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八章 立马吴山志未酬--金国68

  对高宗的出尔反尔,岳飞十分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在高宗看来,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但当时金兵的威胁尚在,解除岳飞兵权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对岳飞好言抚慰,敦促其下山。

  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

  同年八月。返朝不久的岳飞好心建议高宗早立太子。高宗的独子赵旉八年前夭亡,他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时年才三十岁,内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时立太子,在他看来无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难言之隐。

  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规定武将不得干预朝政,而岳飞作为大将干预朝廷上的立储大事,其本身便是对高宗的地位构成威胁,作为拥有众多兵马的武将参与立储之事已经是超出了一个武将的范围。岳飞的建议一下子触犯了两大忌讳,更加深了高宗对他的忌恨。

  绍兴和议之后,高宗大赦天下,给文武大臣加官晋爵。岳飞在接到升官诏书后,当即上书表示拒绝,声称自己的愿望只是“收复旧山河”。

  岳飞曾经说过:“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但这话在赵构的耳朵里却变了味儿。给你钱,你不要;给你加官,你也不干,那你到底想要什么?难道……想到这里,赵构的脊梁骨都开始冒凉气,不禁回想起当年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防将如防贼,成了赵家的家法。宋金之战爆发后,出于战争的需要,将领们不再遵守国家对兵员的限额,大量收留流民山贼逃兵降兵,军队数量急剧膨胀。将领们拥兵自重,把国家的军队变成了自家的武装,什么“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就是没有赵家军。研究宋金战争的人不难发现,金军作战非常注重配合,而南宋的军队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互相猜忌,时刻提防着被别人给吞了。

  绍兴十一年正月,兀术统领近十万大军卷土重来,直攻淮西。高宗命驻守鄂州的岳飞率军增援淮西,但岳飞援军尚未赶到战场,杨存中与刘锜、王德等已在柘皋大败金兵。张俊准备独吞战功,便打发岳飞等回军。不料兀术命孔彦舟回师攻陷亳州,并重创前来救援的杨存中和王德军,当岳飞率领的援军赶到时,金兵已安然渡淮北上。

  岳飞两次赴援淮西,行动似乎都慢了一些,他向以用兵神速着称,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反常。究其原因,第一次据说是当时岳飞正患感冒,第二次则是军队乏粮,其中是否夹杂着对高宗阻挠他北伐的不满情绪,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这件事还是成了后来陷害他的口实。

  在高宗看来,除去岳飞,既可以使和谈顺利进行,又能震慑其他武将,收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真是一举两得。不过他没有赵匡胤的造化,身边有个足智多谋的赵普,可以用不伤害感情的做法解除武将因手握重兵而给朝廷带来的隐患。因此,他只有违背“不杀大臣”的祖宗家法!

  自宋朝开国以来,重文轻武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祖训,到了南宋高宗时期,更是蜕变为“重文防武”。“中兴四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无一不在绍兴和议后被以各种形式解除了兵权。

  北宋的大将狄青是重文轻武受害者的典型代表(狄青行伍出身,靠赫赫战功取得高官,但因为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头衔,在朝中备受歧视甚至是流言蜚语,最后在恐惧中抑郁而终),南宋的岳飞则是重文防武的缩影,整个宋朝的军事就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维系着政权的存在,以排名中国历史第二的兵力(第一是明朝)把守着大宋脆弱的防线,凭借有史以来最发达的经济支撑着日益萎缩的国土。

  金钱虽然可以换回暂时的和平,但在日益凶险的周边局势面前,这种脆弱的和平维系不了多长时间。当让大宋帝国饱尝屈辱的金国渐渐衰落之后,一个更为凶悍的民族崛起在蒙古草原,大汗麾下的铁骑在欧亚大陆掀起了一场黄色风暴,同时,也让勉强维系了三百多年的大宋帝国化成了历史的灰烬。

  历史的一次轮回

  众叛亲离的完颜亮被部将杀死,残部退军三十里后遣人持檄至宋镇江军处议和。不久,荆、襄及两淮各地金军也都拔寨北还。乌禄即位后更名为“雍”,史称“金世宗”。得知完颜亮死讯后,世宗进驻燕京正式掌权。此时,中原一带民众纷纷起义,山东人耿京起兵收复东平,成为其中声势较大的一支。金廷为安顿局面,一方面在两淮及西南收敛兵力以图再战,一方面也不得不遣使请和以作喘息。尽管金军仍在各地与宋军往复交战,但完颜亮发动的南侵毕竟还是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

  完颜亮死后,赵构有意乘胜恢复汴京,并亲临至镇江府,打算坐镇前线指挥战斗。但当金新帝即位后兵势复振,高宗的意向马上就开始改变,坚决要返回临安。最后,宋金两国又重新走回了老路——“和”上。

  也许是常年在“战”与“和”的边缘反复徘徊,赵构感到了心力憔悴。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五十六岁的赵构下诏立皇子赵眘(shèn)为皇太子。

  赵构在南逃之时已经丧失了男性雄风,仅有的一个皇子也过早地夭折。大臣们建议从太祖的后代里选立继承人。绍兴二年,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六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高宗选中,作为太子候选人育于宫中,三十六岁时被立为太子,改名为眘。

  赵眘被立为太子,意味着赵构已经有放弃皇位的心思了。六月十一日,临安城内举行了盛大的传位典礼。赵眘继位称帝,是为宋孝宗。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

  典礼结束后,太上皇高宗随即驾往德寿宫,从此平安地度过了26年,以81岁的高龄走完了他并不轻松的人生旅程。

  也许是因为身体里有着赵匡胤的血脉,孝宗最大的愿望就是光复北宋江山,恢复中原,于是恢复名将岳飞的官职,谥号“武穆”,追封为鄂国公。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

  但张浚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符离集)遭遇金军阻击,大败而退。接着金军乘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北伐失败,孝宗也便淡了恢复中原之心,开始把精力放在国内,专心理政,使得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均为宋孝宗的年号)的小康局面。日后的几位帝王,也都将孝宗这一“光荣传统”继承了下去。

  当南宋的帝王专心于国内经济建设时,北方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蒙古草原上一直生活着以游牧为支柱产业的蒙古民族。蒙古人是鲜卑人的后代。唐朝之后,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十世纪到十二世纪,蒙古各部先后臣服于辽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南宋光宗绍熙六年)前后,随着金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

  公元1206年(南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世界史册上的大事:孛儿只斤氏铁木真在经过多年征讨之后,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起蒙古帝国,是为元太祖,尊号曰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国便开始了近乎于疯狂的扩张行动。公元1211年(宁宗嘉定四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占领中都。公元1226年(南宋理宗宝庆二年),成吉思汗病故于贺兰山,临终前留下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遵照父皇遗嘱,开始了联宋灭金的军事行动。

  金国现在所处的地位极为尴尬:北有蒙古铁骑随时会呼啸而下,南有世仇大宋浑水摸鱼;同时,统治区内的汉民也不堪忍受金廷那种有别于汉文化的少数民族统治方式,在金国外困的伤口上,撒了一把又一把内忧的盐。

  眼见蒙古势力越来越强,而昔日不可一世的金人为避其锋芒,甚至把国都由燕京南迁至汴梁,宋廷心里又重新燃起了恢复中原的希望。

  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宋朝内部就对外政策产生了争议。一些人出于仇视金朝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部分人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无休止的争论使宋朝在这两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然而,随着蒙古与金之间战事的推进,金朝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宋理宗赵昀最终还是作出了决策。

  公元1232年(绍定五年)十二月,蒙古遣王檝来到京湖,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

  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上报中央,当朝大臣大多表示赞同,认为此举可以报靖康之仇,只有皇族赵范不同意,主张应借鉴徽宗海上之盟的教训。

  一直胸怀中兴大志的理宗把这看作是建不朽功业的天赐良机,遣使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则答应灭金以后,将河南归还给宋朝,但双方并没有就河南的归属达成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这为后来留下了巨大的后患。

  金哀宗得知宋蒙达成了联合协议,也派使者前来争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说:“蒙古人已经灭掉了四十个国家,其中也包括了西夏。西夏灭亡殃及我国,我国灭亡也必定会殃及你们大宋。唇亡齿寒,这道理不需要多说。如果贵国与我联合,那么则是对你我双方都有利而无弊之事。”言外之意就是支援金朝实际上也是帮助宋朝自己保家卫国。

  金朝的这一请求无疑是在为自己找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宋廷虽然软弱,却也不是傻子,金国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援助到最后,也不过是徒为其当个垫背的;再加上靖康之耻尚未洗雪,百多年来金国也是骚扰不断,因此,理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金人的请求。

  绍定六年正月,蒙古军攻克汴梁;四月,宋军出兵攻占邓州等地,于马蹬山大破金军武仙所部,又攻克唐州,切断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十月,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命京湖兵马钤辖孟珙统兵二万,与蒙军联合围攻蔡州。公元1234年(端平元年)正月,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缢而死,金国灭亡。

  从金代起,未东归的女真人多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之别。现在,安徽、福建、台湾的人中,姓“完”、“苑”、“粘”的,经查证都是金代女真宗室完颜氏后裔。而金朝灭亡以后,完颜主东归,其后世子孙得到后金(建州女真)的认可,纳入镶黄旗满洲。今天,完颜氏多改汉姓为“王”或“汪”。

  金国大事记

  公元1113年(辽天庆三年),完颜阿骨打任完颜部联盟长,称“都勃极烈”。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俘虏了辽天祚帝,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宣告灭亡。

  公元1149年(皇统九年),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天德”。

  公元1153年(贞元元年),完颜亮下令迁都燕京,改称中都,将祖陵迁到大房山,下令拆毁上京旧宫殿和女真贵族的住宅,平为耕地,并削去原有贵族的王爵,这些措施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女真族接受汉族文化,向封建制过渡。

  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南宋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公元1211(宁宗嘉定四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占领中都。

  绍定五年(1232)十二月,蒙古遣王檝来到京湖,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

  公元1234年(端平元年)正月,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缢而死,金国灭亡。

第二部 第十八章 立马吴山志未酬--金国68

-/-

上一章 返回列表

更多好书

神秘消失的古国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神秘消失的古国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