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170


  姜瑶笑了声:“这魏常青,开始和本宫卖弄玄虚起来了。”
  她其实不用打开,也知道是什么话。
  姜瑶瞧着面前展开的舆图,若是再将已下一半燕云十六州也算上,他们这几年打下的土地,已经比整个南赵还要大。
  这是最好的时机。
  果然,打开锦囊,寥寥几张纸上写着简单的几个野心勃勃的字。
  ——时局难得,大胜,则殿下正是民心所归时,若殿下有所求,可迁都西京
  ——无须忧心建康,臣当尽心
  迁都,便是直接废了旧都。
  换一个角度,也能理解为直接废了姜鸿之位。
  姜瑶了然一笑。
  魏常青怕是早就看出了她的想法,只是不知姜鸿又如何想。
  思及此处,她轻轻地叹了口气。
  其实自己确实一直有意无意地在回避姜鸿的问题。
  若是可以,她不想闹得太过难看。
  毕竟是她从小当成眼珠子疼的弟弟。
  傅泠见状,相问:“殿下可是因陛下之事烦扰?”
  “……”
  闻声,姜瑶侧眸看了他一眼,似莞尔:“还真是老狐狸带了只小狐狸。”
  话不重,像是在开玩笑,可细细思索,就会觉得有些不对味。
  毕竟她可从来没告诉过傅泠自己的实际打算。
  “微臣不敢窥探殿下之意。”傅泠立刻低头,拱手请罪,“泠人微言轻,却想请陛下听臣一言。”
  “但言无妨。”
  傅泠拱手,开门见山,也不兜圈子:“前朝萧后摄政一生,位高权重,临终了才还于朝纲,天下莫敢不从,微臣以为殿下可效萧皇后。”
  意思便是劝她慎重,仅做一个摄政公主,也是青史留名的难得。
  她哼笑一声:“本宫若不愿呢?”
  “臣必当相随。”
  傅泠:“只是殿下何必真要那个位置?您本就已近囊括其所有职权,若真坐在那里,不仅前朝无一例可对,届时子嗣社稷,天下言辞,皆是变数。”
  他说得有道理。
  但是。
  “做前人之不为,后世之不敢为,岂非一桩幸事?”姜瑶面色不变。
  只是微挑的眉宇实在太过张扬,唇珠鲜红殊丽,以至于使人有一瞬晃神。
  听老师所言,殿下从前并不痴恋权柄,虽是一个堪称完美的无上君主,但从未有夺权之心,究竟是为何突然之间。
  傅泠蓦地想起临走前魏常青将锦囊递给他时的情景。
  “殿下看似漠然,但许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实则当今朝中最为重情之人。”
  “老师的意思是……?”
  “数年前,我便暗示过殿下是否属意九五,她当时并不以为意,而从陇州开始,她的念头就变了。”
  “想来至今为止,无论是擢升任用玄衣卫,亲讨北周,都于那人离不开关系。”
  魏常青捻着胡须,笑说:“倒是一桩好事,不提我等本就与殿下一心,此番再无后顾之忧不说,也省得日后陛下与殿下再起纷争。”
  “帝弱而臣强,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一个人而改变心思,从而让整个朝堂局势变迭。
  而这个人,不过身份最低微的半胡家奴。
  确实叫人莫名羡慕,难怪朝中有如此多人等着看聂让的死相。
  其实,傅泠也不相信姜瑶会善待聂让。
  聂让打下相州一趟,却一连斩首足足三姓精锐,血流成河,整个河东陇西世族再无力掀起风浪,如此作风,必有姜瑶授意。
  毕竟若她想在北方登基,以安西为都,势必会遭遇这些人的全力阻挠。
  他在心里摇头。
  人心本恶,皇恩浩荡却无常。
  正如先皇。
  姜瑶并不知道,他不仅曾是天子门生,先皇更亲自问过他,可愿做她的驸马,可最终查抄留侯府时,却一点儿也不曾留过情面。
  见他低头脸色,不知在想什么,姜瑶亦懒得同他解释,只是叙起家常。
  “长宁县主如何了?”
  “托孙神医之福,神志已恢复不少。”
  “是吗。”
  “臣认了她作义妹。”
  “……”姜瑶握住热茶的手一顿,神情微妙起来,“总归,你别后悔就好。”
  “臣不懂殿下的意思。”
  “永宁心悦你,你却给她平白无故多添了个哥哥,小心日后后院着火,姑嫂不合。”姜瑶放下茶盏,平淡而直白道。
  傅泠顿了片刻,这话题转得实在是快,那张总是云淡风轻,仿佛世事与我无关的脸终于裂开一道浅淡的缝隙:“多谢殿下关心,但泠想,不会有那日的。”
  姜瑶鲜少见到他这么鲜活,扬眉,呀了声:“莫不是永宁真不乐意了?”
  “……”
  傅泠沉默。
  这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姜瑶豁然笑起来。
  “哈哈哈,卿若哪日反悔了,求到本宫这里来,倒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臣告辞!”
  傅泠请辞,出帐后,却忍不住向内看了一眼。
  不知为何,忽的有些好奇,聂让最后的结局会如何。
  或许,她和先皇是不一样的。
  第二日,姜瑶留了些许兵力驻扎,仅带了精装玄甲卫继续向北行,一路平稳,聂让所领的崤函行军早已将道路清理出来,他们并未在路上停留。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情有独钟  

第90章 17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长公主死后她家暗卫疯了最新列表章节

正文卷

长公主死后她家暗卫疯了最新列表