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宋人回返故土一事,真的是太顺利了,顺利到了何文秀和李东霖两个都不敢相信!虽然情感上觉得不敢置信,可是理智却在告诉他们,浮空船一出,在军事上,他们宋人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军事上占据优势,跟统治一个国家,这是两个概念。

  何文秀也好,李东霖也罢,他们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这里面的难度,以及他们眼下的不足!

  他们的人手,实在是太匮乏了!

  没错,不是缺乏,而是匮乏!

  就是把教坊司那些能写会算的女人都算上,还是不够!没错,要求还不是能吟诗作赋、出口成章那种高水平的,条件放宽到了能写会算,可是,还是不够。

  而且,从统治的角度来说,何文秀也好,李东霖也罢,他们都不能接受那些几乎是半文盲的女人也成为官员!

  能吟诗作赋的高级歌姬也就算了,那种半文盲的,绝对不行!

  这就是东方文化之于西方文化在基础教育的难度上的不同了。西方的文字,更趋向于发音的字母排列,所以,入门容易,精通却难。可东方的文字,更多的是象形字和基于这个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光常用的就高达七八千,全部的汉字加起来,要翻个十倍呢!

  这也导致了东方基础教育难度比西方大多了。

  没有办法,何文秀和李东霖只能来找赵长卿。

  光复华夏,不仅仅需要的是军事,还有文化和观念,需要扭转过来。而这一切的开始,需要从登基大典开始!

  对此,赵长卿倒是没有意见。

  何文秀和李东霖两个,都不是笨蛋,这种事情,交给他们也就是了。册封储君一事,也可以一并解决。

  让赵长卿头痛的,则是何文秀和李东霖两个带来的一份文件,那就是北京城那边,有人拿出了万民伞,请愿书,要求赵长卿册封一个满族女子为皇妃,以安民心。

  文件是李东霖拿过来的,何文秀对此,嗤之以鼻:

  “一群丧家之犬!竟然敢肖想皇妃尊位!他们以为他们是谁?”

  李东霖耸耸肩,道:“他们还说,如果陛下不迎娶一个满族格格为妃,那让诸位殿下迎娶为皇子妃也是可以的。”

  说这话的时候,李东霖嘴上没有说,可是脸上,也尽是不屑。

  赵长卿皱了皱眉头,道:“听说,那位,哦,十四爷,是康熙的爱子,很有几分本事。这事儿,他可知道?”

  “陛下的意思是……”

  “把这份文件拿去给他看。”

  “是。”

  这个结果,本来就在李东霖的预料之中,只不过,万民伞这种东西,不是他一介臣下能做主的,所以他才拿到赵长卿的面前而已。

  甚至那个允祯的反应,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西逃的满人皇帝如何了?”

  “听说,他到承德的时候,就一口血喷了出来。他的儿子不敢停留,只能带着他继续西逃,如今已到了西安。这个雍正如今还昏迷不醒,一应政务,被他的四子掌握在手中。”

  赵长卿漫不经心地道:“我还以为,他们会逃到大漠上去呢。”

  如果对方逃到大漠上去,那赵长卿还真的拿他们没办法。毕竟,大漠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比中原低太多。如果这满人朝廷逃到大漠上去,说不定赵长卿还能说上一句:顿开金锁走蛟龙。

  可是现在,这个满人皇子竟然还做着美梦,那就别怪他瓮中捉鳖了。

  不过,比起这个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的满人朝廷和满人皇子,赵长卿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办:

  “这些日子,我看过如今这片土地上的典籍了。我只能说,这些典籍,被曲解的很多。两位爱卿,这就需要劳烦你们,拨乱反正,把这些被扭曲的典籍释义,一一纠正过来。”

  很多典籍,那些解释,根本就是奴化教育。

  看到那样的典籍内容,赵长卿心中就有气。

  比起瓮中捉鳖灭了满人的小朝廷,如何正确地进行文治,才是重中之重。

  “是。臣,领命。”

  第343章

  赵长卿不管事儿,很多事情都交给了下面,就跟加冕的事情一样,很多他根本就不在乎。可是,他的臣子们,也因此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臣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就是,坚持,赵长卿的加冕登基大典,就是他的加冕登基大典,跟储君没有关系。

  这一派的臣子们会如此,那是因为,他们畏惧。畏惧于赵长卿的真实身份,畏惧于天人之别。

  而另一派的臣子则认为,郡公既然不大喜欢管事,那么,册封储君,让储君监国,也有利于国家走上正途。因此,他们觉得,登基大典和册封储君,是有必要的。

  更别说,双方虽然有争执,但是,有一个认知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郡公和储君之间的事儿,那是天家内部的事儿,要不要同时册封储君,也应该由天家自己决定,臣子无法,也无权决定。

  大约,真正唯一心焦的,也只有赵长卿的几个儿子了。

  因此,不久之后,赵长卿的儿子们都坐到了他的面前,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数年过去了,当初的孩童,如今差不多已经是少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固然有缺点,却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原本稚嫩的脸庞,也一点一点地,出现了坚毅。

  虽然,还是很青涩。

  行礼之后,四个孩子依此排开,坐下。

  “父亲,请问,你打算如何治理天下?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先开口的是,次子赵廷瑾。现在,他爹的身份已经肯定了,而且,按照目前来说,很有可能他挂了,他爹还风华正茂地活着,与其在这里汲汲营营,想着在他爹的眼皮子底下作耗,还不如直接问个明白。

  赵长卿微笑地看了他一眼,在两旁几位重臣的关注中,道:“郡县制。”

  至于他的儿子们,拿个头衔,别的,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争取。参加科举,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地杀过来,出任官职,被下面的人刁难,有本事有韧性的,跋山涉水之后,便是国之栋梁;没本事的,那就纨绔一生,然后尽量养一个好儿子出来给他们养老。

  听见父亲这么说,赵廷瑾立刻拜了下去:“是,儿子明白了。”

  不止赵廷瑾拜了下去,就连赵廷琰和赵廷琬也拜了下去。

  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也是曾经的赵宋王朝的宗室子弟们走过的路。

  也许有些失望,但是,更多的,则是释然。

  虽然他们的身份改变了,可是,赵宋王朝的宗室子弟教育,依旧赋予了他们贵为赵宋王朝宗室子弟的风骨。

  纵然曾经迷茫,纵然曾经犯错,可是他们依旧还年轻,依旧还有机会不是?

  看着一副彻底安心模样的弟弟们,赵廷瑜心中着实烦闷,跟着行礼之后,他迟疑了一下,终于道:“父亲,您会立储吗?”

  “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是,父亲。”赵廷瑜迟疑了一下,道:“父亲,您乃是太阳真君,贵不可言,哪怕将来,我寿命终结,您依旧风华正茂,所以,如果不立储君的话,国朝对您的崇拜会愈演愈烈。疯狂的个人崇拜,恐怕最后会酿成悲剧。”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交头接耳。

  是的,这也是很多臣子要求立储的真正原因所在。

  世间太多的悲剧,是因为疯狂。

  赵廷瑾赵廷琰赵廷琬三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赵廷琰和赵廷琬年纪还小,不大明白,但是,赵廷瑾听明白了:

  “大哥!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如果说赵廷琰和赵廷琬两个还在对赵廷瑜怒目而视,觉得这个哥哥为了荣华富贵而发了疯的时候,赵廷瑾却已经明白了:他们的大哥,打算献祭掉自己了。

  虽然他自己也不太明白,但是,他觉得不祥。

  直到此时,赵长卿才道:“罢了。此事暂时搁置,三年后再议。”

第342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综]老子不是米迦勒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综]老子不是米迦勒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