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将信交还,云峥吩咐裴武带蒋攸去见大人。
  少时,看他们走远,云峥才小声对公主说:“公主,您还是回去吧。即便是您,大人也无法以权谋私啊。”
  言下之意,想在大理寺走后门,绝无可能。
  此语令王□甚是不满,言之:“何须谋私,在下有真才实学,可凭实力应特招,云寺正莫不信乎?”
  这云峥能怎么回,只得一声“信”加“可是”,且尚未“可是”出来就被打断。
  “无甚可是,云寺正端看在下能否通过考试便是。若通不过,在下打道回府也合理。若通过了,即无有徇私,在下于大理寺任职乃理所应当。云寺正觉着呢?”
  话已至此,云峥无奈至极,唯有抱拳答:“谨遵公子之言。”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感谢在2022-08-07 14:49:28~2022-08-08 14:49: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冷木杉 2瓶;Amber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0章
  当裴武将蒋攸带到书房门前, 周霖正翻看永淮王的卷宗,恰好翻到因永淮王而获罪的罪臣二三。
  其中最为不冤的当属曾为正四品谏书郎的杨秦。
  谏书郎从属谏议院,是六部之外文官最普遍所在, 只有向上递奏折, 参与朝议的最普遍职能,无有类似于大理寺卿、六部侍郎尚书那样能决定一些事的实权。
  谏书郎一职自六品到三品不等, 品阶越高, 能上表的谏议范围越大,如一些改革政策的谏议惟有正三品谏书郎可拟折上奏, 六品谏书郎只能反映反映民生民情,提出些不痛不痒的谏议, 大事一般插不上话。
  此外,“弹劾”只有正四品及以上官员奏表无约束,从四品及以下官员若弹劾上品则需承担一定风险,假如弹劾失败则会被处以罚俸、笞杖、贬官等刑罚。
  即便正四品以上,若乱行诬告也会受罚, 尤其是弹劾朝廷肱股之臣。户部赵侍郎就是因为弹劾大理寺卿失败而被剥了官帽。
  故而一般敢于进行弹劾的都是卡在弹劾底线的正四品官,尤以正四品谏书郎最疯,因此他们又被称作“疯犬官”。
  杨秦就是善于弹劾的疯犬官, 他原本是相党的一把快刀,曾弹劾过周彬养私兵。因证据确凿, 此人又能言善辩, 故而弹劾成功, 以致当时皇党陷于大劣势。私兵自然是为秦帝而养, 被发现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意义。
  随后杨秦又弹劾洪羚钟血脉不纯, 是半个南周人, 有通敌之嫌。还弹劾过唐鸿私相授受, 卫卢胥舍名唯字,有不轨之心等。
  其辩才之强在北秦这武盛文弱之国难逢敌手,是以那时杨秦最为让皇党痛恨,可惜丞相力保杨秦,弱势的皇党实属无可奈何。
  转机是在永淮王出事后的第八年,丞相突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卸磨杀驴,亲自弹劾杨秦亲旧太子,又安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将杨秦发配边疆,并于半路毒杀杨秦一家。
  何故如此?这就要说杨秦此人死得不冤一事。
  就周霖私下里的调查,杨秦确实有亲永淮王的嫌疑。当初永淮王被逐出秦京,原本不喜鸟的杨秦突然养了几只夜枭,并且疯狂攻击在朝旧太子党。他这么做无非是想博取丞相信任,好接近当时新太子党核心,以便日后通过夜枭给永淮王传递情报。
  破绽由此浮现。那几个在朝旧太子党官员皆是心甘情愿的垫脚石,他们虽被斩首,但并未被诸灭九族,即仍有后人在世。然而那些后人却对杨秦无半点该有的仇恨,可见一切不过事先安排好的戏。
  约莫丞相就是基于此点对杨秦生疑。先前留着杨秦是为了反间,而之后仍留着杨秦,不过是因为其辩才了得,再加上可从杨秦顺藤摸瓜揪出永淮党,因此丞相才会容忍杨秦八年之久。
  至于八年后丞相为何突然杀杨秦,周霖猜测,杨秦很可能获悉了某个足以动摇北秦江山稳固的大秘密,比如秦帝非皇室非正统。
  如此养杨弊大于利,丞相这才亲自动手除掉杨秦这个隐患。任杨秦再如何能辩也辩不过只手遮天的权势。
  不愧是丞相,要么不出手,出手即致命。周霖最不擅长对付的就是此等极为稳健之人,因为不论如何诱之,对方皆稳如磐石,仿若以拳捶山,拳头疼了,山不损分毫,何等无力。
  且看今时皇相局势已有失衡之势,丞相却仍无动于衷,周霖难免觉得此乃暴雨前的宁静。
  “当当当。”
  敲门声打断周霖的思绪,他合上卷宗,手搭剑柄,出声作问:“何事?”
  “大人,有人携洪老的信来寻。”门外裴武的声音响亮又顺畅,无异样。
  老师的信?周霖微微挑眉,老师若无要事绝不会发信过来,以免遭截而为人利用。有要事也不会托人送信,毕竟谁都不能保证那人会不会中途被人替换,又是否有无论如何都不会变节的赤胆忠心。托人传信则以口述,且有凭证。
  可现下却是既有人又有信……
  周霖思量两息,了然。
  此信与来人关系密切,且信就是一份凭证,否则让来人口述即可,何必再写一封信。
  基于上述,不难猜测老师的信是一封举荐信。可老师鲜少行举荐,上一次举荐还是举荐他做大理寺卿,莫不是来人也是老师的弟子?倒是奇特。

第50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理寺卿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大理寺卿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