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夏婶作为夏简戟的母亲,若是夏简戟起义成功, 那她就是太后了。

  不论是为了彰显首领母亲的地位, 还是为了她的安全, 理所当然从温宁村搬到了县城里县衙后的官署里住着。

  姜秾作为夏简戟的妻子, 若是夏简戟问鼎天下后, 若无意外她就是原配皇后,与夏婶一样, 也搬到里县衙官署里来住着了。

  况且,以葛蕤的见解,有‘神农血脉后人’之称的姜秾,是‘炎军’最终能否横扫天下最为关键人物之一, 是除了夏简戟本人外‘炎军’最不可或缺的一人。

  有她在, 就有充足的粮食以供养军队。在乱世之中,粮食是比银钱更为重要的东西, 而有了她一人,自此以后便都有了粮食。

  姜家是姜秾的娘家, 也是夏简戟的岳家, 以后或许就是国戚了。按理姜双五是要跟随夏简戟出去征战的, 然而到底他身份不同了,且相比起打仗他要更擅长种田,葛蕤提议将姜双五留了下来在后方耕种。

  于是姜家一家三口, 也跟着住在了县衙后的官署里。

  太白县是下县,并不多繁荣,不过县衙官署再怎么也不会多简陋的, 何况前任县令就住在这官署里,陈设布置很是精致豪华。前县令逃跑时来不及带走,就便宜了后来住进来的姜夏家两家人,都没用如何整理,只把被褥和个人用物搬来,就直接住了进去。

  如果县衙大堂算一进院子的话,后面的官署就是两进四合院样式的院子,姜夏两家人一家住一进院子,再加上雇佣的两个洒扫和浆洗婆子,相比温宁村的黄泥蓬草房住着算很宽敞了。

  关于自家儿子/女婿揭竿起义这事,夏婶和周翠娘他们并不觉得多高兴。

  他们曾经历过逃荒,见过的饿死或被朝廷军队‘平乱’的难民也有不少,加上后来朝廷不时增派的苛捐杂税,以及又发生了折银交纳赋役银的事,心中早已对朝廷没了敬畏。

  有人推翻朝廷的话,他们偷乐还来不及呢!并不会对朝廷多忠心。

  但是,带头反了朝廷的是夏简戟,是他们的亲人!与不相干的什么人起义了,自然是不一样的。

  如今夏简戟征战在外,刀剑无眼,生怕什么时候就传来噩耗。他们现在哪有心思去摆款、去享受?

  所以,哪怕县里人都对他们很是尊敬,他们也无心摆款享受。

  他们依旧亲自做饭,卷起裤脚下地耕种,本来葛蕤还想给多配些使唤的丫鬟小厮的,最终也只同意了雇佣两个婆子负责两家的洒扫和浆洗。

  这两个婆子家中唯一的孙子都跟在夏简戟身边,也不怕他们对姜夏两家人起坏心。本来她们孙子是不必外出征战的,然则两个年轻人有建功立业的雄心,硬是与他们阿爹互换位子,跟着出去征战了,就像王五七、张武壮和葛圭章等人一样。

  温宁村里的村民,除了沈甜跟着到了县城与姜秾作伴外,其他人都没有搬到县城里来,他们现在有家有田住得好好的,没必要亦不愿意搬迁。

  不过,他们对夏简戟揭竿起义这事,在担心和不看好之余,心里又藏着隐秘的期待和默默的祝愿。毕竟若是夏简戟起义成功了,他们作为同村父老乡亲总能沾点光,就算他们实际上没有亲缘牵绊、要说沾多少便宜也不可能,但总归不会再受官员的欺负吧?

  就算夏简戟起义败了,法不责众,大昭朝廷也不会诛他们九族,他们还是在盼着‘炎军’起义成功的同时,好好的耕田种地且栽培蘑菇罢!

  除了那些隐秘的打算外,还有感谢。

  像是先前与姜家(后来延伸到儿女亲家夏家)关系不好的严家严婶,因为夏简戟起义了,才把他儿子留在县

  里,虽也被编入了军队,但到底不用再去为朝廷打仗,还吃不饱饭了!绝望之后陡然有了希望,严婶真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于是摒弃前嫌,她怕儿子挨饿受冻到县城送些衣服和吃食时,顺便就去县衙真诚地拜谢了一趟。

  像是这样心存感谢的,严婶只是众人之中的一个,县里的许许多多人都是一样。

  在感谢之余,又还很敬畏夏简戟和姜秾。

  “虽然我没有亲历夏首领揭竿而起的当场,但我家孩他爹可就是‘炎军’中的一员啊!他亲眼所见,夏首领穿颈射杀两个朝廷狗将,喊出‘反了这大昭’时,突然间旱天响雷!风起云涌!一会儿上天就降下了甘霖!所以夏首领真是天命所归之人,我们‘炎军’定然能平安无事、横扫天下!”

  万人之中,究竟是谁射杀了朝廷两个总旗,又是谁喊出‘反了这大昭’的口号的,也说不清了,怕是只有当时围在夏简戟身边的几个亲近之人才知道。

  总而言之,都默认了是‘炎军’首领夏简戟。

  “是啊是啊,我是待在家里的,可我知道啊!当天中午明明天上万里晴空,可陡然就打起闷雷,再就下起雨来!在此之前,可是一点下雨前的征兆都没有,除开是上天为夏首领归位天命表示庆贺之外,再没其他说法了!”

  这时的人,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笃信鬼神,对一些神异之说,非常轻松就能接受了。

  何况当时的情景确实神异,万人亲见!再加上后期舆论造势做的好,如今后方留守的‘炎军’和县中老弱妇孺——前方征战的‘炎军’想必也不例外,都已经深信夏简戟所率‘炎军’,是天命所归!

  相应地,县中百姓也深信夏首领之妻姜秾,她确为神农的血脉后人,当称‘在世小神农’!

  任谁在县衙里根据自家田亩多少,领到相应重量的麦种,看过了麦粒硕大饱满的样子后,都会觉得不一般!

  再说了,还有好些人亲眼见过县郊小山包上长在田里的麦子呢,那还能有假?!

  而且,首领夫人能拿出来这么多麦种分发给他们,本身就说明温宁村有余粮,进而说明他们每年的收成不错,最后不就刚好说明了:传言亩收八百斤的麦子,确是存在的……

  于是,夫人让他们烧火粪给麦子施底肥?好的好的,按照夫人说的做!

  夫人让调配拌种剂,给麦种拌上药粉以防治病害和虫害?马上马上,立即调配拌种剂!

  夫人让仔细用锄头刨坑之后,将麦种丢进去掩上,而不是随意的抛撒麦种?没问题没问题,种庄稼嘛就该精耕细作!

  分发给县中百姓的麦种,是姜秾在把自家存的多余麦种拿出来后,又拿银子去向温宁村的人家买来的。嗯,今夏收的新麦全部都买来了,银子不够是先赊欠着的。

  温宁村的人说理智现实也是真的,但他们对姜秾的喜爱和感谢,也是没有作假的。赊欠着银子买麦种?换做旁人,那是门儿都没有!但如今是姜秾的话,村民们就没有不同意的。

  别说他们相信秾娃儿的人品,便是真万一还不上欠银,那也是她有不得已的苦衷,那欠银便算作是他们付给她这些年带着他们发家致富的酬劳了。反正只是一季麦子而已,家中地窖里还存着一两年的陈麦呢,饿不着!

  虽因干旱,今夏麦子亩收未能达到预期中的八百斤,但也在五六百斤间徘徊,所以今夏全村收的‘高产三代’小麦也有近十万斤了!

  因为下了雨,原定秋播‘耐旱二代’小麦的,还来得及换的都赶紧换成‘高产三代’了,这用去了一些麦种,但也还剩下八.九千。那些剩下来的‘耐旱二代’麦种,刚好可以分发到实在无法担

  水浇灌的山地陡坡去播种。因此换种这事,也并不影响什么。

  再加上县郊小山包种的也是‘高产三代’小麦,今夏新收了近三万斤小麦,加在一起,也有十三四万斤麦种了!

  按照一亩地十斤麦种来算,能播种一万三四千亩地了!对太白县后部这个三面环山,没有多少开阔平原地带的地方来说,耕地面积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了,因此麦种基本够用。

  至于用烧制的火粪来施底肥,是因为绿肥沤制来不及了。

  在化肥、生物有机肥和培养液之前,除了绿肥外,还有‘火粪’这一农家肥可以肥田。

  火粪是用杂草和树枝等混合着土壤烧制而成,若再加上人畜粪便进行沤制,肥力还会更上一层楼。

  火粪烧制起来很快捷,像这次赶着秋播来不及沤制绿肥时,就能用上了,肥力与绿肥相比亦是不弱。但烧制火粪时,大多要砍伐杂草、灌木和小树苗这些易燃且较耐燃的植被,再加上燃烧时会向大气中排入烟雾,局部地区的农人靠火粪肥田还罢,若是中原大地上全部的农人都全部依靠火粪肥田......长此以往,对环境必然会有影响。

  因此,姜秾之前才只推行了沤制绿肥之法,烧制火粪这法子,只能应急时拿来用一用。

  姜秾将在温宁村成熟推行的法子,移植到整个太白县,也没什么问题。

  主要还是她一旦让‘炎军’中负责跑腿传话的去各村镇指导种地时,那些农人的态度都是‘好的好的!’、‘马上马上!’,以及‘没问题没问题!’,表现非常积极!

  她在几个‘炎军’士兵的保护下,去随意抽查县中农人的秋播进度时,遇见的农人也都非常热情。

  热情到......让姜秾一度怀疑,要不是如今百姓实在拿不出粮食,那些婶子和奶奶们怕是要给她送零嘴了。

  有次姜秾没忍住与沈甜说起来,“甜甜,我的面相是不是不够严肃威武?为什么就震不住人呢,我总觉着那些婶子们想...上前来调戏我,她们看我时的神情不太严肃。”

  “噗嗤!”沈甜差点笑喷!“没有没有,秾姐大佬气息异常雄浑!她们对你......那是敬爱!对,又敬又爱。”

  可不是又敬又爱嘛,爱到不自觉的就想逗一逗,敬爱之中生出了亲近来。

  姜秾觉得可疑:“真的吗?”

  沈甜一本正经点头:“真的,我怎么会骗秾姐呢!”

  大佬的长相和气质......怎么说呢?搭配在一起后,起了非常奇妙的反应。

  在长相上,明明是清冷仙气中带着精致娇俏,平常又以一副严肃威武(?)的一本正经的神情示人,就很能服众。

  然而,大佬一双黑白分明、清澈明亮的杏眼,将她的本性暴露无遗,纯粹而温柔。

  哪怕她平时不怎么笑,但她身上的那种反差萌,也总能引得人喜爱。甚至想要逗一逗她,或者掐一把她的脸颊!啊啊啊,大佬脸颊真的好好掐啊!(是不是有什么变.态的东西混进去了?)

  这不过是指导县中农人秋播途中的小插曲罢了,姜秾每天都不停的忙于指导农人秋播,等农人们自家田地里的秋播终于忙完后,就要帮忙给‘炎军’的田地播种了。

  ‘炎军’的田地,就是夏简戟交给姜秾支配,前县官们和一个逃跑地主的位于县郊共计上千亩的田地。

  这些田地上原本就有佃农,烧制火粪,配制拌种剂并拌种,这些事原先的佃农就已经做了,之后的秋播佃农们本也能做完。

  但姜秾想到县中百姓要到明年夏天,田里才能有收成,在此之前都还没有粮食吃,应该要给他们些

  事情做,如此就能供他们每天的饭食了——葛蕤也正是这样想的。

  于是姜秾便让佃农们把地翻耕一遍,这样比一般农人直接不翻耕要事多些,当县中的自耕农已经忙完秋播后,这上千亩田还有一小半没有翻耕完。

  姜秾对‘高产三代’小麦的耐寒性能绝对自信,她也不急。

  等葛蕤忙完事情,来看她这边的秋播事宜时,她才把县中来帮忙的老弱妇孺请来后,一日两餐的供着,刚刚把田地翻耕完,终于开始播种了。

  秋播完全做好时,秋分之后的寒露已过,离霜降没剩下了几天。

  不过这没关系,只是较一般秋分前后播种,晚播了差不多一个月罢了,没多大关系。

  太白县的秋播完成后没两日,就传来消息,夏简戟带着的‘炎军’在打下郿县和陈仓县后,已经壮大到有三万人了,如今两万‘炎军’正陈兵陈仓,与南下剑南川地征抓壮丁的大昭朝廷府军,对峙上了。

第75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