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中)201

  言及“次女”二字,崔莞的语气中透出一丝明晃晃的讥讽,陆氏这等行径,在她眼中,不亚于掩耳盗铃。

  “哦?”提及陆氏,刘珩眼中亦是闪过一道冷芒,“甚好,既然要见,你去便是,不必太过拘束。”

  言下之意,便是即便到了陆府,她也可随意行事,不必委曲了自己。

  崔莞心间微暖,她侧首靠在刘珩肩上,轻声道:“我知。”

  一声落下,两人皆不再言,屋中流淌着一片难得的安宁。

  半晌后,崔莞似想起何事,这才抬起眸,望着他冒出一片青茬,道:“你今日怎不入门?”

  刘珩睁开眼,对上她疑惑的目光,沉声道:“还不到时候。”说罢,便将当前他与殷贵妃母子之间的交锋阐述于崔莞听。

  有耿叟与岑娘在东宫中,他早便得知孝明帝病重,刘冀监国的消息,而秦四郎交出的信笺以及袒露的隐秘,也足够令他猜出其中的诡计,故而,才有了今日这出临门扎营的戏码。

  “你是想……”崔莞不愚,细细思索,便明悟了刘珩的打算,她蹙了蹙眉,沉吟片刻,便正色道:“此事虽难,却也可为之。”顿了顿,她便吐出了心中的想法,竟是将刘珩的算计,又补全的一番,两计合一,天衣无缝。

  刘珩唇角一勾,将她重重按回怀,这小东西,明知他做的是何等险峻之事,却不惧不乱,还沉稳冷静的出谋划策,一心一意皆是为他安危所想。

  苍穹之下,厚土之上,得此一人,夫复何求。

  ☆、第二百九十章 魔尺道丈楚歌起

  入夜后,城门已关,且因西篱门外驻扎的大军,门禁比起以往森严许多,刘珩自是不会在此时涉险回营,入城之际他便已有决策,欲在城中度夜,待天明城门开启后,方出城。

  不过,崔莞却要趁夜返回府邸,虽说城中设有宵禁,但凭着崔氏的牌子,也可安然无恙。

  两人在屋中互诉情衷,又细细的商议往后密计,直至月上中梢,崔莞才起身,依依不舍的离去,只是刚跨出门,她忽的顿住莲足,回首望向身后的刘珩,轻声道:“北征时,你可有见到阿谨?”

  当初萧谨被送往梁州,入了西府军,崔莞并未忘记此次魏人进犯,最初便是冲着梁州而去,只是受西府军所阻,久攻不下,这才转道康平。

  而西府军原本便是三军之一,既然刘珩率三军制敌,萧谨应当……

  “他无恙,此时正在营中当值。”

  对于萧谨的下落,刘珩本就未打算瞒着崔莞,此次北征,萧谨可谓功不可没,排兵布阵,出谋划策,大多出自萧谨之手,便是连姜柏等将门出身,平日眼高于顶之辈,也自不屑一顾渐渐转为另眼相看神斗星云全文阅读。

  “阿谨也回建康了?”崔莞双眸陡然一亮,神情隐隐透出些许激动,当年临淄惊魂夜,迫不得已之下与这总是跟在身旁,软声软语唤着“阿兄”的小人儿分离,直至钟山密宅中,才得知他已远走梁州,多年来,她心底始终有一处牵挂,而今得知萧谨也平安归来,焉能无动于衷?

  目光扫过眼前略微扬起,喜出望外的小脸,刘珩心中突然生出一丝淡淡的不虞,眉头微不可查皱了皱,但随即复平,“不过,你为姑子一事,我并未与他提及。”

  崔莞闻言,心头淌过一股暖意,以如今的境地,刘珩大可与萧谨坦言一切,可他却始终缄默不语,为的便是让她亲口与萧谨言明,以免坏了两人的情谊。

  “多谢。”崔莞对上刘珩深邃的眸光,颊生微涡,由衷的道了一声谢。

  刘珩轻哼一声,缭绕在眼底的沉色却是悄然褪去,也不顾静候在庭院中的碧落等人,抬手抚上她温软的玉颊,揉了两下,方道:“回罢。”

  颊边泛起的热度与麻痒,令崔莞耳根一阵热辣,她可未忘记,此时非同屋中一般两人独处,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崔莞忍不住瞪了一眼始作俑者,却见那人唇勾眼弯,笑得正欢,羞恼下,她干脆就着贴在颊边的粗粝掌心,小脸上下一挪,轻轻一蹭----

  掌心中仿若细羽拂过的触感,撩拨入心,可尚未等刘珩作反应,惹火的人已是往后一连退开三、四步,笑吟吟的道:“时辰不早了,我这便回府去,以免母亲忧心。”

  说罢,崔莞竟是扭头疾走,逃之夭夭,碧落与墨十八紧随其后,而不得已留下的墨十三,苦笑一声,退到一旁的墙角下,恨不得融入阴影中才好。

  立在门前的刘珩,盯着渐渐凉下的掌心,又瞥了眼消失在院门外的身影,抿下的唇角遽然扬起一丝浅笑,不急,再过一段时日,便可……

  坐在马车中往朱雀桥行去的崔莞,并不知晓刘珩心中所思,身子半倚在着锦的车厢内壁上,耳根的热辣已在习习拂过的夜风中凉下,此时她双眸半阖,正细细思量方才与刘珩的一番商谈极品狂少。

  今上已不能处理朝政,二皇子监国,朝堂政务大多把持在殷贵妃与楚氏等寒门臣子手中,犒赏过后,三军自是要返回各处疆防,介时帅印兵符一交,刘珩便等于俎上之肉,而太子身亡,今上便只余下一名皇子,帝位自然而然便落在二皇子手中。

  为今之计,若不想让殷贵妃等人暗害太子,唯有将此事公之于众!

  “碧落。”崔莞骤然睁开眼,唤过静坐在一旁的碧落,附耳碎碎几言,末了又道:“此事需快,且决不可露出马脚!”

  “诺!”

  ******

  大军临门扎营,本就令百姓疑惑不已,加之刘珩下令,营地加强戒备,远远望去,西篱门外一片森严,城中顿时便传起了各种流言猜测,此后不久,建康城中,街头巷尾,嬉笑玩耍的孩童口中,忽的唱起了一曲童谣:“西篱门,西篱门,三军将士不入门;问何因,寻何意,原是狸猫欲争利;长盼首,短盼首,良人难归盼断首。”

  孩童稚嫩的嗓音,犹如报春的莺声雀语,没多久已传遍了整座建康城,尤其是落入有心人耳中,更是激起了一层又一层浪涛。

  “父亲,此事当如何处理?”王樊如今虽未踏入仕途,然而已是渐渐接管王氏族务,以他的心智,无需细琢,便已看穿这童谣中所指之意,这才急急报于刚刚散朝还家的王焕。

  书房内,气氛沉闷,尚未换下朝服的王焕立在半敞的窗前,望着庭院中开得正盛的白梨,半响才抚着半尺青须,淡淡笑道:“想来已是多年未听到这等妙趣横生的曲调了,难得一闻,莫要让人泯没才好。”

  闻弦知雅意,王樊颔首应道:“父亲所言甚是。”

  这等场面,于世家中接踵上演,虽各有不同,却是大同小异,万本不离宗,一夜间,传遍建康的童谣已是散至周边乡镇,甚至连相邻的城池,也现踪影。

  韶华宫

  “给我查与女侠合租的日子!但凡唱过之人,统统抓起来杀了!”

  一阵“噼啪”过后,气急败坏的怒吼回荡在大殿内,刘冀满脸通红,横眉倒竖,犹如困兽般在殿内走来行去,便是坐在高堂上的殷贵妃,亦是一脸冷色,不过,她比刘冀沉稳得多,当即便开口喝道:“够了!”

  “母妃,你难道未听见那童谣?狸猫,那些贱民竟将本王比作狸猫!”刘冀不甘的吼道。

  “那又如何?”殷贵妃冷笑一声,饶是水袖下修得尖利的莹甲已深深扎入掌心中,神色也丝毫未变,她盯着盛怒的刘冀,寒声道:“未署名道姓,无凭无据之下贸然动手,你是怕外人不知这童谣所述之人是谁?”

  “那、那便任其传遍天下?”

  “不必心急,尚有比你还急切之人。”殷贵妃侧首,往甘泉殿所在的方向瞥了一眼,倘若刘冀是狸猫,那么将狸猫抬上明面之人,又是什么?   孝明帝一声重名,绝不会任人在这等时刻,将昏君之名传开。

  殷贵妃艳红的唇瓣勾起,唤了名心腹宦者入殿,“你设法将此事透入甘泉殿中。”

  宦者应声而去,她这才转头看向逐渐恢复平静,但面色仍旧难看至极的刘冀,冷声道:“你且收好脾气,如今莫说要太子的命,便是一根毫毛都伤不得了。”

  她虽无惧世家,却不得不在意民心所向,太子北征大捷正是众望所归之际,倘若还朝当日便将人诱入宫中软禁,过些时日再以伤病不治为由,世人也寻不出什么义正凛然的缘由,可偏偏……而今时机已过,又起了这童谣,能光明正大出手之人,便只余下孝明帝了。

  果不其然,两日后清早,一道圣旨便自甘泉殿传出,直传至西篱门外耸立的军营。

  仿佛早有所料,刘珩神色间不见一丝意外,命萧谨姜柏等人留守营中,携着一干墨卫,跨马入城,径直奔向皇宫。

  而与此同时,崔氏的马车缓缓驶出府门,迎着初升的朝晖,行向陆氏大宅。

  ☆、第二百九十一章 波澜不惊隐乾坤(上)

  颍川陆氏,在世家遍地的建康城中,细数之下,也未能排上前十,然而因陆岚嫁与王樊,陆氏攀附上王氏这颗参天大树,以至于一族之势扶摇直上,虽不及王谢等大族,却也远不是萧氏等辈可比。

  故而今日这场寿宴,贺寿者源源不断,门外车马亦是接踵而至。

  不过,陆氏的邀贴,除了各世家掌权之人外,大多也散给了其名下尚未婚配的姑子郎君,陆氏不似崔氏,人丁兴旺得很,哪怕长子陆擎与长女陆岚已嫁娶,但族中适龄的姑子郎君,亦有不少。

  清早天色方明,陆岚一番盛装后,便回了陆府,王樊倒是并未同她前行,陆夫人问及,她也强笑着寻了几句话搪塞过去,横竖王樊今日定会前来赴宴,余下的也只是早晚之事。

  陆岚陪同其母陆罗氏,以及年逾五旬,仍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陆夫人一同,领着其他世家夫人姑子于百花齐放的园子中赏玩,听着耳旁一声又一声奉承,她心绪渐好,就在这时,一名侍婢匆匆来禀:“夫人,崔氏的马车已行入府。”

  四下的嫣嫣笑语骤然一止,陆夫人目光微顿,瞥了一眼身旁的陆岚,方含笑吩咐道:“还不快将人请来。”

  说起来,陆夫人这一生最得意之事,便是将唯一的嫡女嫁于崔氏,而嫡孙女儿嫁入王氏,这两桩联姻,奠定了陆氏今日难以撼动的高位。

  侍婢离去后,园子内又恢复了原本的欢闹,只是陆岚显然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抬头望向入园的小径。

  少顷,阵阵莺声燕语中陡然传来一道响亮的唱音:“崔夫人,崔姑子到——”

  唱声由远及近,清晰的传入园内的宾主耳中,众人不约而同止住话音,齐齐转头循声望去,只见一行人穿花拂柳而来,行在最前边的妇人,一袭华裳,蝶髻翠缠,通身雍容高贵的气派,与陆夫人略有几分相似的眉目,让人一看便知她正是崔氏当家主母,崔陆氏。

  而崔陆氏身旁,一名红裳少女,齐肩并行,挽着崔陆氏的藕臂微露,皓白的肌肤衬着大红的裙裳,愈发肤白若雪,行走间,身姿婀娜,红裙轻晃,仿若枝头上随风摇曳的桃夭;再细细一观,颜如美玉,眉若月弦,樱口含丹,尤其是一双秋水剪瞳,清澈润泽,好一位如花似玉的绝色佳人。

  即便园中均为女眷,也不由看晃了眼,唯有陆夫人、陆罗氏与陆岚,一人若有所思,一人神情沉凝,一人面色透白,三人均说不出是当喜还是当忧。

  崔莞挽着崔陆氏缓步行来,她一下便目及了怔坐在帷帐最中间的两道人影,由于尚未恢复往事,对陆夫人,她眼生得紧,可梦中曾见过的容颜,却是牢牢印在心底。

  数载光阴,陆岚的容貌虽与儿时略有不同,可仍是叫她一下便认出,且看陆岚的神情,显然也认出她来了,不过,无论旁人心中何意,今日,她是崔氏二姑子,崔菀。

  仿佛察觉到女儿的心思,崔陆氏暗中拍了拍挽在臂上的小手,轻笑道:“一会随我去见过你祖母舅母。”

  独独略过陆岚之言,便是示意女儿不必惧怕,凡事有她这做母亲的在,定不会再让人欺了崔莞去。

  “嗯。”崔莞眉目含笑,乖巧的应了一声。

  随着崔莞母女二人行近,陆夫人保养适宜的面容上笑逐颜开,也不顾一旁的陆罗氏与陆岚,竟是站起了身,欲迎上前。

  “母亲。”崔陆氏见状,不由行了一礼,又急行几步,搀住陆夫人,虽说崔氏门第在陆氏之上,可陆夫人毕竟是她的长辈,若是今日受了长辈迎礼,往后的话,可就难以言清了。

  而崔陆氏这般急急行礼上前,虽是解了此举,无形中却又被压下气势。

  上一世便在后宅争得你死我活的崔莞,岂会看不出陆夫人使的小手段,她心底冷冷一笑,面上却是温雅的上前一步,屈膝行礼道:“阿菀见过外祖母。”

  陆夫人原本为不得已算计女儿而暗生愧意,乍闻崔莞所言,心头骤然突,“阿莞?”

  阿莞二字,宛若崩断之弦,音尖刺耳,惊得紧随陆夫人身后的陆罗氏与陆岚浑身一僵。

  崔莞不着痕迹的掠过陆岚含满震惊的面容,温笑道:“并非是长姐所用的‘莞’,而是父亲所取,茂貌之菀也。”

  “原来如此。”陆夫人暗松了口气,眼中却透出些许悲戚,“我还道是阿莞……”说着便哽起声来,搀扶她的崔陆氏看了眼崔莞,也红了眼眶。

  “是阿菀不好,一来便惹外祖母伤心。”崔莞垂眸掩下闪现的冷嘲,惶惶行礼请罪,不想双膝还未弯下,便被陆夫人一把扶住。

  “好端端的,竟混说,今日你能随你母亲来看我这老婆子,我啊,还不知多愉悦。”

  这话一出,四下的夫人姑子们也纷纷应和,崔莞见状,也就趁势而下,脆声道:“能来拜见外祖母,阿菀心中,也欢喜得很。”

  陆夫人轻笑两声,便唤陆罗氏与陆岚上前见礼,崔莞自是无异,言笑晏晏的随着陆夫人的提点行礼道:“见过舅母。”末了又转向陆岚,“见过阿姐。”

  陆岚下颌微敛,一双精心描绘过的美目,紧紧盯在崔莞明媚飞扬的面容上,心底一遍遍告诫自己,眼前之人并非是被她害死的崔莞,若不然见了她岂会这般平静友善?且崔氏也无丝毫动静,兴许真入传言,这不过是与阿莞双生之子罢了。

  想着,陆岚唇角弯起,笑着伸出手,扶着崔莞也行了一礼,“这还是我头一回见到阿菀。”

  这话以其说是言于旁人听,倒不如说她是言于自己。

  崔陆氏冷冷的瞥了陆岚一眼,并未出声,有些事涉及崔陆两氏的颜面,以及崔莞的安危,使得她不得不缄默,但并不表示,她会宽恕陆岚这个害得女儿颠沛流离,险些丧命之人。

  陆夫人将崔陆氏的神情尽收眼底,她心头微缩,止不住又抬眼打量起崔莞,可也未能在那张眉欢眼笑的小脸上看出一丝异样之色来。

  崔莞也轻轻一笑,意味深长的道:“阿莞也是头一回见阿姐。”

  陆夫人随即便笑道:“好了,礼也见了,阿岚,阿菀初回陆府,你且带她到园中赏玩一番。”说着她又对众人道:“便让姑子们一同前去罢,也不用拘在此处了。”

  能与王崔陆三氏嫡女交好,众夫人岂有不应之理,坐在夫人身后的姑子女郎们早就拘闷了,一听此言,也纷纷起身,行礼后便拥簇着崔莞与陆岚,一同朝园内行去。

  ☆、第二百九十二章 波澜不惊隐乾坤(中)

  今日寿宴,陆氏设男女之宴,女宴于园中,男宴自是在前院,故而此时在后园行走,断不会碰上唐突之人。

  陆府的园子不及王谢古朴大气,也不及崔府精巧雅致,更不及钟山密宅那般匠心独妙,不过,立在园中放眼望去,百花齐绽,绿树成荫,倒也处处透着阳春三月的勃勃生机。

  虽说陆夫人让陆岚牵首,但又岂会真的让她伴客,陆氏的小姑子早早便走到前头引路,出了摆在园东的宴席,沿着花团锦簇的青石小道向南行去。

  一路上,面对凑上前的各世家姑子女郎,崔莞不冷不热,面容上始终含着疏离有礼的浅笑,而亦步亦趋,行在她身旁的陆岚,已是悄然侧目,打量了她不下十数次。

  与陆夫人及陆罗氏不同,陆岚乃是真真切切和崔莞自幼相伴,若非因王樊,也不会行到如今的地步,故而一入眼,她便对崔莞的起了疑心,而今再近身细看,愈发觉得,身旁的崔菀,应是早该死去的崔莞。

第二百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中)20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君心应犹在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君心应犹在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