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小麦枯叶病被治好后, 老天又降下一场透雨,这场雨就近按时间计算的话, 可以算是‘谷雨’时的雨。

  谷雨时节, 雨贵如油。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过后气温回升加快、蒸发强烈, 尤其北部西北内陆容易发生干旱, 这时的雨水可说珍贵如油。

  不过因为之前已经下过不少场雨, 温宁村村民都希望老天爷暂时别下雨了!

  看地里湿透得能踩出水来的样子,十天半月不下雨,外加天晴太阳照着,也不成问题。

  谷雨过后, 气温回升加快, 光照开始增多。抽长的麦苗继续加快生长, 很快就长成麦子植株,然后抽穗扬花, 接着灌浆饱满,最后长成收割。

  这次病害挺过来后, 村民们又开始对小麦丰收怀有期望了!毕竟人心里不存点期望,那活得还有什么意思。

  谷雨前, 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温宁村的田地都是几年前开荒出来, 种粮食都嫌不够,更加没有田地去种棉或种麻了。

  不过,今年种豆这事儿, 因为今年麦田无事,姜双五和周翠娘就没有再‘忘记’了。

  为了能有更好的收成,姜秾继去年将小麦种子拌得绿紫绿紫的之后,又将黄豆种和豌豆种,给拌得红艳艳了。

  这样亲手给豆种拌种,既能预防病虫害,又能让豆种沾染上神农之力,一举两得。

  有去年的小麦拌种剂在先,这次周翠娘并无不放心,只是有些奇怪:“怎么这次是红色的了?”

  “你去年不是说绿紫色看着不祥?”姜秾善解人意道,“我当时说给你换色,你不肯,这次就给配成大红色了,喻示红红火火。”

  周翠娘听了这话,真是又气又笑的,“都说了,不关什么色儿的事!”

  “我知道。但你确实不喜绿紫色,我就换成了喜庆红火的大红色。”姜秾当然知道,不是颜色的问题。

  可她既觉得绿紫色不祥,给换成大红色也就是了。

  “如果你喜欢靛蓝色,今年秋天的麦种,我就给你染成靛蓝。”不过是换个颜色的事情而已。

  “……随你喜欢吧。”周翠娘懒得再多说。小孩子的性子,怎就这么倔呢?!

  今年雨水真算得上丰沛,自开年后就时不时降下一场透雨,潮湿得麦子都遭了病害。

  谷雨过后,麦子开始加快抽长,并又随之进入抽穗期,以及灌浆期,这时候正是对水分、气温和光照要求最高的时候,今夏麦子收成好坏,就看这两哆嗦了。

  便是在立夏与小满之间的时候,天又再降下一场透雨!

  这场雨下的干脆利落,一天一夜过后就停住了。既给麦子抽穗及灌浆提供了水分,也没延长成为阴雨天,没让麦子少了光照。

  这一场雨,才真是‘贵如油’的一场好雨。

  一场雨之后,小麦继续抽穗扬花,并随之开始灌浆。

  水分、气温和光照,这些重要的自然影响因素,都正恰如其分——当然这时候能追一次肥还会更好。

  于是,一天一天眼看着就灌浆饱满了!

  “今年麦子的收成,基本上稳了!嗯,与姜家自然不能比,只是和我们去年的相比,要好上很多。”这是村里大多数农人的心声。

  不怪他们那么想,实在是姜家的麦子……眼看是好得太不像话了!

  姜家那五亩施了底肥的麦田里,麦穗灌浆饱满后,看着着实喜人!

  旁人家的麦穗,穗长小指指长,穗宽小指指宽。而姜家麦田里的麦穗呢?

  那穗长能有人中指

  一般长,穗宽能有人拇指一般宽!姜家的两个穗,得有旁人家的三个穗重且还不止!

  有那实在心里太羡慕的村民,路过姜家的麦田都会停下脚,蹲田埂上面看上好一阵儿。

  又拨过麦穗来,拢在手里看来看去的,真恨不得钻进去看看,为何姜家这麦子能长得这样好!

  一天姜双五在麦田里拔草,直起身来稍作歇息时,就看见不远处的田埂上,蹲着两个人,正在翻看自家麦子的穗子……

  这让他感到有些不自在。尤其是那两人看见他后,立即言语热情地向他取经,问他为何能将麦子种得这么好。这他哪知道?

  “我也没独特诀窍,就是那样、那样种着啊,它自然就长成这样了。不!今年长得好,定然是因为施了底肥的缘故。”

  姜双五磕磕巴巴地回答完,末了还肯定地点点头:“嗯,就是这样。”

  “村里还有几家也同样施了底肥,虽比我们这些没给施底肥家的麦子长得好,可也远不及你们家的啊?”

  “对啊,这怎么说?”

  姜双五一脸懵然,“我也不知啊,真不知道。”

  “你又说不出来窍门,我们还都是同村乡里乡亲的,那等你家麦子收上来之后,要换给我一百斤麦子做麦种!

  我也不占你家便宜,一斤三两换一斤,干不干?”想占便宜也不敢啊,姜家还有个厉害婆娘呢!

  “对对对!也给我换八十斤麦种,我们可是说好了啊,你可不能反悔!以后就是有其他人家想换,也要讲先来后到不能少了我家啊!”

  姜家这麦子着实太好了,怕是好多人家都打算来换回去,今年秋天好做种呢。

  可全村有二十几户人家呢,万一不够分呢,那晚上一步可就没有了!这可是关系到明年麦子收成的大事,可得尽早说定!

  姜双五正过意不去呢,听乡亲要和自家换麦种,立即高兴答应了:“好好,我记住了,一定给换麦种。”

  第二天,姜双五又答应了三家来换麦种。结果回到家时,正好听见周翠娘在答应其他人家换麦种,这才觉出问题来。

  姜双五问得有些忐忑,“翠娘啊,我已经答应了六家,到时收割了与他们换麦种,嗯,要换出去五百斤麦子……”

  周翠娘眼睛一瞪!“你怎么没与我说呢?!我都答应八家了,到时得换出去八百斤麦子啊!加起来不就有一千三百斤了?

  还有几家素来处的好的,都是想着关系亲近不必提前说,到时直接过来换麦种就是了,那我们也是要给预留着的啊!”

  像是杨家、沈家和葛家,这三家是肯定要给预留着的。就算三百斤吧,这就是一千六百斤了,自家还要留两百来斤麦种吧?

  “这怕是要不够啊!你说你怎么不和我说呢?”周翠娘一时急得直拍腿。

  “昨天答应了两家,今天答应了三家,昨晚忘和你说了,今天还没来得及……”姜双五是实话实说,可话音却越来越低。

  周翠娘无法了:“你说现在怎么办才好?你都已经答应人家,也不能反悔啊。交好的几家的份儿,也不能不预留啊。

  难不成要自家不留麦种,反而去用从别家换回来的次等麦子做种?”

  姜双五局促站着,显然一样没有办法。

  此时姜秾在一旁声音飘忽道:“足够了。麦子灌浆已毕,产量几乎已经落定,施了底肥的亩收估计五百斤,没施底肥的亩收大约四百斤。自家留种后,即使村里所有人家都来换种,也足够了。”

  不怪姜秾声音飘忽,是她自己都觉不可思议。

  她所在二十二世纪

  的小麦亩产量参考意义不大,那就按沈甜所在时代的小麦亩产量来看:小麦正常亩产五百至九百斤。

  而古代封建中后期,小麦亩产在两百至四百斤。所以,今年她家小麦的亩产,已经接近二十一世纪初的小麦亩产了。

  姜家逃荒到温宁村的第二年,小麦亩收只有一百斤出头。后来逐年变好,可也是在两百多至三百多斤之间徘徊。

  虽然是明显感觉今年麦子的收成,大概会是这些年以来最多最好的,但也一直没敢想会有四百斤、五百斤啊!

  直想着今年麦子收成,会比以往几年都好,至于究竟会好多少,竟然也没敢想,反正到时收割回来后就知道了。

  今天遇到好多人家提前预定换麦种,却可能不够的事情,这才来估算今年麦子的收成。

  现在女儿这样一说,姜双五和周翠娘再大胆的一估算,竟觉得或许真能收上来……三千多斤麦子!天呀,还是三千六七百斤!

  ……

  没过多久,麦子就长成开始收割了。姜双五和周翠娘夫妻两花了半个月,才算是将麦子收进屋里了。最后也证明了,当初的估算确实无误。

  在全村丰收的关头,朝廷下达的赋役改革政令,也终于传达至县乡了。

第46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