,方觉无所挂怀。若真要提亏欠,我只亏欠了一个人,我此刻,最想念的人,也是她了。

  江南浓冬,腊梅初开。

  当穆情看到马车内沉睡的苏简,她的目色无悲无喜,仿佛早就料到了一般。

  唐绯说:“他经脉寸断,内息逆行,只强留了一口气回来见你。只是这气息太薄弱,全凭他的意志支撑,也不知能撑多久。若要醒来,怕是不可能了。”

  可穆情听了,却微微一笑,说:“我等他。”

  于是她便真地等了。

  寒来暑往,隔年春至。花枝满梢的时候,小觉雨出世了。

  觉雨二字,是苏简曾起的名字。

  他说,有一天我午憩醒来,窗外微雨,清欢在心,忽然醒觉人活一世,如这般简单舒心就好。

  可惜小觉雨的第一声啼哭没有能惊醒苏简,所有人都在叹,只有穆情一人眼里有浅浅的喜色。

  她说,有一日,她为苏简梳洗,看到他的唇角隐隐挂着笑意,大抵是知道小觉雨快出生了吧。

  她还说,自他睡去,他的所有喜怒哀乐,她都能感觉到。

  那时的江湖已是四海升平了。虽然门派间偶有纷争,大都也闹不长久。

  于梓沉成了人人敬重的武林盟主。

  而江展羿,则是江湖望其项背的大侠。

  他带着他的狐狸仙,与云过山庄的一干兄弟扎根在蜀地。只在每年春来时,到江南来看一看。

  这样的日子,便是苏简渴盼多年的安宁吧,穆情想。

  小觉雨说话很早,闲来无事时,她便教他背些诗词。

  有些诗词融情入景,让人不由地就想起当年。

  想起她和苏简的初遇。

  那年她十岁,他十四。

  他已是个翩翩少年,而她还是个小姑娘。

  也是江南春,苏州城外有杀伐之意。小穆情刚为一行人指过路,便瞧见一个少年跌跌撞撞地跑来。

  少年身上有伤,模样却长得极好,他问她:“小妹妹,你可曾见过一对身着烟色衣裙的母女?”

  她在心中奇怪,怎得今日所有人都在找一对身着烟色衣裙的母女?

  这么想着,仍是为他指了路。

  少年的神色急切,循着她指的方向跑去。跑了几步,忽又回头看了她一眼,然后露出一枚淡笑。

  或许苏简当年的这枚笑容,只想表达谢意。

  可穆情莫名就将这笑容铭于心中,多年也无法忘怀。

  但是,苏简终归是不该谢她的。

  若非是她提前为萧家人指了路,苏蝶衣与苏烟又怎会惨死于苏简眼前,而苏简的后半生,又怎会陷于仇恨中不可自拔?

  穆情事后知道,那少年叫苏简,是青衫宫的少宫主。

  青衫宫苏简,年少成名,一手风华剑,能掩日月光华。

  可是他的小姨和表妹去世了,他去桃花坞外跪了七天七夜,只求桓公子传他暮雪七式,只为报仇。

  她事后知道,是她对不起他。

  都说缘分缘分。有人有缘无分,有人有分无缘。

  可是穆情想,她跟苏简,当算得上缘分皆有吧。

  再一次相遇,是三年后的事了。

  她十三,他十七。

  当时苏简也是受了伤,也不知在追杀何人,整个人都失去理智一般。

  穆情看到他时,他只误将她认作那人的同党,指剑向她刺来。

  她来不及闪避,被他刺中,挑剑收手时,还将她襟口都扯开了。

  襟下一段白肤胜雪,这才将苏简的理智唤回来。

  当时苏简的反应是极好笑的,红了脸,一边笨拙地道歉,一边想帮她止血可又不敢碰她。

  于是穆情抬头对他一笑,说:“苏公子,我不碍事。”

  可苏简看清她的模样,却愣住了。

  默了好久,他说:“是你?”

  是你?

  原来时隔三年,他还记得她,还能认出她。

  但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江湖第一美人,谁能过目便忘?

  可不知为何,穆情就开心起来。

  只是她这开心,也是淡淡的,叫人看不出来。

  苏简见她不说话,以为她伤得重,便说:“姑娘之伤,乃是在下莽撞之过。只是我从未帮女子看过伤。姑娘若有、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提。”

  那一瞬间,穆情不知从哪里借来了胆子,说道:“没有需要帮忙的,请求倒是有一个。”

  “姑娘尽管说。”

  “苏公子,我姓穆,单名一个情,家住苏州的流云庄,今年虚岁十四了。还望公子记得,等我及笄那年,来我家提亲。”

  苏简当时的反应,穆情一辈子也记得。

  他猛地抬头看她,渐渐红了脸,过了好久,才皱眉仿佛生气的样子:“姑娘说笑了。”

  往事温吞得像江南水,回忆起来便没个尽头。

  可是,哪怕后来又经历许多苦难,当一切平息,再回过头去看他们的往昔,一点一滴都是很好的。

  江展羿在苏州城外给苏简立了一方假墓。

  每逢春来,他便捎上几壶杏花汾,带到墓前与苏简喝上几盏。

  穆情一直晓得那方假墓,可她从来没有去看过。

  她只是安静地等着,有小觉雨陪在身边,时而想想从前,日子便就过去。

  一年又一年,江南春去冬来。

  小觉雨五岁的时候,穆情教他念诗,念到一句“不许人间日月长”,小觉雨便问:“娘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穆情说:“大抵是叫人要趁着年少,及时行乐,不要执着于等待,不要想着来日方长的意思吧。”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可是她,只许了他一个人间日月长。

  66、尾声 ...

  常西城外有一座楼。

  楼子里,南来北往的都是武林人。

  有个说书先生在二楼搭了个棚。他的名声很大,名号“无卦不通”。

  无卦先生,喜说八卦。江湖香艳事,由他口中说出,必能多几分旖旎,添几分春意。

  而我们要说的故事,从这里起,也将要在这里终。

  那一日,寻常的天,寻常的人。

  二楼的客官坐了八分满,无卦先生便以醒木敲案,慢声开口。

  “今日的八卦,乃是一桩真事儿。源头是七年前的岭南萧族。”

  客座里,忽起一阵唏嘘。

  萧氏宗族,数十年前横行于江湖。七年前,青衫宫苏简,与云过山庄江展羿闯过九冥阵后,萧氏一族亡迹于江湖,再无踪迹可循。

  无卦先生道:“萧家的离奇事,想必客官都有听闻。”

  “早些年,岭南萧家有一双儿女。同榻而卧,同进同出。长大后,兄妹至婚配之年,各有亲家。只是这对兄妹,竟互生情愫,两人一时无法克制,便做了那禁断之事。后萧妹怀孕,产下一子。”

  “对于这孩子的身份,后人莫衷一是。有人以为,他便是云过山庄的庄主江展羿,也有人不以为然。不论如何,江庄主与岭南萧家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时与事移,青衫宫苏宫主带伤,与江庄主一齐闯了九冥阵。九冥九冥,九泉冥海之阵。谁想那九冥凶险的尽头,非是如天罗地网一般的陷阱,而是一片荒芜墓地。”

  “人世杳杳,前尘已非。正如故人化为一杯黄土。昔日恩仇,也随这时光流逝埋葬在满目疮痍的墓地中。江湖只道苏江二人与萧家有深仇大恨,谁晓得这仇恨背后,又有着叹不尽的沧桑与羁绊。”

  “江庄主在昔年萧族少主墓前磕了三个头,与苏宫主和穆大小姐一起离开了岭南萧族。几十年江湖恩怨,在弹指间化为烟灰,江庄主一行人走后不久,萧族长老萧世山,便带着萧族人离开了这个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从此入人世,得安宁。江湖上,便再无岭南萧族了。”

  说书先说始末。无卦先生口中,事情的因果与传闻一般无二。只是,带他细细说来,这则少了风月经,淡了脂粉色的故事,亦平添几分催人泪下的意味。

  一座客官,皆皆听入了迷,随着故事起伏,或而悲叹,或而唏嘘。

  楼里楼外成了两个世界。

  待故事落幕,听客还沉浸在江湖烟雨中,未能回神。

  其实,这则故事极短。无卦先生说完,烹好的春日茶水还冒着热气。楼子外头,榆树刚抽出嫩叶,叶稍牙白,叶芯一抹翠色正缓缓晕开。

  无卦先生一边将醒木揣入袖囊,一边道:“昔年恩仇,已过去七年,诸位客官只当是一则八卦听罢,所幸还得些许圆满。”

  言毕,他淡淡一笑,望向客座角落。

  角落里头,坐着两个人。一人是正值盛年,英挺潇洒的男子。一人是容色倾城,灵动端秀的少妇。

  男子起身,朝无卦先生拱了拱手,遂牵着少妇的手,往楼外走去。

  江湖人大都知道这男子的身份,他姓江,蜀地人,每年开春,便带着夫人来这楼里听一段故事。等故事落幕了,两人便在渡口乘船,往江南而去。

  楼子里,听书的茶客来了又去,隐约传来无卦先生的一段辞令。

  这段辞令,无卦先生没说完一个故事,都会讲一次。

  “人之一生,时日短促,恰如白驹过隙。然纵有山河浩荡,无人世点缀,却也徒然。”

  “我说的八卦,无非江湖逢春,陌上见花,比之乱世枭雄,盛世英豪的言谈,略显流俗。”

  “然而,一则俗事,能于红尘辗转间流传,必有其动人心扉之处。谁又晓得,哪一则故事,千回百转,于听者心有戚戚。莫不铭记,莫不追怀,莫不是一场传奇呢。”

  声调淡淡,平仄有度。

  楼外头,落下初春毛毛雨,道路远处,却是人世的苍苍雾气。

  这是七年后的一个早春,江展羿带着唐绯,去江南探望苏简。

  他在江南为苏简立了一方假墓,每年春浓时,便在墓边喝点酒。这个习惯,已有多年了,连唐绯怀上小月河那一年,也不曾变更。

  苏州城外,风过垂柳,桃花簌簌扑落。

  江展羿灌了一口杏花汾,唐绯便说起近来事:“本打算带小月河一块来江南,可惜我又有了身孕不方便,就叫他留在庄里,待明年来看你。”

  “觉雨从小乖觉,我一直喜欢。那时与情儿妹妹说,我若生个闺女,便与你们结为亲家。可惜月河是个男孩,只能跟觉雨做兄弟。就盼这一胎是个女儿了。”

  “苏简,你比我和猴子知书懂文,我们说好了,这个女儿,要等你醒来给她起名字呢。”

  唐绯说到这里,喉间蓦地发涩。江展羿放下酒壶,将她的手暖在掌心里,起身跟这方假墓道别。

  “你从前说,日后我们要尽全力比试一次。这场比试,我总是等着你的。”

  “苏简,我江展羿这一生,有很多兄弟,很多朋友,可是我,只有一个知己。所以你一定要醒过来。”

  这段话,他每年来此,都会说一次。

  待到语罢,便是离开的时候了。

  芳草凄凄,斜阳映照离人足迹,说不出的别绪。

  然而这个时候,那方假墓前,忽又出现两个身影。

  白衣女子轻叹一声:“本想给个惊喜,却来晚了一步。”

  而她身旁的男子,一袭青衫如旧,弯身拎起余了半壶的杏花汾,笑道:“江湖之大,终有相逢日。”

  江湖之大,终有相逢日。

  ——全文完——

第64章

-/-

上一章 返回列表

更多好书

一刀惊春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一刀惊春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