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看到顾辞,顾嘉和自己也有些不自在。上次的事他爹同他说了, 知晓顾辞对他是无意的, 他心里虽暗暗生恼, 但更多的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怅然和失落。

  “秀才郎。”都已经到了门口了, 也不好对从里见出来的人视而不见, 顾辞心里不自在,但面上还是不避不躲地朝他点了点头。

  “小夫子。”阿宝也跟着打了招呼, 他还是挺喜欢这个小夫子的,“小夫子好久都没来给我们上课了。”

  听到两人的声音, 顾嘉和才回过神来, 镇上的学堂放假了,他见天气不好, 不放心他爹,特地赶过来接顾夫子的,这会正帮着他爹整理屋子, 大抵也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一手扫帚一手簸箕不雅观, 赶紧把手中的东西放到了一边, 朝顾辞点了点头,又去同阿宝说了两句, 这才看向顾辞,“姑娘带着阿宝可是来找我爹的?”

  顾辞点点头,“我一个姑娘家,头次当家作主, 不懂礼数,今儿才抽空来看看夫子。”

  “姑娘客气了。”顾嘉和摸了摸阿宝的脑袋,又赶紧招呼两人进屋,“这天冷,两位快里边去坐,我爹在里面整理书籍。”

  顾辞也没推辞,牵着阿宝,跟着他进了屋。读书人清高,她若是放下东西就走,反倒是轻视人了。

  “大姐儿,阿宝,你们怎么来了?”顾夫子把书都打点好了,正从小书屋出来,就看见三人进来,倒是有些诧异,再一瞧顾辞手上拿的东西,眉头就拧了起来。

  顾辞和阿宝同他打了招呼,把东西放在了桌上,又看了看四周封起来的柜子,这才道:“夫子是要回家了?”

  顾夫子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顾嘉和,“你去灶屋生火烧壶茶过来。”

  看来自己恰好是赶在人家要走的时候了,顾辞忙起身道:“千万不用麻烦了,也是我来的不凑巧,我也就是带着阿宝过来给夫子道声谢,也不久留。”

  他们父子二人都没料到顾辞今天会上门来,如今灶屋的火都熄了,重新生火烧壶茶也要一点时间,也不强求,“那我也不跟你客气,这路滑,我们夫子二人确实急着赶路。”

  顾辞闻言,便笑道:“既是如此,那我和阿宝也不好耽搁你们赶路,等到开年,再来好生道谢。”

  顾夫子没回话,让顾嘉和去小书屋一趟,他又提起那肉和装蛋的布袋,“这些东西你拿回去。”

  “夫子……”

  “让你拿回去就拿回去。”顾夫子腻歪跟妇人推推搡搡东西,皱着眉头道:“我不缺你的这一块肉和几个鸡蛋,拿回去给孩子吃了,阿宝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好生养着。”

  “夫子倒是小瞧我了。”顾辞仍旧不接,笑着同他道:“我既然把阿宝分出来跟着我过,自然是想他过得更好些。夫子也不必忧心我们姐弟三人的日子难过。”

  顾夫子见她眉眼轻松,并不似穷苦妇人家那苦大深仇,也就不推了,把肉和鸡蛋重新放到了桌上,看到顾嘉和出来了,便把他手中的几本字帖递向阿宝,“收下吧,放假在家也不可贪玩,如今你们已经学会握笔,也能写些简单的字了,这字帖你就拿着回去好生练习。”

  阿宝蠢蠢欲动,但也知道这些东西贵重,没有顾辞的允许,不敢私自接。

  见阿宝频频去看顾辞,顾嘉和也从一旁劝道:“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这些字帖都是我自己写的,如今我用不着了,送给阿宝,姑娘千万不要客气。”

  一听这话,顾辞就更加不好意思收了,“夫子和秀才郎太客气了……”

  顾夫子扫了一眼顾辞,见她神色尴尬,也知是之前的事让她有了防备,“你若不是要来一趟,我也会上你家一趟,给阿宝送这些。阿宝乐学善学,我也乐教。送他这些,不是看你大姐儿的面子,而是看他是根好苗子的份上,大姐儿也不要多想。”

  顾夫子的话不算委婉,顾辞自然懂她的意思,低头见阿宝盯着那几本字帖眼睛发亮,垂眸想了想,到底还是接下了。

  知道他们父子俩赶时间,顾辞道过谢后,就带着阿宝回了家。

  接下来几天,天气仍旧没有好转,反正什么都干不了,小姑娘又一直在嚷嚷什么时候带她去姥爷家教三梅姐姐刺绣,顾辞索性带着准备好的年礼,牵着两个小的去了李家村。

  按照习俗,只要姥爷姥姥还在,这年礼就不能少,但父亲还健在的话,这送年礼一事是轮不到做儿子的。

  小李氏死的头两年,顾老二还记着这事,但等到柳氏进门站稳脚跟了,顾老二也就把这事给忘一边了,用柳氏的话说——老娘这个活人,你都不用给娘家送年礼,凭什么那个死了的,你还要伺候着她娘家?

  至于为何不用给柳氏娘家送年礼这事,柳氏和顾老二都对外声称,是柳氏已父母双亡,但知道点内情的人和他们夫妻两人都心知肚明,是柳氏不愿守寡,硬是要嫁给顾老二,柳家那位从十九岁守寡到古稀之年的老太太觉得她对不起他们柳家的那块贞节牌,才把她赶出了柳家。

  自然,柳家也不会认顾老二这个女婿,哪里用得着他去送年礼。

  顾辞是个姑娘家,是用不着给姥爷家送年礼的,但如今带着阿宝分了家,这年礼一事自然要补上。

  这天气,山路泥泞打滑不好走,顾辞也不许他们两个路上乱跑了,她提着东西两手不空,也没法牵着他们,只好在路上给他们一人掰了个断枝,让他们撑着走。

  三人走得谨慎缓慢,等到了李家村,已经是晌午饭时分了,李铁匠一家正关着大门准备开吃。

  “大姐儿?”听到外间的敲门声,是三舅母杨氏来开的门,今天轮到她做饭,她正把最后一个菜端上桌,一听到敲门声,她放下碗就出来了,看到门口的顾辞,是真吃了一惊,“赶紧进来,瞧瞧这阿宝和娇丫头,小脸都冻的红彤彤了。”

  杨一边招呼三人进屋,一边又扯着嗓门通知屋里的人。

  瞬间,李家一大家子都欣喜地迎了出来,贺氏和花氏双双上前接过顾辞手里的东西,见到又是肉又是鱼,还有礼盒时,妯娌两人都是又高兴又有些嗔怪。

  外甥女知好丑懂感恩,对他们大方,当然是开心的,但一想到他们姐弟三人没个依靠,又觉得揪心。

  不过,这欢欢喜喜的气氛,也不合适说客气话,大不了等他们回去时,回礼补上就好了,遂两人接下东西也没说其他话,就是招呼着她往屋里暖暖。

  如今两家来往多了,老太太对这对本就见的少的外孙和外甥女更是上心,跟着出来,拉住阿宝的手给他搓了搓,又去训顾辞,“你个胆大的,这天气,带着他们过来,万一要摔了个好歹,我看你怎么办?”

  老太太笑起来慈眉善目,但虎着脸时,也是个吓人的相,顾辞知道姥姥是在担心他们,也不觉得委屈,依旧笑道:“姥姥可冤枉我了,我倒是想着天气好些,再带他们过来,谁知他们两个小的耐不住,天天缠着我,要我带他们过来。”

  一听这话,老太太的脸哪里还虎的下去,看着笑眯眯的阿宝,就怜惜地不得了,“我的乖乖啊,是不是想姥姥了。”

  “想。”实诚的阿宝倒也会讨好人,知晓这会要是实话实说不想,那姥姥多半会生气的。

  他如今有书万事足,每日坐在炕上捧着一本小破书摇头晃脑,念得不亦乐乎,哪里有空想什么姥爷姥姥,是娇娇姐姐一天到晚念叨着,姐姐这才带他们来的。

  一行人说着便进了屋,杨氏又添了几副碗筷摆上,把堂屋炕上的小桌子收拾了一番,把几个女娃和小娃的碗筷摆了上去,李家大大小小一家子差不多二十口人,平日挤着都要坐两桌,今日来了顾辞三姐弟,自然要给他们空位置招待的。

  “大姐儿,阿宝,娇丫头,快来这边坐。”收拾好了,杨氏就招呼他们三人坐到主桌这边来。

  “我们随便坐就好了,大家都是一家人,用不着这么多规矩。”

  “一家人是一家人,但既然上门做客,自然要有个待客的规矩。”贺氏附和道,笑着将她拉过来了,偏头看到娇娇笑眯眯的,一看到她看过来就甜甜地叫一声大舅母,贺氏又是母爱泛滥,搓了搓她被风吹得红彤彤的脸蛋,“这才多久没见,咱们娇丫头又好看了。”

  老太太孙女多,又有亲外孙女,对娇娇也就没有多少心思了,听大儿媳这话,这才好好地瞧了一眼,“上次你带过来,还觉得这小丫头一脸印子,模样寒碜,今儿一看,倒是怪好看了。”

  “看来是我天天瞧着的缘故,倒没发现她好看了。”顾辞笑了笑,帮阿宝把凳子拉拢了些,又看向花氏,兀自转了话题,“二舅母,三梅妹妹这个月去领了新的绣活吗?”

  “领了领了。”花氏点了点头,说起这事,她对娇娇也是欢喜,“多亏了娇丫头,这次去交货时,掌柜的说,给三丫头的绣品都涨一文钱。”

  听到这话,老太太对娇娇也是热情了几分,接口道:“离过年还有十几天,反正这天气,你们在家也没事做,就在家里住几天,让娇丫头多指点指点三丫头的绣活。”

  顾辞一心想要娇娇在姥爷姥姥家留个好印象,刚刚把话题往这事上引,就是为此,“上次姥爷在家提了这事,这丫头就闹着要来教三梅妹妹刺绣,这次来了,她把自己的绣活都带上了,可不就是打算在这里赖几天?”

  “那敢情好。”花氏开心地不行,也去揉了揉娇娇的脑袋,“你就放心在咱们家住着,住多久都行。”

  打着如意算盘的小姑娘笑得眉眼都快弯成线了,“谢谢二舅母。”

  坐在炕上的三梅也十分开心,怯生生地插了一句,“娇娇妹妹,那晚上你就跟着我睡。”

  这事就让小姑娘有些为难了,挠了挠头,歪头去看顾辞,“姐姐,那你回去吗?”

  顾辞看着她皱巴巴的小脸,就有些想笑,“姐姐才没你这么厚脸皮?”

  哼,她才不是厚脸皮。

  要不是姐姐和傻阿宝天天坐炕对面盯着她,害她绣不完多的那些帕子和香囊,她会绞尽脑汁来姥姥家吗?

  还有那个小西姐,也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学了一个时辰就不学了,害她也不能偷偷去六婶家赶工。她这是走投无路,才想着来姥姥家的。

  她这都是为了谁?还不是养家糊口。

  “瞧你,看娇丫头都要被你说哭了?”大舅母见小姑娘垂眸不语的,嗔了顾辞一眼,又赶紧给小姑娘加了一筷子的菘菜杆炒肉丁,“娇丫头,你别听你姐瞎说,快吃饭。”

  顾辞也是当着众亲戚说得场面话,没想到就伤着她的心了,“姐姐逗你了,姐姐肯定是要回去的,不然你的两只兔子谁来喂?”

  小姑娘难过的是晚上不能窝姐姐怀里睡,顾辞一软下来,她就傲娇了,“厚脸皮就厚脸皮,反正姥姥姥爷舅母他们都喜欢我。”

  “就是。”贺氏被她作怪的小模样逗笑了,又装模作样地训了顾辞几句。

  一大家子人边说边吃,其乐融融,一顿饭吃了半个时辰之久,好在屋里烧了炕,又在桌下添了火盆,倒也不觉得冷。

  下雨天,黑得快,顾辞吃了饭也不久留,担心娇娇一个人留着不习惯,她又把阿宝也留下。

  她走得匆忙,李家三妯娌也来不及准备回礼,想着她过几日还要来,也就没急着回礼,就让她三舅送了一程。

第44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娇花成长指南[重生]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娇花成长指南[重生]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