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番外三:乌希哈223

  更别说乌希哈陪嫁了大量人手,嫁妆也很丰厚,除了气候无法改变,连她住的蒙古包都被收拾得十分舒适了。

  乌希哈的回答让和塔眼前一亮,他最担心的就是娶的公主瞧不上草原和草原上的部落人。这样的话,即使他有心好好和公主过日子,人家不愿意配合也是过不下去的。

  “是的是的,公主既然嫁给了我,我和塔是不会让公主受委屈的。您以前有的,我都会为公主找来,以前没体验过的,我也带公主去一一看过,不会让公主后悔下嫁给我的。”

  科尔沁部落和大清的交往最深,也对大清的生活更为了解。草原上的生活的确没有内陆方便,部落女子也不如大清的女子活得精致。其实许多草原上的部落人,内心深处都是愿意娶一个大清女子当婆娘的。

  只是愿意嫁到草原上的女子并不多,而大清公主更是屈指可数。和塔能娶到乌希哈,实际上也是多方面使劲儿之后才做到的。

  “我既然嫁到这里来了,肯定是想和你好好过日子的。和塔,我喜欢到处游玩,喜欢骑马打猎,你都会陪我去的,对吗?”

  乌希哈再次确定,皇阿玛给她选的这个额驸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起码他们相处起来目前看着还是很和谐的。

  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她有信心征服这个男人,在这片草原上留下她固伦淑希公主的印记。

  此后的日子,和塔果然经常在不忙的时候,带着她去起码打猎,光是毛皮都攒了一些了。

  等到九月上旬,她嫁来草原已经半年多了,京城传来消息,她的同胞兄长弘曜在八月初的时候,就得皇阿玛传位,已经登基为新帝了。

  这么一个天大的喜讯砸到头上,乌希哈恨不得立马飞奔回京城,去给哥哥贺喜。但是等冷静下来以后,她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只让人开始收拾几车草原特产出来,当做是年礼送去京城。

  乌希哈得到了消息,草原上其他人自然也能知道这个消息。消息一传开,来拜访乌希哈的人就络绎不绝。

  上一个皇帝的女儿,现任皇帝的嫡亲妹妹,乌希哈这个公主的分量着实不轻了。

  和塔也来问了乌希哈的想法,新皇登基,他们草原各个部落也是要派人上京去道贺的。

  如果乌希哈想去,也不是不能商量。

  “还是再等等吧,我来草原还不到一年,现在就去京城总感觉有点不合适。倒是我准备的几车特产,可以跟在使者队伍后边一起送进京去。”

  就这样,乌希哈让人准备的几大车皮毛特产,一路跋涉,终于在年节的时候送到了京城。

  等部落使者回草原的时候,就又带回了几大车回礼,包括几个亲人给她准备的那些东西,让乌希哈在这片地方出了一场风头。

  冬日的草原实在是太冷了,到了滴水成冰的地步,乌希哈一时间是真的有些受不住。

  于是和和塔商量之后,在最冷的时候到来之前,乌希哈带着和塔搬去了归化城的公主府居住。

  所谓归化城,就是离草原最近的一处城市了,目前实际上的掌权人是乌希哈的六姑姑固伦恪靖公主。

  固伦恪靖公主在这个冬日里,带着乌希哈认识了不少人,也由此为以后乌希哈接任固伦恪靖公主的势力打开了局面。

  归化城作为西北地区羊毛收购的主要地点,每年春夏两季,就是归化城最热闹的时候,许多商人都会带着商品来归化城,然后带着一车一车的羊毛回去。

  经由两代帝王的经营,拉拢归顺的,打压蹦跶的,最终在数十年之后,草原成了大清的疆域,部落人成了大清的牧羊人。

  固伦淑希公主乌希哈与固伦恪靖公主姑侄两人,为大清立下了开疆扩土的伟绩,老年时都被接入京中奉养,安度余年,名存史册。

  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此时的乌希哈还是个刚来草原不久的新嫁娘,正找各种事情打发着寒冷难挨的冬日。

  等转过年,京城陆续传来了三个不大好的消息。先是母后太上皇后乌拉那拉氏去世,乌希哈作为女儿,也得为她守孝,这就将乌希哈怀孕的计划给打乱了。

  再就是没两个月又是太皇太后德妃娘娘的去世和年夫人的去世,无奈之下,乌希哈一边往京里送信安慰皇阿玛和额娘,一边干脆跟六姑姑学起了打理归化城,暂且将怀孕计划搁置起来。

  好在和塔也是了解大清的习俗的,知道乌希哈在长辈去世以后的几年内要守规矩,更是安慰乌希哈他们俩可以在没孩子约束的时候,多去各种地方游玩。

  等过些年玩够了再生孩子,免得被孩子牵绊住了手脚。

  直到乾盛三年乌希哈带着和塔一起上京城参加弘晈的婚礼,两人仍然是没有孩子的。

  可能也是缘分到了,乌希哈原本打算在京城过了年就回草原,结果正月里查出喜脉,只能留在京城养胎生孩子,直到乾盛五年才带着孩子回到草原。

  作为乌希哈的长子,和塔给这个孩子取名叫班第。班第很喜欢大清文化,甚至还在满十岁以后被乌希哈送到了京城,受弘曜安排着,和几个表兄弟皇子阿哥们一起在上书房读书。

  等班第从上书房出来,和塔已经接任了科尔沁亲王之位,班第自然也是亲王世子了。

  不过此时的草原部落大都已经归顺朝廷,班第也就一直留在京中为官任职,在理藩院中做得风生水起,很有些风光。

  乌希哈在得到皇阿玛和额娘病重之后,日夜兼程的从草原赶回了京城。只是两人病得急,到底还是没赶上,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灵堂设好的第六天了。

  不只是乌希哈不敢相信,听到这件事情的人一开始都不愿相信。

  此时雪澜只有四十四岁,而年纪大些的四爷也只有六十二岁,跟将近七十岁才去世的康熙帝相比,还差好几年呢。

  更别说以雪澜的年纪,都称得上中年早逝了,三个儿女俱是意难平。

  乌希哈也多次询问给两人请脉的御医,为何会仅仅因为一场风寒就要了他们的性命,御医不敢隐瞒,只能将过往的脉案拿出来,一边说以便佐证。

  “孝昭懿皇后是老来得女,先天体弱,后得静心调养,勉强养回了元气。但先天不足就如无根浮萍,哪怕再精心补养,始终有限。

  公主请看此几处记录,孝昭懿皇后每逢年节大事过后,必定会好一番调养,实则就是底子浅薄,非得精细调养不可。

  再者女子生育也是极为损伤身体根基的,孝昭懿皇后先后孕育三个孩子,看似无碍,实则是侥幸无事。

  此事先帝是悉知内情的,特意嘱咐过微臣,瞒下孝昭懿皇后的真实情况,以免娘娘凭生忧惧,哀毁身体。

  公主请看这几本脉案,孝昭懿皇后在不惑之年之后,几乎日日都需服用滋补药膳补充营养。且每季交替之时,也会着人开方调养。

  直至此前的风寒急症,孝昭懿皇后五脏皆衰,药石无救,非人力所能及,望请公主明鉴。”

  能给四爷和雪澜诊脉的,都是太医院的院判院令等职位的御医,本身医术就很高超,不会弄虚作假。

  乌希哈看了脉案才知道,原来看似身体健康的额娘,实际上外强内虚,就像是只糊了一层窗户纸的屋子,经受不住风吹草动。

  她能知道的事情,弘曜弘晈两兄弟自然也是能知道的。在丧事结束后,三兄妹坐在一起,回忆起皇阿玛皇额娘的音容笑貌,皆是泪流满面。

  天不假年,芳龄早逝,带他们三人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两人,终究还是离他们而去了。

  “皇阿玛遗言交代的结缘塔,尽快修建吧,我怕皇阿玛等急了。

  西北那边我走得急,没来及交代,西陵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俩了。”

  乌希哈虽然比弘曜晚生一会儿,但是这些年在西北经营下来已经很有长姐的风范了。

  直到草原成了大清的蒙古省,乌希哈也确定西北地区真正安分下来,她才收拾东西带着额驸和塔回京长住。

  此生她与和塔一共育有三子一女,除了长子班第继承和塔亲王之位以外,另外两子一女也各有封赏。

  次子与三子都被安排入军中,主要负责的就是蒙古省驻防。

  唯一一女有几分外祖母雪澜年轻时的影子,被弘曜封为和硕公主,在京中找了一个青年才俊做额驸,一生顺遂。

  作者有话要说:

  乌希哈的番外get√

第116章 番外三:乌希哈22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清穿之贵妃她人设崩了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清穿之贵妃她人设崩了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