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25


  这么点小缺点对于刘雷雨来说,根本不算事,能有三个时辰不需费力,想装多少东西都能拿走,这么天大的好处,谁还挑剔啊!
  就这么收山收了两个月,刘雷雨不仅摘光了山中数棵板栗树,其他收获亦是颇为丰富。
  她和母亲住的虎窝,以前是觉得很宽敞,现在里头满满当当堆了几十筐的存粮,连睡觉都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立冬这天,刘雷雨照理一早起来。
  她和母亲在虎窝里住了几个月,如今这里可是大变了模样了。
  这虎窝原先是个地势比周围要高的岩洞,洞外的空地被刘雷雨和母亲开荒成了菜田,几个月前种下去的菜苗如今娘俩已经吃过好几茬了。
  小溪距离虎窝不算远,用水需要提着竹筒去溪里打,无论是吃喝还是浇地,都这么一桶一桶的提。
  溪边有个碎石滩,春来涨水的话会被淹没成为溪流的一部分,但如今是枯水期,正好成了刘雷雨家的“晒场”。
  平时一半被刘雷雨用来晒干膝杖草叶,另一半就忙活多了,晒果干啊,晒菜干啊,每天花样不同。
  天气渐渐转凉,日头也一日不如一日了,往常两天就能晒好的干膝杖草叶,如今三四天了摸着还有点潮软。
  母亲比刘雷雨起得还要早,这会儿已经在收拾:“今儿个看这天色,恐怕是个阴天。”
  “嗯。”刘雷雨答应一声,拦住了母亲往外搬竹筐的动作:“娘别担心,今天咱们不晒东西。”
  她咧嘴嘿嘿一笑,举起手里鼓鼓囊囊的钱袋,朝着母亲晃一晃:“娘,咱们今天买东西去呀!”
  这钱袋子是刘雷雨的宝贝,平时贴身放着,片刻不离身。
  因为这是阿瑶送给她的。
  这里头也有个故事。
  刚进山那会,母亲给刘雷雨做衣服,那时起了念头要教刘雷雨针线。
  正好刘雷雨
  第一回卖膝杖草块根时,赚了一两银子。
  这是刘雷雨赚来的钱,母亲让她自己管账,当时便从旧衣服上裁了一块布下来,交给刘雷雨做钱袋,顺便练手。
  钱袋这东西,要想做的精致做的漂亮,那是下不完的功夫;但要想简单,也是能简单的很。
  方方正正一块布,对折后两边缝起来,就是个小口袋。
  再将小口袋开口处的前后布料各反向折进去一指宽,沿边缝合起来。
  搓一根细绳穿过小口袋上的翻边,再从另一面穿回来,将细绳打个结,一个钱袋就做完了。
  刘雷雨没费什么功夫就做好了自己的第一个钱袋,连手指都没怎么遭罪,一共就叫针扎了五六回。
  她得意地很。
  第二回下山去给阿瑶送货,顺便拿分红时,她便挂着自己做的钱袋去了。
  见到阿瑶的面,阿瑶说,又卖出去膝杖草块根四根,得钱三百五十文,分刘雷雨二百八十文。
  刘雷雨掏出自己的钱袋,“哗啦”一声把铜钱一股脑儿装进钱袋里。
  “哗啦”又是一声,铜钱又一股脑儿从钱袋里漏了出来。
  仔细一看,原来刘雷雨做的钱袋,针脚乱的出奇,密的密疏的疏,又不懂锁边,几百枚铜钱装进去一吃重,缝线就给扯开了,啥也兜不住。
  刘雷雨闹了个大红脸,蹲地上讪讪的捡钱。
  阿瑶拿着那丑钱袋翻来覆去的看,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雷雨哥,这是杨婶给你做的钱袋吗?”
  刘雷雨斩钉截铁的回答:“我捡来的!”
  一人做事一人当,是她的手艺见不得人,也没脸甩锅到母亲头上。
  阿瑶叹口气:“我说呢,杨婶的针线做的可好了,我看这钱袋就不像。你这钱袋在哪里捡来的,里头可有财物?有没有找过失主?”
  一个谎话说出来,就得千个百个谎话去圆。
  刘雷雨切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得不绞尽脑汁给自己描补:“我从山里捡来的,钱袋是人家不要的,里头什么都没有。”
  幸亏这钱袋够丑又够破,确实像是被人扔掉的货。
  阿瑶信了。
  刘雷雨简直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不过,那天她最终还是因祸得福啦。
  刘雷雨“捡来的”钱袋不顶事,阿瑶不忍心让她手里捧着几百枚铜钱回去,便将那丑钱袋回炉重造了一番。
  锁了边,加了固,单层的布料不结实,还给添了衬里,衬里上头还绣上了一个“刘”字。
  实在是因为底子太差,哪怕改造过,这钱袋该丑还是丑的。
  但刘雷雨视若珍宝。
  这可是阿瑶做的!
  一晃三个月下来,这个宝贝钱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里头一开始装的是铜板,后来加入了碎银角子,再后来铜板太多盛不下,就在黑瓮城的城南钱庄里换成了整锭的银元宝。
  现在,一两银子一个的银元宝,刘雷雨的钱袋里装着整整三十个!
  她是个有钱人了!
  母亲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如今也坦然接受了。
  对于刘雷雨有灵田这件事,她被刘雷雨劝的多了,如今的态度变成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日子总得过下去嘛。
  听说刘雷雨又要下山买东西,母亲也是没有二话:“是该下山一趟,咱们多买些肉回来,该腌些腊肉,耐放也好吃。”

第19章 2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女农夫与小娇娘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女农夫与小娇娘章节列表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