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_分节阅读_第183节

  不是什么大事,就别惹姜蓁,这是大家的共识。
  【其他人都还挺有眼色的,就史家那伙人不知悔改,不知道在史书里说了阿蓁多少坏话。他们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偏偏要阿蓁大度,想什么美事呢。】
  【圣人明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咱们就不为难自己了。】
  【就是,阿蓁要是把路走窄了,以后小星星继位怎么办?】
  【那群史官每年修的史我都看过,大事上倒是没含糊过,小细节就随他们了。】
  国家的建设,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姜蓁登基七年,折腾了各种法子,才让姜国百姓勉强不饿肚子,想让他们能随意吃喝,且还有得奋斗呢。
  按照姜蓁的设想,现在只是免税一年,等姜国再强大一点,种地的普通百姓,就该一直免税。
  担心今年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粮价会跌得厉害,姜蓁对郭凡叮嘱道:“别给那些商贾压价的机会,低价之时,就由朝廷出面购买粮食。”
  “皇上放心,再大的粮商,也不敢在今年瞎折腾。”郭凡自信的回道。
  论财力雄厚,谁都比不过朝廷,朝廷想稳粮价,就没有谁敢来找事。
  但各类税收,是朝廷收入的大头,如今收税的方式,是百姓种什么,就交什么税,甚至连秸秆也是税收的一部分,需要上交给当地衙门,以供牲畜食用。
  没了这一部分税收,农庄就需要花钱买饲料,衙门所需的各种零碎的东西,也需要花钱买。
  如此一来,各地的财政压力,就猛然加大。
  郭凡有些不自信的说道:“只靠各项商税,还有朝廷的各类作坊,能支撑朝廷今年的运转吗?”
  “怕什么。也就是前两年打仗,要是不打仗,我姜国产的粮食早就够吃了。而且现在姜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够了,试一试也无妨。”姜蓁回道。
  “有织布作坊在,布税倒是早就可以免了,但粮食这东西永远不怕多。天下虽然统一,但周围还有四夷虎视眈眈。”
  以郭凡的眼光,早就看到了工业集中生产的威力,如今各县都有织布作坊,导致在家织布的女子大减,全都跑到作坊里干活挣工钱,交税的时候,从作坊里买布交税。
  作坊的生产方式,让布价大跌,但粮食却做不到如此,就算是高产粮种,也要仔细耕耘,才能有收获。
  姜国以后还需要对付胡人,粮食上面不能疏忽。
  “只要朝廷有钱,想要粮食,从百姓手中买就是了,为何一定要盯着粮税呢?”姜蓁拍了拍郭凡的肩膀,说道:“格局大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嘛。”
  “可农业是根本。”郭凡忍不住反驳,但想到姜蓁暂时就只免税一年,郭凡就没再多劝。
  【那是以前。现在工业和农业并驾齐驱,粮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朝廷对外征战,保护百姓,百姓交税,供养朝廷。郭凡所接触的,一直是这个模式,还没跳出这个圈来。】
  【对这样的人,说再多都没用,他看一遍自己就懂了。】
  因为今年免税,各郡县的官员,都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准备。
  秋收刚过,衙门的胥吏就四处奔走,通知各乡百姓,“今年朝廷免税收税,家中要是有余粮,可卖给县衙,稻子二十钱一石,豆子红薯的价格也不低……”
  各郡的地理条件不同,各类粮食的收购价格也不同,而且朝廷定的价格,不高不低,算是给百姓兜个底。
  若是商贾给的价钱高,百姓就可以把粮食卖给商贾,若是价格低了,百姓大可以卖给朝廷。
  朝廷都表态了,当地的商贾也识趣,在价格上,都与朝廷持平,或者略高一些。
  “今年的收成好,又不用交税,家中的粮食,可要卖给城中商贾?要卖的话,是现在卖,还是等过阵子粮价高了再卖?”
  “等明年新粮下来,陈粮就要跌价了。”
  “那就留一年的口粮,剩下的都卖。”
  乡里许多夫妻都在偷偷商议,怎么处置家中的余粮。
  这是往年从没有过的事。
  以前他们也就刚刚填饱肚子,哪敢奢望家中的粮食能卖钱,不饿死人,他们就已经觉得庆幸了。
  想到各国贵族爱囤钱的尿性,郑小白未雨绸缪,提前备好了大量的金银铜钱。
  “普通百姓家的粮食产量也不高,这些钱够他们换了。”
  乡里的百姓,陆陆续续的背着粮食来城中换钱,换来的钱还没踹热,就又花了出去。
  “家中的铁犁该换了,镰刀也没有坊市中的好,这个得买,牛也该买,再买个板车……”
  “别人家中都在用铁锅,我家也该用上了。”
  “布价相较往年便宜了这么多,家里人苦了一年,有钱了也该换件新衣服。”
  “纸笔也该买一些,家里的小孩在识字,万一以后出息了呢。”
  乡里的人背着粮食进城,然后又背着大包小包的零碎玩意儿回家。
  铁器、布匹、纸笔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官府在经营,官府在买粮食上花出去的钱,又在其他东西上挣了回来。
  郑小白翻着账本一合计,“怎么咱们还赚了呢?他们这是一分钱都没带回家,全在城里花干净了啊。”


第207章 完结章
  普通百姓就算要在家里囤货, 也只会囤粮食、布匹、刀具这种实在的东西,银钱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要往后排。
  之前郑小白担心大家卖的粮食太多, 当地没那么多银钱收购, 如今却担心大家舍不得卖粮食。
  “粮食嘛, 留个一年的口粮就差不多了,家中的粮食留太多,到了明年就是陈粮,庶民这个时候再卖粮, 是要吃亏的。”郑小白嘟囔着说道:“早该和百姓们把这利弊说清楚的。”
  “乡民知道其中厉害, 我看他们家中不止留了今年的口粮, 还给明年预备了一些, 谨慎着呢。”
  郑小白瞄了下属一眼, 嫌弃的说道:“我的意思是不该这么谨慎。除非明年这天下各处都受灾, 否则凭朝廷的实力, 哪怕当地百姓明年的收成不好,也不会挨饿。”
  百姓卖掉的粮食, 最后都会收归到国库里去, 又不会凭空消失, 要是情况不对, 朝廷自会调粮来救援。
  他所在这十城,和永安城已经有水泥路连接,运粮更加方便, 有朝廷帮忙,哪怕受灾, 粮价也不会暴涨。
  为了让百姓能安心卖粮, 安心花钱, 郑小白眼珠子一转,对下属吩咐道:“去年挨着卫国那片地方有旱灾的事,许多百姓都还不知道,让去乡下的衙役,多替朝廷宣传宣传,让他们看看,如今的朝廷,是如何救灾的。”
  “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
  以前朝廷没那个实力,当地的百姓遇上天灾,就只能自生自灭,朝廷唯一能做的,就是开放山林,让大家能进山打猎果腹,然后再提供明年的粮种,剩下的朝廷就撒手不管。
  现在粮食的产量高了,国库丰盈,要是有什么地方受灾,姜蓁都会很大气的赈灾,免费给当地百姓发放一批粮食,助他们度过最困难的时候。
  姜蓁本就得民心,再被当地的官员这么一宣传,大家对她就更信任了。
  “跟着皇上,家中的日子,确实越过越好,今年家中都有余粮,明年应该只会更好。”
  “到了明年,陈粮卖不上价,倒不如现在多卖点粮食,换有用的东西回来。今年陛下称帝,府衙的那些作坊,都在降价,明年可就没这个机会。”
  “那就再卖点粮食?”
  “卖!”
  朝廷给了大家足够的信心,让他们不用担心明年,所以大家回头清点了一下自家的粮食,又卖出去一批,换成了其他东西。
  不管是盐铁还是纸笔,这种垄断的生意,哪怕降价卖,利润还是很高,无论怎么算,府衙都是赚的。
  “各郡县作坊都在打折,这是不把百姓的荷包掏干净不罢休啊。”郭凡看到这情况,忍不住咋舌,嫌弃道:“他们这是只顾着今年的生意,不想做明年的了。”
  “明年若是不免税,百姓家中可没有余粮。想让他们花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治粟内史反驳道。
  免税的事难得,作坊降价的事情更难得,这两者重合,才激发了百姓最大的购买力。
  这次百姓的消费能力,属实是让大家吃了一惊。
  【大家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有条件吃香的喝辣的,谁愿意受苦,就算是庶民,也想穿好一点的衣服,吃好一点的饭食。】
  【虽然普通百姓兜里的钱少,但他们的体量太大,消费起来,比贵族还强。潜力巨大啊。】
  天下的财富,一直聚集在贵族手中,姜蓁攻下四国之后,这形势才算是重新洗牌。
  除了姜国以前老牌的贵族还能拥有大片的土地,另外四国的贵族,就只剩个贵族的名头。
  他们名下的土地,都被姜蓁分给了当地的百姓,正是因为这些土地的产出,普通庶民兜里才有了余钱。
  百姓兜里的钱难掏,免税的事情也不常有,各郡县的官员觉得机会难得,铆足了劲的玩花样,一副赚了今年,明年就不赚了的架势。
  姜蓁伸出手指敲了敲桌子,嫌弃道:“这些事情都讲究个细水长流,哪有一蹴而就的,吩咐下去,让他们适可而止。”
  就算想要促进内需,也不一定非要这次就把老百姓的钱包掏空。
  而且百姓看东西便宜就买回家囤着,囤得太久,就该轮到他们吃亏了。
  姜国如今正在高速发展,商品质量只有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的道理,囤太多实在不划算。
  姜蓁下令,各地疯狂减价促销的行为,立刻就消停了下来,很快就恢复了原价。
  正是因为原价,才能体现出打折的可贵,恢复原价之后,许多人都后悔得直拍大腿。
  “犹豫了几天,这机会活生生的让我错过了。”
  “可不是嘛,多难得啊。我长这么大,头一次碰上不交税的年头,也头一次碰到布价铁价这么便宜的时候,下次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去了。”
  错失良机不太甘心的百姓,在价格涨回去之后,又眼巴巴的跑去作坊问:“你们下次降价是什么时候?你可有听说?”
  “哪能年年都降价,今年是因为皇上一统天下才能有这样的好事。”小吏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早就该买的。就算作坊明年又降价,你手里肯定没啥钱。又不是年年皇上都能免税。”
  “可不是嘛。哪能年年都有这样的好日子呢。”
  “等平定四夷,不打仗就好了。”小吏安慰道:“有皇上在,咱们的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听小吏这么说,问话的中年人就笑了,说道:“怎么可能不打仗呢。北方也还有胡人呢。”
  诸国都混战几百年了,如今就算天下一统,朝中百姓也从没想过不打仗的情况,对他们来说,能太平个十年,就已经很难得。
  “你不信我,总该信皇上。官报上都说了,皇上在北边圈了草场培育战马,还特地训练了一大批骑兵,只要胡人敢来,就叫他们有来无回。”
  “若能如此,便好了。”
  中原已经被姜蓁收拾得差不多,唯一的强敌的就是北方的匈奴,为了方便守城,姜蓁早早的就运了几十门大炮去镇着。
  除此之外,在骑兵上,姜蓁也没有松懈,只防守不出击,不是姜蓁的风格。
  不出意外的话,每年匈奴都要南下劫掠,虽然以前一直有卫国这个难啃的骨头挡在前面,他们也能搜刮出不少粮食。
  如今卫国变成姜国,匈奴也没当回事,跟往常一样,准备继续抢。
  只是他们今年运气不好,刚挨着长城边,一片炮弹就落了下来,爆炸完之后,冲击力十足的铁片朝周边弹射,瞬间人仰马翻。
  胡人首领勒住马缰,安抚好马儿之后,表情凝重的说道:“先撤一段距离,这是姜国久负盛名的大炮,极难对付。”
  有大炮在,攻城难度剧增,犹豫了一段时间,这一支胡人首领就吩咐道:“绕过城池和长城,去抢了东西就赶紧走。”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_分节阅读_第183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