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章不会拒绝人203

  1983年沪市的广播局局长就提出要建新的电视台,一直到91年7月份才兴建。在这段时间里,闻讯而来的商人早就把附近的地皮挑得差不多了。

  李安明来晚了,好的地段早就没了,不过他还是听陆建华的话,哪怕偏辟一点的也要先买下来再说。

  门面租好之后李安明就找人装修,他把连在一起的五个门面全部租下来,打通之后就变成五百平左右的商铺了。

  开汽修店面积不能少,毕竟晚上车是要放在里面的,连车都放不下怎么做生意啊?

  李安明挖了两个退休的老师傅过来修车,除了徐阳和陈兵,他还招了三个人来当老师傅的徒弟。

  国内的汽车行业经验薄弱,哪怕是老师傅也未必能能修好客人的车。

  沪市是大城市,虽然浦东现在还在开发中,到处是兴建中的建筑。可是来往这里的、能开得上私家车的哪个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汽修店不是没生意的,李安明就怕老师傅的手艺不够好,不能让客人满意。

  徐阳和陈兵没课就往店里跑,两个人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徐阳干活儿非常勤奋,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抢着干。

  陈兵也很积极主动,不过他的主动更多体现在提建议上。比如有些零件是店里没有的,是国内没法拿货必须要用进口的;老师傅的手艺没办法修好某些进口汽车;客人想要保养汽车,店里的服务跟不上……

  李安明虽然喜欢车,但是他到底是门外汉,知识方面比不上专业的大学生。

  陈兵提的建议李安明都会认真思考,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就给陆建华打电话商量。

  因此,还没见面陆建华就对陈兵这个人印象深刻。

  陆建华掌舵李安明执行,就算李安明再信任陆建华,有些问题也不是他这个门外汉可以解决的。

  陆建华来军区学院一个多月了,每个月有两天假期,他把两个月的假期一起用掉跑了一趟沪市。

  到了沪市,李安明开车去接他,一路往浦东狂奔。

  在沪市人眼里,浦东是一片荒地,最多是种种稻米。现在浦东到处是正在兴建的建筑,放眼看去全是工地。

  因为工地开工,吸引了不少人来沪市打工。除了开发商来这里拿地皮外,还有一些有远见的人过来创业赚钱。

  陆建华上辈子只见过浦东开发后的样子,开发中的样子还是第一次见。

  “华哥,你来了真是太好了!”

  李安明不怕辛苦不怕吃苦,但是有些事情他一个人真不好拿主意。

  陆建华就不一样了,华哥一向比自己有远见,做决定更是果断,肯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来来来,见过陆总!”李安明把车停在门口,进去就让人喊陆建华陆总。

  店里的员工都是第一次见陆建华,陆建华年轻比李安明还小两岁,但是他作为军人那一身气势让人不容小觑。

  “陆总,”大家都好奇地打量,一边打量一边喊人。

  “嗯,你们去干活儿吧,”陆建华扫了他们一眼说道。

  陆建华要解决的事情很多,没时间跟他们寒暄,点点头就跟李安明进了店里的办公室。

  两个人在里面说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话后,陆建华一个人开车出去转了转,直到很晚才回来。

  “让你招两个英语专业的学生你找了吗?”

  “找了,两个都是大学生是来做兼职的,今天正好有课没来。”

  “明天带上他们跟我走,”陆建华扔下这句话就去洗漱。

  李安明没有多问,只是好奇陆建华会带他们去哪里。

  前不久陆建华就让李安明找两个会英语的人来店里工作,李安明没有多问就答应了。

  来浦东的这段时间,店门口就是公路,来来往往的除了老板、做生意的人,还有不少外国人。

  李安明一个学渣不可能会英语,徐阳和陈兵英语也不怎么样,找两个英语好的学生回来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人家外国人到店里来,没人跟他们沟通咋办?沪市的外国人不算少,他怎么能把生意外门外推?

  第二天李安明开车,黄莹和张永坐在后面,陆建华坐在副驾驶指路。

  大家都不知道去哪里,却安静听陆建华的话。

  “华哥,咱们到底去哪里啊?”李安明实在是忍不住了,好奇地问了一句。

  “去奥迪汽车店。”

  “奥迪?华哥,你要买车?”

  李安明很惊讶,陆建华在部队里有军车可以用,就算买了车也没多少机会可以开啊。何况才开了汽修店,他自己兜里是没钱的,难不成华哥还有一大笔可以买奥迪?天,华哥真有钱啊!

  李安明心里是这样想却没有说出来,后面坐着的黄莹和张永都非常惊讶。

  原来他们的老板这么有钱,居然有钱买奥迪车!

  “不是买车,是去谈合作的事情。”

  “什么?合作?”这句话更让他们吃惊。

  李安明想破脑袋都想不通,他们有什么可以跟人家合作的。

  第两百零八章谈合作

  90年代初,奥迪100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当时它是德系豪华车型的代表,填补了90年代初我国市场严重缺乏高档车的空白。

  并且与当时的日系豪华车不一样的是,其一面世就被各地的政府部门抢购,所以在当时无论是京都市、沪市还是羊城,“官车”中它占有率都是最高的,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底子薄技术积累少,使得80年代以前,我国生产的低质量汽车的售价一般达到普通人工资的500-1500倍。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可以进口一些国外的汽车后,为了不对国内汽车造成很大的冲击,国家对进口汽车征收了300%以上的巨额关税,使得在国外较便宜的车型,在国内也可以卖到一个天价。如此一来,就为后面的汽车定价奠定了一个不好的基础。

  国外汽车厂商在国外设厂直接生产汽车,同一个车型,直接进口和国内生产的价格不可能差距好几倍,一般也就差20-40%,因此合资厂商就按照各个车型进口价格降低20-30%的比例,对其在国内生产的汽车进行了定价。

  合资厂商通过在国内生产避免了向国家缴纳巨额的进口关税,但是其汽车的定价却同那些征收了巨额关税的直接进口汽车看齐(稍微低一些),也就是国家应征收的关税变成了国外厂商的所得,使得其产生了巨额的利润,汽车质量不如国外进口的,但售价却超过在原产国的售价,加上我国的低工资等,使得其利润飞速增长。

  我国老百姓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这一切的初衷,却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可现实呢?先不说汽车质量,发动机技术还要依赖国外合作设计……

  李安明对陆建华的想法很吃惊却不敢追问,毕竟车里还有外人在,他一边开车一边纠结。

  黄莹和张永是不敢出声的,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同时也感到了压力。要是没有用得上他们,老板也不会带他们来了!

  陆建华可没管他们在想什么,他想着奥迪汽车的事情,想到几十年后的汽车市场,还有国内汽车行业的情况。

  上辈子他是一个军人,大半生都在部队里,爱好的无非是枪支和汽车。所以除了军车之外,他对其他牌子的汽车都有留意。

  重生后陆建华除了继续在部队里奋斗外,还希望发展部队以外的事业。

  从一开始他就计划进军汽车行业,但是他没有资金只能从倒卖传呼机开始积累资金。

  买房也是他计划之中的事情,他在部队里不能一直往外跑,靠着做生意赚资金不够现实,买房除了等着升值还能拿到银行去贷款。

  九十年代中期才会全国推行商品房,所以现在的房价还是很便宜的,他遇到合适的就买下来。

  如今除了京都市的几处房子租出去外,沪市的房子都拿去贷款了。

  陆建华来沪市前就有想法了,这次他是带着信心来奥迪汽车店的。

  陆建华自信满满地下车,李安明、黄莹和张永站在奥迪汽车店门口不敢进去。

  李安明虽然有自己的车,但是他的车才多少钱啊?跟奥迪能比吗?何况他们今天来这里还不是买车的,而是打着跟人家合作的主意,他都心虚不敢进去啊!

  黄莹是沪市本地人,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职工,看起来家庭条件不错,其实最多是过得不错有钱还真不算。

  黄莹家住的房子是单位分的房子,已经住了十几二十年了,她也没觉得不好。走在路上看到别人开的汽车,她也从来没有去羡慕过。

  如今站在奥迪汽车店门口,她第一次那么清晰地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比起黄莹张永的条件更差,他是外地考到沪市来读大学的,家里供他读书很吃力。为了出人头地,张永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赚钱,他很珍惜现在这份工作。

  第一次来这么高档的地方,张永心里有点自卑,感觉自己跟这里格格不入。

  奥迪好歹是豪车,门面怎么能小气呢?将近一千平的面积全部打通,大片大片的玻璃窗让里面非常明亮。

  陆建华率先走进去,李安明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跟进去。光洁的地板都可以照镜子了,他们走在上面有点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弄脏了地板。

  前台站着两个年轻的美女,穿着统一的职业装;店里还有三个穿着西装的年轻男子,他们站得不远不近,并没有因为有人进来了就围过来。

  “你好,我找你们经理,”陆建华跟前台小姐这样说。

  “请稍等,”前台小姐微笑着说,然后就朝不远处走去。

  前台小姐敲了敲门后进去,半响她出来招待他们几个坐在不远处的椅子上,还给他们送上茶水。

  “华哥,这里不亏是卖豪车的,服务可真好!”李安明低声跟陆建华说。

  黄莹和张永显得非常拘谨,连茶都不敢喝一口。双手放在膝盖上,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叫你们来是以防万一,如果这里的负责人是外国人,我就需要你们帮忙翻译,如果不是的话你们就当是来看看。”陆建华说。

  “是,老板!”张永说,黄莹点头,但是他们并没有陆建华这样说就松口气。

  “华哥,你真的要跟人家谈合作?”李安明到现在都想不明白,陆建华为什么要这样做。

  虽然他相信华哥,可是看看人家奥迪店,再看看他们的汽修店,他们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怎么谈合作啊?

  李安明来沪市的这段时间,见过的有钱人不少,有钱的外国人也有,这些人有些可难伺候了,他不认为陆建华可以说服人家跟他们合作。

  第两百零九章跟奥迪合作

  四个人坐着等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办公室里走出来一个人,穿着西装的华国中年男人。

  “经理,”前台小姐叫了一声经理,示意他就是陆建华四个人来找他的。

  “让四位久等了,”经理并没有因为陆建华四人的衣着而带有色眼镜看他们。

  他看起来有点严肃,但是面对客人的时候,还是露出了职业微笑。

  “我姓黄,是这家店的经历,请问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呢?”黄经理走过来的时候,陆建华他们自然是起身跟他打招呼的。黄经理让他们坐下说话,目光在四人身上扫了一遍。

  “我叫陆建华,这是李安明,我们合伙在陆家嘴开了一家汽修店,今天来这里是希望跟你谈谈合作的事情。”陆建华态度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汽修店没有奥迪店有名气而自卑,也没有因为要跟人家合作而卑躬屈膝。

  “哦?”黄经理很意外,他一时间想不到陆建华说的合作是什么,“您想怎么合作?”

  “奥迪是大牌子,就目前来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档汽车,政府部门大多数都给领导安排了奥迪车用。沪市不只有您这一家奥迪汽车店,对吗?”

  “没错,奥迪在国内有自己的工厂可以完成组装,京都市、沪市、羊城都有我们的店。”黄经理试探性地问,“您也想开一家奥迪专卖店?”

  “不是,”陆建华摇头,“奥迪在国内开的店都是经过奥迪华国总公司决定后才开的,所以无论是装修还是人员方面,想必总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我这个门外汉还没这个资格。”

  “陆先生谦虚了,”陆建华这样说,黄经理根本摸不清他的想法。“陆先生想……”

  “我刚才说了,我们有一家汽修店!”

  “所以……”

  “沪市可能不只有一家奥迪专卖店,但是肯定没有一家奥迪汽修店!”

  “奥迪汽修店?”陆建华都说得这么清楚了,黄经理还能不明白吗?

  黄经理能当上经理,脑子肯定不笨,之前一直想不到是因为他完全没有这个想法。

  国内汽车行业薄弱,之前根本没有什么专卖店的说话,何况是奥迪汽修店?

  “是的!我知道奥迪公司有自己的工厂,你们可以完成组装拿到市场上来卖。可是汽车出了问题你们该怎么处理呢?大问题固然可以送回去工厂检查维修,可是小问题呢?也送回去维修吗?尤其是领导用车的时候出了某些小问题,您总不能让人家等几天才能再用吧?”

  陆建华每一字每一句都说到黄经理心坎里去了,因为陆建华说的这些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的。

  这是他一个小小的奥迪汽车专卖店的经理,哪里有资格跟总公司提这样的建议啊?

  提了建议就要把解决方案也做出来,万一搞砸了咋办?黄经理还是很谨慎的,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他才不会去冒这个风险。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人主动跟自己提这件事,他决定听听对方详细的计划。

  “陆总,请到我办公室去详谈。”黄经理立刻改了称呼,从陆先生到陆总,意味着从客户变到合作伙伴。

  “你们在这里等,阿明跟我进去,”陆建华让黄莹和张永留在外面,李安明当然要一起进去。

  李安明和陆建华是合作伙伴,陆建华假期结束后,汽修店里的事情必须是李安明来负责,他当然要了解详情。

  “倒两杯咖啡进来,”黄经理对前台小姐说。

  奥迪是外国汽车品牌,除了单位购买,能来店里买车的非富即贵。店里招待客人的当然不能用一般的茶水,用咖啡正好。

  黄经理的办公室不是很大,但是里面布置简洁,招待客人也不会失礼,还保证了一定的隐秘性。

  等咖啡送进来后,陆建华不再废话,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跟黄经理说了。

  “我们汽修店跟奥迪店合作,凡是奥迪车到店里来维修都是半价,而且每年还能检查维修保养一次。”

  黄经理一听两眼放光,听上去对买了奥迪车的客人非常友好。

  “不过这是有期限的,你们卖奥迪车出去的时候,必须跟客户签订协议,这个售后维修期限是三年,超过三年就算是奥迪车也跟其他牌子的车一样的待遇。”

  “三年?”黄经理拿过笔写下来,这些事情可不是他可以决定的,必须跟总公司沟通才行。

  “为了保证我们汽修店的技术能跟奥迪车相匹配,我们店里会让两个员工到奥迪汽车工厂去学习,保证奥迪车售后维修的水平。”

  黄经理脸上露出震惊,震惊过后是佩服。他就说一家新开的没有名气的汽修店怎么会愿意半价维修呢?原来是这样!

  “黄经理,您贵人事忙我们就不耽搁太久了,这是我们汽修店的电话,麻烦您跟总公司说一下这件事,无论成不成都给我们一个答复,好吗?”陆建华这时候态度放得很低。

第两百章不会拒绝人20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重生九零:带着空间奔小康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重生九零:带着空间奔小康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