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七章 西夏--剽悍的游牧民族36

  各种迹象都表明,大理国王的金瓶是存在的,神秘的山洞也是存在的。那个深藏不露的山洞就是王陵的地点。

  也许大理国王的王陵只是一个普通的洞穴,也许洞穴中也只有些国王们的黄金火葬罐,但是这个神秘的王陵却是大理王国300多年历史的见证。

  除了独特的割耳而葬,大理国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祀典。

  祀典就是祭天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早在上古时期,那时的统治者伍怀氏就在泰山上进行祀典仪式。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道:祀典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无怀氏曾封泰山。

  大理的许多国王都曾举行过盛大的祀典仪式。在苍山的《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可以窥见当时祀典盛况的一斑。大理国段氏王朝奉行“天人和一、政教合一”的施政方针。举行祀典的皇帝出于政治需要,为昭示天下,为提高皇帝的威望,为了标榜段氏王朝“永镇山川”的功业,为了提高皇族的政治地位、巩固王权,为了粉饰太平,为夸示中原,都希望祀典后,国家安宁、五谷丰登,四海升平,帝业永固,永镇山川。祀典成为标榜皇权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敬“天地君亲师”为途径。因此,可以说祀典也是大理国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是对人们思想的一种教化。大理国的祀典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封禅形式,一种政教合一的盛典礼仪。古代大理国的祀典经过历代帝王都有许多创新,到后来“祀”的仪式往往重于“典”的仪式。这是因为他们“天在上,地在下,龙在上,风在下”的天地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的。他们把“天、地、人”融入了封建的祀典仪式上,以庄严、至尊至上的祀典活动来呼应三山五岳。

  大理国举行祀典仪式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苍山,在那里还专门为了祀典而建筑了一座宏伟的苍山神祠。苍山在大理国心目中是一座神山,是万物之始、阴阳交替之地。此外,洱海边的“天镜阁”、“珠海阁”、“浩然阁”和“水月阁”也是帝王们经常举行合祭天地仪式的场所。那时,统治者为了极力宣扬自己的统治地位,祀典仪式都办得极为隆重。在举行祀典仪式时,几乎全国的百姓都要参加,马就要动用千万匹,要从下面的八府、四郡、三十七部中抽调才能够满足供奉神明的需要。祀典的举行,要耗费大量资财,是需要良好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大理国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冶铁技术都比较发达,经济实力大增,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以往大大改善,已经接近中原地区的水平。

  除了皇帝举行隆重的祀典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群体也举行盛大的祀典仪式,这个群体就是高僧,以大理国出家的国王最为典型。大理国总共有10位皇帝由于各种原因而出家,尽管出家之后他们以僧人自居,但是手中还是握有很大的权力。这些高僧举行的祀典往往都在他们的出家之地崇圣寺,每年春秋举行两次。“驻马寻幽入梵官,空阶铃铎响天风。波风远映三干顷,雪里高悬十九峰”便是形容高僧祀典盛况的诗句。

  大理大事记

  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云南东部的“三十七部”灭掉了大义宁称帝,改国号为大理,定国都为羊苴城。

  公元1147年,段和誉把皇位传给段正兴后出家,从此,大理国开始走下坡路,国势日衰。

  公元 1063年,洱海地区的杨允贤叛乱,掀起了大理国内乱的序幕。

  公元1080年,杨义贞杀掉国君段廉义自立为“广安皇帝”,高智升借平叛之机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实力,成为大理国实际的掌权者。

  公元1094年,高升泰废大理国王段正明自立魏王,从此,段氏家族在大理的统治暂时告一段落。

  公元1096年,段正淳复大理国,开始了大理中兴。

  公元1253年,蒙古大军南下,开始侵扰大理国。

  公元1254年,蒙古大军活捉段兴智,大理灭亡。

  第一部 后记

  历史舞台的帷幕一次次拉开,又一次次落下。悲欢离合的剧目在这个舞台上不断上演。那些传奇的、浪漫的、神秘的、可怕的、辛酸的、喜悦的、哀愁的故事,渐渐地都成为了随风飘散的尘埃。

  现代人几乎都对夏、商、周、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主流的中原王朝知之甚详,却不知道在其中大多数中原王朝的周围,也曾存在着许多小国。众星拱月,这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许多古国出现了,又消逝了。

  当我们在那些曾经存在、又转瞬即逝的古国遗址中徜徉,就会发现,这些古国曾经的辉煌完全值得我们赞叹、景仰。这些是一个个虽然面积不大,却拥有独特文明的古国。它们的兴衰起伏,值的我们反思。

  这些古国,有些亡于对中原汉王朝的侵略,如匈奴。匈奴,这是一个至今仍让人感兴趣的游牧王国,是一个曾经强盛到可以横行的政权。他们让中原王朝品尝到了屈辱的滋味。在他们的鞭策下,汉王朝才励精图治几百年,才诞生了风云人物汉武帝刘彻,才涌现出了传奇般的将领——李广、卫青、霍去病、霍光、陈汤……匈奴人不知疲倦地侵略,为他们的败亡种下了祸根。他们被从中国驱逐到欧洲,又在欧洲再次被击溃。匈奴人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得近乎偏执的侵略欲望?他们为什么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可能永远辉煌下去的道路?没有人知道答案。

  与匈奴仅仅志在掠夺财物不同,有一些古国是在与其他民族的同化中消融的,鲜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我们至今都不得不赞叹鲜卑人的智慧。他们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且正视先进的文明,主动推行汉化政策。以往,只有中原政权主动“胡服骑射”,以法令的形式主动要求本国人从汉俗,而且如此坚决、彻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

  还有被中原王朝灭掉的古国。古蜀国、大宛、夜郎、乌桓就是这样的国家。他们都是中原汉族王朝统一战争中的牺牲品。外交政策的失败,是他们灭亡的原因。古蜀王攻击近邻而不交远,拒绝加入改革大潮,夜郎王盲目自大而轻率造反,乌桓王收留袁氏对抗曹操,却过分轻敌,不合时宜的政策与傲慢让他们自取灭亡。

  另有一些古国,亡于游牧民族政权的进攻。如东胡、乌孙、龟兹、柔然、契丹、西夏、大理等。历史总会跟人开玩笑。野蛮要向文明过渡,文明却总被野蛮毁灭。文明明明是先进的,野蛮明明是落后的,为什么在古代,落后却总能给先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一个值的深思的问题。也许,文明确实是一朵娇贵的花,开花结籽万般不易,想毁灭它却只需轻轻一碾。

  宗教战争是当今世界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古国于阗和高昌灭亡的原因。对于人间的统治者来说,宗教信仰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战争借口。罗马教皇曾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数次东征,阿拉伯世界也曾以此为借口对西域发动了圣战。统治者觊觎的是权力和财富,士兵们坚定的信仰是统治者最好用的工具。比起“与世无争、宽容忍让”的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信仰更具有战斗力。于是,于阗和高昌的佛教文明就在伊斯兰教的“圣战”中灰飞烟灭。

  古国的失落也有其他原因,而且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答案。这些千古之谜,被人们演绎,被人们幻想,被人们争论。真相也许蕴含其中,也许置身其外,也许比我们想象得要简单,也许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

  不管怎么说,这些失落的古国,最终几乎都与中原融为一体。融合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国籍、信仰的差异根本阻挡不了统一的脚步。想想那些曾经林立而最终消失的古国,我们或许能预见未来:那将是一个不再有国家的地球,没有国家间的战争,没有宗教间的冲突。从古到今,人类的同化一直在坚定地进行着,人类的文明一直在传承着。世界大同的那一天也许真的会到来,尽管那可能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遥远的未来不是我们应该花费太多精力去操心的。追寻失落的古国,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讲,是要警示我们把握当下。当年的古国所面对的灾难,是今天的我们要应对、避免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追寻失落的古国,就是追寻被遗忘的历史,而追寻历史,就是为了把握现在,把握未来。辉煌易逝,文明易失。我们有必要知道那些曾经繁华过的古国。尽管它们已经不存在,我们也要让这些古国在我们的心中永生。这是对历史的尊敬,也是对祖先的尊敬。

  第二部

  第二部 前言

  诞生与消逝,这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催生新事物,同时也不断去追寻消逝的历史。

  中国神话中,凤凰是一个将诞生与消逝结合在了一起的神兽——在自己的灰烬中,凤凰获得新生。

  与其说“凤凰涅磐”是神话,还不如说那正是人类社会的真实写照。就像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中,曾经存在着不知多少古国。它们先后消逝,然后,在它们的废墟上,新的国家诞生。历史的车轮碾过,当所有古国化为尘埃,在这片废墟之上,华夏民族破而后立,开创了今日之中国。

  华夏民族,炎黄子孙,这不是一个狭隘的称呼。观那些失落了的古国的历史,我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今天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都可称为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我们已经血脉相连,不可分割,这从那些零落的古国历史中能够找到证明。

  历史是门奇怪的学问。这门学问似乎并不关系到我们的生活,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有了解历史的愿望。这就是人类的天性——越是消逝了的,人越想弄清真相。我们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像十几年前的电视剧《小龙人》中的小龙人那样,想方设法也要解开有关自己的一切谜团。我们之所以要了解那些失落了的古国的历史,也正是源于这个天性。

  在前一本书中,我们为读者介绍了18个已经失落的古国。在历史上,那18个古国都是赫赫有名的。在这一本书中,我们同样介绍了18个失落的古国,这些古国却大多是籍籍无名的。不管是赫赫有名还是籍籍无名,这些古国都与今天的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蝴蝶效应”的理论来讲,没有这些古国,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所以说,任何一个曾经存在与中华大地上的古国,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重要意义。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越是不为人知的历史,越有巨大的价值。当我们知道嫘祖来自于西陵国的时候,就知道黄帝与嫘祖的结合并非偶然;当我们知道徐国是东夷集团执牛耳者时,才知道徐姓的起源;当我们了解了庸国灭亡的那一幕时,才知道“庸人自扰”的来历;当我们解读了巴国神话时,才看到神女与性背后可能隐藏的历史真相……

  当然,因为多是籍籍无名且已经失落了的古国,要了解其历史就成了更加困难的事。很少有人有遍览群书的机会,也很少有人有上下求索、反复查证的时间。在历代史书上,对一些古国的记载可能只有几句话,甚至全无记载。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机会,编者竭尽全力寻找这些古国的历史,并将其奉献给读者。虽然不能完全还原这些古国的风貌,但我们仍可以从历史的碎片中“管中窥豹”。编者当然希望将神秘消失的古国的一切详细地介绍给读者。然而,史海钩沉并不简单,许多遗憾已经发生,我们只能在碎片中推测全局。

  也正是由于史料的支离破碎以及编者的才疏学浅,虽然经过精心求证,但本书仍难免有漏误出现。如读者发现漏误,还望不吝赐教。

  昔日的文明已成昨日黄花,古国的遗迹已经残缺不全。现在,就让我们沏一杯香茗,在茶香中翻开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吧。

第一部 第十七章 西夏--剽悍的游牧民族3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神秘消失的古国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神秘消失的古国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