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304

  “咱们村已经算是好上许多了, 前两天我娘家兄弟来帮忙, 听他说镇南的高洼村今年都没能种上稻子,为了抢水灌溉还打死了两个人。”斜对门坐在门口择菜的细二嫂接话,她唏嘘一声,“麦子欠收,稻子还没种上, 今年就指靠陈粮糊弄嘴, 日子难熬啊。”

  程石不清楚情况, 疑惑道:“怎么就没种上稻子?秧苗干死了?村里没开堰放水?”

  “住在山包包上哪有堰,就坑坑洼洼的小河小沟多,你听那个村的名就知道,又高又洼,风调雨顺自然不缺水,一旦逢到旱年,自然绝收。”年轻的妇人往程家院子里瞅,“你媳妇呢?在屋里哄娃?”

  “我们村要不是有柳妹子,年成更受影响。”对门的邻居拾掇完他家的花生垛,扛着木叉过来给程石帮忙,把掀下来的湿稻草插着往熏房外面堆,晒干了方便拿进去捂火。

  “前两天下了场雨就没先前热了,你家这熏房也快开火了吧?”他问。

  “对,估计就是中秋节过后开火。”程石应声,刚想回小阿嫂的话,转脸看她已经进了他家门,不由出声:“她在后院哄孩子,你大声喊一声。”

  说罢,他站花生垛上冲后院喊:“小柳,细二嫂来找你玩了。”

  杨柳听到声放下剪刀,迎到垂花门外看到人,她笑着喊了声:“二嫂今天怎么得空来找我玩了?”她领着人往前院走。

  “我什么时候都得空,就你是个忙人,忙里忙外没看到我,就以为我也是个忙人。”

  “你家婆婆可天天在外说你是个勤快的,菜园伺候的没一根杂草,屋前屋后张罗得干干净净的,这不叫忙还能怎么忙?”到了前院,杨柳拎两把凳子放廊下有阴凉的地方,“二嫂坐,你家孩子呢?都去捋菊花了?”

  细二嫂点头,“整天不着闲,除了吃饭睡觉不着家,一门心思想着挖采药草赚钱。”

  “从小就不是个懒散的,长大了差不了,你以后要享福了。”杨柳真心夸,村里的小孩都不差,家里的鸡鸭多是她们找虫喂,洗衣裳打猪草样样不落,闲了就呼朋引伴去山脚地头挖蒲公英车前草之类的药草,但凡是晴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的都有草药。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程石扛着木梯进来,他对杨柳说:“我去西堰撒网逮鱼,有事你去喊我。”

  “你记得去山上看看,交代魏叔把猪和羊的窝里的湿稻草换换。”杨柳站起来。

  程石点头,去偏院拎了个背篓,出来时说:“二嫂你在家玩,我去逮只鸡,晚上在我家吃饭。”

  “可不能,抬脚就到家的功夫还在你家吃饭,你忙你的,不用招呼我。”这是乡下常用的客气话,细二嫂没做真,等程石出门了,她扭过身跟杨柳说:“柳妹子,今儿找你也是为了旁的事,不知道你家食馆还要不要人,我娘家有个小兄弟前日来找我,托我问问。”

  “今年应当是不招人了,人够用,而且我也是杨家庄的姑娘,就是找人多半也是从自家村里挑选。”杨柳歉意地笑笑,又说:“镇上也还有另外几家食馆,我要是听到招工的消息,回来跟你支会一声可好?”

  “哎,那麻烦你了。”细二嫂抠了下手指,心里知道大半没戏,旁的食馆找伙计也是多番托关系打点。但她也就消沉了一瞬,脸上又浮起笑,打听今年收购鸡鸭鹅的消息,“有你跟青莺她爹在,又是做熏肉又是开食馆,还雇人往县里送卤蛋,咱们村的日子可比旁的村好过许多,今年有好几家准备入冬了盖新房呢。”

  “我也不是白送银子,都是下了力气自己赚的,反正勤快的人不会饿肚子。”就是没她跟程石,村里人的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儿去。每逢农闲,村里的男人多半都会出去找活儿,给粮店扛包不嫌累,进山砍柴拉进镇卖不嫌苦。

  突然听到孩子哭,杨柳往后院看,细二嫂有眼力劲地起身说要回去,“前两天下雨攒的脏衣裳还没洗,我回去洗衣裳,你也去看看你的娇丫头。”

  杨柳笑,送人出门了她回后院,娇丫头睡醒了正在吃奶,听出脚步声奶都不吃了,撇过脸冲她娘笑。

  “吃你的,吃饱了肚子娘带你去看你爹逮鱼。”杨柳随便一坐,跟奶娘说起中秋回县里的事,“青莺还在吃奶,你得跟我们去一趟。”

  “罗姐跟我说了,我知道的。”奶娘温声说。

  离中秋也没几天了,隔天,杨柳让春婶进山逮了只鸡,橘子石榴和柿子都摘了些,又拎两条鱼,从箱笼里裁七八尺棉布,让坤叔赶车送奶娘回去一趟,“快中秋了,你也回去看看孩子,估摸着时辰去鱼馆奶孩子。”

  “哎,谢谢太太。”奶娘目光大亮。

  青莺再次被她爹娘带去鱼馆,卖蛋的时候她被保母抱着在一边看,有人逗她她就笑,有时候还害羞得往人怀里躲。

  “你家这小东家长得可真好,净捡着爹娘的长处长。”有人朝杨柳说,“等她长大了也带她来做生意,保证比供什么财神都有用。”

  小东家?杨柳偏头看一眼,这称呼挺不错。

  “中秋那天不关门吧?可以预先订个包间吗?我家小叔子中秋从县里回来,我干脆就在外面订桌菜也不开火了,免得费老大劲弄得人家也不爱吃。”头戴银簪的妇人挎着篮子问。

  杨柳“唔”了一声,她看向程石。

  程石喊来管事的,“阿嫂你跟他谈,我们过两天也要去县里,中秋后才回来。”

  “你们走了这摊子还卖蛋吗?”没走的客人突然问,“要是不卖了我也多买点。”

  “别急,食馆只要开门,摊子就会摆出来。”程石伸出手下压,“不用提前买,就是中秋那天也会有卤蛋卖。”

  这趟过来也是安排食馆的事,程石把看摊子的事交给劈柴的蒋大力,期间每天的工钱多加一百文,若是遇到下雨天,回村也由他赶牛车接送。

  交代了鱼馆的事,程石跟杨柳又往悦来食馆跑一趟,等从悦来食馆出来,他们身后就多了五个穿着青衣的伙计。

  雨后林中长菇子,有鸡粪的堆肥,松树林里土壤肥沃,入秋了松乳菇长得还尤其猛,一片一片的。程石跟杨柳不想操心雇人采菇子,干脆找悦来食馆的东家,他们要是想买就自己过来采,价钱便宜一半。

  入林时,鸡群或卧或站,挺着鼓囊囊的食囊懒散地看着路过的人,沿路是被它们啄得残缺不堪的菇子,有的被啄了几个洞就不吃了,五个伙计暗暗咋舌,好家伙,多糟蹋东西。

  坤叔和春婶雷婶早就过来了,背篓里快装满了,但也蹲得腿酸腿麻,膝盖跪在地上糊了满膝的湿泥腐叶,手指甲里也是青苔和黑泥。

  “累了就歇歇,摘的够自家吃就行了。”程石说。

  没人理他,就是杨柳也拖着背篓勾着脖子在草丛和树根下翻找,还得小心注意着虫蛇,松树林深处没鸡群过来,相对的也不及外围安全。

  “摘满了,我们先把这三篓送回去再过来。”春婶捶着腰站起来,下山时碰到杨家三口人,她搭话问:“怎么这时候才过来?”

  “家里的活儿忙完了过来的,小柳跟阿石也在上面?”杨母问。

  “在,你们快上去。”

  临到晌午,赵勾子也拎了筐上来。过了晌,刘婶洗完锅碗也背着背篓进山,她怕遇到蛇,拎了两只大鹅一起上山。

  “哎呦,踩烂了踩烂了,去去去……”张家的伙计抬手赶鹅,这可不得了,两只公鹅立马来劲了,展开翅膀就扑上去噆人耳朵

  ……

  “那这两只鹅我们就拎走了?”傍晚下山,长脸伙计拎着嘎嘎叫的鹅再次确认。

  程石看了眼他的耳朵,不大的耳朵半边挂满了血痕,都是鹅喙上的锯齿夹着耳朵划出来的。

  “嗯,给你了。”他说。

  “走走走,今晚吃顿好的。”这些伙计满脸喜意,两只鹅可不瘦,挨一顿噆能换两只鹅,搞的他们也想试试,太划算了。

  杨柳走在后面交代刘婶别让鹅靠近人,“勾子你也是,别把村里的小孩往林子里带,今天要是鹅喙或是翅膀戳进眼睛里,可不是两只鹅能了事的。”

  “噢,好。”赵勾子点头应下。

  “小柳,这两只鹅从我工钱里面扣吧,要不是我拎它们上去,也不会有这事。”刘婶说。

  “不至于,就当是你们吃了。”杨柳摆手,“下次小心点就是了,不说了,我回去了,你们也忙。”

  夕阳西下,鸟雀归林,赵勾子跟刘婶互看一眼,转身进山去捡鸡蛋。

  ……

  “杀猪佬,我要的猪腿你可给我留了?”下半晌,程石给食馆送了鱼,赶马车去猪肉铺。

  铺子里出来个男人,扛着条大猪腿放马车上,接过银子站一边问:“给你丈母娘送的节礼?”

  程石点头,“我之前托你问的事如何了?”

  “你只要给得起银子,猪不还是随你拉,没问题,你啥时候要买直接跟我走一趟。”

  “行,到时候我来找你。”程石拍了下他的肩,“你忙,我也回家的。”他打算中秋后开火熏肉时买上二十头肥猪宰了熏猪肉,他养在山上的猪还在长膘,入冬了才能杀。

  马车进村,程石先把猪腿给丈母娘送去,“明天我们就回县里了,节礼先送过来,娘你可别见怪。”

  “不怪,提前送节礼的人也不少。你就是不送我也不怪,平时没往家里送鸡送鸭。”杨母送女婿出门,“代我向你外公外婆问好,老人家年纪大了,你们是该多回去看看。”

  程石点头,坐上马车说:“家里还在收拾东西,娘我回去了。”

  他到家门,杨柳也刚从西堰回来,摘了黄的橘子红的石榴,还有刚从鸡肚子里出来的鸡蛋。

  “东西都收拾好了?”程石问。

  “差不多了,明早再去逮上鸡鸭鹅就能动身了。”

  鸡鸭鹅以及各自的蛋,鲜蛋和咸蛋,今年新榨的香油,酿的果酒晒的干菜,新捕出水的鱼,满满当当装了两马车。

  “我这也叫衣锦还乡了。”程石得趣,拖家带口,一出门就是四辆马车。

  作者有话说:

  情人节快乐

第一百四十二章30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